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经管之家 [登录] [注册]

设为首页 | 经管之家首页 | 收藏本站

您的位置:

人大经济论坛

> 临床医学
  • 平晕丸治疗气虚血瘀型脑后循环缺血的临床研究_临床医学论文范文

    yjbys小编为您提供一篇关于平晕丸治疗气虚血瘀型脑后循环缺血的临床研究的临床医学毕业论文,欢迎参考! 【摘要】 目的探讨自拟中药经验方平晕丸配合西药治疗脑后循环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8例脑后循环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以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加服中药平晕丸3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据临床症状改善及经颅多普勒(TCD)检测以评价疗效。结果  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脑后循环缺血以加用中药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好。 【关键词】 脑后循环缺血;中西药结合;平晕丸 脑后循环(椎基底动脉)供应大脑半球后2/5区、部分间脑、脑干、小脑、内耳和高位颈髓的血液。脑后循环缺血的临床表现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二是慢性脑供血不足。椎基底动脉TIA是短暂的反复发作的脑局部供血障碍,导致相应脑供血区的局灶性缺血及短暂性神经功能缺失[1]。其发作呈现局部性、短暂性和反复性的特点,其主要症状是眩晕和平衡失调。而慢性脑供血不足则是以头脑晕乎不清、头重脚轻走路落脚不稳不准、视物疲劳或复视、耳鸣耳聋、嗜睡多睡精神不足等。从2004年5月开始用中药验方平晕丸治疗气虚血瘀型脑后循环缺血。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总结从2004年5月2010年6月经治的脑后循环缺血(符合中医内科学眩晕气虚血瘀型诊断标准的)98例,其中椎基底动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66例,慢性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32例,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治疗组)和单纯西药组(对照组)。治疗组56例,其中男27例,女29例,年龄55~81岁,平均年龄61.2岁;对照组42例,其中男22例,女20例,平均年龄60.5岁。 1.2治疗方法 (1)两组均给予肠溶阿司匹林100mg qd,氟桂利嗪(西比灵)5~10mg,qn和/或倍他司汀4~8mg,tid。(2)治疗组加用平晕丸10g,tid。平晕丸组成及制法:天麻150g,川芎150g,三七100g,红花100g,西洋参100g,怀牛膝100g,制首乌100g,节菖蒲100g,地龙100g,僵蚕100g,大黄30g,冰片20g粉碎为末,将黄芪1500g,葛根500g,丹参500g,豨莶草500g,当归300g,丹皮300g,赤芍300g,桃仁300g,川牛膝300g,泽泻300g水煎3次,每次45min,然后取汁浓缩至膏状加入前方药末混匀为水丸绿豆大。3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据临床症状改善及经颅多普勒(TCD)检测以评价疗效。 2结果 2.1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眩晕及其他临床症状消失;有效:眩晕及临床症状好转减轻;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 2.2治疗结果 治疗组痊愈41例,有效12例,无效3例,治愈率为73.81%,总有效率95.24%。对照组痊愈22例,有效12例,无效8例,治愈率为52.38%,总有效率为80.95%(P0.01) 3讨论 祖国医学认为,脑后循环缺血属眩晕范畴。该病多由肝脾肾三脏功能衰退,并产生了风、火、痰、瘀等邪气上扰清空而导致[2]。其基本病理变化不外乎虚实两端,虚者为髓海不足或气血亏虚、清窍失养,实者为风火痰瘀扰乱清空。气虚血瘀型占其大端。平晕丸中重用黄芪及西洋参补气以行血;天麻、僵蚕平晕熄风化痰;葛根舒经筋通络配合丹参、三七、川芎、桃仁、红花、丹皮、赤芍、牛膝、当归、豨莶草活血化瘀;菖蒲、冰片开窍;首乌配牛膝补肾、黄芪配当归补气养血。共奏补气行血、熄风通窍、化痰化瘀、滋肾平肝之效。 【参考文献】 1王维治.神经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2黄文东.实用中医内科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

  • 急进型“越期式”尘肺28例临床与影像学分析_临床医学专业论文范文

    【摘要】目的 探讨急进型越期式尘肺的临床表现与影像学特征。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分析28例经职业病诊断组确诊为尘肺Ⅲ期的临床及病例资料。结果 28例尘肺Ⅲ期均并发支气管炎与轻度肺气肿,其中9例并陈旧性肺结核,另2例并发活动性肺结核。肺部病变(大阴影)位于右中肺8例,右中上肺12例.左中肺3例,左中上肺5例。结论 28例尘肺患者均根据可靠的职业性接尘史、临床表现、影像学技术质量合格的后前位胸片,并参考必要的动态观察资料及单位尘肺流行病学调查情况,再经职业病诊断组依据国家尘肺诊断标准,做出的尘肺诊断和分期。 【关键词】尘肺 大阴影 越期式 尘肺是由于长期吸入一定浓度的生产性粉尘而引起肺部弥漫性纤维化的一种职业性疾病[1]。它在我国目前较常见且危害严重,特别是尘肺病变的晚期,许多小尘结节可互相逐渐融合成块状或圆形致密的大阴影,在病理实验和临床观察中已屡见不鲜。但初期尘肺呈急进型越期式融合的圆形大阴影并不多见。它的影像学征象酷似肺肿瘤和结核瘤,因而在临床上容易导致误诊。为提供临床借鉴,加深对这类病变的认识,及时确定尘肺诊断与分期,避免误诊,现将多年来在实际工作中遇见与收集的28例越期式尘肺进行分析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28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4~46岁,平均年龄31.5岁;接尘时间3~16.5年,平均接尘工龄7.5年。工种分布:掘进工11例,凿岩工7例,风钻工6例,手锤工4例。28例尘肺患者每年亦进行一次接尘体检并摄取技术质量合格的影像学胸片。临床表现:本组病例主要表现为呼吸系统症状,咳嗽、咯痰、气短,有时乏力,轻微胸痛、胸闷。肺部有呼吸音粗糙、减弱。 2、 结果 28例尘肺患者均并有支气管炎与肺气肿。肺功能测定:28例中21例患者轻度减退,另7例中度减退。现场空间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在41%以上(国家规定含10%以上游离二氧化硅的粉尘卫生标准为1mg/m3)[7]。28例患者影像学胸片均表现为圆形类圆形融合的大阴影,直径:20×18毫米18例,25×27毫米6例,33×31毫米4例。大阴影周边清晰,均质,中央无点状钙化。周围无星灶。28例中8例位于右中肺,12例位于右中上肺,3例位于左中肺,5例位于左中上肺。并见所有圆形类圆形大阴影亦有少许索条状阴影与同侧肺门相连。在28例中9例并陈旧性肺结核,2例并活动性肺结核。28例经职业病诊断组按国家尘肺诊断标准(GBZ70-2002)确诊为尘肺Ⅲ期[5.6]。 3、 讨论 急性矽肺多发生在接触二氧化硅含量较高且浓度亦很高的粉尘作业工人中,且多见于通风防尘措施不利的工矿,尤其是中小型企业,私营小厂矿[1]。本文病例粉尘接触史明确,作业场所粉尘浓度超标(超标13倍),粉尘游离二氧化硅含量≥41%。但它是一种少见的急进型由Ⅰ期矽肺呈越期式快速发展成Ⅲ期融合矽肺类型。临床表现不甚典型,X线征象主要呈独立的圆形类圆形融合病变。按常规当尘肺病变发展至晚期时,期间的演变过程是由结节阴影逐渐形成融合或小类圆形阴影,首先出现聚集的发白区病灶,然后发展成椭圆形、球形、圆盘形或不整齐形的大阴影等。由于融合阴影常呈渐进性,故重要特征之一是它的周围常伴随有气肿带。按尘肺自身发展规律逐渐形成典型融合,即自然性融合。至于它的发生原理,目前尚无统一概念,一般有:①矽结节数量增多,体积增大,互相融合而成;②由于淋巴结的肿大,压迫附近支气管,引起所属肺组织不张,作为融合基础;③除上述以外,肺组织炎症侵润在大块结缔组织的形成中起促进作用[1 2]。矽肺发病的急缓和病程进行的快慢,与所接触空气中二氧化硅含量(浓度)、分散度、劳动卫生条件,以及个人生理情况(包括免疫功能)有密切关系。一般发病工龄在3~5年或稍长些。病情发展由Ⅰ期到Ⅱ期多为5~8年,如发展到Ⅲ期可能在10~18年。所以说矽肺的发病和病程进展在无合并症情况下都是缓慢的。而且多数病理自觉症状与病程进展一致。到晚期(Ⅲ期)时,则症状加重,劳动能力丧失,既在安静时也可发生呼吸困难,心悸,咳嗽和咳痰等。但在其它因素影响下快速形成非典型融合,即他然性融合,可出现特殊的X线征象。此种大阴影形成的原因,一些作者认为结核感染是基本和唯一的因素,另一些作者则认为与结核感染,非特异性炎症和肺不张有关。众所周知,由于肺部产生弥漫性纤维化,发生了肺血流和淋巴循环阻滞,气道阻塞,因而导致血管和神经营养的失调,所有这些是诱发急性炎症的病理基础。[2 3] 本组28例的共同特点均是在发展成Ⅰ期矽肺基础上于1年左右出现急进型融合,其X线征象表现为圆形、类圆形的大阴影,边界清晰,与肺门形成引流,中间无钙化,周围无子灶,亦无气肿带,并在短期内呈快速发展趋势,故在临床上亦曾疑诊为结核瘤或肺肿瘤。后经临床鉴别或病理证实均排除了两种可能性。因此,我们认为呈急进型融合的圆形类圆形矽肺病变,并非均由结核感染所致,它可以通过某种急慢性炎症感染,在局部形成融合的病理基础,当感染因素未能及时消除时,则成为使类圆形小阴影迅速融合的直接诱因,而肺内的其他矽性病变则仍然按它自身规律发展,这就是构成了一幅对比鲜明的X线图象。由此可见,非特异性炎症感染乃是不可忽视的因素。[1 2] 急进型矽肺多见于矿工,平均工龄4.5年或更短,且多为类圆形矽肺。到目前还没有见到间质型为主的矽肺。本组病例均是结节型矽肺,所属厂矿粉尘浓度较高,粉尘二氧化硅含量仅为41%左右。而在粉尘浓度和二氧化硅含量更高的厂矿中尚未见到。可见,此种超越一般矽肺融合规律的病变,是由于大量矽尘在较短的时间内吸入,其吸入量大于病人生理的净排尘作用。最主要的是在某种急慢性炎症参与下形成的特殊类型。[4] 本文通过28例急进型矽肺的X线影像分析,对矽肺呈越期式急性融合大阴影的形成与快速发展进行了初步探讨。矽肺的典型性融合(自然性融合),一般取决于疾病自身发展的规律;而非典型性融合(他然性融合),则多由不同感染因素所导致。而在临床症状方面表现并不典型。单纯矽肺I期在非特异性炎症影响下,可以形成急进性融合病灶,并可迅速发展成矽肺Ⅲ期。[1 4] 参考文献 [1] 李德鸿。职业病医师培训教材,尘肺病[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 2003:170~171 [2] 苏冬梅,梁宏立,王晶,等。急进型矽肺32例临床分析[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 ,2003.29(2):111~112 [3] 吴恩惠。医学影像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531~538 [4] 常筑平,王宏春,姚丹成,等。72例急性矽肺并13例死亡病例临床和X线分析[J],中国工业医学杂志,2005,18(4) [5] GBZ70-2002,尘肺病诊断标准[S] [6] 赵金垣.临床职业病学[M].2版.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0:191-194 [7] 李德洁,宁玉华.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测定方法的改进[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06,24(9):566-567

  • 溶血致血浆报废原因分析及对策_临床医学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血液是非常重要的医疗物品,被广泛运用于临床医疗救治及血液成分的制备。临床医学上,一方面,用于输血的血液,为减少供血者的异体白细胞与受者的自体白细胞发生免疫学上的排斥反应,降低输血风险,必须在输血前经过白细胞滤除的处理[1-2];另一方面,血液又常用作血液成分制备的原材料,对血液进行操作达到成分分离纯化的效果。然而,无论在对血液进行白细胞滤除的过程中还是在对血液进行成分制备的过程中,甚至在对血液的保存、运输过程中,常会发生溶血现象,导致血浆的报废。 溶血(Hemolysis)即因红细胞细胞膜的破裂而导致的红细胞破解、血红蛋白溢出的现象。溶血可由多种物理或化学因素引起,尤其在人体外,渗透压的变化、机械外力,温度的变化,酸碱度的变化或人为添加的一些对血液进行处理的化学物质均有可能引起不同程度的溶血[3]。为了尽量降低因血液处理、存放过程中溶血现象的产生导致血浆报废的几率,减少血液资源的浪费,为临床医学提供更高品质的血液制品,现将我院2011年9月至2012年6月期间因为溶血导致血浆报废的146袋血液的档案资料做了汇总、调查与分析,现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选取我院2011年9月至2012年6月间因为溶血导致血浆报废的血液146袋。每一份参与分析的血浆均经过鉴定依据分类标准确定为溶血引起的报废血浆。该划分标准的定义为:血液样本在3000rps转速下离心后,上清液呈红色,按照血液中游离血红蛋的浓度应该小于0.26g/L的标准,判定有困难时,再进行二次离心,上清仍呈红色[4],依此判定该血浆为因为溶血导致的报废血浆。 1.2 方法: 收集上述因为溶血导致血浆报废的每份血液袋上及相关记录档案上的信息,具体如以下几条:该血液采集的具体时间,血液做白细胞滤除的具体时间,血袋中所用抗凝剂的名称种类及分子结构,血液保存的环境温度及冷冻流程(尤其记录是否存在温度过高或反复冻融的现象),还有血液的成分制备时间及制备的详细过程。对上述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汇总、分类与统计。为之后的报废原因分析和对策的提出提供理论材料依据。 2 结果 经过对因为溶血导致血浆报废的血液的信息分类汇总与统计,得出如下四方面的报废结果:(1)血液放置2天以后才做白细胞滤除的报废血浆为4袋,放置24小时以内做白细胞滤除的报废血浆为0袋;(2)保存10天以上做成分制备的报废血浆为47袋,保存7天以内做成分制备的报废血浆为19袋;(3)血袋中抗凝剂配方为CPD-A的报废血浆为107袋,血袋中抗凝剂配方为ACD-B的报废血浆为39袋;(4)血液在存放过程中因发生过反复冻融的报废血浆为5袋。 本文由七星论文网编辑整理,如需论文代写,论文发表,请与本站客服联系,七星论文网,竭诚为您服务! 3 分析与对策 3.1 分析: 经过对上述结果的总结分析,可将因溶血导致血浆报废的主要原因概括为以下几点: (1)血液离开人体后,血液环境的稳定性与保存时间的长短呈反比,红细胞膜的通透性受外界因子改变的影响逐渐发生变化,细胞膜的稳定性下降,在这种情况下,对血液的处理或成分的分离所造成的物理、化学方面的改变极容易造成红细胞膜的破坏,从而引发血红蛋白溢出细胞形成溶血现象。 (2)离体的血液在保存时,各类血细胞会在重力引力的作用下发生自然沉降现象,血液放置越久血细胞沉降得越充分,这必然导致因细胞沉降聚集导致的血液粘稠度增大[5-6],从而在白细胞滤除时因外力作用使溶血现象更容易发生。 (3)不同的血液抗凝剂有其不同的分子构型,这对血液中各细胞的细胞膜产生不同的作用。有的更加稳固细胞膜的稳定性,有的则降低细胞膜的稳定性。如上,抗凝剂ACD-B较抗凝剂CPD-A更能有效降低血液保存时红细胞的溶血率,抗凝剂ACD-B能起到稳固红细胞膜的作用。 (4)血液存放过程中的温度过高或反复冻融对细胞膜有很大的损害。温度过高及反复冻融会使得细胞膜上的结构蛋白的构象发生改变,进而造成细胞膜的弹性降低以致破解产生溶血现象[7]。 3.2 对策: 通过对上述溶血致血浆报废的多种原因的分析与总结,医院应针对库存血液的工作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降低血浆的报废率,保证高品质的血液质量,确保临床医疗上的用血安全。根据临柬实际用缸情况对血库进行科学的调整血液的存储量。现拟定提出如下几点对策: (1)根据医院实际对血浆及其制品的需求量,实时调整血液库存量,尽量保证血液的新鲜供给;(2)严格按照相关规定,采血后在短时间内即对血液进行白细胞滤除,尽量不超过24小时;(3)库存血一定在5个工作日内进行组份的分离与制备,不可拖延;(4)选择合适的血液抗凝剂,不仅要抗凝效果好,更应能保护血液中红细胞膜的稳定,对于不能起到稳固细胞膜作用的抗凝剂血袋不要购买与使用;(5)对血液的保存与运输必须选择专用的容器及相关设备,溶解血浆时必须保持37摄氏度恒温,并且保证受热均匀,绝不可自然解冻,更不可发生解冻后的反复冻融;(6)尽量避免血液的储存、制备过程中,避免因不当的温度或不当的外力以及离心力等各种不当的人为因素对红细胞膜造成损坏。严格按照相对应的操作规范及程序对血液进行有效保存和制备,加强操作人员的素质和技巧,操作过程必须小心处理,尽量避免人为因素导致血液报废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张美萍,田志彬,陈书芳,等. 溶血导致血浆报废的原因分析[J]. 职业与健康, 2008,24(10):996-997. [2] 李进才,戴庆昭. 成分制备过程血浆报废原因分析及对策[J]. 医学信息:上旬刊, 2010,23(15): 2788. [3] 曲兵兵. 医院库存血液报废原因分析及对策[J]. 中国卫生产业. 2012,9(03):88. [4] Petar Ivanovski,Dimitrije Nikoli,Nikola Dimitrijevis,et al.Erythrocytic transglutaminase inhibition hemolysis at presentation of celiac disease[J].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2010, 5(44):65-66. [5] 仇建周,荆梅. 血液报废的趋势性研究及预防对策[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1,32(18): 2115-2117. [6] 王学秀. 血液溶血原因及对策[J].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2,9(10):1279-1280. [7] 王旭安,曾晓悦. 2020年血液报废情况分析[J]. 实验与检验医学. 2011,29(04): 433-434.

  • Bells面瘫患者56例的心理分析与护理_临床医学毕业论文范文

    Bell’s面瘫又称周围神经炎,是神经内科一种常见的多发病。患者临床表现为蹙额力减退或额纹消失,眼睛闭合不全,鼻唇沟变浅或消失,口角下垂,吹口哨能力差,鼓气时漏气,露齿时口角歪向健侧。其病因不明,一般起病前常有受凉、受潮、吹冷风史。起病急,多是突如其来,一般单侧,偶为双侧,其程度和持续时间因人而异,常和面瘫发展的程度成正比。有些患者会出现讲话障碍、视力模糊、听觉过敏、味觉障碍和流泪现象。本院自2010年310月共收治了56例Bell’s面瘫患者,现将心理分析与护理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选择2010年310月在本科住院的面瘫患者56例,均经临床与相关诊断试验确诊。男20例,女36例,年龄在32~67岁;干部11例,工人15例,农民30例,文化程度不限。将56例面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观察组中男10例,女18例,年龄37~65岁;对照组中男10例,女18例,年龄32~67岁。观察组采用责任制,实行专人护理方式实施,对照组只给予普通护理而未实施护理干预。 2心理分析 (1)发病急,56例患者均处于应激状态,表现出如紧张、易激惹、神经过敏等焦虑表现。(2)由于对本病的认识错误,有23例患者以为自己得了脑梗死,继而想到此病的高致残率、高死亡率,导致心理难以承受。(3)患者一侧面肌瘫痪,无表情,且眼裂变大,口角歪斜,尤其在微笑谈话时表现更突出。这些会让患者感到自身形象大大受损,56例患者都产生了羞怯感,心理负担重。(4)女性患者中年龄较轻的6例害怕接受激素治疗,担心躯体形态发生变化而使自身形象更差,对预后的信心不足。(5)因为文化程度低下,有2例患者担心自己被人认为是心术不正而患了歪嘴病。 3护理干预 3.1干预方法 观察组采用责任制护理的方式实施,选派大专以上学历,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专科理论知识以及有较好的沟通技巧和表达能力的护师或主管护师担任责任护士,负责患者日常住院期间的护理工作。对照组只给予普通的轮班制护理。观察组入院头一天由责任护士对患者进行入院指导,加强住院期间健康教育内容,重点落实面瘫患者心理方面的护理。入院后即向病人介绍此病的发生发展及治疗的过程,告之病人此病的治疗时间长,消除病人认为到医院治疗就能达到立竿见影的思想,使病人积极配合治疗。并介绍疾病相关症状、护理要点、特殊检查、注意事项及有关保健知识,告知本科主任、护士长、责任护士联系电话等。 3.2护理干预内容 (1)询问病人自觉症状,做饮食、活动方面健康指导。患者面神经麻痹致咀嚼不便,故从少量食物开始,让患者逐渐掌握进食的步骤。指导患者将食物放在健侧舌后方,细嚼慢咽,少量多餐。合理调配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饮食为主,避免辛辣、酸、干、硬、粗糙食物。进食前后做好口腔护理,如漱口、清洁。(2)提醒日常生活的注意事项,嘱咐病人注意休息,勿用冷水洗脸,避免直接吹风,注意天气变化,适时添加衣物,避免感冒。加强眼部护理,减少用眼,外出时戴墨镜保护,减少防止灰尘进入,而且还修饰面部形象。要定时滴一些有润滑、消炎、营养作用的眼药水,睡觉时可戴眼罩或盖纱块保护。(3)做必要的心理疏导,消除不良的心理情绪。询问药物疗效并根据病人情况(自觉症状、近来查体的可靠情况)给予必要的指导,同时征求患者对医护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3.3护理要求 认真听取病人情况,态度诚恳,不亢不卑,不居高临下,也不热情过度;在做药物指导时要谨慎,遵医嘱给药,及时向医生反馈患者信息。教会病人自我锻炼的方法:自我按摩时用力应该适度、柔软、持续,可以早晚各1次;表情动作训练时可对着镜子进行皱额、闭眼、吹口哨、示齿等动作,每天2~3次;温湿毛巾热敷面部,以改善血液循环,每天2~3次。以上锻炼的方法在发病10天以后即进行,可以防止麻痹面肌的萎缩及促进康复。 4结论 像其他躯体疾病一样,Bell’s面瘫患者也会出现种种不良的情绪变化,这些不良的情绪变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其疾病的恢复。现代医学认为不良情绪直接影响人体的神经免疫系统,导致神经免疫系统紊乱,不但会加剧面瘫病情,而且会延缓受损神经的恢复。传统医学也认为不良情绪会直接导致气血紊乱,加重疾病。并不利于针灸的治疗。再有,处在不良情绪状态下的患者与周围患者、同事、家属,甚至医护人员的关系敏感,不易获得相应的支持,也影响着其疾病的恢复。甚至引起不必要的医疗纠纷。本院2010年310月,收治了56例Bell's面瘫患者中,28例观察组患者通过系列的护理干预,增加了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并减轻了患者的心理压力,在临床治疗中收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大大缩短了治疗的时间,有效的促进患者的康复。观察组28例面瘫患者均在25天内治愈出院,治愈率100%,对医护满意率100%;对照组28例面瘫患者有4例在入院17天后放弃治疗自动出院,有1例患者病程达1个月未治愈而转上级医院,其余23例在1个月内也均治愈,治愈率82%,对医护满意率79%。

  • 对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碍康复训练的效果观察_临床医学毕业论文范文

    【摘要】 目的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早期康复训练的观察。方法将40例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康复训练组(康复组)和单纯药物治疗组(对照组),观察康复训练15天~1个月后吞咽功能的变化。结果康复训练组有效率为95%,药物治疗组有效率仅为65%,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早期进行康复训练,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 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康复训练 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也称球麻痹,其发病率为30%~65%,主要由于双侧皮质脑干束受损或与吞咽有关的神经核或核下性周围神经病变引起。主要临床表现为吞咽困难、饮水呛咳,重者滴水难进,常常被人们所忽视,不能进食者一律用鼻饲管来供给营养,给患者造成很大的痛苦,而且也影响呼吸,长期鼻饲可造成患者鼻咽部黏膜糜烂等其他不适。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常因并发吸入性肺炎、营养失调而导致病情加重,处理不当,可危及生命。2006年7月至今本科开展吞咽功能障碍康复训练以来,其中对40例分成两组,经过15天~1个月的康复训练观察,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1临床资料 选择2006年7月2010年12月有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中4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药物治疗加康复训练组与单纯药物治疗对照组。康复组20例,其中男13例,女7例;平均年龄62岁;脑梗死患者18例(其中包括脑干梗死6例),脑出血2例。对照组20例,其中男11例,女9例;平均年龄60岁;脑梗死16例(其中包括脑干梗死4例),脑出血4例。两者差异均无显著性。 2训练方法[1] 2.1间接训练 2.1.1口唇、面颊部肌训练 让病人做张口、微笑、反复发八、八、拍、拍声、吹肥皂泡、鼓腮、闭唇、持唇的位置,持续5~10s,然后再恢复到原静止状态,每次训练5~10次,每日3次。 2.1.2舌部运动训练 舌做前伸、后缩、左右运动、上抬、抵后硬鄂、在口唇环绕,反复进行5~10次,每日3次。 2.1.3咽部训练 咽部冷刺激和空吞咽。 2.1.4咳嗽训练 有意识地进行咳嗽训练。 2.1.5 呼吸训练 (1)腹式呼吸;(2)缩口呼吸;(3)声门闭锁训练。 2.1.6门德尔松法训练 当病人吞咽时咽喉上提,让病人在上提拉时停止吞咽动作,保留3~5s。 2.1.7构音障碍训练 (1)下颌、舌、唇的训练;(2)发音训练;(3)减慢言语速度;(4)言辩训练。 2.2直接训练方法 通过调节食物形态、数量、进食体位、进食方法,来进行训练。 2.3饮食的注意事项[2] 2.3.1进食的姿势 通常采取半卧位(床头抬高30°~50°角),颈部前屈,头偏向健侧,病情许可的病人也可以坐位饮食,陪护人员在健侧给患者进食。 2.3.2 食物的性状 给有吞咽功能障碍的病人进食应首选:糊状、蛋羹状(如:芝麻糊、米粉、稠粥)、馒头泡菜汤、蛋糕泡牛奶、豆腐脑等。病情好转后,再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禁忌给予干硬、难咀嚼或容易粘在黏膜上的食物和太滑溜的食物,有窒息的危险。 2.3.3食物的温度 对有吞咽障碍的病人冷食比热食好。 2.3.4进食量及速度 每次以3~5ml较为适宜,然后酌情增加。速度应由慢开始,不宜快,避免2次食物在口中重叠现象。 2.3.5进食后残留食物的处理 吞咽后咳嗽、饮极小量的水(1~2ml),这样有利于刺激诱发吞咽反射,清洁口腔。 3 结果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见表1。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4讨论 综上所述,脑卒中后所致的吞咽功能障碍,不论是真性球麻痹,还是假性球麻痹,均会引起吸入性肺炎、营养不良、窒息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通过康复训练,并且严格遵守饮食的注意事项,将大大降低患者的误吸、窒息的危险,明显改善了患者的吞咽功能,使绝大多数患者能自主进食,保证了患者的营养状态,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使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大西幸子.康复实用技术(吞咽障碍的代表性间接训练法).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0:61. 2 张介眉,陈国华.脑卒中康复指南.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6:186.

  • 保护性约束带在老年患者特殊情况下使用的探讨_临床医学毕业论文范文

    【摘要】 目的 探讨在住院老年患者特殊情况下护理中如何合理、科学、有效使用保护性约束带的方法。方法 对在院34例老年患者在自主行动能力障碍的情况下使用保护性约束带前后比较。结果 使用后能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防止意外的发生。结论 保护性约束带的使用,在自主行动能力障碍患者的治疗和护理中起到了不容忽视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 保护性约束带;自主行动能力障碍;特殊情况下;使用 本科为老年内科护理病房,收治的老年患者中有一大部分患者生活不能自理,伴有脑萎缩,其行为不能自控,在治疗和护理中需要给以鼻饲流质饮食、留置导尿、持续低流量吸氧、补液等。在使用保护性约束带前,护理人员稍有疏忽,患者就会把胃管、导尿管、氧气管等拔掉,在补液的情况下还会乱动,时不时地弄肿或拔管[1,2]。这样,既增加了患者不必要的痛苦,又给护理工作带来麻烦。使用了保护性约束带后,提高了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减轻了患者的不必要痛苦,也提高了护理工作的效率。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收集了本院老年内科2011年10月收治的自主行动能力障碍并伴有导管护理的老年患者34例,其中需要鼻饲流质饮食的16例,需要留置导尿的6例,需要持续低流量吸氧的4例,需要补液治疗的8例。 1.2 方法 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未使用约束带,另一组使用约束带。每组患者各17例,分别为鼻饲流质饮食各8例,留置导尿各3例,持续低流量吸氧各2例,补液治疗各4例。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1周的临床观察,统计非计划性拔管事件的发生情况。 1.2.1 约束带的选择 使用的约束带为带有海绵衬棉质的医用双头带(上海洁安实业标准号:O/TMGR14-2007)使用说明:供输液时局部固定用。型号为Ⅰ型、中号。一人一用,防止感染。 1.2.2 使用方法 使用前对全体护理人员进行培训,掌握约束带使用的方法、使用时间;并对患者家属进行情况说明,征得患者家属的同意。患者肢体保护在功能位,松紧度以能伸进一个手指为限,约束在患者的手腕或者脚踝处,约束带系在床上或者床栏上,紧急情况下易于取下。长度以患者能翻身等自主活动,但抓不到身上的各种治疗导管为宜。护理人员随时观察患者约束部位有无勒痕、破溃、发绀肢体情况,每2h放松1次,时间约20min,患者睡着或患者情况允许或护理人员不离开看护的情况下及时解除约束带的保护。 2 结果 经过1周的观察,两组患者发生非计划性拔管事件的情况统计如下:患者17例,使用保护性约束带前共发生非计划性拔管56次,使用约束带后共发生6次。使用约束带后发生非计划性拔管事件的次数明显少于使用前。具体见表1。表1 患者使用保护性约束带前后发生非计划性拔管事件次数比较 3 结论 从以上数据前后对比不难看出,规范地使用保护性约束带,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充分体现出其可行性及优越性。 4 讨论 准确把握约束带的使用时限, 定时床旁巡视患者情况,一来及时调整约束部位及约束带松紧度;二来观察皮肤、床单位是否干燥,各管道是否通畅,患者有无生活方面的需求;三来可动态观察患者意识状况有无好转,如情况许可,尽早解除约束,避免长时间约束患者。 【参考文献】 1 庞启英.约束护理在监护室非计划性拔管中的应用.全科护理杂志,2011,9(17):42-43. 2 胡荷琴.功能位无损伤保护性约束衣使用调查分析.中国民康医学杂志,2007,10(19):26-27.

  • 耳内窥镜下鼓膜切开置管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分析_临床医学论文

    目的:探讨耳内窥镜下鼓膜切开置管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以我院42例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为治疗组,以同期收治的40例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为对照组。在常规抗炎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咽鼓管导管吹张术,治疗组给予耳内窥镜下鼓膜切开置管术,比较2组疗效。结果:2组好转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无效率低于对照组,经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内窥镜下鼓膜切开置管术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操做简便,疗效显著。 内窥镜;慢性分泌性中耳炎;鼓膜切开置管 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是指中耳积液、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疾病,表现为中耳乳膜、骨膜或深达骨质的化脓性炎症,其分泌物粘稠,非手术治疗效果较差,可以引起严重的颅内外并发症[1]。治疗上多以手术显微镜下行鼓膜切开并放置中耳通气管,但仍有创伤大的缺点。随着内窥镜的广泛应用,在耳内窥镜下行鼓膜切开中耳腔置管可在直视下进行,创伤小,疗效好。对我院42例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给予耳内窥镜下鼓膜切开置管术,疗效满意,分析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以我院2006年1月2008年12月耳鼻喉科收治的42例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为治疗组,男25例,女17例,年龄1564,平均39.34±12.35月;病程625月,平均16.13±3.25月。以同期收治的40例患者为对照组,其中男26例,女14例,年龄1366,平均37.89±13.28月;病程727月,平均18.62±5.32月。所有患者主要表现为听力下降、耳阻塞感和耳鸣等;检查有鼓膜内陷、光锥消失、鼓膜活动减弱或消失等;中耳有明显的积液平,电测听示传导性或混合性聋,气骨导差30dBHL,鼓室导抗图为“B”型曲线,鼓室负压;常规药物及物理治疗后,症状没有好转[2]。2组在男女比例、年龄及病程方面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1)对照组:给予咽鼓管导管吹张术;口服头孢氨苄胶囊。(2)治疗组:给予耳内窥镜下鼓膜切开置管术。具体如下,患者取坐位,常规消毒外耳道,经外耳道插入零度耳内镜,在显示屏直视下行操作。首先仔细观察鼓膜及中耳积液情况,鼓膜用麻醉剂棉片行表面麻醉,于鼓膜前下或后下象限鼓膜穿刺,从中耳腔内抽吸出分泌物后,注入地塞米松针5mg和α-糜蛋白酶针4000U混合液冲洗,促进残留的分泌物降低黏度,同时减轻局部的水肿,促进积液的排出和吸收,畅通咽鼓管口。其次用鼓膜切开刀在鼓膜前下或后下象限作以平行于外耳道壁的弧形切口,长约12mm,且勿损伤鼓室黏膜,以免黏膜渗血,镜下充分吸除鼓室内积液。对胆脂瘤型,清理胆脂瘤基质。最后用中耳置管专用器械将硅胶管准确放入切口内,术毕用消毒棉球封堵住外耳道口。术后静滴抗生素,口服强的松,1%呋麻液滴鼻1周,术后14周内每周复查1次,以后每月复查1次,如果鼓室内仍有积液可经管口吸出和注入药物冲洗,如果36月以上无积液,听力恢复良好,给予取管。 1.3统计方法:实验数据使用SPSS14.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标准,差异有显著性。 2结果 2组治疗后病情恢复情况见下附表,可见2组好转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无效率低于对照组,经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附表2组治疗后病情恢复情况的比较

  • 小剂量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静脉麻醉在胃镜检查中的应用_临床医学论文

    【摘要】 目的 探讨小剂量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静脉麻醉在门诊无痛胃镜检查中的可行性及其对机体的影响。方法 将按ASA分级l~2级的成年胃镜检查患者100例,随机分为A组(试验组)和B组(对照组),每组50例。A组缓慢静脉注射瑞芬太尼0.5μg/kg,异丙酚1~1.5mg/kg;B组静脉注射咪唑安定0.02mg/kg,异丙酚1~1.5mg/kg,待患者入睡,睫毛反射消失,全身肌肉松弛时即行胃镜检查,术中必要时追加异丙酚0.5~1.0mg/kg。记录两组患者术前、插镜时、术后时的HR、MAP、SpO2以及异丙酚的用量、苏醒时间和离院时间。结果 与A组比较,B组插镜时HR比A组明显加快(P0.01),MAP升高较多(P0.05)。A组异丙酚的用量少于B组(P0.05),A组的苏醒时间短于B组(P0.01),A组的离院时间早于B组(P0.01)。结论 小剂量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用于胃镜检查麻醉效果好,不良反应少,苏醒时间短、离院时间早,并可减少异丙酚的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瑞芬太尼; 异丙酚; 胃镜检查 胃镜检查是目前诊断上消化道疾病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但常引起患者较大的痛苦和不适,甚至导致检查和治疗的中断。因此,让患者在安全、无痛苦的状态下进行胃镜检查是医师们追求的目标。瑞芬太尼是一种新型短效的阿片μ受体激动剂,起效快,时效半衰期短[1],适合于日间手术的麻醉[2]。本研究观察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用于无痛胃镜检查的可行性,并与咪唑安定和异丙酚联合应用做比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门诊非急诊,无药物过敏和严重打鼾史,ASA 1~2级的成年胃镜检查患者100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试验组)为异丙酚-瑞芬太尼组,B组(对照组)为异丙酚-咪唑安定组,每组50例。 1.2 方法 检查前备齐氧气、呼吸机、插管箱、吸引器及抢救药品。所有患者禁食、禁饮10h以上,入室后取左侧卧位,建立静脉通道,口含胃镜胶,以2~4L/min流量持续鼻导管吸氧。采用多功能监测仪监测心率(HR)、平均动脉血压(MAP)、脉搏氧饱和度(SpO2)。插镜前3min,A组患者缓慢静脉注射瑞芬太尼0.5μg/kg,异丙酚1~1.5mg/kg;B组静脉注射咪唑安定0.02mg/kg,异丙酚1~1.5mg/kg,直至患者入睡,睫毛反射消失,全身肌肉松弛,呼吸平稳时即可置入胃镜检查。两组均视手术需要间断静脉注射异丙酚,每次0.5~1.0mg/kg。记录两组患者的HR、MAP、SpO2、苏醒时间(从结束操作至患者完全睁眼)、离院时间及不良反应(挣扎、皱眉等),并记录异丙酚用量及胃镜检查时间。 1.3 统计分析 用SPSS 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性别比、年龄、体重、胃镜检查时间比较 见表1。两组患者性别比、年龄、体重、胃镜检查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表1 两组患者性别比、年龄、体重、胃镜检查时间比较 2.2 两组患者术前HR、MAP、SpO2比较 见表2。两组患者术前HR、MAP、SpO2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中插镜时B组HR比A组明显加快(P0.01)、MAP升高较多(P0.05),而在其余时点两组HR、MAP比较变化不大(P0.05)。两组SpO2最低均90%,差异无显著性(P0.05)。表2 A组和B组HR、MAP、SpO2的比较 2.3 两组患者术后苏醒、离院时间及异丙酚用量的比较 见表3。两组患者都无明显因检查操作引起的呛咳、皱眉、肢体活动等表现,均能顺利完成操作,镇痛效果A组优于B组,与B组比较,A组患者胃镜检查时,苏醒时间、离院时间明显缩短(P0.01),异丙酚用量明显少于B组(P0.05),其结果见表3。 表3 A组和B组术后苏醒、离院时间及异丙酚用量的比较 3 讨论 以往胃镜检查不予麻醉,给患者带来痛苦和恐惧,引起强烈的心血管系统应激反应,导致患者儿茶酚胺分泌、心动过速和血压升高等,异丙酚是一种短效静脉麻醉药,具有强镇静作用,有扩张外周血管,抑制血管运动中枢和阻断交感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等效应[3,4],已较多地应用于胃镜检查。但异丙酚镇痛作用微弱,常需配伍镇痛药。瑞芬太尼是阿片μ受体激动剂,具有起效快、作用时间短、镇痛作用强、苏醒迅速、后遗症少的特点[5,6],本研究将瑞芬太尼、异丙酚联合用于胃镜检查中,显示优于异丙酚、咪唑安定麻醉镇痛。另外,异丙酚有明显的抗呕吐作用,与瑞芬太尼组成合剂,可有效降低瑞芬太尼引起恶心、呕吐的副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在插镜时B组HR比A组明显加快(P0.01)、MAP升高较多(P0.05),说明异丙酚辅以小剂量瑞芬太尼可有效地减轻插镜刺激咽喉时对患者心血管系统的影响,降低患者的应激性,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患者苏醒时间、离院时间均较咪唑安定合并异丙酚麻醉组短,异丙酚的用量也较B组显著减少,这与瑞芬太尼具有很强的镇痛作用,能更大程度上减轻胃镜操作对机体的刺激有关。而SpO2下降并不明显,原因可能是瑞芬太尼用的剂量不大,以及整个操作过程经鼻给氧有关。 因此,以异丙酚为主辅以小剂量瑞芬太尼可使催眠、镇痛作用增强,可有效地减轻胃镜检查中的某些不良反应,同时减少单一药量,既克服了异丙酚没有镇痛作用的弱点,而且又不影响清醒质量,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降低了胃镜检查的风险。异丙酚辅以咪唑安定,患者对插镜反应明显,且苏醒时间延长,是镇静过度而镇痛不足所致。综上所述,小剂量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用于无痛胃镜检查,利用了异丙酚的镇静和抗呕吐效应及瑞芬太尼的镇痛效应,既加了强镇痛,又减轻镇静深度和伤害性反应,可使患者迅速苏醒,比异丙酚复合咪唑安定更能取得满意的效果,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Kapila A,Glass PSA,Jacobs JR,et al. Measured context-sensitive half times of remifentanil and alfentanil. Anesthesiology ,1995,83:968-975. 2 Rudner R,Jalowiecki P,Kawecki P,et al. Conscious analgesia/ sedation with remifentanil and propofol versus total intravenous anesthesia with fentanyl,midazolam,and propofol for outpatient colonoscopy.Gastrointest Endosc,2003,57:657-663. 3 Deagan R,Wood AJJ,Wood M. Propofol markedly inhibits synpathetic activity ;Assesment of NE kinetic in doys. Anesth Analg,1991,72(2):49. 4 Lindgran L,Yli-Hankals A,Randell T,et al. haemodynamic and catecholamine responses to induction of anaesthesia and tracheal intubation;Comparison between propofol and thiopentone.Br J Anaesth, 1993,70:306-310. 5 于淑珍,刘保江.瑞芬太尼的药理学,临床研究和应用进展.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2004,25:356-358. 6 马浩南,赵军.瑞芬太尼在药理学和临床应用进展.河北医药,2006,28:132-134.

  • 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体会_临床医学毕业论文范文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以致相应心肌发生持久而严重的心肌缺血,引起部分心肌缺血性坏死。临床上常表现为严重而持久的胸部闷痛(部分病人无疼痛),常并发心衰、休克与心律失常,是心脏猝死的主要原因。近年来,我国发病率有增加的趋势。急性心肌梗死急性期病死率高,严重危害病人的生命。因此,观察病情,做出早期诊断、积极抢救、有效护理是救治成功的关键。现将我院2005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1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治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18例患者中,男12例,女6例;年龄45-80岁,平均年龄58岁。其中因出血、管壁内血栓形成致病8例,休克、脱水或严重心律失常使排血量骤降致病6例,过度劳累致病4例。 2护理体会 2.1心理护理:大部分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恐惧和焦虑,所以我们要为病人提供安静安全、清洁、舒适的护理环境。病房空气新鲜,空间设置和谐,物品摆放整齐、协调,使患者心情舒畅,精神宽松;对个人隐私感的患者要注意遮蔽,以减少环境对患者的恶性刺激;鼓励患者调整心态,树立信心,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医护人员要举止大方,言语得体,待病人满腔热忱,象亲人一样,使其感受到亲人般的温暖,从而能够积极主动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护理;杜绝在患者面前传达有关家庭、、工作等方面的问题,以免对患者产生不良刺激,加重病情。 2.2吸氧护理:注意吸氧时间、流量。急性期应给予高流量持续吸氧,流量4-6L/min,持续1-2天,病情平稳后流量可减至每分钟2-4L/min低流量持续供氧,每天更换鼻导管,湿化瓶水,保持吸氧用物的清洁与管道的通畅。 2.3适当卧床休息:发病后第一周内应绝对卧床休息。谢绝探访人员,保持安静舒适的环境。患者的梳洗、进食、翻身、大小便等一切日常活动由护理人员协助进行,以减少患者的体力消耗和心脏负荷。护理操作和治疗要求做到有计划、有准备,避免影响患者休息。第二周可做床上活动,如洗漱、吃饭等。第三周如病情稳定可离床站立,二便自理,室内行走,可循序渐进增加活动,活动时间不超过30min.对有并发症患者,卧床时间应适当延长。 2.4饮食和大便护理:应嘱患者少吃多餐,进食不宜过饱,给予易消化低盐、低脂、少产气的食物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病情稳定后改为半流质。忌烟酒。 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可用通便药物甚至灌肠,防止大便过程中诱发的心律失常,甚至猝死。另外,预防便秘的发生,向患者宣传便秘和用力排便的危害性,消除其紧张和恐惧心理,对不习惯床上排便的患者要耐心指教,训练其在床上排便。

  • 重型肝炎60例的护理_临床医学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重型肝炎是由肝细胞大量坏死而出现严重功能损害一种临床综合征。病情严重,死亡率高,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在我国,多种病毒感染特别是乙型肝炎感染是其主要的病因。临床上出现极度乏力,严重消化道症状,黄疸急剧加深,胆酶分离,肝浊音界进行性缩小,有出血倾向,迅速出现腹水、肝性脑病、急性肾衰竭等临床综合症状。我院住院明确诊断的重型肝炎60例患者的护理经验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为2005年1月-2008年1月我科收治的重型肝炎病人,男38例,女22例,年龄42-75岁。其中急性重型肝炎26例,亚急性重型肝炎15例,慢性重型肝炎19例。均符合2000-09西安第十次全国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的诊断标准[1]。 1.2护理 1.2.1生活护理: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可以增加肝脏的血流量,降低机体代谢率,有利于肝细胞修复。加强患者的日常生活护理,给予患者清淡易消化饮食,食欲好转以后补足充足的热量,适量的蛋白质,不能进食的患者给予静脉营养,有水肿、腹水的患者可以限制蛋白质的摄入,危重昏迷的患者要勤翻身,建立翻身卡,受压部位要加气圈,防止褥疮及坠积性肺炎的发生;大小便失禁的患者应加强护理,以减少感染的机会。以满足患者的生活所需。并向患者做好宣教,以取得患者的配合。 1.2.2消毒护理:重型肝炎患者抵抗力较弱,应加强所处环境的消毒隔离工作,以减少患者的感染概率,每日用紫外线消毒空气,用“84”或5%过氧乙酸反复擦拭桌面及物体表面,便盆及尿壶可用0.5%过氧乙酸浸泡30min。患者单独饮食,剩余食物煮沸消毒。 1.2.3心理护理:重型肝炎患者病情复杂,并发症多,患者往往情绪低落,因此在护理过程中要帮助患者树立信心,保持良好的心态,有战胜疾病的决心,使患者积极主动的配合。 1.2.4服药指导护理:我们在护理过程中要按照医嘱定时定量监督患者正规服药治疗,防止患者在服药过程中服药不规范的现象,从而达不到治疗的目的,并且在服药以后要详细询问有没有药物不良反应,服药以后的病情变化,针对患者的不良反应要及时报告医生,以便医生及时调节治疗方案。 1.2.5并发症的防治及护理 1.2.5.1出血护理:如有皮肤紫绀、瘀斑、齿龈自发性出血或鼻出血,应考虑凝血功能机制障碍,如果出现腹痛剧烈,呕吐咖啡色的胃内容物,护理人员应高度的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监测血压,出现血压下降等异常情况时应及时报告医生;提示上消化道出血的可能。

AB
CD
ABCDEFGHIJKLMNOPQISTUVWX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