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经管之家 [登录] [注册]

设为首页 | 经管之家首页 | 收藏本站

  • 【下载】青年经济学家指南:有效的撰写和讲演经济学论文

    1.威廉·汤姆逊著,陈雷译,张军校,《青年经济学家指南:有效的撰写和讲演经济学论文》,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年本书由三部分组成,目的是给青年经济学者撰写毕业论文、向专业期刊第一次投稿、为讨论会或求职准备第一次论文演讲或接受第一次评审工作提供建议。将本书按论文写作、论文讲演和撰写评审报告三部分进行划分是有些武断。因为大多数有关写作的建议同样适用于演讲;而评价是否适合在期刊发表的论文的标准当然也适用于撰写自己的论文。因此,这三部分不可避免地会发生重复。但是,大量的特定情况足以说明这种划分是有道理的。另外,这三部分各自反映了不同的情况,并且在风格和语气上各不相同——我希望这种情况的多样性能使阅读更加轻松有趣跟进经济学家——读《青年经济学家指南》发布日期:2007/3/8来源:[本站]作者:[张军]浏览:[689]评论:[0]字体:大中小  通常,作为一个职业,一个典型的经济学家的工作基本上可以由三个部分构成,一是写学术论文,而是做学术报告,最后是担当他人论文的评阅人。当然,如果他是大学的教授,他还有教学的任务。但如果他是一位著名的经济学家,他通常还有为政府、企业或社会提供咨询或者发表见解的不断增加的活动。进一步而言,如果他的影响力超越了经济学家的范围,成为一位学界之外的公众人物或社会活动家,他也就再也没有时间去进行经济研究。不过,在大学里,课程表上一般并不提供这样的课程来指导学生未来的这些职业活动。例如,为了获得经济学博士,你必须完成必修的课程以及学位论文。但完成这些要求并不是你将来的职业生涯的指南。对于将来准备选择经济学这个职业或者准备去过经济学家生活的研究生来说,往往在取得学位以后并不能很快地在学界崭露头角,甚至要在权威经济学期刊上发表自己的“处女作”有时都相当困难。因此,拿到学位之后的“干中学”就显得更加重要了。要顺利地加入经济学家的行业,成为职业的经济学家,你需要在完成了经济学的各种训练课程之后不得不去重视“如何成为经济学家?”这样的更大的题目。一个多月前,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的朋友送来了《青年经济学家指南》的英文原书,看到这个题目倒一下子让我想起了我很喜爱的电视连续剧《编辑部的故事》里面的那个《人间指南》杂志。日后有人问我这本书是关于什么的,我当时回答说,如果我们问这本书的作者一个问题,“如何成为经济学家”?我相信作者的回答一定是,那你们就看看已有的经济学家怎样做事吧!就象他们那样就行了。我认为这可能是作者和读者之间潜存着的一个精彩的“对话”,只是,这样的“对话”不象是在王朔-冯小刚的《编辑部的故事》里面那个《人间指南》的几个编辑口中说出的那样精彩罢了。现在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即将出版这本书的中文版,并送来了中文译文的清样,让我校对并写一个中文版序,我一口答应了,难道是因为我喜欢《编辑部的故事》?《青年经济学家指南》是由讲述如何写出漂亮而规范的经济学论文、如何向学界的同行报告你的研究成果以及如何写出对他人论文的评审意见这三大“板块”组成。作者说,本书是写给青年人看的,这也许是因为青年人更想知道他们的长辈经济学家是怎样成为经济学家的。因此,对于那些想在经济学界“混口饭吃”的青年经济学人来说,由威廉.汤姆逊所写的这本“指南”实在是不可多得。这是我愿意校对这本书的译文并在这里作序的主要原襯--我喜?就这样的书发表一些评论。不过,尽管我极力推荐这本书,可是我必须承认,当我看完了这本书之后,却发现我很难去向读者概括这本书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的“观点”,原因极可能是,这本书的每一句话都值得读者重视,似乎漏掉一句话都不能很好地概括这本书的内容。事实上,我倒认为,这本书的“目录”可能是对本书的最佳概括。我是说,它所提供的章节目总共有100条左右,而且每一条标题都是一个重要的论点。例如,在第1章的“一般原则”的标题下,我们读到“1.1论文应清晰易懂”、“1.2不要忘记你是如何得到结论的”等等。显然,因为这本书是“指南”,作者希望向读者提供大量的“建议”,所以该书的目录使用了“命令句”的语句,这倒也算是非常独到的了,也是本书的作者想直接了当地传递其建议的非常好的方式。正如作者在“前言”里说到的那样,“在很大程度上,我们写作和说话的方式是基于个人的喜好。在许多情况下,我可以想象读者的选择会与我的建议不同。我大量使用命令句式的原因仅仅是因为担心对每个建议进行辩解会令人生厌。最重要的是读者要认识到我提出的问题。读者应针对具体应用和特定对象认真找出解决的办法。”以论文写作为例,我希望我们在阅读这本书的时候真的能意识到作者提出的问题,然后在写作中学习和体会作者的建议。我相信这肯定是最有效的途径,也是本书作者强调的“写中学”(writingtolearn)的含义。但我知道,这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因为,这首先需要我们去从事真正的研究工作。自从我为另一本书《应用经济学研究方法论》写过书评以来,我在很多场合说过,作为科学的活动,“研究”二字对于我们还没有真正被理解。事实上,为了真正解释经济的现象,研究活动还是一个典型的体力劳动,因此很多懒惰的人其实并不愿意去做这样的体力活。其次,要把我们的研究结果写成学术的论文,还必须掌握写作学术论文的规范和结构。这一点在中国也常常不能被更多的人所接受。我们过去常常相信内容决定形式,内容重于形式。而我在中国就想特别强调形式的重要性。因为我们的经济研究太重视“观点”而全然忽略学术论文的组织结构和论证的方式。对于一个典型的经济学研究论文,形式也非常重要。树立学术规范在中国是非常艰难的过程。我们不得不承认,对于年轻一代而言,我们从小就缺乏对“科学”和对“研究”过程的训练。我记得我的儿子在英国的幼儿园和美国的小学上学时就被要求自己从自己动手做的事情中观察和总结“规律”。你只有在这个过程中才真正懂得科学和研究的含义。而光凭读书并用别人的书来做自己的“研究”是我们过去差不多唯一的学术训练。这是不够的,而且是有严重缺陷的训练。正因为我们有这个缺陷,所以,我当时特别推荐了《应用经济学研究方法论》那本书,而今天我推荐《青年经济学家指南》这本书,是因为怎样写出符合学术规范的漂亮的经济学论文仍是我们经济学界的一个并不算多余的话题。这些年来,很多评价中国经济学研究的文章一般都认为,总体来说,中国的经济研究状况和水平依然是很低的,大量的研究是不规范的,随意的,离“科学”的要求还相距遥远。要能在国际上有一定的影响,还有相当的路要走。毫无疑问,这样的评价是中肯的。不过,我想指出的是,这种评价的合理性取决于我们怎样看待我们经济理论研究的人力资源的结构。如果我们把目光缩小,仅仅集中在那些极少数的权威经济学期刊每年发表的研究性论文上面,那么中国的现代经济研究的水平其实并不那么的低,而且提高之快的确令人刮目相看。但是,如果我们在,比如说,全国高等院校的范围内评价中国的经济学教学和经济学研究活动的话,那么,情况将不容乐观。我完全赞同张五常教授一贯所说的,现代经济学是解释现象的科学。但从中国当前的经济学状况来看,也许真正以此为目的在为中国的经济学规范化和国际化孜孜努力的经济学家还只是凤毛麟角,而随处可见、各地飞行巡游的却是那些夸夸其谈的所谓“观点经济学家”。可以说,观点经济学家的泛滥是中国经济学的一道风景线。只要将两者对照起来看,那么,真正在从事规范化的经济研究的人力资源在中国实际上还是相当的稀缺。当然?这些仅覲的资源主要还集中在中青年当中。

  • 计量经济学论文

    相关与回归分析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何媛媛,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摘要:相关与回归(CorrelationandRegression)是处理变量数据之间相关关系的一种统计方法。通过相关分析,可以判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相关关系的方向、形态及相关关系的密切程度;回归分析是对具有相关关系现象间数量变化的规律性进行测定,确立一个回归方程式,即经验公式,并对所建立的回归方程式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判断,以便进一步进行估计和预测。在实际工作中,它们通常被结合在一起,广泛应用到企业管理、经济和商业决策、金融分析以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等许多研究领域。关键词:相关分析、回归分析、一元线性回归模型、显著性检验、预测及应用CorrelationandRegressionAnalysisandItsApplicationinpracticeHeYuanyuan,MathematicsandAppliedMathematicsAbstract:CorrelationandRegression(CorrelationandRegression)todealwiththevariablerelationshipbetweenthedataofastatisticalmethod.Throughthecorrelationanalysis,candeterminetwoormoreofthevariablesrelatedtowhetherthereisacorrelationbetweenthedirection,shapeandtheclosedegreeofcorrelation;regressionanalysisisacorrelationbetweenthechangeinthenumberofregularitiesbetweenphenomenaweredeterminedtoestablisharegressionequationthattheempiricalformula,andestablishedthevalidityoftheregressionequationtoanalyzeandjudgeforfurtherestimatesandprojections.Inpractice,theyareusuallycombinedwithwidelyappliedtobusinessmanagement,economicandcommercialdecision-making,financialanalysis,aswellasthenaturalandsocialsciencesandmanyotherfieldsofstudy.Keywords:Correlationanalysis,regressionanalysis,alinearregressionmodel,testofsignificance,predictionandapplicationof引言相关与回归(CorrelationandRegression)是处理变量数据之间相关关系的一种统计方法。通过相关分析,可以判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相关关系的方向、形态及相关关系的密切程度;回归分析是对具有相关关系现象间数量变化的规律性进行测定,确立一个回归方程式,即经验公式,并对所建立的回归方程式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判断,以便进一步进行估计和预测。在实际工作中,它们通常被结合在一起,广泛应用到企业管理、经济和商业决策、金融分析以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等许多研究领域。第一部分相关分析一、相关分析的概念、种类(一)相关分析的概念现实世界中的各种现象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依存,某些现象发生变化时,另一现象也随之发生变化。如商品价格的变化会刺激或抑制商品销售量的变化;劳动力素质的高低会影响企业的效益;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的价格变化对产品销售成本有直接的影响,居民收入的高低会影响对该企业产品的需求量等等。研究这些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找出它们之间的变化规律,是对经搜集、整理过的统计数据进行数据分析,为客观、科学地统计提供依据。现象间的依存关系大致可以分成两种类型:一类是函数关系,另一类是相关关系。1.函数关系。函数是指现象之间是一种严格的确定性的依存关系。表现为某一现象发生变化另一现象也随之发生变化,而且有确定的值与之相对应。例如,银行的1年期存款利率为年息1.98%,存入的本金用x表示,到期本息用y表示,则y=x+1.98%x(不考虑利息税);再如,某种股票的成交额Y与该股票的成交量X、成交价格P之间的关系可以用Y=PX来表示,这都是函数关系。2.相关关系。相关关系是指客观现象之间确实存在的,但数量上不是严格对应的依存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对于某一现象的每一数值,可以有另一现象的若干数值与之相对应。例如成本的高低与利润的多少有密切关系,但某一确定的成本与相对应的利润却是不确定的。这是因为影响利润的因素除了成本外,还有价格、供求平衡、消费嗜好等因素以及其他偶然因素的影响;再如,生育率与人均GDP的关系也属于典型的相关关系:人均GDP高的国家,生育率往往较低,但二者没有惟一确定的关系,这是因为除了经济因素外,生育水平还受教育水平、城市化水平以及不易测量的民族风俗、宗教和其他随机因素的共同影响。

  • 如何写实证经济学论文

    这个题目很大,我分两个层面讲写作论文的问题。第一部分为整体写作,第二部分为细节与步骤。一、整体写作之所以叫“整体”是因为写经济学论文必须有通盘考虑,否则写出来的东西即使技术含量很高也难以发表。本文主要讨论发表型论文(非学位论文),并且仅以实证研究为例。本段的重点是写作,故而所有技术工作全部列入前奏部分。0.前奏实证的文章首先要有数据,没有数据一切都是扯淡。所以,先把数据处理好。处理数据分两个基本步骤,第一为数据清理;第二为数据计算。这里没有统一的标准应当如何处理数据,但有一个基本要求就是做好Identification。技巧是,要么你借用比较成熟的理论模型,由理论模型到计量模型。这样ID不会有太大的偏差。如果是自己构建计量模型,那么ID的工作要自己严格按照统计和计量要求做,对模型的假设前提与限制有全面准确的理解。国内的实证文章,包括刊发在《经济学(季刊)》、《经济研究》等“顶级”期刊的,普遍存在ID不清的问题。1.研究问题假设所有模型构建、数据分析、稳健性检验都完成了,这个时候你要动笔写论文。在这个阶段,你要做的第一件事情是搞清楚自己在研究什么问题!!!其实,确认研究问题应该在处理数据之前,否则你很难想象连问题都不知道,你如何处理庞大的原始数据。我之所以把数据处理放在确定问题之前,主要是基于现实的情况。如果我们确认了问题,但数据处理的结果不支持我们的预设问题,那么结果可能前功尽弃。所以,很多实证文章都是先做试验后确定论题的。但是,一旦有了结果,你就必须严格界定自己的研究问题。第一,你要用简洁但准确的经济学规范用语表达自己的问题。第二,注意表述中问题的导向性,确保读者看到问题不会疑惑。第三,确认这个问题是新问题!!!2.方法论当你有了实证结果又确认了自己的研究问题是不是就万事俱备了呢?不,至少,在这个阶段,你还不能动笔写论文。你必须要明白,论文的成功不仅仅依靠“完美”的实证结果!!!任何实证结果都是大厨做出的菜,一位厨艺高超的师傅可以用普通原料烹制出美味佳肴。所以,“完美”的结果有时候只能蒙外行,却不能欺骗审稿人。这里,我强调逻辑推理与阐述问题时的语言流畅性。不要小看这两个问题,用什么样的叙事结构去组织文章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文章的档次。每个人有不同的方法论,但在这里应该大致上趋同。被普遍接受的方法无外乎是“提出问题,解释问题,阐述问题的重要性,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突出你的贡献”。在论文主体部分,应当注意,问题的提出和解决必须严格按照逻辑顺序,要有写“小说”的心态,做好铺垫,突出重点,善于总结。时时刻刻注意论文的走向,并且确保读者(甚至是外行)可以通过你的引导轻松抓住文章的重点要点(即使他们未必理解所有经济学术语和计量方法)。3.提纲与计划在解决了数据、论题、方法论之后,你可以开始制定计划。这种计划不是国内写的那种空而无物的标题式提纲,必须在没一个段落明确写作目的,明确所用模型(或其他方法)的假设与限制,明确写作的要点。完成计划初稿后,不要动笔。两天之后修改计划。再两天之后交给其他人修改。一周之后自己再修改,与导师(或者其他有经验的同行)商议定稿。4.写作与发表接下来,按照提纲扩充论文,具体步骤将在下一段中详细展开。论文完成之后,不要立刻修改。等两周,等自己把一些固有想法淡忘之后再复读论文进行第一次修稿。将第二稿给同事修改,返回后再次修改。这个过程中可以举行seminar或者workshop,一定要得到反馈意见。梳理和总结意见,进行第三(N)稿的写作。严格地说,在大修改之后,应该再次做presentation以确认修改是成功有效的。隔一段日子,对论文重新进行修改,定稿。一般论文从初稿写作完成到投递刊物应该有3-6个月。投递之后,如果通过初审那么一般会要求作者再次修改(一次就刊发的稿子很少很少),那么接下来就是漫长的修改与等待了。二、细节与步骤一般实证论文分为:“摘要、引言、理论框架、实证部分、总结”五大部分,其中实证部分可以分为“数据描述、实证模型、实证结果、稳健性检验”。最后写作摘要和引言,这是惯例。一般应该先写作理论框架,随后可以确定ID的方法,然后解释模型的设定和数据情况,最后报告结果与稳健性结论。这些问题一般国内谈得比较多,也不需要太多的赘述。我想着重谈谈引言部分。引言部分应该包括(按顺序):问题的提出、文献综述、方法选择、结果报告、文章结构安排1、要提出问题,并且解释问题的重要性。2、告诉读者现存文献研究到了什么程度,有什么局限,你的研究有何种贡献。3、介绍方法,阐述清楚自己的研究思路。4、简单明了地把结果或者结论告诉读者,如果他们有兴趣会认真去看论文的主体部分,否则。。。5、例行公事,要把后文的结构安排预告不要在论文中单独出现文献综述部分,除非是学位论文写作,不然没有必要。第一,没有人去看文献回顾,对于外行来说这就是天书,对内行而言这些都是废话。文献回顾的价值是突出自己研究的贡献,告诉读者你做了那些前人没有做的工作。如果我们仔细去看国内所谓顶级期刊的论文引言,有一些真的写得非常烂,根本不符合基本的写作规范,也达不到引言的作用。首先,读者不关心过于“宏观”的事情(比如,彩旗迎风、锣鼓齐鸣,xxxx发表讲话),这种政治性高调在论文中没有意义。其次,读者不关心学派之争,不要去批评某些和你不属于一个流派的作者。最后,读者关心论文的方法和结果,但很多作者在引言里只字不提。三、尾声实证性文章的结果是报告参数,但其实这些参数的具体值并不重要。这话也许很矛盾,既然我们的工作是围绕着参数进行的,为什么具体值又不要紧呢?第一,这些参数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它们不是圆周率的pai值,也不是物理中的g值。就算你计算出了一个很重要的参数,sowhat?又能如何呢?第二,参数的解读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经济学问题或者现象。从这个角度说,解读比数字本身重要。第三,由于国别(或者地区)差异,很多参数并不具备普遍性,也很难真正解释世界。不能夸大参数的作用,这一点国内研究做得非常不好。为了达到某种效果,无限夸大参数估计的力量,使得很多人迷失了方向。小小的总结:从结构看,摘要和引言最要紧。因为审稿人不看内容,单凭这两部分就可以拒搞。从内容看,数据描述和模型设定最重要。因为这部分往往是错误最集中的地方。

  • 如何写实证经济学论文(一)

    这个题目很大,我分两个层面讲写作论文的问题。第一部分为整体写作,第二部分为细节与步骤。其实,这里的很多观点并不是我想出来的,而是我的一位老师在平时课上和研讨会等场合反复强调的。与中国实际情况结合的部分,一般是我自己的想法。无意批评任何个人和单本期刊。希望某些个人判断,不会伤害潜在读者的感情。之所以写作本文,第一是为了感谢老师的教诲,第二是觉得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第三是论坛经常讨论实证论文的写作和发表问题。一、整体写作之所以叫“整体”是因为写经济学论文必须有通盘考虑,否则写出来的东西即使技术含量很高也难以发表。本文主要讨论发表型论文(非学位论文),并且仅以实证研究为例。本段的重点是写作,故而所有技术工作全部列入前奏部分。0.前奏实证的文章首先要有数据,没有数据一切都是扯淡。所以,先把数据处理好。处理数据分两个基本步骤,第一为数据清理;第二为数据计算。这里没有统一的标准应当如何处理数据,但有一个基本要求就是做好Identification。技巧是,要么你借用比较成熟的理论模型,由理论模型到计量模型。这样ID不会有太大的偏差。如果是自己构建计量模型,那么ID的工作要自己严格按照统计和计量要求做,对模型的假设前提与限制有全面准确的理解。国内的实证文章,包括刊发在《经济学(季刊)》、《经济研究》等“顶级”期刊的,普遍存在ID不清的问题。1.研究问题假设所有模型构建、数据分析、稳健性检验都完成了,这个时候你要动笔写论文。在这个阶段,你要做的第一件事情是搞清楚自己在研究什么问题!!!其实,确认研究问题应该在处理数据之前,否则你很难想象连问题都不知道,你如何处理庞大的原始数据。我之所以把数据处理放在确定问题之前,主要是基于现实的情况。如果我们确认了问题,但数据处理的结果不支持我们的预设问题,那么结果可能前功尽弃。所以,很多实证文章都是先做试验后确定论题的。但是,一旦有了结果,你就必须严格界定自己的研究问题。第一,你要用简洁但准确的经济学规范用语表达自己的问题。第二,注意表述中问题的导向性,确保读者看到问题不会疑惑。第三,确认这个问题是新问题!!!2.方法论当你有了实证结果又确认了自己的研究问题是不是就万事俱备了呢?不,至少,在这个阶段,你还不能动笔写论文。你必须要明白,论文的成功不仅仅依靠“完美”的实证结果!!!任何实证结果都是大厨做出的菜,一位厨艺高超的师傅可以用普通原料烹制出美味佳肴。所以,“完美”的结果有时候只能蒙外行,却不能欺骗审稿人。这里,我强调逻辑推理与阐述问题时的语言流畅性。不要小看这两个问题,用什么样的叙事结构去组织文章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文章的档次。每个人有不同的方法论,但在这里应该大致上趋同。被普遍接受的方法无外乎是“提出问题,解释问题,阐述问题的重要性,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突出你的贡献”。在论文主体部分,应当注意,问题的提出和解决必须严格按照逻辑顺序,要有写“小说”的心态,做好铺垫,突出重点,善于总结。时时刻刻注意论文的走向,并且确保读者(甚至是外行)可以通过你的引导轻松抓住文章的重点要点(即使他们未必理解所有经济学术语和计量方法)。3.提纲与计划在解决了数据、论题、方法论之后,你可以开始制定计划。这种计划不是国内写的那种空而无物的标题式提纲,必须在每一个段落明确写作目的,明确所用模型(或其他方法)的假设与限制,明确写作的要点。完成计划初稿后,不要动笔。两天之后修改计划。再两天之后交给其他人修改。一周之后自己再修改,与导师(或者其他有经验的同行)商议定稿。4.写作与发表接下来,按照提纲扩充论文,具体步骤将在下一段中详细展开。论文完成之后,不要立刻修改。等两周,等自己把一些固有想法淡忘之后再复读论文进行第一次修稿。将第二稿给同事修改,返回后再次修改。这个过程中可以举行seminar或者workshop,一定要得到反馈意见。梳理和总结意见,进行第三(N)稿的写作。严格地说,在大修改之后,应该再次做presentation以确认修改是成功有效的。隔一段日子,对论文重新进行修改,定稿。一般论文从初稿写作完成到投递刊物应该有3-6个月。投递之后,如果通过初审那么一般会要求作者再次修改(一次就刊发的稿子很少很少),那么接下来就是漫长的修改与等待了。二、细节与步骤一般实证论文分为:“摘要、引言、理论框架、实证部分、总结”五大部分,其中实证部分可以分为“数据描述、实证模型、实证结果、稳健性检验”。最后写作摘要和引言,这是惯例。一般应该先写作理论框架,随后可以确定ID的方法,然后解释模型的设定和数据情况,最后报告结果与稳健性结论。这些问题一般国内谈得比较多,也不需要太多的赘述。我想着重谈谈引言部分。引言部分应该包括(按顺序):问题的提出、文献综述、方法选择、结果报告、文章结构安排1、要提出问题,并且解释问题的重要性。2、告诉读者现存文献研究到了什么程度,有什么局限,你的研究有何种贡献。3、介绍方法,阐述清楚自己的研究思路。4、简单明了地把结果或者结论告诉读者,如果他们有兴趣会认真去看论文的主体部分,否则。。。5、例行公事,要把后文的结构安排预告不要在论文中单独出现文献综述部分,除非是学位论文写作,不然没有必要。第一,没有人去看文献回顾,对于外行来说这就是天书,对内行而言这些都是废话。文献回顾的价值是突出自己研究的贡献,告诉读者你做了哪些前人没有做的工作。如果我们仔细去看国内所谓顶级期刊的论文引言,有一些真的写得非常烂,根本不符合基本的写作规范,也达不到引言的作用。首先,读者不关心过于“宏观”的事情(比如,彩旗迎风、锣鼓齐鸣,xxxx发表讲话),这种政治性高调在论文中没有意义。其次,读者不关心学派之争,不要去批评某些和你不属于一个流派的作者。最后,读者关心论文的方法和结果,但很多作者在引言里只字不提。三、尾声实证性文章的结果是报告参数,但其实这些参数的具体值并不重要。这话也许很矛盾,既然我们的工作是围绕着参数进行的,为什么具体值又不要紧呢?第一,这些参数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它们不是圆周率的pai值,也不是物理中的g值。就算你计算出了一个很重要的参数,又能如何呢?第二,参数的解读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经济学问题或者现象。从这个角度说,解读比数字本身重要。第三,由于国别(或者地区)差异,很多参数并不具备普遍性,也很难真正解释世界。不能夸大参数的作用,这一点国内研究做得非常不好。为了达到某种效果,无限夸大参数估计的力量,使得很多人迷失了方向。小小的总结:从结构看,摘要和引言最要紧。因为审稿人不看内容,单凭这两部分就可以拒搞。从内容看,数据描述和模型设定最重要。因为这部分往往是错误最集中的地方。续集:http://www.pinggu.org/bbs/thread-888828-1-1.html

  • 写经济学论文如何找数据

    我们可以通过几个渠道获得中国的数据。查找《中国统计年鉴》等是一个选择,特别是在几年前,几乎是唯一的选择。好多图书馆里都收藏《中国统计年鉴》等,翻出有你所需数据的那一页,复印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当然你也可以选择拿出纸和笔,把所需要的数据都抄写下来。为了便于对这些数据做进一步的处理,接下来的工作可能有点枯燥:把你找的数据一个一个地输入到电脑。当然,现在情况改善好多了,比如要查找2004年的《中国统计年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网站提供免费下载,网址是http://www.stats.gov.cn/。如果你需要一应俱全的最新宏观经济数据,一个宝贵的来源是中国国家统计局提供的《进度统计数据》,网址是http://www.stats.gov.cn/tjsj/。如果想要从数据收集之日起的完整国民经济核算资料,权威的来源是中国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出版的《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历史资料》(1952-1995)和《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历史资料》(1996-2002)。在这两本年鉴里,提供了核算中国GDP的详实数据。特别是《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历史资料》(1996-2002)提供了电子版,电子版数据不仅提供1996-2002年的详实数据,还大致回溯了1952-1995年间的数据,非常好用。如果你想要从数据收集之日起的较为完整的宏观经济数据,《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和《新中国55年统计资料汇编》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遗憾的是,它们都没有提供电子版,但后者可以在中国资讯行下载。另外,还有许多收费网站提供较为详实的中国宏观经济数据,比如中国资讯行数据库http://www.bjinfobank.com/、中国经济信息网http://www.cei.gov.cn等。这些数据库很方便,但如果你没有登陆权限,也只能够“望梅止渴”了。如果你还没有找到你想要的数据,下面的一个网站也许有用。人大经济论坛http://www.pinggu.org/bbs/?fromuser=snow000123提供大量的可供下载的经济学资源,而且还有许多有用的连接。当然,这是一个免费的网站,但下载某些资源时,说不定要求一定的所谓积分限制。如何找美国的数据由位于华盛顿的美国政府印刷办公室出版、经济顾问委员会撰写的《总统经济报告》(EconomicReportofPresident),提供了有关美国当前经济形势的描述和主要宏观经济变量数据。相当多的数据都可以追溯到1959年,甚至个别的可追溯到1929年。可能你已经留意到了,好多有关美国的图形,都是采用《总统经济报告》(2005)所附数据生成的。这些数据可以免费下载,网址是www.access.gpo.gov/eop/。如果需要一应俱全安的数据,一个宝贵的权威来源是,美国商务部统计局出版的《美国统计概要》(StatisticalAbstractoftheUnitedStates),相当一部分数据可以免费下载,网址是www.census.gov/statab/www/。如果想获得最近数据的详细资料,一个不错的选择是,美国商务经济分析局每月出版的《当代商业纵览》(SurveyofCurrentBusiness)。网址是,www.bea.doc.gov。如何找国外其它经济体的数据对富裕国家来说,最有用的资料来源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zationofEconomicCooperationandDevelopment,简称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成员包括:奥地利、澳大利亚、比利时、加拿大、捷克共和国、丹麦、芬兰、法国、德国、希腊、匈牙利、冰岛、意大利、日本、卢森堡、墨西哥、荷兰、新西兰、挪威、波兰、葡萄牙、韩国、西班牙、瑞典、瑞士、土耳其、英国和美国。看来,世界上的富裕国家大都属于该组织,其产出占世界产出的70%左右。OECD的网址是www.oecd.org,提供三种极为有用的数据。《OECD经济展望》(OECDEconomicOutlook),每年出版两次,提供许多跨国宏观经济数据。这些数据一般都上溯到20世纪70年代,而且具有很好的一致性。《OECD就业展望》(OECDEmploymentOutlook),每年出版一次,专门提供劳动力市场的数据。《OECD历史统计》(OECDHistoricalStatistics),不定期出版,将当期数据和过去数据放在一起。对于不是OECD成员的国家和地区,可以从其它国际组织那里获得相关数据,比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MonetaryFund,简称IMF),其网址是www.imf.org。IMF提供《国际金融统计年鉴》(InternationalFinancialStatisticsYearbook),它主要提供成员国的金融数据,但也包括一些总体数据,比如GDP、失业和通货膨胀等。另外,世界银行提供的《世界经济发展指标》,是世界银行最大众化的统计类读物,提供光盘版。至于若干国家长期的统计数据,两个不可多得的数据来源是,Heston-Summers数据库和Madison数据库。Heston-Summers数据库提供168经济体在1950-2000年间的跨国可比数据,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国际比较中心(CenterforInternationalComparisonsattheUniversityofPennsylvania)网站上可以下载,http://pwt.econ.upenn.edu/。Madison数据库提供了自1820年以来56个经济体的数据。最后,如果还没有找到你要的数据,不妨登陆下面的两个网站,也许是根稻草。哈佛商学院的宏观经济学资源网站www.hbs.edu./units/bgie/internet/,提供了大量连接。由密西西比大学BillGoffe维护的一个网站http://rfe.wustl.edu,不仅列出了数据来源,而且还列出了有关经济的其他信息来源。以上内容为转载,另外再补充一个帖子,包括大量综合性数据网站,媒体数据网站,政府及国际组织网站,地址:http://www.pinggu.org/bbs/thread-274064-1-1.html

  • 一个主编告诉的经济学论文的投稿建议(虽然有点长,但希望你能坚持读下来)

    回帖是一种美德,希望你也能把这篇文章共享给其他人!也许是因为在经济学界出了几位像科斯和莫里斯这样的传奇人物的缘故,使得人们相信:在经济学研究中,发表的数量并不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少发文章,多出精品,才是经济学家的风范。像科斯那样有两篇论文就能够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就是因为已经修炼成旷世高手了。可是,我越来越觉得,像科斯这样的人物,只能在统计中做为异常数据忽略掉。经济学家的成才之道,仍然应该是“不发表,就发臭”。而且我相信,经济学论文的数量和质量,在正常情况下应该是成正相关的。我有四个理由支持这一观点:第一,经济学论文的写作需要技巧,而这种技巧是“心照不宣的知识”,是需要“从干中学”的。经济学论文是为了阐述作者的观点,所以至少应该写得准确、明白。这听起来像是在初中的作文课上就应该具备的基本技能,但是,从我近年来做经济学刊物编辑的经验看,我发现至少超过一半的作者似乎都不会受到他们的中学语文老师喜爱。如何选择题目,如何谋篇布局,如何区分主次观点,甚至如何使用标点符号----不动笔永远也不会知道写论文是一件多么痛苦的事情。更何况,经济学有自己的行规和行情,比如行文的规范化、选题的前沿性等等,只有写得多,发表得多,才能逐渐摸索出个中诀窍。第二,通过阅读做研究和通过写作做研究是两种风格迥异的方法,但是仅仅靠其中的一种方法是做不出好的经济学的。正如《论语》里说的,“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怠”。通过阅读能够不断地刺激研究者的观点,但这些观点是发散性的,只有坐下来,确定了要写作的论文题目,才能使作者的思维集中,并有一个引导思考的方向。有一位名叫莱德的经济学家建议,应该自我训练写下自己的思想,因为“当我在写作的时候,很多直觉就会产生。有一个事实常常是真实的,即直到我写作的时候,才对我所思考的东西有所认识。”第三,我个人觉得,能否持续不断地发表有影响力的作品是区分才气高低的重要标准。才气意味着旺盛的精力和创造力,才气意味着不断地对自我提出挑战,不断尝试新的风格和主题。研究生涯是马拉松比赛,起跑时的爆发力对最后的成功并没有太大的帮助。仅仅靠写出一本自传体的小说轰动文坛的作家多半不会是伟大的作家。第四,只要你是重要的经济学家,在其他条件给定的情况下,一定会比别的经济学家发表的数量更多。因为重要经济学家的课题和研究项目比别的经济学家更多,约稿也比别的经济学家更多,名气大则往往论文发表的概率更大,所以成就和发表的数量是相辅相成的。在什么刊物上发表论文全中国有多少能够发表经济学论文的刊物?数百种,甚至上千种?反正是多如牛毛。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各地的社科院、许多大学的经济学院、一些国家机关、金融机构等等都有自己的刊物,这还不算也刊登理论文章的报纸。应该说,最近20年来,中国的经济学和经济学期刊都有了很大进步,但是,我们还要看到,存在的问题仍然不少:(1)综合性期刊太多,专业性期刊太少。在国外,除了为数不多的几本综合性经济学期刊外,具有国际性声誉的主要是各种专业性期刊,比如金融有《金融学》杂志,比较经济学有《比较经济学》杂志等。国内的各个经济学期刊并没有明确的专业分工,内容重叠,使得读者想要了解一个领域的最新进展往往无从入手。(2)对刊物的评价缺乏科学标准。目前流行的刊物分类方法是根据刊物主办单位的级别进行评级,或是根据国家有关行政单位的评比,这使得学术期刊的评级缺乏学术界公认的科学标准。学术期刊多而质量参差不齐,对于研究人员和学生发表论文来说,既是一件好事,也是一件坏事。说它是好事是因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一个聪明的研究生随随便便挑几份刊物,登数十篇论文,根本就不是件难事。说它是坏事,是因为发表论文如此容易,会很容易地毁掉刚出道的学子,让他们觉得科学研究原来是这样一件稀松平常的事情。所以,我的建议是青年学子们在投稿的时候一定要确立自己的目标,就是不满足于在平庸杂志上发表论文的数量,而一定要登上好的经济学刊物的“大雅之堂”。那么,什么是好的经济学刊物?学术期刊上的论文往往充斥着难懂的术语、复杂的推理和烦琐的数据,很难让普通读者读懂,并因此会让门外汉感到“高山仰止”、“阳春白雪”。事实上,学术期刊与大众媒体的功能是不同的。大众媒体面向的是普通公众,读者只需要受过中级的教育程度并有基本的理解力,但不必要受过某个学科的专门训练。学术期刊的作者和读者基本上局限在一个狭窄的小圈子里,即受过某个学科的训练并且仍然在从事这个学科的研究和教学的人员。大众媒体上的文章是为了影响读者,而学术期刊上的论文是为了同行交流。所以,如果用所传递的信息量或是思想的深刻程度来衡量文章质量,学术期刊上的论文并不一定要比大众媒体上的文章质量更高。比如《经济学人》、《商业周刊》在专业经济学家那里赢得了很高荣誉,不少一流的经济学家都承认他们经常从这些杂志上找到灵感,而在国际关系领域,《外交》杂志的水平不亚于任何一份最好的学术期刊,但是这些杂志并不能被称为学术期刊。在《经济学人》或是《外交》上发表文章能够提高作者的知名度但对他在大学里评职称却是一点也帮不上忙。衡量学术期刊的标准首先不在于其内容而在于其形式。公认的学术期刊必须满足:(1)论文写作的规范化;(2)实行匿名审稿制度。论文写作的规范化包括内容提要、关键词、参考文献等。尤其重要的是,参考文献的标注必须相当严格。凡是论文中提到的前人的研究都必须一一注明出处。这不仅是为了方便读者查阅,而且是为了保护其他研究者的知识产权,杜绝抄袭现象。匿名审稿制度的作用在于:(1)编辑不可能在各个领域内都是专家,从专业的角度来看,作者的水平要高于编辑。“外行”审“内行”,怎么能够保证公正地挑选出在学术研究上有真正见地的论文?实行匿名审稿制度,需要在编辑部成员之外组织一支后备的专家队伍,借助专家的“外脑”提高编辑水平。(2)目前在国内的某些学术期刊中存在着发“关系稿”、“人情稿”现象,在社会科学领域尤为突出。匿名审稿制度有助于净化学术空气。因为是匿名审稿,审稿专家和作者之间相互都不知道真实身份,所以判断论文能否采用的惟一标准只能是通过论文的质量而非作者的地位和身份。通过把是否采用稿件的决定权主动让渡给审稿专家,能够从制度安排上彻底杜绝发“关系稿”现象。(3)过去,国内发表论文往往是一审通过,很少经过修改,但实行审稿制度后,绝大多数稿件要按照审稿专家意见经过修改后才能发表,这对于加强学者间的批评和交流、不断改进学术研究的质量很有帮助。提倡学术八股写论文和写其它文体有极大差异。如果是写小说,会要求作者写得情节曲折,内容感人;如果是写随笔,至少要文笔流畅,观点新颖。论文则要语言平实、简练,而且有一个固定套路。一篇典型的学术论文应该包括:(1)提出问题,(2)文献回顾,(3)模型,(4)检验,以及(5)结论等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个套路非常像过去科举时的八股文。学术论文要按照这种固定的,甚至多少显得僵化的格式来写作,是有道理的。首先,这种格式实际上反映了科学研究的过程,即先确定选题,作者应该清晰而简明地介绍自己所要研究的问题以及为什么选择这一问题;然后,作者需要介绍对这个问题以往的研究已经进行到了什么程度,

  • 如何写实证经济学论文(二)

    上次的文章(如何写实证经济学论文http://www.pinggu.org/bbs/thread-782298-1-1.html)有朋友跟帖问如何把常见实证文章分类,我想了很久发现这个很难。所以,在本文中,我只是试图给实证文章分分类,但绝对不是什么标准分类。本文的目的还是希望引起讨论,并把一些好的范例介绍给大家。欢迎跟帖,我会整理并添加新的意见。所引论文全部为外文资料,这样也省得涉及对国内作者和期刊的褒贬不一。(这不表明国内论文没有好的范例,请勿联想。)在切入正题前,我想提一下经常做理论文章的Lucas(RobertLucas)。也许本文的读者大部分对实证感兴趣,或者自己就是做实证研究的,但我还是想强调下理论论文对实证的重要性。大家知道很多人选择实证领域是因为自身数学、计量统计等专业能力所限,不得不转做实证,而真正理论过硬、数学过关的经济学家一般偏向做理论。你可以不同意这个观点,但这个潜规则客观存在于这个圈子。发生在我自己身上的故事,我的老师们(包括我提到过一年发一篇JME的那位)都希望我选择理论方向,但我自知水平有限选择了实证研究。他们同我说:“假如你认为做实证可以不学理论,或者说逃避过理论关,那么你的论文永远是中学生水平。事实上,实证论文比理论难得多!”这段话,我最近才慢慢明白过来。类似的话,做纯计量理论的老师也同我和我的同学说过,当然,一开始我们都不信。随着自己的成长,我逐渐发现他们的话是对的,所以,我把故事写出来。希望真正想做出优秀实证论文的同仁们一起探讨。回到Lucas的文章。之所以说他是因为我的老师曾经提起过,现役的经济学家中有两位的文章写得好。这个”好“与经济学无关,只和英文写作有关系。其中第一个是Lucas,第二个是Acemoglu。可能,他的总结主要局限于宏观领域,不过我们不妨学习下这两位的文章。Lucas论文:http://home.uchicago.edu/~sogrodow/homepage/papers.htmlAcemoglu论文http://econ-www.mit.edu/faculty/acemoglu/publication他们都可以称为著作等身了,所以上面的链接无法穷尽他们的所有作品,有对宏观理论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慢慢去查。重点推荐两篇:Lucas,2004的一篇JPE,论述收入和乡城移民的理论文章,http://www.pinggu.org/bbs/thread-886664-1-1.htmlAcemogluetal.,2001的一篇AER,用殖民地做IV研究制度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实证论文http://econ-www.mit.edu/files/4123这完全是两种风格和类型的文章,但是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一针见血。无论是阐述理论模型还是讨论现实问题都言简意赅,不搞迷魂阵。Lucas的文章虽然是理论论文,但读起来不枯燥,他会尽量使用短句和浅显的词表达最直接的意思。这也是为什么我的老师很推崇Lucas,一个能复杂问题简单化的人是真正的大师。反之,大家懂的,倒过来操作的人在我们生活中比比皆是。Acemoglu也是理论大师,他的实证文章相对比例较低,上面推荐的一篇我个人认为是经典之作。对于研究制度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理论模型有,可如果没有实证研究来验证理论预计是不够的。而Acemoglu使用殖民地的情况做IV很好地解决(或者说尽最大可能解决)了内生性问题,这也是大部分实证研究所面临的难题。小结:理论文章要带着对现实的关注,比如Lucas(2004)。实证论文要回答理论问题,或者提出新的理论难题,比如Acemogluet,al(2001)。=============================================================下面,正式地,我们讨论实证论文本身。目前好的实证论文已经不能缺少TheoreticalFramework(理论框架)部分了。当然了,那种为了拼凑一个理论框架而无病呻吟的做法不可取。我想用一篇尚未发表的论文来做例子:http://www.economie.uqam.ca/pages/docs/Manovskii_Iourii.pdfPriceofExperience此文,通过一个简单的计量模型做引子,提出问题”为什么我们在数据发现人们的收入与工作经常成负相关?“。这是典型的实证做法,数据来自美国、丹麦和瑞典。有了这个疑问,读者被吸引住。我当时看文章的时候有种读小说的感觉,很想知道后面写了什么。然后是理论部分,这个部分并不难,如果读者有兴趣可以下载论文一看。他们其实就引入了经验指标,并通过简单的数学变形构造出可以用于计量模型的理论模型。这个套路也不是特别难的事情,但要做得严谨和巧妙还是需要花费一些脑筋。随后的部分是计量模型,但读者理解了理论部分,计量就成为顺理成章的事情。但作者很小心地写了一节”识别“(Identification),这是国内实证论文最大的软肋,没有之一。因为我们不太注意识别问题,所以很多看似高深的计量论文其实就是糊弄人——有时候作者糊弄读者,更多的时候作者自己也被糊弄。简而言之,就是论文研究的主要问题在计量模型中没有体现,而计量模型中测量的是其他问题。也就是我们的经常讲的,驴唇不对马嘴。关于这个问题请参见:http://www.pinggu.org/bbs/thread-893428-1-1.html随后,作者汇报计量结果,本文主要测量两个参数值(他们的做法有点像宏观的路子,尽管用的是微观数据),这里不展开。然后,使用几种替代性的Specification。最后总结。纵观全文,构思巧妙,提出的问题很吸引人,理论模型直截了当与计量模型高度贴合,计量识别讨论充分,考虑诸多因素,并指出不同的specification。尽管这还是没有发表的workingpaper,但其水平已经很高。相信很快我们就可以在世界上30-40名的经济学期刊上看到,甚至可能进入前20名。如果我们对照下自己的文章,不难发现差距是全面的。第一,问题提出的方式不如他们新颖。第二,理论模型构建不够巧妙。第三,实证部分识别难以自圆其说。========================================================================接下来,我用JDE上刚刚录取的一篇论文(Urbangrowthanduninsuredruralrisk:Boomingtownsinbusttimes)做例子:http://www.pinggu.org/bbs/thread-885521-1-1.html这是标准的发展经济学实证文章,使用是国别宏观数据,与上一篇微观数据略有不同。基本调子很简明,要讨论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如劳动经济学版块老大deltaatfr所言“嗯,好文章就是这样,简介几句话,把问题就说清楚了。这篇文章立意很好,提出城市化与经济增长也可以是双轨机制,这就跳出传统传导机制的束缚了。”具体的模型推导等,这里从略,我想突出一点,关于本文最后部分的模型检验。实证论文最怕无法检验自身模型的正确性和适用性,而本文采用模拟值与数据值比较的办法(outofsampleprediction),就是在所有国家中逐一去除一组国家(如亚太国家,撒哈拉国家、拉美国家等),然后用估计系数代入重新模拟出这组国家的城化率趋势图。这种检验直观而且有力,我们看图就知道模型的效果如何。当然,在宏观中有calibration一环,与此还有一些区别,这是题外话。图中第一行是没有IV的结果,第二行是使用IV的结果,对比明显。==========================================================最后,算是一个小小的总结,回答到底实证文章分哪些类。我只能说常见的:第一,纯实证,没有理论部分。好的纯实证文章有两种用途,第一,检验某种理论是否符合现实;第二,为了提出新理论问题寻找现实数据支持。一个比较现成的例子是国际贸易中的引力模型。基于引力模型的实证文章很多,一般不需要再赘述引力模型的原始推导过程,可以直接做计量模型。第二,实证加理论。这样的论文是从数据而来,发现问题,然后用理论解决问题。也就是说,现在计量在前,然后开始构建理论。这类文章其实并不多,因为太难了。第三,理论加实证。现在大部分外文期刊的实证论文多是这个模式,有一个历史文献中有的框架(当然有所改变,看要解决什么问题),然后从理论到计量模型。如果还要细分,第三类可以再拆开:1、引用经典理论模型,稍加修改,符合特定实证问题的要求。2、基于基本经济学理论,构建自己的理论模型,然后过渡到计量模型。我自己知道和想到的暂时就这些,欢迎补充!=============================================网友补充意见:

  • 求助!我的计量经济学论文后面不会写了谁能帮我看看!!

    某巧克力在国内各地区的销售额及利润的问题理论模型:Y=ß0+ß1Xt+β2D2t+ß3D3t+ß4D4t+μt其中利润=Y销售额=X假设地区变量有四个类别:华中华南华东华北用三个虚拟变量。1北京2天津3河北4辽宁5黑龙江6上海7江苏8浙江9山东10河南11湖北12广东13四川D2t=1华东0其他D3t=1华北0其他D4t=1华南0其他DependentVariable:YMethod:LeastSquaresDate:06/14/10Time:14:08Sample:113Includedobservations:13VariableCoefficientStd.Errort-StatisticProb.C-1.8691575.571156-0.3355060.7459X0.7362710.01261158.384760.0000D2-7.5963938.512426-0.8923890.3982D3-3.3582706.476946-0.5184960.6181D4-8.5329077.939034-1.0748040.3138R-squared0.998766Meandependentvar283.7346AdjustedR-squared0.998148S.D.dependentvar170.8911S.E.ofregression7.353751Akaikeinfocriterion7.112021Sumsquaredresid432.6213Schwarzcriterion7.329309Loglikelihood-41.22814F-statistic1618.101Durbin-Watsonstat2.522960Prob(F-statistic)0.000000估计加入虚拟变量的模型利用表8.3中的数据进行建模,估计结果如图8.3所示,整理如下式:y=-1.87+0.74x-7.60D2-3.36D3-8.53D4(-0.34)(58.38)(-0.89)(-0.52)(-1.074)R2=0.10DW=2.52s.e=7.35F=1618.10接下来怎么分析我就不会了..请大家帮我继续分析下吧!!请附eviews操作过程多谢!!!!

  • 经济学论文发表的国际化:我们在哪里

    转载《经济学家茶座》48辑王铮(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育长期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希望到2020年初步实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发展目标。因此,国家重点支持的“985高校”的建设进程也随之提速。笔者所在东南大学要求每个学科都要争先进位,因为学校的排名最终取决于各个学科的竞争力。在以工科见长的高校里,人文社会科学向来没有太大的话语权,经济学也不例外。但2009年教育部主持的学科评估结果却让学校高层有些意外:应用经济学取得了全国第18位的不俗成绩,甚至略高于学校的整体排名。随之带来的“负面”影响却是如何继续争先、怎样持续进位的压力。 我们的Dean徐康宁教授长期以来一直坚持学术至上的治院理念,坚信衡量学术水平最根本、甚至唯一的标准就是高水平学术论文的发表。他提议用高水平学术论文发表来寻找经济学科在全国的位置,进一步从国际层面来探求将来的发展路径与目标。一、国内经济学权威学术刊物的发表 国内对于经济学权威刊物没有统一的认定,不同的学术机构都有自己的偏好和评价标准。根据我们的学术判断,同时参考了其他主要学术机构的规定,给出了争议可能最小的交集刊物:《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管理世界》、《世界经济》、《金融研究》和《中国工业经济》。《中国社会科学》代表了大陆在社会科学领域的最高研究水平,虽然经济学文章占得比重不大,但其政策性强,影响面广。相比而言,《经济研究》在理论层面代表了大陆经济学研究的最高水平。其他几本期刊大多专注于微观经济、世界经济、金融学和经济政策研究,具有较大的社会影响。尽管取样期刊的数量较少,但这无疑代表着大陆经济学研究的最高水平;而且,考虑到国内经济学研究水平的不平衡性,增加期刊种类难以确保论文的发表质量。依据论文发表时第一作者的署名单位进行简单加总,进而对国内大学经济学学术研究(不包括大学之外的学术机构,如中国社科院)水平进行排序,样本选取的时间跨度为2005年1月-2010年3月。鉴于本文强调论文的学术性,故排除了刊物中的小字和会议综述性文章;同时,由于最新期刊的传递和全文数据库的某些缺失问题,样本中遗漏了少量的几期杂志。所有统计上可能存在的不当之处,提前请各位同仁见谅。具体情况见图1:http://www.cenet.org.cn/userfiles/2010-12-29/20101229002458737.jpg对上图进行仔细的分析可以对国内高校经济学学术研究水平进行如下的判断:1.第一阵营(前12名)的优势非常明显,在未来的一段时期内可能还将继续拉大与其他机构的差距。对集团内部结构的进一步观察可以发现,绝大部分机构都是由于建国后的学科调整所形成的“世袭贵族”,学科积淀久远,并且长期得到国家扶持,贵族气息浓厚。“新晋权贵”包括:清华大学、中山大学、南京大学和浙江大学。清华的崛起毫无悬念,由于其特殊的身份,加之举全国之力的资金支持,想必其志远不在此。由于浙江大学合并了原杭州大学,并以老杭州大学经济系为班底组建了经济学院,同时原浙江农业大学农业经济学也在全国具有广泛影响,因此,浙大还是散发着迷人的贵族气息。真正值得尊敬的应该是中山大学和南京大学,以同城兄弟南京大学为例,其经济学科的家底并不殷实,直至上世纪末才获得了第一个博士点,但是十年之后南京大学已成为大陆经济学研究的重镇,如以人均产出来衡量学术水平,排位可能还会进一步提升。2.第二阵营(第13-22名)的竞争将更为激烈,前有阻力,后有追兵,面临着进一步洗牌的可能。该阵营的内部结构与前者相似:东北财经大学、对外经贸大学和中央财经大学为重点专业性财经大学;吉林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为老牌经济学研究基地;西安交大和湖南大学分别合并了原陕西财经学院和原湖南财经学院。上海交大则借助其雄厚的资金实力一度大肆扩张,但其近两年在高水平刊物上的论文发表情况呈现逐渐疲态的态势;相反,山东大学在稳步前进。3.第三阵营(第23-30名)的实力非常接近,争先的难度很大,同样退位也非易事。笔者所在的机构也位于其中,但和专业性财经大学相比,规模偏小;毕竟,专业大学是一个整体大学。其他机构和我们具有基本相同的背景,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重庆大学。  客观地评价,上述结果比较符合我们的预期。以徐康宁教授领衔的研究团队近年来在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方面相继发表了一批高水平有影响力的学术论文,但在其他的主流研究领域缺乏有影响力的研究团队,这也是和一流经济学研究机构的差距所在。

  • 世界引用次数最高的20篇经济学论文(2元一篇)

    大部分找出来了,贴出来造福大家,不要钱了,下了的给点好评吧,谢谢!!!2元一篇,为降低通货膨胀做点贡献。1(HalbertWhite(1980),“AHeteroskedasticity-ConsistentCovarianceMatrixEstimatorandaDirectTestforHeteroskedasticity”,Econometrica48,p.817-838在存在异方差,但不确切知道异方差形式的情况下得到协方差矩阵的一致性估计的经典计量论文)2、(DanielKahnemanandAmosTversky(1979):‘ProspectTheory:AnAnalysisofDecisionunderRisk’.Econometrica,47,p.263-91.行为经济学的奠基)3、(EngleRF,GrangerCWJ.1987.Co-integrationanderrorcorrectionrepresentation,estimation,andtesting.Econometrica55:251--276.协整与误差修正,这个够经典了吧?呵呵)4、(JensenMC,MecklingWH.1976.TheoryoftheFirm:ManagerialBehavior,AgencyCostsandOwnershipStructure.JournalofFinancialEconomics3(4):305-360.哈佛大学詹森和迈克林的名作,公司财务和公司治理的经典)5、(Heckman,JJ(1979)SampleSelectionBiasasaSpecificationError,Econometrica,Vol.47,No.1,p.153-161关于计量经济学中内生性的巧妙处理)6、(Dickey,D.andFuller,WA(1979)"Distributionoftheestimatesforautoregressivetimeseries.withaunitroot",JournaloftheAmericanStatisticalAssociation,74:427-31.时间序列单位根的经典,现在简直是研究的必备啊!)7、(JOHANSEN,SJUSELIUS(1988)"StatisticalAnalysisofCointegrationVectors".JournalofEconomicDynamicsandControl12,231-254.JOHANSEN的成名著作,关于协整向量的估计和推断,这个可爱的老头,我和他照过相,呵呵)8、(Hausman.J.A(1978)"SpecificationTestsinEconometrics"Econometrica,Vol.46,No.6.(Nov.,1978),pp.1251-1271.Hausman在这篇文章中提出了他著名的Hausman模型设定检验,由此为基础,Hausman族的检验在计量经济中开始风靡,一样是经典的奠基之作)9、(Engle,RF(1982).Autoregressivecondi-tionalheteroscedasticitywithestimatesofthevarianceofunitedkingdominflation.Econometrica,50(4):987–1007ARCH的奠基作,加上1986年Belleslev的GRACH,经典中的经典了)11、(DavidA.Dickey;WayneA.Fuller(1981)"LikelihoodRatioStatisticsforAutoregressiveTimeSerieswithaUnitRoot"Econometrica,Vol.49,No.4.(Jul.,1981),pp.1057-1072)12、(Hansen,LP,(1982),"LargeSamplePropertiesofGMMEstimators",Econometrica,50,.1029-1054广义矩GMM估计的奠基之作,现代计量模型估计方法的主导)13、(Romer,PAUL,M"IncreasingReturnsandLong-RunGrowth."JournalofPoliticalEconomy94(1986):S1002-S1037新增长理论的奠基作)14、Journal-of-Monetary-Economics1988LUCAS,RE15、947Journal-of-Monetary-Economics1982NELSON,CRPLOSSER,CI16、(ChristopherA.Sims(1980)"MacroeconomicsandReality"Econometrica,Vol.48,No.1.(Jan.,1980),pp.1-48.提出向量自回归模型VAR,包括脉冲响应分解,成为宏观计量最常用的模型之一)17、(WhitneyK.Newey;KennethD.West"ASimple,PositiveSemi-Definite,HeteroskedasticityandAutocorrelationConsistentCovarianceMatrix"Econometrica,Vol.55,No.3.(May,1987),pp.703-708存在异方差和自相关条件下协方差矩阵的一致估计(HAC),扩展了White(1980)的成果,也是计量领域的震撼大作)18、(Peltzman,S..Towardamoregeneraltheoryofregulation[J].JournalofLawandEconomics,1976,是管制经济学的大作,在STIGLER的成果的基础上有大的发展)19、887Oxford-Bulletin-of-Economics-and-Statistics1990JOHANSEN,SJUSELIUS.(JOHANSEN,SJUSELIUS(1990)"MaximumLikelihoodEstimationandInferenceonCointegration–withApplicationstotheDemandforMoney"(withK.Juselius).OxfordBulletinofEconomicsandStatistics52,169-210.一样是JOHANSEN关于协整检验的经典著作)20、(Klein,BR,Crawford,G.,andAlchian,AA(1978)“VerticalIntegration,AppropriableRents,andtheCompet-.itiveContractingProcess.”JournalofLawandEconomics,21:297–326.是新制度经济学的代表作)

AB
CD
ABCDEFGHIJKLMNOPQISTUVWX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