你好,欢迎来到经管之家 [登录] [注册]

设为首页 | 经管之家首页 | 收藏本站

  • 苏州职业大学招生简章

        苏州市职业大学2009年招生章程(江苏省)     苏州市职业大学2009年招生章程(江苏省)  一、学校简介  学校全称:苏州市职业大学  校址校区:苏州市吴中大道国际教育园南区(校本部),  苏州工业园区独墅湖高教区松涛街208号(软件外包学院校区)  学校办学层次: 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学校  类型:公办  批准成立时间:1981年  批准单位: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  办学基本条件:学校本部占地面积1262.34亩,校舍建筑面积43.25万平方米,新建图书馆面积达30344平方米,设备总值9479.43万元。学校图书馆拥有藏书资料93.04万册,其中纸本图书资源92.94万册。另外,还拥有电子图书51万种,中外文期刊3024种。学校现有机电工程系、计算机工程系、电子信息工程系、管理工程系、经贸系、教育与人文科学系、外国语与国际交流系、艺术与设计系、基础部等9个系(部)。目前有普通全日制在校学生15000余人;教职工1066人,其中专任教师712人,专任教师中副高以上职称252人(其中正高职称28人);青年专任教师中取得硕士以上占54.2%。教师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江苏省名教师2人,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8人,江苏省“青蓝工程”培养对象10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项目培养对象2人,其他市级各类骨干及重点培养对象25人,苏州市十杰教师2人。  历史沿革: 苏州市职业大学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创办于1981年,是在原苏州工业专科学校筹备处的基础上筹建成立的,由苏州市人民政府主管,是一所全日制综合性普通高等学校,是全国办学历史最悠久的职业大学之一。1981年9月开始招生,1992年12月,市委、市政府为加快学校发展,决定将苏州经济干部管理学院(1984年成立)成建制并入苏州市职业大学,并在市郊横山西麓建设新校区。1995年,苏州市职业大学被苏州市政府确定为苏州市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中心。1996年学校迁入新校区,原校址作为分部仍保留。2002年,学校在横塘校址周边再征地120亩,扩建校园。 2003年,学校占地346.8亩,建筑面积8.7万m2,在建校舍面积3.5万m2。全日制在校生 4700 余人,各类成人教育学生4500 余人。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学校根据苏州经济发展的实际,及时提出了“三定” 、“三个转变”的办学指导思想和发展思路,并且在以后学校的发展中与时俱进,不断深化。(所谓“三定”,即定位——确定苏职大在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把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作为学校的主要任务;定向——确定苏职大的服务方向,就是学校人才培养目标要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定格——确定苏职大培养人才的规格,就是培养具有必要的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所谓“三个转变”,即教育模式必须从单纯以学历为目标的高等教育转变到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办学观念必须要从计划经济条件下以学校为主转变到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以行业为主导,教育理念必须要从单一的培养人转变到为社会、企业和学生的教育服务。)此后,毕业生主要流向工业园区和苏州新区的企业,成为苏州制造产业第一线的中坚力量,满足了企业对一线高技术人才的需求。学校人才培养特色鲜明,毕业生始终保持着高就业率。1999年,苏教高(1999)32号文决定,学校通过省教育厅组织的教学工作合格评估,  2003年11月,苏州市委、市政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满足苏州市经济社会对本科层次人才的迫切需求,结合地方高等院校的布局调整,优化地方高等教育资源,将苏州市职业大学与苏州教育学院、苏州市广播电视大学、苏州市职工科技大学进行整合,组建一所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以培养高素质应用性人才的市属普通本科院校—苏州学院。并在苏州古城西南上方山麓石湖风景区划拨1070亩土地,筹建新校区。2005年9月,学校顺利完成新校区的一、二期工程建设,新校区基本建设完成。苏州市职业大学主体正式搬迁到国际教育园新校区。  2008年3月,省教育厅根据评估专家组实地考察意见,确认我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结论为优秀(详见江苏省教育厅苏高教[2008]12号文“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07年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结论的通知”),这表明我校已以优异成绩通过了2007年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良的办学条件、鲜明的人才培养特色和充分的就业率,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已经成为区域品牌高等职业院校。  办学成就:苏州市职业大学办学28年来,直接为苏州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毕业全日制学生34000余人。还参与了近十万人次的成人及非学历教育和企业培训。毕业生主要分布在全市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许多已成为党政领导干部和企业领导人。  学校现有国家级教改试点专业1个,省级品牌专业1个,省级品牌建设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特色建设专业2个,是全省省级品牌、特色专业数量最多的高职院校之一。学校在课程改革和课程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共获得省级二类优秀教改成果二等奖4项,省级精品教材5部,优秀课程群1个,主、参编正式出版的各类教材210本。  学校构建了以技术应用和综合实践为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共建立了9个校内实验(实训)中心,120个专业实验(实训)室,5个校级重点实验室。建立了职业技能鉴定所。学校与地方企业有着长期、稳定的人才培养与科研合作,共建立校外实训基地74个。  学校建立了广阔而有效的科研平台,现有11个校级研究所。江苏省现代企业信息化应用支撑软件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落户我校。近年来,共出版专著34部,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2487篇,其中SCI、EI、ISTP收录论文90篇;获省(部)、市级以上科研成果奖76项。  由于学校人才培养特色鲜明,毕业生以良好的素质,较强的技术应用和实践能力受到了用人单位的欢迎和好评。2005、2006、2007三年毕业生就业率分别达到96.59%、98.13%和97.3%,在全省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  办学特色: 多年的办学实践,学校形成了“能力为主线、应用为目的、创新为核心”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  (1)坚持高等职业教育方向,为企业培养 “留得住,下得去、用得上”的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级应用性人才。  (2)专业设置紧贴苏州市产业发展重点和社会对紧缺人才的需求。例如应用电子技术、计算机应用与维护、应用电气专业、CAD/CAM、餐旅双语专业,支柱产业类专业,财会、宾馆管理、房地产及物业管理等三产专业,都适应了苏州市经济发展对人才的要求。目前,我校设有85个专业或专业方向,基本形成了适应性和针对性强、并且结构合理的专业体系。  (3)坚持校企合作、产学结合,学校与地方各行业和企业有着良好的产学合作基础,与地方企业有着长期、稳定的人才培养与科研合作,建立了由各界名流、企业家、专家参加的教育教学企业顾问委员会,成立了由企业技术专家参加的机械、电子、秘书等9个专业指导委员会,根据市场需求审议学校的专业设置、教学计划,制定职业能力标准,指导专业建设和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等。  (4)以校内外实训基地为依托,构建以技术应用和综合实践为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至2005年底,学校拥有9个实验(实训)中心,40个专业实验室,校级重点实验室5个,共建立校外实训基地45个。学校被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确定为“国家高技能人才高级技工培训项目”机电培训基地。  在实践教学内容的组织上,一方面努力反映现代企业的高新技术、管理和经济活动实际,另一方面融入现代企业员工综合素质要求,努力使学生既得到专业技能的训练,又能感受现代企业文化。在实践教学形式设计上,对管理、经济类专业采用虚拟案例与模拟情景相结合的形式,对工科类专业则采用针对设备或产品实际操作和技术分析(或模拟项目)相结合的形式。在实践教学方法的改革上,则强调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的实训围绕学生展开,以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给学生创造一个团队协作、发挥潜能、实践创新的空间。  学校十分重视学习借鉴国外教育的办学经验,先后与加拿大乔治布朗学院、澳大利亚北墨尔本高等技术学院、美国北卡罗莱纳州感光技术学院、新西兰国立理工大学等在联合办学、学分互认、互派师生交流、语言培训等方面开展良好的合作。为实现人才培养国际化积累了许多经验。  办学理念:学校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等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秉承“勤、勇、忠、信”(勤于实践 勇于创新 忠于事业 信于社会)的校训,牢固确立了“质量立校、人才强校、机制活校、特色兴校”的办学理念。  二、专业招生计划:(详见招生考试报)  三、招生条件:凡符合《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意见》要求的考生均可报考。  四、录取规则  1、  对英语专业招生语种要求:英语,其它专业不作要求。  2、  对考生身体状况要求执行教育部体检标准等有关规定,其中对学前教育、食品检测、旅游管理等专业要求肝功能达标。  3、  学校对普通类考生实行划定两条录取线的录取方式,即对机械、电子类限招物理选修科目的专业划定一条分数线,对其它不作要求的专业划定一条分数线。  4、  学校对普通类考生学业水平测试科目等级要求:选测科目:CC及以上(中外合作办学专业、软件外包专业及选择性计划不作要求),必测科目4C及以上,技术科目合格。  5、  对普通类进档考生的排序方法按先分数后等级的方法进行专业安排及录取,即对进档考生按总分排序,当总分相同时,再参考考生的学业水平测试等级排序。   6、  对考生综合素质评价方:道德品质、公民素养二项必须合格;交流与合作、学习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要求C级及以上,后三项单项达到A级且前三项均为合格的,在同等条件下可以优先录取。  7、  艺术、体育类考生使用省统考成绩录取,实行平行院校志愿。必测科目D级不得超过三门(技术科目不合格视为D级),具体录取成绩排序方式如下:  a)         美术类按照考生的文化分与专业分之和排序  b)        音乐类按照考生的专业分排序  c)         体育类按照考生的文化分排序  8、  执行江苏省照顾加分政策,对照顾加分投档的考生,按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  9、  特殊情况经校招生领导小组集体研究决定,可适当放宽选测科目和综合素质评价等级要求。  五、学费标准:  学费:4140元/年(微软考证专业学费5500元/年,艺术类专业学费6800元/年,中外合作专业学费文科13000元/年、理科15000元/年)。  住宿费:1500元/年  代办费:按实收取(多退少补)  六、颁发学历证书的学校名称及证书种类:  学生毕业后由苏州市职业大学颁发“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专科毕业证书”  七、联系电话:  0512-66507345,传真:0512-66503836,地址:苏州市吴中大道国际教育园南区        邮编:215104  八、网址:  www.jssvc.edu.cn  九、考生须知:  我校从2001年开始实行学年学分制,建立了具有弹性的学习制度和教学管理机制。学生修完规定的学分,可提前毕业,也可推迟毕业,专科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6年。  我校学生住宿采取公寓化形式,公寓均为四人间,每间有独立的卫生间、洗漱间、书柜、衣橱、写字台、网线、电风扇,开通电话,同时学校可提供统一配置的学生生活用品(包括床上用品),学生入学时只需携带衣物和少量必须的用品即可。新生入住由校后勤服务总公司统一安排。  我校学生可以在第二、三学年下学期,按省有关文件规定,自愿报名参加全省统一的“专转本”考试。考试合格者可转入全日制本科院校学习,毕业时颁发本科院校毕业文凭。还可在第二学年报名参加“专接本”考试,通过者第三学年开始在校学习二年,取得本科文凭。  目前我校的奖学金类型主要有:优秀学生奖学金,主要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国家和省政府奖学金,主要奖励品学兼优的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开元奖学金,喜达屋奖学金,毅力奖学金、温仲奖学金等,主要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具体实施办法按照国家和我校的相关制度执行。

  • 苏州职业大学重点实验室

        

  • 苏州职业大学食宿条件

        

  • 苏州职业大学就业状况

        

  • 苏州职业大学--学校简介

         苏州市职业大学成立于1981年5月,是在原苏州工业专科学校筹备处基础上,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由苏州市人民政府主办的全日制高等专科院校。作为全国办学历史最悠久的职业大学之一,其办学历史可追溯到创办于1911年的苏州工业专科学校。2003年11月,苏州市委、市政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满足苏州市经济社会对本科层次人才的迫切需求,结合地方高等院校的布局调整,优化地方高等教育资源,将苏州市职业大学与苏州教育学院、苏州市广播电视大学、苏州市职工科技大学进行整合,组建一所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以培养高素质应用性人才的市属普通本科院校—苏州学院。并在苏州古城西南上方山麓石湖风景区划拨1070亩土地,筹建新校区。      学校在办学过程中秉承苏工专“勤、勇、忠、信”的校训,并赋于“勤于实践、勇于创新、忠于事业、信于社会”的新时代诠释;坚持定位、定向、定格的“三定”办学指导思想,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办学方向,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机制活校、特色兴校”的办学理念,在为地方经济社会服务中不断发展壮大。2007年,学校在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优良的办学条件、鲜明的人才培养特色和充分的就业率,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学校现有四个校区,占地面积1262.34亩,校舍建筑面积43.25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9479.43万元。图书馆建筑面积3.03万平方米,藏书资料93万册。普通全日制在校生15000余人,教职工1066人,其中专任教师712人,专任教师中副高以上职称252人(其中正高职称28人);青年专任教师中取得硕士以上占54.2%。教师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江苏省名教师2人,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8人,江苏省“青蓝工程”培养对象10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项目培养对象2人,其他市级各类骨干及重点培养对象25人,苏州市十杰教师2人。       学校现有管理工程系、机电工程系、电子信息工程系、计算机工程系、经贸系、教育与人文科学系、外国语与国际交流系、艺术与设计系、基础部和继续教育学院等10个院系(部)。学校建立了与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相适应的针对性强、结构合理的专业体系;构建了以应用性和实践性为特点的教育教学体系;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特色。学校现有国家级教改试点专业1个,省级品牌专业1个,省级品牌建设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特色建设专业2个,是全省省级品牌、特色专业数量最多的高职院校之一。       学校在课程改革和课程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共获得省级二类优秀教改成果二等奖4项,省级精品教材5部,优秀课程群1个,主、参编正式出版的各类教材210本。学校构建了以技术应用和综合实践为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共建立了9个校内实验(实训)中心,120个专业实验(实训)室,5个校级重点实验室。建立了职业技能鉴定所。学校与地方企业有着长期、稳定的人才培养与科研合作,共建立校外实训基地74个。学校建立了广阔而有效的科研平台,现有11个校级研究所。江苏省现代企业信息化应用支撑软件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落户我校。近年来,共出版专著34部,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2487篇,其中SCI、EI、ISTP收录论文90篇;获省(部)、市级以上科研成果奖76项。       学校十分重视学习借鉴国外教育的办学经验,先后与加拿大乔治布朗学院、澳大利亚北墨尔本高等技术学院、美国北卡罗莱纳州感光技术学院、新西兰国立理工大学等在联合办学、学分互认、互派师生交流、语言培训等方面开展良好的合作。由于学校人才培养特色鲜明,毕业生以良好的素质,较强的技术应用和实践能力受到了用人单位的欢迎和好评。2005、2006、2007三年毕业生就业率分别达到96.59%、98.13%和97.3%,在全省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目前,学校已先后为地方输送了34000多名“用得上、留得住、提得起”的全日制专科毕业生。追溯历史,展望未来,学校将立足地方,继续弘扬优良办学传统,深化改革,开拓创新,进一步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力争早日实现学校办学层次的提升,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AB
CD
ABCDEFGHIJKLMNOPQISTUVWX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