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经管之家 [登录] [注册]

设为首页 | 经管之家首页 | 收藏本站

  • 博弈论论文一篇(英文)

    Themoney-burningrefinement:Withanapplicationtoapoliticalsignallinggame.Abstract.Wedefineanequilibriumrefinementinsignallinggamesbyallowingagentstorefinethegamebyburningmoneywhenevertheycanact.Weapplytherefinementinamodelwherethepublicisunsureabouttheabilityofanagent,sayagovernment,toforeseetheeffectsoflong-termdecisions.Agovernmentwithampleinformationabouttheconsequencesofdecisionsshouldinvesteitherimmediatelyornotatall.Poorlyinformedagentsshouldwaitforbetterinformation.Weidentifypoolingequilibriainwhichexcessiverushorwaitingoccurs.Themoney-burningrefinementmayeliminatebothrashandwaitingpoolingequilibria,butitinvolveswastingmoneyand,forhighdiscountfactors,adecreaseinwelfare.Keywords:Rushanddelay,money-burningrefinement,belief-change,signallinginpolitics.

  • 想在论文集写个博弈论论文,求指教。

    呵呵是这样的,本人大龄,想考经济类硕士,不幸的是又是自考本,或许多发论文对自己报考上有好处吧,而本人又在汽车类企业做售后服务,哎,既要与汽车有关,又要与售后相关,还要与经济相关,想来想去,大概想了个写作思路的引子:某用户购买一台汽车后恰在外地出现故障,而此故障只需更换配件总成即可解决。恰恰汽车厂家又在当地没有服务站,而厂家去用户处修车成本又非常巨大,用户急着用车挣钱,而车坏了不能开,于是电话客服人员给用户商量:把配件通过当地物流发回厂家(物流成本低),然后厂家兑换成新的总成件后发回给用户,问题即可解决。以下便设想划个表格,大概内容是1、用户考虑到时间成本,发件虽解决问题,但需要好几天时间;2、汽车厂家派人解决问题虽快,但成本巨大;3、厂家发件,用户收件,解决问题,但时间中庸,这是用户可以勉勉强强接受的方法,也是厂家成本控制的一种方法;4、双方都这么耗着,然后任事情发展。然后就是这个表格里编上各自的效用了。以后就说售后服务灵活性云云。我想问的是:上面这个如果划上表格的话,是用囚徒困境,还是纳什均衡,或者是最优策略均衡。我很菜,愿意听听大家的意见。

  • 纳什博弈论论文集

    【作者介绍】(美国)纳什(JOHNF.NASH.JR)?译者:张良桥王晓刚约翰,纳什JohnNash,Jr(1928-),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1994年因其对“非合作博弈均衡分析,以及对博弈论的其他贡献”,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目录】-纳什博弈论论文集(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学术精品自选集)(EssaysOnGameTheory)致谢序言 肯·宾默尔?讨价还价问题n人博弈的均衡点一个简单的三人扑克牌博弈?非合作博弈?两人合作博弈?双头垄断情况几种处理方法的比较?n人博弈的一些实验?名词中英文索引约翰·纳什主要作品年表【内容提要】-纳什博弈论论文集(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学术精品自选集)(EssaysOnGameTheory)《纳什博弈论论文集》是纳什对讨价问题的溅察力的明证:当两个参与人对时间的贴现率相同,并且连续出价区间可以任意小时,鲁宾斯坦的风洞模型的惟一子博弈完美均衡十分接近纳什讨价还价解。简言之,虽然现代的博弈论理论家已经用鲁宾斯坦的讨价还价模型代替了纳什本人的非合作讨价还价模型,但是他们仍然应用纳什的整套方法,并且仍然应用这套方法来支持由纳什公理得出的讨价还价解。

  • 一些有用的博弈论论文

    第一次上传,里面内容如下1994harsanyiMarketswithAsymmetricInformationOctober10,2001LEARNINGFROMSCHELLING'S'STRATEGYOFCONFLICT'1byRogerB.MyersonMechanismdesignbyRogerB.Myerson2007rp-myersonrevelationprinciple2011cheBraveNewWorldofMarketDesigMcAfee&McMillan87auctionandbindingMyerson99NashEquilibriumandtheHistoryofEconomicTheoryRiley01SilverSignalsTwenty-FiveYearsofScreeningandSignaling

  • [求助] R. Selten 1965 博弈论论文 10-20个币

    德文版SpieltheoretischeBehandlungeinesOligopolmodellsmilNachfragetragheitRSelten-ZeitschriftfurdiegesamteStaatswissenschaft,1965英文名GAME-THEORETICANALYSISOFANOLIGOPOLICMODELWITHBUYERS'INERTIAPARTI:DETERMINATIONOFTHEDYNAMICPRICEEQUILIBRIUM这是Selten1994年拿诺贝尔奖这篇论文是主要贡献吧,竟然在GOOGLE,ScienceDirect,Jstor,Ebsco都搜不到全文,只在JSTOR上搜到了abstract:(10币求德文版的,20币求英文版的,谢谢大家了:)

  • [求助] R. Selten 1965 博弈论论文 10-20个币

    德文版SpieltheoretischeBehandlungeinesOligopolmodellsmilNachfragetragheitRSelten-ZeitschriftfurdiegesamteStaatswissenschaft,1965英文名GAME-THEORETICANALYSISOFANOLIGOPOLICMODELWITHBUYERS'INERTIAPARTI:DETERMINATIONOFTHEDYNAMICPRICEEQUILIBRIUM这是Selten1994年拿诺贝尔奖这篇论文是主要贡献吧,竟然在GOOGLE,ScienceDirect,Jstor,Ebsco都搜不到全文,只在JSTOR上搜到了abstract:(10币求德文版的,20币求英文版的,谢谢大家了:)

  • 求助某个博弈论论文中用到的公式,求解,谢谢

    注:除beta之外的其他字母均可看做常数。

  • 博弈论论文

    一篇博弈论示范论文题目:斗鸡博弈在让老板加薪中的运用正文: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物价水平的上涨,作为一个工薪族的一员,懂得与老板讨价还价,要老板给自己加薪是多么的重要,但是怎样才能成功的让老板给我们加薪?这就是我们这次讨论的问题。让老板加薪的博弈可以用斗鸡博弈模型来进行分析。试想有两只实力相当的斗鸡狭路相逢,每只斗鸡都有两个行动选择:一是进攻,一是退下来。如果斗鸡甲退下来,而斗鸡乙没有退,那么乙获得胜利,甲则很丢面子;如果乙也退下来,则双方打个平手;如果甲没退,而乙退下去,那么甲则胜利,乙失败;如果两只斗鸡都前进,那么将会两败俱伤。因此,对每只斗鸡来说,最好的结果是,对方退下去,而自己不退。但是这种追求却可能导致两败俱伤的结果。不妨假设两只斗鸡均选择前进,结果两败俱伤,这时两者的收益是—2个单位,也就是损失2个单位;如果一方前进,另一方后退,前进的斗鸡获得一个单位的收益,赢得了面子,而后退的斗鸡获得—1的收益即损失1个单位,输掉了面子,但没有两者均前进受到的损失大;两者均后退,两者均输掉了面子获得—1的收益即损失1个单位。两者收益的具体博弈矩阵如下图所示;斗鸡博弈的收益矩阵甲/乙前进后退前进(—2,—2)(—1,1)后退(1,—1)(—1,—1)由图可知,斗鸡博弈就有两个纳什均衡:一方前进,另一方后退。但关键是谁进,谁退?因此,我们无法预测斗鸡博弈的结果,即不能知道谁进谁退,谁输谁赢。由此看来,斗鸡博弈描述的便是强者在对抗冲突的时候,如何能让自己占据优势,力争得到最大收益,确保损失最小。两只实力相当的斗鸡,如果它们双方都选择前进,那就只能是两败俱伤。在对抗条件下的动态博弈中,双方可以通过彼此提出的威胁和要求,找到都能够接受的解决方案,而不至于因为各自追求自我利益而僵持不下,甚至两败俱伤。但是这种优势策略的选择,并不是一开始就能做出的,而是要通过反复的试探,甚至是激烈的争斗后才能实现。哪一方前进,不是由两只斗鸡的主观愿望决定的,而是由双方的实力预测所决定的。当两方都无法完全预测对手实力的强弱时,那就只能通过试探才能知道。而在试探的时候,既要有分寸,又要有勇气。员工让老板加薪也是这样子。斗鸡博弈在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而用斗鸡博弈来解释员工让老板加薪,是最合适不过的了。如果你是一位职场人士,那么你与老板之间所进行的最为惊心动魄的博弈,一定是围绕薪水展开的。一方要让收入更适合自己的付出,而另一方则要支出更适合自己的赢利目标,两只斗鸡在办公桌前迎头相遇。首先,作为员工,如果想要老板给你加薪,那么就必须主动提出来。你不提,不管用什么博弈招数都没用。在向老板要求加工资时,除了把加工资的理由一条一条摆出来,详细说明你为公司做了什么贡献而应该提高报酬之外,最重要的应该是确定自己提出的加薪数额。你提出的数额,应该超出你自己觉得应该得到的数额。注意,关键是“超过”。鉴于你与老板之间的地位不平等,这就是需要勇气,事先一定要对着镜子,好好练习一下这个“超过”的数额。这样见了老板就不会欲言又止,吞吞吐吐了。一般人向老板提工资,提的数额都不多。但是这种低数额的要求对他们有害无益。提的数额越低,在老板眼里的身价也就越低。这大概是人性的怪诞之处吧。同样的道理,标价过低的东西,比标价过高的东西更容易把买主吓跑。反过来,如果提的数额合理而且略高一些,会促使老板重新考虑你的价值,对你的工作和贡献做更公正的评价。你就是得不到要求的数额,老板也可能对你更好,比如会改变你的工作条件等。他改变了看你的视角,了解的更清楚,所以会对你刮目相看。你如果不在乎别人小看,就别要求提工资,就是要求也是很小的幅度。那样,你会发现分配的工作是最苦最累的,办公条件最差的,工作时间最长的。总之,你要是不重视自己,也别指望老板会看重你。要求的数额低,就是小看自己。其实,在你和老板之间形成的博弈对局中,老板会综合对你的能力和价值的了解,判断出该给你加薪的幅度,并以此作为讨价还加的依据。如果你的理由充分,又有事实根据,可能跟老板对你的看法有出入,发生心理学的所谓“认知不一致”。老板会设法协调一下这种不一致。但是,如果你把这种“认知不一致”暴露出来,在加薪的博弈中你就会处于下风,因为他一直抱着成见。你提供了不同的看法,就迫使他重新评价你,以新的眼光看待你,最后达成有利于你的和解的可能性反而更高。这就是斗鸡博弈中如何避免两败俱伤,而自己争取利益的智慧,面临此类问题时,在需要勇气的前提下,更需要试探和揣摩的策略。希望这篇小博弈论论文能给大家学习带来一点点帮助。

  • 生活中的博弈论论文,博弈论

    生活中的博弈论论文博弈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日常生活中的一切,均可从博弈得到解释,大到美日贸易战,小到今天早上你突然生病。可能读者会认为,贸易争端用博弈论来分析是可以的,但对自己生病也可以用博弈论来理解就有点不可思议,因为自己就一个人,和谁进行游戏?  实际上,并非只有一个人,还有一个叫做“自然”(Nature)的参与者。“自然”可以理解为无所不能的上帝,上帝现在有两种策略,让人生病或不生病。人一旦生病,就不得不根据生病的信息判断上帝的策略,然后采取对应的策略。上帝采取让人生病的策略,人就采取吃药的策略来对付;上帝采取不让人生病的策略,人就采取不予理睬的策略。这正是一场人和上帝进行博弈的游戏。  “自然”是研究单人博弈的重要假定。再比如一个农夫种庄稼也是同自然进行博弈的一个过程。自然的策略可以是:天旱、多雨、风调雨顺。农夫对应的策略分别是:防旱、防涝、放心地休息。当然,“自然”究竟采用哪种策略并不确定,于是农夫只有根据经验判断或气象预报来确定自己的行动。如果估计今年的旱情较重,就可早做防旱准备;如果估计水情严重,就早做防涝准备;如果估计是风调雨顺,农夫就可以悠哉游哉了。  生活中更多的游戏不是单人博弈,夫妻吵架也是一场博弈。夫妻双方都有两种策略,强硬或软弱。博弈的可能结果有四种组合:夫强硬妻强硬、夫强硬妻软弱、夫软弱妻强硬、夫软弱妻软弱。  根据生活的实际观察,夫软弱妻软弱是婚姻最稳定的一种,因为互相都不愿让对方受到伤害或感到难过,常常情愿自己让步。动物学的研究有相同的结论,性格温顺的雄鸟和雌鸟更能和睦相处,寿命也更长。  在竞争激烈的商业界,博弈更为常见。有利益(或效用)的争夺正是博弈的目的,也是形成博弈的基础。经济学的最基本的假设就是经济人或理性人的目的就是为了效用最大化,参与博弈的博弈者正是为了自身效用的最大化而互相争斗。参与博弈的各方形成相互竞争相互对抗的关系,以争得效用的多少决定胜负,一定的外部条件又决定了竞争和对抗的具体形式,这就形成了博弈。  如象棋对局的参与者是以将对方的军为目标,战争的目的是为了胜利,古罗马竞技场中角斗士在争夺两人中仅有的一个生存权,企业经营的目的是为了生存发展,而股市中人们所争的很实在,就是金钱。从经济学角度来看,有一种资源为人们所需要,而资源的总量具是稀缺的或是有限的,这时就会发生竞争,竞争需要有一个具体形式把大家拉在一起,一旦找到了这种形式就形成了博弈,竞争各方之间就会走到一起开始一场博弈。  《孙子兵法》上说:“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可见竞争对抗还有博弈各方拥有信息的特征。比如上一个例子中,博弈双方都明白对方的策略,从博弈理论来说,更拗口的说法是一方知道另一方知道自己的策略,反之另一方亦然,这种句法我们可以一直这么用下去,一直用到打“……”,而这正是博弈双方所掌握的公共信息。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个例子吧有位老教授拿出100元交给班长让其组织同学来一次现场拍卖,规定从零元起每5元一个台阶,出价最高的便可以得到这张百元钞票。但是,出次高价的人在得不到钞票的前提下也必须要交出钱,也就是说如果出最高价的人是X,则出X5元的那位也一定要照价付款。接下来这场竞价游戏开始了,如果是你,你会选择什么样的竞价价位?下面我们逐一来分析各种可能的结果:第一种:报价价位——50元。这个报价不难理解,因为竞争的是一张百元钞票,在出最高竞价的人通过50元得到100元的同时,次高价也损失了45元,这样两人的合计支付是95元,总共还净赚了5元。如果是55元的话,则与次高价者用105(55+50)元竞争得来100元,这种结果就无利可图。但事实并非如此,出价50元的学生是绝不可能得到这张钞票的,因为这是一场拍卖,如果你出50元,接下来必会有人出55元,此起彼伏的叫价一直会持续上升,直到100元为止。再者,次高价者也不可能会让自己白白损失45元,所以他必定也会采取跟价的策略。此时,有人会提出这样自以为聪明的建议,为什么事先就不能有两位同学串通好,一个报价45元,另一个跟进50元,然后他们再去分配所得的5元利润。可关键的是这种竞价和合作方式太浅显了,一般人都能想到,这样便会出现N对合作者,在公开的场合谁与谁合作便能一眼识破,所以这种小儿科的诡计是不可能得逞的。第二种:理性者的最高报价是100元。在市场公开的前提下无法通过内幕交易达成低价后,只要报价超过50元便会直逼100元。这个价位也不难理解,如果用100元竞得同值的这张百元钞票虽然没有赚,但也不会赔。然而,此时新的问题又出来了,因为前提中规定次高价者也必须要支付95元,有哪个傻瓜会眼睁睁地看到自己白损失95元,所以他必会破釜沉舟地继续跟价,选择105元,因为他认为这样自己顶多只会损失5元,相比95元要少多了。当然,刚才出价100元的也打着同样的算盘,他也不想吃这个哑巴亏,便会进而将价位提升至110元,于是,新的一轮竞价大战又开始了。其实,此后的竞价已经从谋利变成了止损,在这种情况下往往演绎的是两个傻瓜间的对决。当然,竞价不可能这样无休止地喊下去,因为竞争者要以手头现有的资金来跟价,最后一个傻瓜跟到了245元,而另一个傻瓜则以250元竞得了这张百元钞票。最倒霉的是跟价的那个傻瓜,因为他身上只有245元,否则的话他绝对会选择继续跟进。而最幸运的不是提前退出竞价的那些学生,而是坐在一旁偷着乐的那位教授,因为只用了1个小时他便获得了400%的利润。从一开始精明的教授便设下了一个保赚不赔的陷阱,从竞价者角度来看,这次竞价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部分,100元以下可视为理性投资,而100元以上则是典型的非理性投资,谁喊得越高谁损失得就越惨重,而教授所赚取的利润便越丰厚。这个故事,其实就是彰显人类在博弈过程中的种种理性与非理性,在投资过程中的不同心态。现实生活中也有许多急功近利的例子,不能从长远利益出发,只顾眼前的蝇头小利,结果是丢了西瓜捡芝麻,得不偿失。每个人都盼望着自己的理想尽快实现,但在很多时候盲目求快换来的只能是失败,这便是欲速则不达的道理。做事不能因循守旧,但更不能揠苗助长,就像王安石的《伤仲永》一样,文中提到的方仲永原本是个天资聪颖的神童,五岁便可指物作诗,一时名声远播,于是很多人花钱前来请方仲永题诗,父亲看到利用儿子有利可图,此后便带着方仲永四处游走乡里谋利,忽略了后天的学习和教育,结果长大后的方仲永与平庸人没有了任何区别。一个人能否成才与天资密不可分,但后天的学习更为重要,遗憾的是方仲永有个过于急功近利的父亲,结果一个天资聪慧的神童沦落为了平庸的凡夫俗子。得与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面对的博弈,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什么利益必须争取,什么利益敬而远之,这些都需要我们深思熟虑后做出正确的选择。人生就是在得失之间走过的,金钱、荣誉、权势、爱情,我们得到后欣喜若狂,但失去后又愁眉不展。其实,不以得喜,不以失悲,坦然地面对得失才是处世的最高境界,就像佛教中的这首禅偈一样:“富贵贫穷各有由,夙缘分时莫强求。未曾下得春时种,坐守荒田望有秋。”事物的得失都存在一定的因果联系,有付出才会有回报,如果有时尽力了也没有得到想要的结果,你可能会深感上天的不公,但反过来想想,其实你更应该坦然地面对,因为尽力去做的你已经无怨无悔,得不到不是因为你没有去珍惜和努力,而是因为对方本不属于你,所以在人生中我们有时更要学会放弃,学会忘记。

AB
CD
ABCDEFGHIJKLMNOPQISTUVWX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