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经管之家 [登录] [注册]

设为首页 | 经管之家首页 | 收藏本站

您的位置:

人大经济论坛

> 物理学
  • 物理学惯性质量和引力质量

    物理学惯性质量和引力质量       发展一种新的理论,仅有哲学上的启迪和对于旧理论的批判是不够的,还需寻找建立新理论的突破口。爱因斯坦建立广义相对论的突破口来自三百年前伽利略的另一项重要贡献。 伽利略在他的《关于力学和运动两门新科学的对话》中写道:我曾经做过试验,可以向你保证,从200肘尺高处放下的一颗一两百磅甚至更重的炮弹,不会比一同放下的仅重半磅的枪弹到达地面要领先一秒钟。这段叙述表明所有物体的重力加速度相同。亚里士多德曾根据他的运动风,重物下落是物体回归天然位置的自然运动,物体越重,趋向天然位置的倾向就越大,自然得出物体越重,下落得越快。伽利略反对亚里士多德的运动知识化 ,他以实验事实作了不力的反驳。然而他并同有认识到这条定律的深刻含义。 所有物体的重力加速度均相同,反映的是任何物体的惯性质量与引力质量相等。根据牛顿定律,作用在物体上的外力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获得的加速度,这里的质量是物体的惯性质量;另一方面,物体下落时,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是地球对它的吸引力,它与物体的引力质量成正比。既然物体在重力作用下加速度不依赖于物体,则引力 质量与惯性质量成正比;选取相同的单位,两者相等。 我们知道,惯性质量是物体惯性的量度,反映物体对加速度的阻抗,而引力质量是物体引力属性的量度,反映物体产生和承受引力的能力。它们显然是物质的两种完全不同的属性,描述物质两种不同性质的量是否严格相等是一个问题,并第一次想到用实验来明确检验两者的等同性。他在他的《原理》一书中记叙了他所做的实验。他做了两只等大的圆木盒,用11英尺长的细绳悬挂起来构成摆,一只装满了木料,另一只装入得量的金或银、铅、玻璃、沙、食 盐、水以及小麦等等,比较它们的摆动周期。根据牛顿定律容易得出周期T。可以看出仅当惯性质量m惯与引力质量m引之比与材料无关,两摆的周期才会相等。牛顿实验中没有观察到两摆周期的差异,由此他推算出m引/m惯=1+0(10-3),即两者相符合的精度在10-3以内。以后又有不少物理学家做实验,把精度提高了许多,如1830年贝塞耳得0(10-5),1889年厄缶得0(10-8),1964年迪克得0(10-11),1971年布拉金斯基得0(10-12)。 看来惯性质量和引力质量相等是一条严格的定律。那么,这是一种巧合吗,还是有更深刻的原因?它意味着什么?这是又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人们研究发现,在牛顿力学中无法加以说明,于是长时期里它就成为游离于物理学之外而不加重视的一个结论。 爱因斯坦对于惯性质量和引力质量严格相等的印象很深,他在给英国格拉斯哥大不所作的报告《广义相对论的来源》中说:在引力场中,一切物体都具有同一加速度。这条定律也可表述为惯性质量同引力质量相等的定律,它当时就使我认识到它的全部得要性。我为它的存在感到极为惊奇,并猜想其中必定有一把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惯性和引力的钥匙。他一直深信:一个有希望受到应有的信任的理论,必须建立在有普遍意义的事实上。而这一惯性质量同引力质量相等的定律的确是一个奇特的具有普遍意义的事实 。他不断地思考这一问题,终于有一天找到了问题的答案。他于1922年在日本京都大学所作的报告《我是如何发现相对论》中说道:这个难题的突破点突然在某一天找到了。那天,我坐在伯尔尼专利局办公室里,脑子里突然闪现一个念头:如果一个人正在自由下落,他决不会感到他有重量。我吃了一惊。这个简单的想象给我的印象太深刻了。它把我引向新的引力理论。我继续想下去:下落的人正在作加速运动,可是在这个加速参考系中,他有什么感觉?他如何判断面前所发生的事情?爱因斯坦在这里所说的突然闪现的念头就是那著名的爱因斯坦升降机的理想实验。设想观察者在一个密封的升降机里做力学实验,一种情形是升降机静止在地面上(地球看成是惯性系),它是一个惯性生活费,其中存在地球的引力场,由于m惯 = m引 ,任何物体的重力加速度均相等为g;另一种情形是升降机远离一切物体,即处于没有引力场的地方,它相对于某个惯性系以加速度g上升,它是一个非惯性系。在这两种情况下,观察者测得物体下落的加速度是g,他观察到的力学现象都相同,他无法断定他所在的参考系究竟是有引力场的惯性系还是并无引力的非惯性系。这表明物体在非惯性系中的运动等效于引力场作用下的运动,或者说非惯性生活费与引力场等效,爱因斯坦把它称为等效原理。根据等效原理,引力场可以用非惯性来消除,例如在引力场中自由降落的参考系中就消除了引力,在这个自由落体系中,惯性定律很好地成立,一个不受外力作用的物体将保持其原有运动状态,这一参考系实在是很好的惯性系,其中物理规律具有狭义相对论的形式。另外,非惯性系与引力场等效,非惯性系与惯性系就没有原则性的区别,它们都可以同样好地用来描述物体的运动,没有哪一个比另一个更优越。由此爱因斯坦把狭义相对性原理推广为一切参考系都是等价的,没有哪一个比另一个更优越,爱因斯坦把它称为广义相对性原理。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就是在等效原理和广义相对性原理这两条原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广义相对论中,惯性系不再是理论上和实践上不可捉 摸的,它就是自由落体系;前述狭义相对论的两点不足通过等效原理和广义相对性原理联系在一起一揽子加以解决,广义相对论清楚地回答了不存在特别优越的惯性系,所有的参考系对于描述物体的运动都是等价的,而引力问题通过广义的时空坐标变换纳入相对论理论中。 由此可见,原来牛顿力学中无法加说明的惯性质量与引力质量相等不再是游离于物理学之外的一个普遍事实,而是成为意义得大的广义相对论的基石。爱因斯坦找到了这块基石,并由此发展了广义相对,这实在是爱因斯坦独具慧眼、超群绝伦的伟大贡献。

  • 物理学拟采取的对策

    物理学拟采取的对策       生物技术这门高新技术在解决医药、农业、环境等各个方面问题确实是一条重要的途径,并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但GMOs对环境及人体健康的安全性也是不能忽视的。UNDP《2001年人类发展报告》呼吁,人们应对基因改良生物的长期影响做进一步研究,并提倡对基因改良产品做标记,以便使顾客做出知情的选择。《报告》并指出,生物技术和食品安全问题往往是政策欠妥、法规不当和缺乏透明度的结果。 提出下列几点对策: 1)2001年5月23日国务院总理朱镕基签署第304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公布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规定了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的监督管理工作,并建立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部际联席会议制度;还规定列入农业转基因生物目录的农业转基因生物,由生产、分装单位和个人负责标识、未标识的,不得销售。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应当载明产品中含有转基因成分的主要原料名称等等。《条例》的颁布,为转基因作物及其产品的安全使用打下了重要的基础。下一步有两个重要的工作可能应该重视的,一个是转基因作物的安全问题涉及的部门多,部门之间的合作与协调是一个重要而复杂的问题;第二个是宣传、教育、贯彻落实问题,转基因作物将涉及到广大农民,目前中国农民对什么是转基因作物、转基因作物可能带来的潜在风险,为什么要采取标识制度等等方面的教育十分重视。 2)切实加强生物安全的科学研究工作。发达国家,尤其是欧洲一些国家,在生物安全方面较早就开展了研究,而中国在这方面还处于刚起步或尚未开始的阶段。对农田及自然生态系统中一系列的生态风险的研究如何起步,如何切入,得到的结果往往既有正面效应、又有负面影响。对此又如何作分析等等一系列问题有待研究。在对人体健康影响问题,可能与生态效应一样,得到结论有一个时间问题。可能在短期内得不到结论。这些问题都是在考虑生物安全科研时可供思考的问题。 3)提高粮食产量,解决饥饿问题有一个创新的问题。前面已经肯定,转基因技术是解决粮食短缺的一条重要途径,但应该说不是惟一的途径。中国育种家袁隆平培育出来的"超级稻"最高亩产可达1139 kg,他的杂交水稻提高的产量可解决5 000万人的吃饭问题。因此研究新的提高粮食产量及品质的途径,走创新之路是非常重要的。 4)切实加强正确的全民宣传活动。尤其要注意媒体的报道。2000年12月,北京一个发行量很大的媒体作了如下的报道,题目为"本报记者驱车百余里,寻找转基因草"。记者在北京近郊见到6.67 hm2由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从美国引进的转基因草,在宣传这草的一系列优点外,最后一句话是"转基因,让小草也"疯狂"。这里最少有两个问题:一是任何转基因植物种植这么大面积,必须经过政府有关部门的批准,可报道上并未提到一点;二是我们虽然不知道这种转基因草是什么种,它在北京近郊是否有亲缘关系很近的近缘种?一旦这种小草真的疯狂起来,上面我们提到的加拿大转基因油菜问题很快在北京近郊就会发生,有可能通过种子传播到大量的农田里成为杂草,如有近缘种,还可能通过杂交,让本来不是杂草的近缘种也到处疯狂起来。 5)不能让中国的大地成为发达国家的实验场所。现在在一些发达国家,虽然进行大量的生物技术,包括GMOs的研究,但不允许作商品化的种植。如挪威等欧洲一些国家,GMOs作商品化种植要经过国王或国会的批准。目前国际上实验室已经成功的转基因作物是大量的,但真正被各国政府批准能作商品化种植的还极少。已有迹象表明一些发达国家通过各种途径把实验室的成果拿到中国来作大田试验,甚至大面积的种植,而我们多数人还缺乏这方面的知识。上述"转基因草"可能是一个很好的双方都愿意接受的例子。但如果大面积种植后真出现严重的生态负效应,后果将不可收拾。

  • 物理学科与农业学科结合的探索

    物理学科与农业学科结合的探索       在知识经济、信息化时代,实施科教兴农不仅要善于创造新知识,吸取人类的一切文明成果,而且要善于把新知识、新成果转化成新产品,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才能发挥知识和科技的价值[1]。农业院校在科研中,考虑不同学科的交叉融合,把基础学科与优势学科整合,通过学科边缘交叉是技术创新链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本文结合魔芋科研项目中物理技术在控制病害发生、提高产量等方面的应用,就物理学科知识与农业学科结合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和优势展开论述。探索通过物理学科与农业学科的有益结合,思考对培养新世纪合格农业人才、推动农业走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模式等问题。 一、学科交叉,优势互补 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推进了科学技术向纵深方向发展,学科之间相互交叉渗透是当代科学发展的一个主要趋势。 现代科技发展的学科高达分化基础上的高达综合的特点说明,科技的发展需要不同学科和技术的横向联合就能形成整体优势,边缘交叉容易出现新的生长点 [2]。尤其是物理学这一基础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结合更是越来越突出,如计算物理学、数学物理、物理化学、生物物理学等,这些交叉学科的出现,无疑促进了物理学及其他学科的发展和延伸。其中物理学与农业科学的交叉渗透,使物理农业脱颖而出,并且有效推动了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的健康、稳步发展。 二、物理学科与农科知识结合的必然与优势 1、物理学科与农科生物科学相结合的必然 (1)自然科学领域内必然存在同一的、共同的联系。20世纪以来,以数学为工具、物理学为理论基础的学科发展,已逐步把除生物学以外的其他学科同一起来[3]。而物理学研究的物理运动是自然界最普遍的一种现象,它渗透于自然界的任何生命系统,因此物理学也要研究生命、时间和空间的性质、联系等,它与生物学科也存在同一的、共同的联系,这一点也是被历史证明了的。1943年,物理学家薛定谔写下了《生命是什么》一书,从物理学的角度对生命现象进行了详细的阐述。现今生命科学中的许多重要概念如遗传密码,就是由薛定谔首次提出的;21世纪关于生命现象的描述性信息太多了,新的工作框架定量生物学的应运而生,使生物学、化学、物理学、数学这些基础学科联系起来;同时在农科教材中也不乏许多物理科学知识,如离心分离技术、宏观、微观方法气体分子热运动理论、红外测温、卫星遥感、生物与熵、正常细胞的电模型、衍射现象、生物体的旋光现象、核磁共振技术和物质的放射性,等等,涉及了物理学的力、热、电、光、磁,原子物理、相对论、量子力学等许多方面。可见,物理科学与农科知识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2)物理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实验方法已日益渗透和应用于各个自然科学领域,包括农科的生物科学。20世纪50年代以物理学的X射线衍射结构分析为基础的分子生物学的成就与发展技术被引进了生物学,从而确定了DNA的双螺旋结构,至今X射线衍射晶体分析法仍是分析生物大分子立体结构最精确的技术[3];物理学和生物学的交叉学科生物物理学在研究思路、应用的理论和方法方面就突出了物理学的特点。 从当代科学技术发展规律以及走在国际前沿开展科学研究的美国、英国的趋势来看,21世纪生命科学与物理科学之间的融会贯通已经势不可挡。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与国家卫生研究院联手资助大学建立了多个跨学科的Bio-X中心,英国生物技术与生物科学基金会在2003年也建立了以10年为期的重大研究计划预测生物学。这个蓬勃发展的交叉学科正在成为大量学术会议、高质量学术杂志以及基金资助机构的主角。可见,物理学科与农科生物科学间的交叉融合是必然的。 2、把物理知识用于农业的现代物理农业的优势 早在20世纪70年代,日本等国就已开始研究现代物理农业工程的单项技术;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进入物理农业物理技术应用到农业领域,应用物理学技术、方法和基础理论研究农业生产过程和农业生物生命过程中的物理规律,以及物理因素对生物系统的作用机制,涉及物理学、材料学、动植物学及农学领域的多学科交叉综合的一门新生学科[4]。随着国际贸易农药残留标准越来越严格的动态趋势,消费者对农产品健康、安全的高要求,物理农业的精英们在中国应用物理农业技术方面进行了不懈的探索。 近5年来,在天津、大连等地已开展得如火如荼且已取得骄人的成绩,有力地说明把物理科技应用于农业领域,能推动传统农业的变革,是一种独特有效的生产方式。 在我国,应用于农业生产的现代物理农业技术有:磁化、电场处理种子技术、电子杀虫技术、空间电场防病促生技术,等等,而且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相对于化学农业来说是一种高效、无环境污染且成本低廉,易实现效益转化的农业技术 [5] ,可控制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并且能达到提高品质、抗病增产的目的,保证农产品达到质量、绿色、无污染的标准,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可见,把物理科学知识参与农业生产过程,利用物理因素和物理技术应用于农业,有着诱人的前景与潜力。 三、在农业科研中,进行物理技术与农业栽培措施有机结合的探索 前人把物理技术应用于科研已取得了一些成果,低温和紫外线辐射植株地上部分后能有效抑制病害发生,并对植株生长产生良好的影响,这在小麦、大豆、玉米、郁金香、百合、大蒜等作物上已得到证实。 魔芋是经济价值较高的作物,近年已成为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然而,在魔芋生产中,魔芋软腐病已成为魔芋生产和魔芋产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鉴于魔芋软腐病的主要初侵染源是种芋及土壤,种芋带菌是引起植株发病的主要原因这一特性,以及温度、紫外线等物理因子影响魔芋生产的研究尚未见报道,因此,笔者于2008年至2010年间开展了低温、紫外线对魔芋种芋生长的影响研究,通过对魔芋种芋进行不同强度的低温冷藏和不同时长的紫外线辐射,研究不同处理对魔芋生长过程中软腐病的控制及产量表现的影响,把物理学科与农业学科知识结合应用于科研生产。通过此研究得出结论:用低温冷刺激、紫外线杀菌处理魔芋种芋能降低病害,提高产量,把物理因子低温、紫外线这样应用对魔芋的影响是正向的;试验中不施用化学农药,保证了生产的魔芋没有药物残留,绿色环保。 笔者在科研中把物理科学与农业科学结合的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这种生产成本低、简便易行的生产方式对改善和提高魔芋品质、保护生态等方面具有现实意义。 四、物理学科与农业学科结合的展望与思考 1、加强物理学科与农业学科的融合,有利于学生的就业(创业)与升造 农业院校教学与科研中注意物理科学与农业科学的融合,有利于教师的农业科研拓展,更好地服务三农的同时能加强学生交叉学科知识素养,能拓宽农科学生的农业生产技术。毕业生面对需要大量知识和技术的市场就业更具有绝对的优势;对于毕业且有志于继续深造的学生,可选择由交叉学科而产生的新兴领域为方向,而现代新兴的物理农业中所涉及的有关食品安全、生态农业等诸多问题有待应用科学理念和现代技术加以解决,农业院校的学生由此领域为方向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其中加强物理学科与农业学科融合的培养对他们的知识积累无疑是一个很大的推动。 中国理论生物物理学家欧阳钟灿院士呼吁:为培养具有全新知识结构的研究人员,首先应革新大学生命科学相关的教学"

  • 试论地方工科院校的应用物理学专业建设及改革探索_物理毕业论文

    论文关键词:应用学 专业建设,产、学、研一体化建设 硬件设施与内涵建设 论文摘要:根据目前地方工科高等院校应用物专业专业建设及改革存在的问题,提出符合地方特色和国家经济的办学思想和培养目标,并就产、学、研一体化建设、学校硬件设施与内涵建设等方面提出可行性建议。 应用物理学是当今高新技术发展的基础,是多种技术学科的支柱,在很多领域内对其它学科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其中包括信息科学、科学、生命科学、能源与科学等,所以在国内很多知名高校都开设有这个专业。然而专业建设的目标是人才培养, 不仅要符合学校学科专业的整体发展规划和布局, 还要符合人才需求的现状和变化趋势。笔者所在学校是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地方高等院校,然而其理科起步较晚,基础比较薄弱。因此如何在符合学校协调发展和社会人才需求的同时,建设好应用物理学专业是我们数理学院目前最大的挑战,本文将从笔者所在院校实际出发,结合自身在教学工作中的体验,就安阳院应用物理学专业办学指导思想与培养目标的确立和专业建设及改革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地方工科高等院校应用物理专业建设及改革现状 应用物理学是以应用为目的的物理学专业,是以物理学的基本规律、实验方法及最新成就为基础,来研究其在生产及实践当中的应用。其主要目的是将理论物理研究的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并反过来推动理论物理的进步。这个专业的特点使目前开设有这个专业的很多高校特别是地方性高等院校在人才培养上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1. 就业问题 就业是现在各个高校各个专业所关心的最大问题。对于应用物理学专业,很容易出现重物理学基础知识而轻工程科学知识的教育,重知识的讲授,轻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此造成“理论知识比理科专业差,工科知识又比工科专业差”的尬尴境地,对学生毕业以后的竞争力造成了不良影响。据麦克思2010年度主要本科专业失业率数据显示,毕业半年后的应用物理学失业率高居第三位。在目前“就业难”这个问题上,应用物理学专业显得特别突出。 2.生源问题 一般来说,很多学生选择应用物理学的目的是想进一步深造,考研或者出国,然而作为地方性高校,无论在硬件条件上,还是在师资上,却很难提供这个平台,无法与清华、北大等名牌院校相比。学生在选择地方性高校时,更多的是选择容易就业的专业。再加上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学生对选择应用物理学专业的积极性不高,兴趣不大。造成这个专业在地方高校的生源量不足,因此对专业建设的发展蒙上阴影。 3. 条件不足 地方性高校大多是由地方出资建设的高校,其建设资金来源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有着很密切的关系,这就给一些地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高校带来资金问题。就笔者所在学校为例,安阳虽说是一个城市,但其经济总量在全国排名在一百名左右,并且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不足。经济情况决定其仅能为我校提供教师基本工资,或者是在土地方面提供便利。再者,我校是一个新升本高校,无论在硬件还是在软件建设方面,都存在着很大不足。这些不足,给新开设专业建设带来很多不利。 二、办学指导思想与培养目标的确立和专业建设及改革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需要在专业建设时,提出符合社会人才需求的办学指导思想,确立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同时,参考现有名牌高校应用物理学专业的成功办学模式,积极对专业建设进行探索和改革,加强产、学、研一体化建设和硬件设施以及内涵方面建设。 1.办学指导思想与培养目标 应用物理学是一个应用型而非学术型、复合型而非单一型的专业, 人才的培养介于物理学基础性人才和工科技术人才专业之间, 兼取两头的优点以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随着科技的进步,存在着不同学科的渗透和交叉, 为适应科技发展的综合趋势和经济对人才的要求, 在应用物理学的培养方向上,应着力于培养物理学与其他学科交叉领域,并且依托地方经济特色,制定出适合地方发展兼有地方特色又符合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专业方向。例如,我校所在安阳市为新型的光伏材料生产基地。光伏材料为新一代环保节能型材料,非常符合国家经济的发展战略需求。然而其材料生产的高、低转换率强调企业要不断革新,这就需要光伏材料类高等层次人才。那么我校就可以建设以光电材料为主要方向的应用物理学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 具有坚实的物理学理论基础和熟练的试验技能, 并能到相关厂家进行工程技术基本训练, 又能从事应用科学研究和新产品研制与开发, 以及现代高新科技综合的具有创新意识和开拓能力的复合型高级应用性人才。

  • 探析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物理学习的兴趣_物理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论文关键词:实验 学习兴趣 培养 论文摘要:保护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既是中学物理的教学手段,也是教学目的。要使学生学好物理这一学科,教师应当充分利用物理知识的特点。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所以物理教学应充分利用学生好奇心重、操作兴趣浓的特点,切实落实教材安排的科学探究实验,使学生经历物理规律的再创造活动,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兴趣中学习,从兴趣中提高。 为了深入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培养学生的终身探索的兴趣和愿望,物理教师应认真研究实践,保护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使教学过程贯穿在学生的兴趣当中,以达到使学生愿意谈物理、学物理、用物理的教学目的。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呢?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没有实验就没有物理,所以我们要从物理实验入手。 一、用出乎意料之外的实验抓住学生“新鲜好奇”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学生的好奇心很强,对各种新的知识都感到新鲜。教师应当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特征,激发其学习动机,把这种滞留在表面的“新鲜和好奇”,激发成真正的求知兴趣,转化成潜在的学习动力。例如在讲授能守恒定律时,可用一个单摆来做实验。先将摆球拉个较大的角度使之贴近眼睛,人站着不动,然后放手,使单摆摆动起来。很多学生都替老师担心,生怕摆球会碰到老师的眼睛,实验结果却超乎学生的意料之外。这些意想不到的现象,不但会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而且还能发掘学生主动探索其中奥秘的内在学习动机和对学习物理知识的渴望,从而培养了其学习兴趣。 二、充分利用课本演示实验,在探究中激发学生兴趣 教材中有很多的演示实验,那老师应如何利用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呢?演示实验首先要生动?直观?形象,极易引起学生的直接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讲冲量时,老师拿鸡蛋问学生:“如果我把鸡蛋从高空落下会怎样?”学生回答:“鸡蛋会打碎。”然后老师在地上铺上毛巾,让鸡蛋从高空落下,结果鸡蛋没有碎。然后老师提问:“为什么鸡蛋没有碎呢?”从而引出冲量。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提高,学生的情绪会不断高涨。再者,演示实验要有启发性,演示实验能够提供丰富的感性,变抽象为形象,但它的最终目的是要通过观察启发思维,使学生更好地认识客观规律,发展能力,培养兴趣。因此,在设计和编制演示程序时,必须在启发性上下功夫,演示中的启发性首先在于以趣激疑,当生动的演示现象出乎学生意料时,认知的矛盾将转化为思维的动力。 三、利用学生分组实验,让学生在操作中体会乐趣 物理实验的安排一般是一个班级在同一课时做同一个实验,由于仪器套数少,一般四五个学生一组做实验,再加上学生动手做实验前,教师的讲解过长,使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他们不敢越雷池一步,无法发挥各自的个性特长。在此,我们应该提倡“分组实验”。即:①分小组,提高仪器的利用率。②抓检查,学生独立做实验。③强训练,学生认知得到升华。④分层次,充分培养学生的兴趣。这样我们可以通过分组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和规律,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真正体会到物理实验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在进取心的驱动下,为确信自己的实验结果而重做,这样既可增加学生实验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又可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四、利用课内小实验调节课堂气氛,激发学生上物理课的兴趣 新教材加强了实验,在演示实验、学生实验的基础上,还介绍了很多简单易做的“小实验”,这既体现了学科特点,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小实验”的鲜明特点首先是方法简单、易做、实用,它有助于打破学生对实验的神秘感和畏惧感,引发大家探索物理问题的热情。同时它能很好地推动学生主动地去学习知识、探索知识,而且也能促进智能的发展,以提高学习质量和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切身体会到了兴趣对物习的重要性,尤其是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主导性。当学生对物理产生浓厚兴趣的时候,他们的学习欲望强烈,学习中会感到轻松愉悦,从而有利于形成主动?正确的学习方法。所以物理教学应该从学生兴趣入手,通过加强实验教学,来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以兴趣为主攻,以实验为主导。 参考文献: [1]王世权.浅谈初中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J].湖南农机,2008,(1). [2]贾火炬.培养初中生学习物理兴趣的实践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校长教育研究),2007,(11). [3]周印文.刍议物理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08,(S1). [4]安忠,刘炳升.中学物理实验与教学研究[M].等教育出版社,1986.

  • 试论在合作中培养学生物理学习兴趣_物理专业论文范文

    [论文关健词] 合作学习 学习兴趣 [论文摘 要] 合作学习是基础课程改革倡导的主要学习方法之一。本文阐述了合作学习的意义,探讨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通过合作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以实例说明合作学习有利于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获得较好的学习成效,通过合作学习激发与提升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减轻其学习压力等问题。 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合作学习理念,物理新教材中也频频出现与小组学习相关的教学环节,诸如“评估与交流”、“讨论与交流”以及小组实验等。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受传统习惯的影响,学习中往往欠缺合作气氛,所谓“合作学习” 也往往流于形式,效果不好。如果我们从发展的眼光看合作学习,可以看到它越来越多的好处。如果能正确理解合作学习的实质,努力创造条件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益,将有利于培养与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1.合作学习的意义 合作学习是当前新课程改革倡导的教学方法之一。它有各种不同的形式,但都有共同之处——小组成员合作展开学习,互相帮助来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然而当前大多数的合作学习还是流于形式,学生参与的热情不高,不善于独立思考,不善于相互配合,不善于尊重别人的意见,在进行和讨论后教师听取完汇报合作就结束了。这样的合作缺乏实效,学生从中学无所获,也就不能调动其合作学习的兴趣。而合作学习必须通过小组成员自主探索和相互配合、沟通、碰撞、修正等合作交流活动,产生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在互敬互帮互助下学习。合作学习的“合力”就在于把每一个人的能量凝聚为团队精神,把个人的竞争力转化为小组的竞争,培养学生合作竞争意识,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有认知过程,也有交流与过程,最终有效地解决不同意见,形成共识。 2.以提高学习兴趣为目的构建合作学习情境 合作学习不是在任何教学条件下都是最佳的教学组织形式,而是要在适当的时候通过合作学习解决不同的学习任务,降低学习难度,解决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解决学生想知道但又不能独立完成的工作。学生一旦体验到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能解决学习困难,能经历独立学习不能经历的过程,这些正面的体验将促进学习兴趣的增长。因此课堂教学中要适时地抓住时机——最好的时机是学生最想与人交流、最需要向外部力量寻求帮助的时候。 例如,在《研究液体的压强》的一节教学中模仿帕斯卡的裂桶实验,学生会想:这真的有那么厉害吗? 但又不能一个人独立完成。这时教师提出我们也可以 试一试的,不过要给小组提出如下几个问题:1、为什么要在瓶子上刻划一些浅槽,槽的深浅对实验有影响吗?2、管子是长一点好还是短一点好?3、怎样保证瓶塞与瓶口之间的密封?这些问题都需要合作完成。 完成了这个实验,学生的情绪高涨,很自然解了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深度有关。 有时学生的思路不开阔或遇到有争议的问题时,利用合作学习对效果也很好。如探究摩擦力的方向时,遇到与A物体相接触的物体运动时研究A物体受到的摩擦力的方向(如皮带轮上物体A受到摩擦力的方向),这时学生往往认为与皮带运动方向相反。这时教师提出:物体A为什么跟着皮带一起运动?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认为物体受到摩擦力与物体相对运动相反,才知道是与皮带运动方向相同。这样的合作能调动集体的智慧,使每个同学都不仅能参与,还掌握了相关知识和技能,同时又能感受到集体的力量,感受到合作的意义,享受到合作的愉快,学习的兴趣自然而来了。 3.教学内容选择应充分考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理念下的一种教学方式,但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需要或必须用小组合作学习来完成。太过于简单的问题无需合作;太难、太复杂的问题学生又无从入手,只能让问题停留在表面。这样的合作不但不能提高学习兴趣,反而造成时间的浪费,从而降低学生参与的欲望和兴趣。因此所选的内容要注意可行性和趣味性。 例如在学习了电路的组成以后,以小组比赛的形式进行一次制作小型台灯大赛,要求用两节干电池做电源,款式新颖,同时可使用。显然单独制作比较困难,既要考虑到电池的固定、款式的设计,又要进行亮度可调、平稳放置等。最后经过小组合作制作完成后,拿到班级进行展示,评比出优秀作品,颁发学校级的优秀制作奖,并把它放在学校实验室作永久纪念。你想,被评上的小组,他们会多么自豪啊! 又如学到滑轮组知识后,让小组设计一个利用2节3号干电池作电源的小电动机作拉力,通过滑轮组拖动一个大木箱的实验,要求绳长不超过1米;制作好后在学校的技能节上一展风采,通过对比哪一组同学制作的仪器拖动的木箱最重者为胜。这时学生来劲了,最常见的是找多个滑轮组进行,因为绳长有限,滑轮不能多,最后获胜者是既用上了滑轮组又用上省力杠杆的一组。还如,学习了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的知识后,放手让学生制作一电磁铁,也可拿到学校技能节上表演吸铁的重量。通过这样的合作体现了学生合作学习的价值,培养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使其知道学习物理知识的妙处所在,学生的求知欲得到了满足,学习物理的兴趣就会步步高涨,越来越浓。 4.掌握必要的合作学习技能是稳定学习兴趣的一种方法 学生的合作学习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可能在团 队之中自然得到发展,因此,有必要把合作学习的技能作为经验教给学生。如:讨论前,小组成员要独立思考,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同学倾听,然后再讨论,最后达成共识。这里面包括:小组长怎样组织学习,其他同学怎样倾听他人的意见,怎样表达自己的见解,怎样与他人沟通,怎样质疑不同的观点,如何获取他人的信息,如何注意别人对自己观点的评价等等。要做到人人有事做,人人有话说,避免小组合作学习中都是成绩好的学生在说在做,而成绩落后的学生没有表现机会的现象。教师要鼓励成绩落后的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交流与发言,还要及时纠正学生偏离主题的讨论。合作学习讨论后,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汇报,反馈学习的信息,尤其要及时表扬学困生的发言,并做出有效的。 [参考文献] 1.哈尔滨师范大学《中学物理》2010.2 2.张晖编《新课程的教学改革》(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 探讨物理学史在实现新课程三维目标中的作用_物理毕业论文

    论文关键词: 新课程 学史 物理教学 三维目标 论文摘要: 本文主要阐述物史在实现新课程三维目标中的作用,分别从《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三维目标中的“知识与技能”维度、 “过程与方法”维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三方面展开。 一、 “知识与技能”维度 1.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物理概念、规律。 认知学家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认为,在学习新知识时可以利用适当相关的、概括性的,并且比较清晰和稳定的引导性。这种引导性材料就是所谓的“先行组织者”,它有助于促进学习和保持信息,并在一定程度上为新知识提供一种“脚手架”,使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在物理基本概念和规律的教学中,很多时候,物理学史可以提供比较性的组织者或说明性的组织者。在讲述电磁感应规律时,我以安培、法拉第、楞次和麦克斯韦等物理学家在揭示电磁关系工作中的艰辛努力和所得的成果为主线,使学生在对电磁发展总体认识的基础上,加深对左、右手定则、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等关键点的把握。 2.有助于学生充分认识实验在物理学中的作用。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本的科学,物理理论来源于实验,并且还必须经过实验的。纵观物理学史,每一个理论的产生与发展都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而物理学发展所经历的每一次理论上的大综合和大统一,都伴随着实验技术与实验思想的进步,可以说没有实验就没有物理学。 3.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物理知识的体系。 物理学是整体向前推动发展的,但物理的各个分支是交错发展的,将物理学的整个发展,发展网络进行系统的介绍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物理知识的体系。比如对力发展史的介绍,我们可以从亚里士多德在《物理学》中提出落体运动,发展到阿基米德的杠杆理论、重心测量,到伽利略的理想实验,牛顿的经典力学……直至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整个力学从基础到前沿,完整的框架可以展现在学生的脑海中,更容易记忆。当然,各个板块的发展史错综复杂,互相交织,只有在系统了解后才能牢固地把握,对学生的知识结构也是适当的补充。 二、 “过程与方法 ”维度 1.有助于学生理解科学的探究本质。 物理学发现的历史也就是物理学探究的历史,在探究过程中洋溢着科学精神,渗透着科学思想和方法。在课堂上教师可选择物理学史上著名的实验或发现事例,经简化、设计,形成富有启发性的材料,让学生“追踪”当年科学家的发现思路。在课堂上应尽量给学生机会自主地探究,让学生学会探究的方法。比如在“变压器”教学中就可以给学生一些实验器材,让学生自主寻找变压器的变压规律和变流规律。这样可使学生从中学到物理学的一些探究方法,丰富自己的思路。所以这样的探索过程也是具有创造意义的。 2.有助于学生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 物理学的研究思想和方法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们的传授与学习,只有紧密地与物理学史结合起来,才不流于形式,而是成为有声有色的活例。在物理教学中适当结合物理学史,展现物理学发展中有代表性的科学家探索知识的思维过程,可以使学生了解前人是用什么样的方法去研究和探索发现新的规律和理论的,从中去领悟物理学的研究方法。比如,通过介绍伽利略的斜面实验,可以使学生了解正是伽利略开创了把物理实验与科学思维相结合的物理学研究方法。就像爱因斯坦评论中所说的:“伽利略的发现,以及他所用的科学推理方法,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而且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3.有助于培养学生质疑和创新能力。 物理学史上大量的事例表明,不囿于传统理论和传统观念,不迷信权威和书本,敢于质疑是科学前进的动力。比如人们对原子结构的认识,首先是汤姆生提出了枣糕模型,在此基础上汤姆生的学生卢瑟福依据α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卢瑟福的学生玻尔把量子理论运用到原子系统上,建立了玻尔原子模型,这样使人们对原子结构的认识由错误到正确并不断加以完善,三代物理学家对原子结构的研究都是在承袭前人的理论的基础上进行质疑,从而创新,使得原子物理学飞速发展。在物理教学中,渗透这些物理学家质疑、批判、创新的物理学史,对于培养学生的质疑、批判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 1.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产生学好物理的驱动力。 心理学家赫尔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系统首先要有驱动力,驱动力是处于需要时产生的一种动力状态。只有当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才能在学习中去开拓、去探索,去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物理学史记载了人类揭开世界奥秘和令人兴奋的探索历程,有很多真实的故事、趣闻和材料。如果老师能抓住学生的心理,将物理学史引入教学中,不仅能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印象深刻,而且会引发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原理。在讲解大气压强时可介绍格里克的马德堡半球实验;在讲单摆时可介绍伽利略通过观察教堂的吊灯的摆动进而发现单摆的等时性;介绍浮力定律时可讲述曹冲称象和阿基米德称皇冠的故事,等等。 2.有助于培养学生坚持真理、不屈不挠的科学精神。 物理学史上大量事例表明,科学的探究过程不可能是一帆风顺,都是经过曲折和磨练。这需要科学家顽强的意志甚至是献身科学的牺牲精神。布鲁诺为捍卫科学真理走上火刑场;伽利略被终身监禁而矢志不移;开普勒贫病交加,历受迫害,死在讨债的路上;富兰克林为了研究雷电而冒险进行“费城实验”。教师要号召学生学习这种为探求真理而坚持不懈的精神。因为这种精神对于端正学生的学习动机,树立学生对真理的非功利性追求,具有重大意义。 3.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 《新课程标准》提出通过物理学史的教学,使学生受到科学和人文相结合的,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熏陶。比如在讲人造卫星时教师就可讲我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钱学森放弃国外优越的生活,冲破种种阻力毅然回到祖国担任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为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在教学中将这些物理学史与物理知识相融合,其中蕴涵的科学家充满人文主义的态度和爱国主义精神必将激起学生心灵的震动。 总之,物理学史是一块蕴藏着巨大精神财富的宝地,值得我们去开垦,去从中吸取营养。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教师对物理学史的教育任用要有正确、深刻的认识,要加强对物理学史的了解,研究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引入物理学史,更好地实现新课程的三维目标。 参考文献: [1]赵顺法.发挥物理学史在实现新课程整体目标中的功能.互联网,2004.12.8.

  • 北京理工大学物理学院2014年大学生暑期夏令营活动_北京理工大学物理学院夏令营

    北京理工大学物理学院2014年大学生暑期夏令营活动_北京理工大学物理学院夏令营 为了促进全国高校大学生之间的交流,增进优秀大学生对北京理工大学以及相关学科的了解,在学校统一部署下,北京理工大学物理学院将举办2014年全国优秀大学生暑期学术夏令营活动,学院将以本次夏令营活动情况作为接收研究生的重要根据,欢迎具有推荐免试资格和有志报考我院硕士研究生的重点院校本科2015届毕业生参加。 本次夏令营的规模30人左右,接收对象为全国各重点高校优秀本科生,根据报名情况择优录取。夏令营期间将安排学生参观学校(院)实验室,聆听院士、杰青、长江学者等国内外知名学者讲座,与导师及在校研究生面对面交流;同时,学院还将组织北京市观光游览等活动。对有意向推免至我院或报考我院的同学,夏令营期间将组织研究生预录取复试,复试通过即可获得预录取资格。 一、北京理工大学及物理学院简介 北京理工大学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是一所理工为主、工理管文协调发展的全国重点大学,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历批次重点建设的高校,是近三年科研经费稳居全国前十名的高校,是第十所进入985工程立项建设的院校,是首批15所进入国家211工程立项建设的院校,是首批设立研究生院的22所院校之一。北京理工大学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学,她的前身是1940年创办于延安的自然科学院,李富春、徐特立、李强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先后担任学校的主要领导。 北京理工大学物理学院的前身是物理系,是学校成立最早的教学与科研单位之一。学院拥有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千人计划国家特聘专家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人,徐特立客座教授1人。学院现有博士生导师18人(含兼职4人),硕士生导师41人。学院教师具有较强基础研究实力,曾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1项、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和省部级奖多项。学院拥有物理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凝聚态物理和理论物理两个二级学科博士点以及物理学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每年招收硕士研究生51人,博士研究生18人,1名研究生曾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学院下设大学物理教学与实验中心、量子调控及应用研究中心、理论与计算物理研究中心。学院建有纳米光子学与超精密光电系统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工信部重点学科——理论物理,与化学学院共建有化学物理学科特区及原子分子簇科学教育部重点验室。目前,已具有微纳光电、材料计算、量子物理、低维材料、软物质物理和等离子体等多个优势突出且独具特色的科研方向和科研团队。原子结构与光谱研究方向在国内有一定影响,静电与等离子体物理方向在理工结合方面已形成一定特色。 二、夏令营活动安排 活动计划于7月7日至8日在北京举行,为期2天,初步计划如下: 第一天:上午开营仪式,介绍活动总体安排以及学校、学院的基本情况,参观校史馆;下午学术报告与交流(2场)。 第二天:上午学术报告与交流(1场),专家学生座谈会与预录取面试,下午北京市观光游览,晚上闭营仪式。 (详细安排待人员选拔完毕后以录取通知为准。) 三、活动报名申请 (一)申请资格: 1、面向对象:985或211高校物理学科相关专业的2011级本科生,学习成绩优异,具有继续深造攻读研究生的愿望及潜质,对物理专业有浓厚的兴趣; 2、身体健康,性格开朗,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3、具有学生科技创新成果、组织协调特长等证明材料者优先。 (二)申请材料: 1、填写附件《北京理工大学物理学院暑期学术夏令营申请表》,并提交有效期内的学生证和身份证复印件。 2、请申请人所在单位在《申请表》备注栏中对申请人所填信息注明是否属实,并加盖单位公章。 3、提交本人成绩单一份并加盖教学公章。 4、提交专家推荐信一份,要求推荐专家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 (三)申请流程: 1、将附件《北京理工大学物理学院暑期学术夏令营申请表》电子版发送到liuweiguang@bit.edu.cn。 将纸质版邮寄到如下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5号 北京理工大学物理学院刘伟光收 邮编:100081 2、报名截止时间为7月2日。 3、夏令营组委会将于2014年7月4日在北京理工大学物理学院网站上公布审核录取结果,并以短信或邮件方式通知获批同学。 (四)相关说明: 本次夏令营提供免费食宿,集体活动时的车费和场地费、活动资料费等,以及适当的伙食补贴;外地高校学生报销本次夏令营的往返硬座或动车二等座车票;北京高校的同学自行解决交通和住宿。 四、联系方式 负责人:刘伟光15801662227 办公室电话:010-68913163

  • 高能粒子加速困难的物理学新解释_物理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高能粒子加速困难的物理学新解释 ——挑战相对论 内容提要: 本文对于高能粒子加速困难现象提出一种重要物理意义的新解释:粒子荷电量随着运动速度而变化(减少)。并且用洛伦兹力表达式可以给出严格证明!那么,这种问题严峻的挑战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于是物理学是选择爱因斯坦还是选择洛伦兹?二者必居其一! 关键词: 洛仑兹力;高能粒子;挑战相对论;荷电量 正文: 周知, 高能粒子加速困难这种庄严的实验事实, 极大地佐证了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结果:物体(粒子)的质量m 是静止时的质量m。随速度变化的单值函数,即: m = m。/ (c2 - v2)1/2 这种结果,已经成功地征服了人类全体物理学学者。 但是研究表明,这种结果从征服全体人类那天起,同时也使全体人类失去了理性思维!即物体(粒子)的质量无缘无故地超出人们所能理解和接受能力,幽灵般地随速度而变化。正常思维简直不可思义! 笔者大量研究,多方探讨,努力寻找高能加速器中粒子加速困难的其他可能物理学因素,终于发现一种新的物理因素,可能是(应当是)造成高能粒子加速困难的根本原因。 这就是粒子荷电原因:粒子的荷电量本身是个相对量——是随速度而变化的单值函数!即: q = q。(c2 - v2)1/2 那——,粒子荷电量随速度变化有什么根据吗?——有人疑。 不仅有,而且还将令你叹为观止呢! 这种根据就是洛伦兹力,以 F洛 表之,则为: F洛 = ( q 1q 2 / r2 ) ( c 2 - v 2 ) = ( q 1q 2 / r2 )( c 2 - v 2 ) 1 / 2 ( c 2 - v 2 ) 1 / 2 于是就有关系: q = q。( c 2 - v2 )1 / 2 式中 q。为粒子的静止荷电量,q 则为速度为v 时的荷电量。 所以,这种结果不仅证明了洛仑兹力理论正确,而且十分合理地解释了高能粒子加速困难的根本原因!从而还原了粒子的质量是一种不变的客观物理量,同时还使得所有的物理学者的思维又重新回复到理性范畴! 这么解释高能粒子加速困难你道是有理了。可是,在经典物理常规范围内,十分精确的实验,也没有发现粒子荷电量q 随速度 v 变化啊!——有权威物理学家解释说。 可——,在同样的物理学范畴内,你发现粒子的质量随速度变化了吗?我的物理学家! 既然在经典的常规物理学范围内,都没有发现。那为什么一定要认定粒子的质量随速度变化啊? 所以,如上物理学事实,已经提出一个不容物理学家闲庭信步的挑战爱氏“狭义相对论”的尖锐问题:物理学究竟是成全爱因斯坦呢还是选择洛伦兹理论?! 本文意见是,物理学应当坚定地选择洛伦兹,坚决的屏弃爱因斯坦,不仅还物理学本来面目,而且重新给了全体人类以理性思维! 所以,这问题十分重大,应当引起物理学界高度注意! 然而根据蔽人的研究,意义远不止如此啊!研究表明,“相对论”已经构成物理学发展的一大障碍啊! 深入研究还表明,物质的最基本粒子是一种带正电荷的微小粒子,其荷电量随速度增加而减少,符合洛伦兹力关系式,当其速度为 v → c 时,其荷电量由 +q 变为0 ,光子正是这种情况。当粒子速度再增加而大于光速时,粒子荷电量则由0 变为 —q , 这就是负电荷,研究表明电子正属于这种情形(电子正是以大于光速高速自旋的粒子,参见《物理学正论》)。

  • 东北师范大学物理学院2014年硕士研究生参考书目_东北师范大学考研参考书目

    东北师范大学物理学院2014年硕士研究生参考书目_考研参考书目 类型 参考书目 作者 出版社 出版日期 122 物理学院 040102 课程与教学论 初试 《中学物理教学概论》(第3版) 阎金铎、郭玉英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年 初试 《力学》(第2版) 张汉壮、王文全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年 初试 《普通物理学教程:力学》(第3版) 漆安慎、杜婵英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3年 初试 《物理课程与教学论》 孟昭辉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年 初试 《电磁学》(第2版) 陈秉乾、王稼军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2年 初试 《电磁学》(第3版) 赵凯华、陈熙谋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年 加试 《原子物理学》 杨福家 北京高教出版社 1990年 加试 《理论力学教程》(第二版) 周衍柏 北京高教出版社 复试 《中学物理教材研究与教学设计》 王较过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年 复试 《物理学史》 刘筱莉、仲扣庄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年 复试 《物理学史》(第2版) 郭奕玲、沈慧君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年 复试 《物理教学设计》 陈刚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年 045105 学科教学(物理)(专业学位) 初试 《中学物理教学概论》(第二版) 阍金铎 北京高教出版社 2003年 加试 《原子物理学》 杨福家 北京高教出版社 1990年 加试 《理论力学教程》(第二版) 周衍柏 北京高教出版社 复试 《力学》 漆安慎 北京高教出版社 复试 《电磁学》 赵凯华 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版) 070201 理论物理 初试 《光学教程》 姚启钧 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版) 1998年 初试 《热力学、统计物理》 汪志诚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年 初试 《电磁学》 赵凯华 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版) 初试 《量子力学导论》 曾谨言 北京大学出版社 初试 《量子力学教程》 曾谨言 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年 加试 《原子物理学》 杨福家 北京高教出版社 1990年 加试 《电动力学》(第二版) 郭硕鸿 北京高教出版社 复试 《理论力学教程》(第二版) 周衍柏 北京高教出版社 复试 《电动力学》(第二版) 郭硕鸿 北京高教出版社 070202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初试 《光学教程》 姚启钧 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版) 1998年 初试 《热力学、统计物理》 汪志诚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年 初试 《电磁学》 赵凯华 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版) 初试 《量子力学导论》 曾谨言 北京大学出版社 初试 《量子力学教程》 曾谨言 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年 加复 《原子物理学》 杨福家 北京高教出版社 1990年 加试 《电动力学》(第二版) 郭硕鸿 北京高教出版社 复试 《原子核物理》 杨福家 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3年 070205 凝聚态物理 初试 《光学教程》 姚启钧 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版) 1998年 初试 《热力学、统计物理》 汪志诚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年 初试 《电磁学》 赵凯华 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版) 初试 《量子力学导论》 曾谨言 北京大学出版社 初试 《量子力学教程》 曾谨言 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年 加复 《固体物理学》 黄昆原著韩汝琦改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8年 加试 《原子物理学》 杨福家 北京高教出版社 1990年 复试 《半导体物理学》 刘文明 吉林大学出版社 1982年 070207 光学 初试 《光学教程》 姚启钧 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版) 1998年 初试 《热力学、统计物理》 汪志诚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年 初试 《电磁学》 赵凯华 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版) 初试 《量子力学导论》 曾谨言 北京大学出版社 初试 《量子力学教程》 曾谨言 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年 加复 《固体物理学》 黄昆原著韩汝琦改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8年 加试 《原子物理学》 杨福家 北京高教出版社 1990年 复试 《半导体物理学》 刘文明 吉林大学出版社 1982年 077402 电路与系统 初试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三版) 2000年 初试 《电子技术基础》(数字部分、模拟部分) 康华光 高等教育出版社(第四版) 2004年 初试 《线性代数》 高等教育出版社(第四版) 2001年 初试 《高等数学》(上、下) 同济大学数学教研室 高等教育出版社(第四版) 2001年 加试 《单片机原理及其接口技术》(第二版) 胡汉才 清华大学 加试 《计算机接口技术》(第三版) 于英民、于伟 电子工业 复试 《C程序设计》 谭浩强 清华大学 复试 《信号与系统》(修订版) 王宝祥 哈工大 080501 材料物理与化学 初试 《光学教程》 姚启钧 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版) 1998年 初试 《无机化学》 北京师大,华中师大,南京师大编(第三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2年 初试 《电磁学》 赵凯华 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版) 加复 《固体物理学》 黄昆原著韩汝琦改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年 加复 《物理化学》 付献彩等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0年 082703 核技术及应用 初试 《光学教程》 姚启钧 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版) 1998年 初试 《电磁学》 赵凯华 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版) 加复 《原子物理学》 杨福家 北京高教出版社 1990年 加试 《电动力学》(第二版) 郭硕鸿 北京高教出版社 复试 《原子核物理》 杨福家 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3年

AB
CD
ABCDEFGHIJKLMNOPQISTUVWX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