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经管之家 [登录] [注册]

设为首页 | 经管之家首页 | 收藏本站

  • 网络化管理的业务处理在财务经济管理中的优势_电子信息工程毕业论文

    【摘 要】了解信息、资金、单证管理系统的内容、功能及相互关系信息管理、资金管理和单证管理三者既相互独立,又相辅相成,综合成为保险公司统一的财务管理体系。 【关键词】网络化管理的业务处理 要充分发挥各个保险机构的职能和作用,就需要建立完善的电子化和网络化信息管理系统,从业务处理(签单、理赔),到收保费付赔款,再到财务核算及统计分析,在大范围内(如地市、全省或全国范围内)建立统一网络,而且能与银行的电子支付系统、因特网等外部信息系统连接,实现数据共享,网络化管理,形成保险公司先进的开放性的信息管理系统。 分析这样既能方便保户,提高竞争力,又能迅速处理所有财务信息,使公司各级管理者准确、快速、完整地得到相关的财务信息。信息处理实现电子化、网络化管理之后,业务处理中心和财务处理中心可以对公司的财务和业务信息集中处理。在信息处理系统中,各险种的签单、理赔等业务信息由相应的计算机软件进行处理,形成业务处理系统。 业务处理系统将信息传送给收付费系统,收付费系统进行收付款业务的处理,并将收付款及应收应付信息反馈回业务处理系统。业务处理系统综合保单信息及收付费信息生成基层报表,形成面向基层科室的各项业务资料及面向外部代理、内部员工的业绩考核资料,用于基层公司的业务管理和调控。 运用电子商务后,电子商务系统直接联系保户并与业务处理系统连接,进行签单并进行信息处理;运用银行支付系统后,银行支付系统与公司收付费系统连接,保户可以利用电话、因特网等手段直接交费,公司也可直接划拨赔款或储金,并通过公司的收付费系统进行信息处理。 参考文献: [1]陈晓剑,周良冬外包的意义及实现形式[J]中国软科学1999.5 [2]杜智刚金融领域外包业务的兴起[J]国际金融研究 2000.2 [3]彭璧玉现代企业的业务外包管理[J[经济管理 2001.8 [4]魏际刚,等基于业务外包的第三方物流研究数量经济技术[J]经济研究 2001.9

  • 试论中小企业电子信息安全技术研究 _电子信息工程毕业论文

    关键词:电子信息安全 安全技术 安全要素 摘要: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中小企业电子信息安全的保护问题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以电子信息安全为主体,介绍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对电子信息安全技术进行概述,提出主要的安全要素,找出解决中小企业中电子信息安全问题的策略。 在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中有众多的企业文件在流转,其中肯定有重要性文件,有的甚至涉及到企业的发展前途,如果这些信息在通用过网络传送时被竞争对手或不法分子窃听、泄密、篡改或伪造,将会严重威胁企业的发展,所以,中小企业电子信息安全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意义 在这个网络信息时代,企业的信息化进程不断发展,信息成了企业成败的关键,也是管理水平提高的重要途径。如今企业的商务活动,基本上都采用电子商务的形式进行,企业的生产运作、运输和销售各个方面都运用到了信息化技术。如通过网络收集一些关于原材料的质量,价格,出产地等信息来建立一个原材料信息系统,这个信息系统对原材料的采购有很大的作用。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到跟多的采购建议和对策,实现企业电子信息化水准。有关调查显示,百分之八十二的中小企业对网站的应还处于宣传企业形象,发布产品和服务信息,收集客户资料这一阶段,而电子商务这样关系到交易的应用还不到四分之一,这说明企业还未充分开发和利用商业渠道信息。中小企业信息化时代已经到来,企业应该加快信息化的建设。 二、电子信息安全技术阐述 1、电子信息中的加密技术 加密技术能够使数据的传送更为安全和完整,加密技术分为对称和非对称加密两种。其中对称加密通常通过序列密码或者分组机密来实现,包括明文、密钥、加密算法以及解密算法等五个基本组成成分。非对称加密与对称加密有所不同,非对称加密需要公开密钥和私有密钥两个密钥,公开密钥和私有密钥必须配对使用,用公开密钥进行的加密,只有其对应的私有密匙才能解密。用私有密钥进行的加密,也只有用其相应的公开密钥才能解密。 加密技术对传送的电子信息能够起到保密的作用。在发送电子信息时,发送人用加密密钥或算法对所发的信息加密后将其发出,如果在传输过程中有人窃取信息,他只能得到密文,密文是无法理解的。接受着可以利用解密密钥将密文解密,恢复成明文。 2、防火墙技术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一些邮件炸弹,病毒木马和网上黑客等对网络的安全也造成了很大的威胁。企业的信息化使其网络也遭到同样的威胁,企业电子信息的安全也难以得到保证。针对网络不安全这种状况,最初采取的一种保护措施就是防火墙。在我们的个人电脑中防火墙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它可以阻止非黑客的入侵,电脑信息的篡改等。 3、认证技术 消息认证和身份认证是认证技术的两种形式,消息认证主要用于确保信息的完整性和抗否认性,用户通过消息认证来确认信息的真假和是否被第三方修改或伪造。身份认证使用与鉴别用户的身份的,包括识别和验证两个步骤。明确和区分访问者身份是识别,确认访问者身份叫验证。用户在访问一些非公开的资源时必须通过身份认证。比如访问高校的查分系统时,必须要经过学号和密码的验证才能访问。高校图书馆的一些资源要校园网才能进行访问,非校园网的不能进入,除非付费申请一个合格的访问身份。 三、中小企业中电子信息的主要安全要素 1、信息的机密性 在今天这个网络时代,信息的机密性工作似乎变得不那么容易了,但信息直接代表着企业的商业机密,如何保护企业信息不被窃取,篡改,滥用以及破坏,如何利用互联网进行信息传递又能确保信息安全性已成为各中小企业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2、信息的有效性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各中小企业都利用电子形式进行信息传递,信息的有效性直接关系的企业的经济利益,也是个企业贸易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所以要排除各种网络故障、硬件故障,对这些网络故障带来的潜在威胁加以控制和预防,从而确保传递信息的有效性。 3、信息的完整性 企业交易各方的经营策略严重受到交易方的信息的完整性影响,所以保持交易各方的信息的完整性是非常重要对交易各方都是非常重要的。在对信息的处理过程中要预防对信息的随意生成、修改,在传送过程中要防止信息的丢失,保持信息的完整性是企业之间进行交易的基础。 四、解决中小企业中电子信息安全问题的策略 1、构建中小企业电子信息安全管理体制 解决信息安全问题除了使用安全技术以外,还应该建立一套完善的电子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以确保信息安全管理的顺利进行。在一般中小企业中,最初建立的相关信息管理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一个信息系统的安全。如果安全管理制度出了问题,那么围绕着这一制度来选择和使用安全管理技术及手段将无法正常进行,信息的安全性就得不到保证。完善,严格的电子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对信息系统的安全影响很大。在企业信息系统中,如果没有严格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电子信息安全技术和相关的安全工具是不可能发挥应有的作用的。 2、利用企业的网络条件来提供信息安全服务 很多企业的多个二级单位都在系统内通过广域网被联通, 局域网在各单位都全部建成,企业应该利用这种良好的网络条件来为企业提供良好的信息安全服务。通过企业这一网络平台发布技术标准,安全公告和安全法规,提供信息安全软件下载,安全设备选型,提供在线信息安全教育和培训,同时为企业员工提供一个交流经验的场所。 3、定期对安全防护软件系统进行评估、改进 随着企业的发展,企业的信息化应用和信息技术也不断发展,人们对信息安全问题的认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提高的,在电子信息安全问题不断被发现的同时,解决信息安全问题的安全防护软件系统也应该不断的改进,定期对系统进行评估。 总之,各中小企业电子星系安全技术包含着技术和管理,以及制度等因素,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不仅中小企业办公室逐渐趋向办公自动化,而且还确保了企业电子信息安全。 参考文献: [1]温正卫;信息安全技术在电子政务系统中的应用[J];软件导刊,2010 [2]闫兵;企业信息安全概述及防范[J];科学咨讯,2010 [3]江文;浅谈电子商务的信息安全及技术研究现状与趋势[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0 [4]郝清士;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计算机工程应用技,2012

  • 浅谈电子政务更加脚踏实地 _电子信息工程毕业论文

    电子政务更加脚踏实地,人们对此已提出许多建议,如加强绩效评估、严格项目经费管理、明确信息共享要求、支持多部门共建等。 电子政务尚存在明显的问题,比较常见的问题是重复建设、形象工程、资金浪费、功能过度、项目缺乏可持续性等。人们对此已提出许多建议,如加强绩效评估、严格项目经费管理、明确信息共享要求、支持多部门共建等。 变换角度的思考有利于发现习惯性思维所忽视的问题,认识这些问题对改进电子政务建设大有益处,本文将从经济学视角对电子政务的问题进行探讨,用它山之石来攻此玉。 从更广泛的视角来讨论电子政务的效益问题是必要的。通常对电子政务的绩效成本讨论是以项目为中心,对电子政务与外部环境的关系考虑得不足。如在公共服务的效益讨论中,只关注已有用户的满意度,对用户的普及率与实际体验率关注不足;在讨论电子政务成本时只关注本单位的成本而忽视项目需要的社会配套成本,忽视下级部门、社会公众为此付出的时间精力成本;在讨论效益成本关系时只看到账面会计成本,看不到浪费的机会成本;在讨论信息安全政策中只看到泄密带来的损失,看不到过度保密措施给政府电子政务效率下降带来的损失。 管理科学认为看不清的损失往往是更大的损失,经济学思维强调机会成本的重要性,不能孤立地思考一件事情是否重要,一件原本合理的事情会因为外部出现更好的机会而不再合理。经济学从降低社会交易成本的理念来认识电子政务的贡献,强调节约国民的时间精力,促进政府与社会和谐,提升社会合作效率,提高国民生产力,增添国家财富。 中国电子政务的国际排名为何徘徊不前 各级政府对电子政务建设投入很大,八年来总额约有30004000亿,自上而下的推动力度世界罕见,中国电子政务的国际排名却并未出现跨越式变化。观察联合国、埃森哲等机构对电子政务的多年排名可得出一个规律,即排在前面的国家均是人均GDP很高的国家,它们构成了电子政务的第一梯队。电子政务的优胜排队只是第一梯队国家间的游戏,第二梯队是发展中国家中的快速成长国家,它们尽管十分努力,但要赶上第一梯队还存在着很大的困难,八年十年都难以实现。电子政务的第三梯队存在的困难就更多,第三梯队几乎没有兴致来发展电子政务。 电子政务的梯队鸿沟难以跨越的原因不在技术上而在社会经济基础上。技术容易跨越,社会经济基础的改变则需要长期的努力。电子政务的排名与人均GDP的排名有着极大的相关性(我国电子政务的就绪指数在40个国家中排名28,人均GDP排名29)。人均GDP低带来的后果不仅是网民普及率低、PC普及率低及用户IT知识的滞后,更重要的是一定的人均GDP是与特定的社会生产结构相关联,人均GDP低意味着知识经济在社会生产力中的比例低,反映了人力资源特别是知识人才资源在社会中的作用低,电子政务恰恰是用来支持知识经济的,电子政务的效用与一个国家对人才资源重视程度成正相关。 在社会行为中,机会往往是企业、国家行为的动力,人们看到了效益才会前行,在一个难以为人才资源提供更多发展机会的国家,以公众为中心的政府服务几乎没有什么意义。电子政务只是高知识经济国家提升竞争力的手段,难怪低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对电子政务不感兴趣。中国是一个快速增长的发展中国家,正处于经济结构的转型之中,实现电子政务的高社会效益还有漫长的路要走。 中国电子政务的特殊道路 电子政务是信息技术大发展给各国带来的共同机会,但各国利用该机会的能力大不相同。经济发达国家对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革命有更多的准备,一是居民信息化能力的准备,发达国家有更高的IT应用普及率;二是政府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的准备,已基本实现了政府管理的自动化;三是知识经济结构的准备,产业结构已转向以知识经济为中心。有了成熟的社会环境,发达国家的电子政务集中在以公众为中心的政府服务就顺理成章了。 中国在这三方面的准备是欠缺的。首先,中国互联网普及率长期处于全球落后的水平,经过10年的加速发展才达到25%左右,刚刚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中国网民集中在年轻人、学生之中,农村互联网的普及率仍然很低,这种现状使任何依赖于网络的电子政务服务的影响面、服务面都要大打折扣。 其次,政府的管理水平有待提高。政府的管理还处于由人治向法治的转型期,管理缺乏规范,信息化基础更差,2001年电子政务启动时,绝大多数政府公务员还未接触过计算机,政府信息化的补课任务很重,不仅需要信息化应用的补课,还需要管理制度法治化、规范化的补课,电子政务迅速取得成效是不现实的。 第三,产业结构不合理。中国经济在总体上处于粗放经济向集约化经济的调整期,各地经济发展很不平衡。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与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容易看到改善政府服务带来的城市竞争力的提升;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电子政务的预期效益不高相对成本却高很多,这使得欠发达地区的电子政务一时难以进入发展的良性循环。 中国是行政权力强势的国家,电子政务自上而下的推动力度很大,这对电子政务迅速在全国普及十分有益。自上而下的推动使得全国性纵向管理业务快速地完成了电子化,带动了地区政府信息化的普及应用。大规模的、运动式的推广电子政务也带来效益方面很多问题,很多实际困难并非能快速解决的,它需要有一个知识与经验积累的时间、环境改造与机制建设的时间。电子政务是政府管理科学化、知识化的学习过程,只有根据碰到的实际问题认真设计、研究与实践才能逐步学得有效用的电子政务方法。 一把手工程与电子政务的可持续性 电子政务项目在国内常常被称为是一把手工程,其含义是电子政务项目的成功与否取决于一把手的大力支持。这种说法的原意是指在工作中要积极争取一把手的支持,另一面则反映出电子政务工作人治成分过大,一把手在电子政务建设中的影响力过重,成也一把手,败也一把手,反而增加了电子政务工程的不可靠性。由于一把手的任期常常短于电子政务项目的生命期,使电子政务项目随着主管领导的变化而变化,换一茬领导就换一茬项目,人治化的电子政务必然产生不稳定和资源浪费。 提高电子政务项目的稳定性是改善电子政务效益的核心问题,电子政务执行过程中的资金浪费远不及项目半途而废带来的损失更大。在建项目半途而废造成的损失不仅是财政损失更是知识积累的损失。电子政务项目本身是积累知识经验的过程,一个成功的电子政务项目需要长时间不断改进完善才能实现的,半途终止会中断信息化管理知识与经验积累的过程,无法产生科学合理的电子政务业务也无法聚集人才,使电子政务始终处于低水平的重复。 造成电子政务项目缺乏可持续性的一个重要原因来自干部考核制度。目前的干部考核制度主要着眼干部的当前行为,考察期远远短于电子政务效益所需要的观察期,这种绩效考核制度易使干部滋长短期行为,电子政务更加脚踏实地增加电子政务的形象工程和表面文章。此外,社会监督渠道缺乏,电子政务项目投资与责任不公开、缺少责任追究制度等问题也是造成电子政务效益下降的重要原因。 将电子政务项目的长期存活率列为重要的考核指标是提升电子政务效益的重要措施,长期存活率是反映经济合理性的指标,经济不合理的电子政务项目很难长久存活,只有效益大于运行维护成本的业务才能在十年后依然存在。电子政务方案的核查只关注建设成本是不够的,还应关注长期运行维护的总成本。在电子政务的建设方案的审查中增加十年存活率预期的分析对提高电子政务项目的可持续性是有好处的。

  • 浅谈技术壁垒对浙江机电产品出口影响及对策分析 _电子信息工程毕业论文

    摘要:伴随着国际贸易自由化的不断推进,国际贸易壁垒却始终没有完全消除,尤其是以技术法规与标准、认证等为主要形式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其影响和作用越来越大,成为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最好庇护所 机电产品作为浙江省出口的支柱产品,是遭受技术壁垒影响最为严重的领域之一,技术壁垒已成为浙江省机电产品出口面临的主要障碍和挑战。本文重点分析了技术壁垒对浙江机电产品市场准入、产品竞争力等的影响;并就机电产品出口如何有效跨越技术性贸易壁垒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枝术壁垒;浙江机电产品:影响;对策中。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快,尽管世界各国都在努力追求贸易的白南化,然而围际贸易壁垒却依然存在。由于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形式上的合法性、隐蔽性和复杂性,技术性贸易壁垒成为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最好庇护所。根据WTO统计,当今的国际贸易壁垒有80%以上来自于技术性贸易壁垒。从WID各成员同的TBT通报量来看,2005年通报量合计为865件,2011年就已经猛增到1732件,增加了2倍多。2005至2008年通报量累计达到了】0075件。这表明,作为一种隐蔽性和灵活性较高的非关税壁垒措施,技术性贸易壁垒越来越得到WTO成员的青睐。 机电产业是浙江省的支柱性产业,2011年浙江省机电产品出口总值921.04亿美元,占全省出口的42.57%,已连续11年成为浙江省第一大类l叶I口产品。但是由于产品大都处于中低端层次,普遍存在着附加值低、技术含量低、环保性能差等问题,使得机电产品成为遭遇技术性壁垒的重灾区,成为浙江省机电产品出口面临的主要障碍和挑战。 当前,金融危机的影响依然在蔓延,欧债危机远没有结束,西方主要发达围家需求萎缩,使国际贸易的发展受到严重损害。在这种背景下,贸易保护主义思潮和行为又在蠢蠢欲动,技术性贸易壁垒由于其隐蔽性、复杂性和表面合理性,必将成为许多国家进行贸易保护的首选武器,这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 一、技术壁垒界定及作用机制。 (一)定义界定。 目前对于技术性贸易壁垒(Technieal Barriers to Trade.简称TBT)的定义,闫际上并没有统一、明确的概念;从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来看,目前我国比较常用的定义是:技术性贸易壁垒足指一同政府或非政府机构以维护国家安全、保护人类与动植物的安全和健康、保护环境、防止欺诈行为以及保证食品安全与生产质量等为由采取的强制性或非强制性技术性限制措施或法规,这蝗措施或法规主观或客观地成为外同商品自由进入的障碍。这是一个相对抽象的定义,从研究分析的角度来看,技术性贸易壁垒是指技术法规、标准与合格评定程序或检验检疫制度等国内法规在实施过程中对贸易构成了技术性的障碍,或者是利用技术性细节构筑的贸易壁垒。 (二)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作用机制。 目前,对于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作用机制,研究者们形成了基本一致的观点,即正如传统的贸易壁垒一样,技术壁垒也主要是通过对进口产品的数量和价格的控制来发挥作用的。 从静态角度分析,进口国对进口商品没置技术性贸易壁垒,短期内首先会对进口品产生明显的数量控制作用。 因为如果进【:]产品无法满足进口同规定的技术标准、环保标准、检验要求等,不能立刻通过合格评定,获得强制性要求的产品认证或体系认证,很显然,就会被进口国禁止进口,不得不暂时退出进口囝市场,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数量控制作用得以发挥。 当然,出口企业不会甘心就这样退出,为了保护市场,不得不努力尽快跨越技术壁垒。如进行产品的适应性改造。通过合格评定,获得相关认证等,为此企业不得不增加成本投入和费用支出。因此,技术壁垒的设置会提高企业的生产成本,也自然提高了进口产品的价格,这样就削弱了进口产品市场竞争力,达到了价格控制效果;另一方面,价格的提高,又使得进口围对进口品的消费需求下降,又产生了明显的数量抑制效应。 需要指出的是,随着技术的进步,当I叶J口国产品能够跨越技术壁垒时,就意味着技术壁垒的数量作用失效;出于保护国内产业考虑,进口国会不断采用新的技术标准,制定新的技术法规等,从而形成新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继续发挥其数量控制与价格控制双重作用。 二、技术壁垒对浙江机电产品出口的影响。 浙江机电产品出口的主要市场是欧盟、美国、日本等,这些国家地区的发达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体系成为浙江省机电产品出口所面临的主要障碍。从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欧盟、美国、日本等是浙江省机电产品出口企业遭遇技术壁垒最多的国家和地区,其中影响我周l丁业品出口的技术性贸易措施类型集中在认证要求、技术标准要求、产品的人身安全要求、环保要求、有毒有害物质限量要求和包装及材料的要求等六个方面。 (一)负面影响。 1.影响机电产品的市场准人。 欧美发达国家在机电产品噪声污染、电磁污染、排污量限制 可回收性以及节能性等方面先后制定了严格的技术法规和标准,使浙江省机电产品无法进入市场,市场准入受到直接影响。主要表现在:有些机电产品不符合进口国的标准要求,被拒之门外;进口国任意提高标准,致使企业无法达到要求:标准提高增加了出口成本,一些企业无法承担费用,不得不退出市场。 如欧盟的CE认证、美国的uL认证和加拿大的CSA认证等,对产品的要求非常严格,若机电产品企业无法获得这些认证,则无法进入相关市场。就WEEE指令来说,由于其将回收成本转嫁到制造商,而且提出较高的回首率,导致成本大幅增加。据有关企业测算,仅回收成本一项就将导致其产品在欧盟市场上平均售价上升30%一50%;另一家荧光灯企业认为:其产品90%销往欧盟市场,如果回收率达到欧盟提出的80%以上,费用太高,最终只能退出欧盟市场。再如,2005年德国对进口机电开展多环芳香烃(PAHS)调查后,浙江出口德国的许多电动]二具厂家都不敢接受大的订单,致使出口德国这个传统市场的电动工具受阻严重。 2.影响机电产品的竞争力。 为了达到进口国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要求,机电企业对技术、环保以及为改善工人劳动条件的投入都直接增加了产品成本,企业为获得相关认证的费用也增加了企业的成本,使企业丧失了产品价格优势,削弱了其国际竞争力。 由于人们对健康和环境越来越重视,一方面,有相关环境标志认证的产品越来越受青睐,没有获得环境标志认证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大大降低;另一方面,企业要获得相关认证,又必须支付昂贵的认证费用,导致企业产品竞争力下降。比如SGS、ITS对商品检验收费大约千分之八,取得美国UL认证一般需35万美元,而且每年要交2000美元的监督年费;欧盟的WEEE指令实施,使得生产商要承担报废处理产品的回收费用,这些都加大了浙江机电企业的低成本优势,削弱了其竞争力。 (二)积极影响。 虽然发达国家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机电产品出口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但是我们不能完全否定其积极的一面。从长远看,技术壁垒对浙江省机电产业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方面,技术壁垒产生倒逼机制效应,迫使企业不断提高技术水平,提高产品质量,不断进行技术创新,降低能耗与原料消耗,使其满足新的技术要求;另一方面,由于技术法规和标准能够使生产者在产品特征和加工的有限范围内生产,经济的规模得以扩大,这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规模效应,长远来看,扩大的产量规模可以迫使效率不高的企业退出市场和推进公司的合并整合。 三、浙江机电产品出口应对技术壁垒的对策。 机电作为浙江省最重要的出口产品,其发展兴衰对浙江省的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而从根本上跳过技术性贸易问题,浙江省应该高度重视,从政府、行业协会、企业三个层面积极应对,构筑起政府、协会和企业的战略联盟,形成应对技术壁垒的合力。 (一)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政府应积极营造充分竞争的环境,促使企业提高竞争力;搭建好技术性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有效的服务。 1.通过开放市场,积极推动产业升级。 目前浙江省的机电产品出口,附件值较低,技术含量低,所以频繁遭受技术壁垒困扰。产业升级是必经之路,但是很多企业没有这种自我升级的动力,不注重科技投入和人才培养。虽然省政府制定了鼓励政策,但收效甚微。政府可以利用国外的技术壁垒,实施倒逼机制,技术壁垒是逼迫以订单加工、贴牌生产为主的企业技术升级的最有效方式,因此,政府要制定积极政策,鼓励企业参与国际竞争,促进产业升级。 2.制定合理的产业政策,逼迫产业升级。 政府部门应该充分利用产业政策来调整产业结构,迫使产业升级。具体方式就是构造省内的技术壁垒,利用技术壁垒的正向性,促进产业升级。如将有关国际标准、国际标准直接转化为对方标准,推行强制性认证,尤其在安全、生态、节能方面,实施市场准人政策;积极推行ISOI4000认证、执行WEEE和ROHS指令等环保标准等,给企业施加压力,积极应对,使产业逐步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 3.积极推动浙江省的标准化工作。 国外技术壁垒,无论是认证要求、合格评定程序,还是各种环保指令,最后都归根于技术标准问题。标准成为浙江省机电产品出口的最大壁垒。因此,要积极推动浙江省技术标准和国际标准接轨,鼓励有实力的机电企业参与国际、国家标准制定活动,同时要引导企业将自己的专利技术引入标准,实行专利、标准组合战略,使企业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 (二)加强行业协会建设,发挥协会功能。 行业协会是按着法律法规及自己的章程由企业自己组建的独立组织,这种组织对本组织的整体利益负责,其具有政府所不能具备的功能,可以在WTO规则下对本行业企业进行政府所不能的公开保护。行业协会在涉及本行业相同利益问题会主动游说相关的政府机构、组织,争取有利于本行业的结果,特别是在解决待遇不公、政策歧视、优扶政策方面,行业协会发挥着政府部门、单个企业无法替代的作用。 (三)充分发挥机电出口企业的主体作用。 作为技术壁垒的直接遭遇者,机电出口企业应该很清楚认识到自己在全球化竞争中的处境,消极等待,最后只能被淘汰出局。真正要跨越技术壁垒,获得长久发展,关键是企业本身的行为。 1.主动了解和研究目标市场的技术要求、技术法规。 技术壁垒的形成很多情况是企业不了解国外标准所致,尤其是占浙江省机电产品出口半壁江山的民营企业,经常因为不熟悉国外法规、要求而产品出口受阻。所以企业应该对各种与贸易壁垒有关的信息保持高度敏感。另一方面,企业也要熟悉掌握WTO的游戏规则,减少进入国际市场的盲目性,必要时运用WTO的贸易争端解决机制维护........。

  • 探析关于发展电子信息工程技术 _电子信息工程毕业论文

    21世纪网络信息技术取得飞速的进展,这使得电子信息工程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的热门话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信息工程在各个方面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人们对于电子信息工程的需求也快速提升,目前我国的电子信息工程面临着巨大的发展需求。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也发展的越来越快,面临人们如何合理、有效使用电子信息工程的相关问题,本文着重分析电子信息工程的利用及发展现状。 目前,电子信息工程是信息化的现代产物,它将电子技术和通讯信息技术完美的结合起来,并应用于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探析关于发展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但是我们不能满足于它的发展和应用的现状,应该对其不断的完善和更新,以更好更快的发展.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一、电子信息工程的概念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集现代电子技术、信息技术、通信技术与一体的专业。电子信息工程的基本含义就是利用计算机等先进技术对电子信息进行控制和处理的学科,其研究的信息内容主要是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及集成。随着时代的发展,电子信息工程的内容更加广泛,电话信号处理、手机声音、图像传递、网络数据传递、信息数据传递等都需要与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技术相关联。现代的电子技术达到对信息的有效控制和各种相关处理的一种工程形式。电子信息工程控制的信息包括应用于各种设备中的信息技术。另外,电子信息工程在经过我国的这些年的发展和进步后,其涵盖的内容也更加广泛,并且在实际应用中同其他的先进的现代化技术开始出现交叉和融台的趋势。所以,我们要想更好的研究电子信息工程与其技术,可以从其产品入手。并且我们可以看到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电子信息工程与其技术参与到的产品研发和应用的部分越来越多。 二、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技术的作用 电子信息工程的发展21世纪的前20年是我国在科学技术领域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关键时期,信息技术作为科学技术领域发展最快的门类之一,其重要作用已受到国内外的广泛重视,并成为维护国家安全、增强综合国力的关键所在。党的十六大明确指出:优先发展信息产业,在经济和社会领域广泛应用信息技术。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和时代进步背景下,加快我国信息技术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电子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 虽然目前来看我国的电子信息工程与其技术发展的还算比较迅速,但是仔细研究就会发现,我国虽然对此技术的应用范围比较广,但是真正掌握的核心技术和手段还是不够的。并没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电子信息工程和技术的发展体系,大部分的先进技术还是直接引进先进国家的成果。这种情况必须予以改变,因为这样会严重的阻碍我国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长期发展,没有自主研发的技术和产品是不会在电子信息工程的发展中立足的。随着信息技术迅速的发展,电子信息工程已经成为时代的推动者,对社会电子商务的应用越来越重要。 三、促进电子信息工程发展的途径 (一)加大投入力度,促进信息化建设 要想使现代化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更好的发展,就应该加大支持力度,以促进信息化项目建设的发展。应该加大投资力度,不断的拓宽投资和融资渠道,并建立电子信息工程基金,以保证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国家应引导移动通信产业跨越式发展、数字电视、电影推广、互联网的应用及软件信息服务等工程的开发,以促进产业自主创新及技术改造项目的顺利进行。 (二)优化发展环境,培养创新型技术人才 要想使现代化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更好的发展,人才是必不可少的,而人才要想更好的发挥其作用,就应该创造一个有利于电子信息工程人才发展的环境。这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因此,电子信息企业应该创造一个有利于人才发展的环境并建立以人为本的价值观。 (三)不断扩大网络平台交流 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多姿多彩的网络世界,有利于人们网络交流。网上交友,工作、学习、生活越来越方便,加强了人们之间的沟通、充分发挥了科技工程信息作用。让世人进入网络世界。 (四)促进产品服务创新,培育电子信息经济增长点 增强自主创新认识和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培育企业新经济增长点。 要想使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技术更好的发展,就应促进产品服务创新,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在激烈的国内、国际竞争环境下,特别是经济危机的环境下,推陈出新才是电子信息企业的生存之计。在这种情况下,电子信息企业就应该加强和设备制造企业的合作,并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以增强国内发电子信息工程的核心技术研发及制造能力,以实现产品创新和技术创新,以增强电子信息产品在国际的竞争力。 (五)着力培育人们自我维护 电子信息工程网络是一个开放的空间,特别是在因特网上,除了要做到本人不攻击他人之外,还要学会预防来自外界的攻击。诸如教会人们应用防火墙和反黄软件来防毒和防黄。探析关于发展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在网上聊天时留意激进身份机密,不要随意将电话告知对方等,更不能随意和网友见面。保管好本人上网时运用的各种密码,不要随便泄露给其别人等等。 (六)合理、适时指导学生应用资源 在当今网络时期,作为一个信息技术工程不应局限于本人的喜好,应该组织人们应用网络带来的便利。通过网络联系增强团结、推进网络道德素养的建立,寓教于学、应用。这样既能让他们更多更深地去理解应用网络,更能使他们逐步认识到本人才是网络的真正主人。孙中山先生早在上个世纪初就说过:世界潮流汹涌澎湃,顺之者昌,逆之者亡。网络化是当今世界推进社会进步的潮流,上网是二十一世纪公民的必修课,我们要以积极的态度来引导人们学习使用网络,同时也要加强网络道德教育,使人们学会正确运用网络,享受科技成果,真正成为新世纪网络世界的主人。 总之,随着信息化产业不断的发展,电子信息工程也在不断的发展中,为人们工作、生活带来了方便。电子信息工程作为现代化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工作必不可少的应用技术。

  • 试论建筑行业内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_电子信息工程毕业论文

    关键词:教育系统工程 空中乘务专业 人才培养 摘要:本文从专业人才需求出发,经过岗位分析,进行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模式选择,之后论述了建筑行业内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实践表明课程体系、实训环境、教学团队三个方面的建设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至关重要。 一、引言 教职成[2011]9号文《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要以科学定位为立足点,优化职业教育层次结构,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树立系统培养的理念,坚持就业导向,明确人才培养规格、梯次和结构,明确高等职业学校定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重点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作为一所以建设类专业为主的高职院校,我院以服务区域经济和建设行业发展需求为己任,探索依托行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紧贴人才市场需求,铸造建筑特色的专业品牌。作为广东省第一大支柱产业,电子与信息技术产值连年提高,其中智能建筑电子产品市场需求旺盛,对楼宇智能化电子产品设计开发、生产、维修、技术服务人才的培养提出需求。这就要求我们以工学结合理念为指导,面向行业就业,对社会人才需求进行调研,科学定位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合理选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配备实践教学条件和教学团队,从而构建适合建筑行业需要的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二、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指导思想 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需要从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市场调研出发,根据岗位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选择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从而为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做好准备。 1.专业定位。在建筑行业,一方面智能家居市场需求旺盛,产品蓬勃发展,另一方面工程应用领域产品的技术性能尚处于开发改良阶段,调研表明毕业生主要去向在电子产品设计、样机制作、调试维修、生产线产品制程技术指导、质量成本控制等岗位。依据工学结合关于职业教育能力目标培养的理念,针对这些专业工作岗位,将其工作过程归纳出典型工作任务,主要包括:产品方案选择、电路原理设计、控制编程、电子线路制作、调试、测试、文件编写等。因此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定要面向智能建筑电子产品设计与生产应用第一线,培养从事产品设计、生产、维修和技术服务工作,具有扎实的电子电路基础理论知识和分析能力,具有电子线路设计与产品制作工艺实践能力,能够胜任智能建筑电子产品的工程应用、安装调试、维修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2.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是为了实现培养目标,在培养过程中采取的构造样式和运行方式,包括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设计和教育方法等方面。作为建筑行业的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我们采用411模式,即第1~4学期完成支撑专业核心能力的理论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各专项技能的训练,第5学期通过生产实习、智能建筑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专业证书考证训练等综合课程形成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第6学期到企业顶岗实习,完成职业素养的全面形成。在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当中,从实际工作岗位出发,理论知识够用为度,重视理论前沿新知识的传授和技术的拓展,实践技能培养方面构建虚拟真实的岗位工作环境,通过真实项目设计教学内容,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方法,使得电子产品的设计、制作、维修、技术服务等能力逐步形成。 三、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明确专业定位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之后,我们重点从改革课程教学体系、设置实践教学环境、教学团队建设等方面构建人才培养体系,完善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1.课程教学体系的改革。根据专业设置,结合往届毕业生顶岗实习反馈信息,以及各类电子设计大赛和技能竞赛情况,我们认为需要提高学生在电子产品装配工艺、质量检测、成本控制方面的能力,加强PCB制造方面的动手操作能力,了解SMT技术工艺,因此结合专业定位和企业岗位实际调研制订课程体系改革重点:在专业课程中设置针对电路分析、设计、PCB绘图、样机制作、编程与调试、测试测量等技能的教学,以及积累电子产品工艺的设计和管理经验,如电子产品表面贴装(SMT)工艺、PCB制板等内容。针对产品设计工作过程中软硬件设计、PCB绘图、样机制作、测试,将专业课程体系划分为专业理论基础知识课程、专业核心能力平台课程、专业综合能力形成课程和专业知识技能拓展课程,共26门专业课程,其中4门集中实训课,占总学时60%以上。包括电路基础、模拟电路、数字电路、C语言程序设计、检测与控制技术、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等专业理论基础知识课程,电子CAD、电子测量与仿真技术、单片机应用设计、电子基本技能实训、电子产品装配工艺实训、电子线路应用实训、单片机原理与接口实训等专业核心能力平台课程,以及生产实习、智能建筑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专业证书考试训练、顶岗实习等专业综合能力形成课程,在专业知识技能拓展方面开设电气控制与PLC应用、集成电路应用、高频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EDA技术、智能卡技术、VB程序设计、建筑设备智能控制等课程。在课程的微观教学设计上,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方法使学生在项目任务完成中形成能力,掌握知识。例如在《单片机应用设计》课程中从开发仿真到模仿真实产品项目开发,在电子产品开发的真实工作环境中学习单片机开发、测试工具设备、加工手段的选择和运用,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模拟企业真实项目任务开发的组织形式将学生分组,为学生分配角色,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2.实践教学环境构建。为满足教学体系中的实践环节,配置专业实践条件和环境,包括电子技术应用实训室、电子加工工艺实训室、电子创新设计实训室和电子材料室。电子加工工艺实训室主要承担表面贴装(SMT)加工工艺实训、PCB线路板制作工艺实训和电子线路应用实训。配备的设备有:数控电路板雕刻机、热转印线路板制作机、腐蚀机、沉铜器、手动焊锡膏丝印机、真空吸笔、再流焊机、放大镜和热风拆焊台等加工与返修设备。通过实践培养PCB板制作、SMT贴装等工艺技能,另外可满足教科研和学生课外兴趣制作项目中的电路板加工。电子创新设计实训室主要承担单片机原理与接口实训、电子线路应用实训、智能建筑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配备有计算机、单片机和FPGA实验箱、仿真软件(Proteus),可使电子产品创新设计过程中的测控应用电路设计和编程在计算机仿真软件环境中得以验证,从而加速产品开发和节省材料成本。同时可支撑电子测量与仿真技术、电子CAD、单片机应用设计、检测与控制技术、EDA技术、智能卡技术等课程。另外该实训室是教学科研项目设计、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职业技能大赛、科技文化创新活动、课外兴趣制作的主要平台。电子材料室主要支撑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开展的实训教学项目,储备电子元件材料,库存系列阻值的电阻、电容、二三极管、IC芯片、及各种接插件等。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主要特色是从人才培养模式出发,结合相关专业课程,以专业人才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和工艺设计管理经验的积累为目的,为教学提供实践环境,注重在职业环境中培养学生道德素质,使学生在学习中完成角色的转变,以工学结合的模式为学生搭建通向企业职场的桥梁。 3.教学团队的建设。教学团队的建设是专业内涵建设的保证,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着力点。现阶段职业教育的模式要求教学团队成员根据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不断地研究新情况,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整合教学资源,深化专业与课程改革,加强双师素质的养成。因而我们注重教学团队在知识结构、工程项目实践以及教科研等方面的进修、培训、提高,为人才培养质量打造优质教学团队。 以职业教育理念为指导,通过科学的调研和专业定位,合理地选择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主要从课程体系、实训环境、教学团队三个方面构建了适于建筑行业发展的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该体系从岗位工作过程出发,全面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方面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学生在各类电子设计竞赛中多次获奖,学生在职业资格证书考试中通过率达到96.61%,毕业生的就业率逐年提高,2010、2011两年就业率均达到98%以上,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Z].教职成2011]9号文,2011. [2]贾雯杰.物联网与智能家居发展浅析[J].科技与生活,2010,(13). [3]戴谷芳.德国职业教育能力目标培养及其启发[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16). [4]徐挺,张碧辉.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特征再探[J].职业技术教育,2003,(22).

  • 浅说智能建筑中空调自控系统的几点浅谈 _电子信息工程毕业论文

    摘要:本文简要地介绍了智能建筑中的空调自控系统,介绍了近年来发展起来的VAV-TRAV空调系统的做法。 关键词:智能建筑 变风量空调系统 末端调节 Abstract :Introduce to the air-condition automatic-control system in the intelliget building briefly,Introduce the application of VAV-TRAV's air-condition system that the past few years development. Keywords:Intelliget building, VAV system ,Terminal Regulate 一、引 言 空调自控系统是智能建筑集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空调自控设备是智能建筑物中重要的自控设备,而空调设备本身是建筑的耗能耗电大户,而且由于智能建筑中大量电子设备的应用使得智能建筑的空调负荷远远大于传统建筑物,变风量空调系统用改变送风量的方法,维持室温恒定,以适应不同的室内负荷,VAV系统(变风量空调)有突出的优点:节能潜力大,控制灵活,可避免冷冻水、冷凝水上顶棚的麻烦等;近几年特别是计算机工业的发展,使变风量空调设备具有智能能力,因此,应用范围不断扩展,在国内外特别是美国、日本、香港等地的实际工程中得到了普遍广泛的应用。 二、空调自控功能介绍 智能建筑空调自控主要包括建筑物内的空调机组控制、新风机组控制、变风量末端(VAV)控制等。它们在楼宇自动化系统的监控和管理下,使建筑物内的温、湿度达到预期的目标,同时以最低的能源和电力消耗来维持系统和设备的正常工作,以求取得最低的运行成本和最高的经济效益: 2.1空调机组控制空调机组系统包括新/回风阀门驱动器、风管式温/湿度传感器、过滤网压差报警开关、防冻报警开关、恒速风机、电动调节阀、配电装置和空调机组控制等硬件,该系统包括新风、回风和送风三部分: (1) 机组启/停:机组可控制定时启/停,也可强制启/停;(2)风机控制:风机随机组启/停而自动启/停,也可强制启/停或机旁手动启/停,运行时间和启/停次数累计,有风机故障报警输出网络变量;(3)温度控制:夏季送冷风,冬季送热风,过渡季节送新风以节能,根据回风温度与设定值的偏差,控制电动水阀,调节冷/热水阀门的开度,使回风温度维持在设定的范围内,可进行冷/热水阀门的强制开度控制和机旁手动开度控制(0~100%);(4)湿度控制:在冬季模式下才进行湿度的控制。当回风湿度下降到下限时,控制加湿阀开启,增加空气中的湿度含量;当回风湿度上升到上限时,停止加湿阀的工作。可进行加湿阀的强制启/停控制和机旁手动启/停控制;(5)新/回风阀门控制:在冬/夏季新风阀门开至最小开度,回风阀门开至最大开度;在过渡季调节新/回风阀门的开度来调节温度,亦可进行新/回风阀门的强制开度控制和机旁手动开度控制(0~100%);(6) 联锁控制:防冻报警开关和风机、水阀、新/回风阀门联锁控制;(7)报警:过滤网堵塞报警、风机故障报警及防冻开关报警。 2.2 新风机组控制新风机组系统主要由新风阀门驱动器、风管式温/湿度传感器、过滤网压差报警开关、防冻报警开关、电动调节阀、恒速风机、配电装置和新风机组控制等硬件组成,该系统包括新风、送风两部分: (1) 机组启/停:机组可控制定时启/停;(2)风机控制:风机随机组启/停而自动启/停,也可强制启/停或机旁手动启/停,运行时间和启/停次数累计,有风机故障报警输出网络变量;(3)温度控制:夏季送冷风,冬季送热风,过渡季节送新风以节能,根据送风温度与设定值的偏差,控制电动水阀,调节冷/热水阀门的开度,使送风温度维持在设定的范围内,可进行冷/热水阀门的强制开度控制和机旁手动开度控制(0~100%);(4)湿度控制:在冬季模式下才进行湿度的控制,当回风湿度下降到下限时,控制加湿阀开启,增加空气中的湿度含量;当回风湿度上升到上限时,停止加湿阀的工作,亦可进行加湿阀的强制启/停控制和机旁手动启/停控制;(5)新风阀门控制:在机组运行时,新风阀门全开,可进行新风阀门的强制开/关控制和机旁手动开/关控制;(6)联锁控制:防冻报警开关和风机、水阀、新风阀门联锁控制;(7) 报警:过滤网堵塞报警、风机故障报警和防冻开关报警。 2.3 变风量(VAV)末端控制功能(1) 风机控制:由手动开关控制风机的启/停,有风机状态的输出网络变量;(2) 温度控制:根据室内温度测量值,调节风阀的开度值勤,使室内温度保持恒定;(3) 湿度控制:根据室内湿度测量值,控制水阀的开/关,使室内湿度保持恒定。 三、VAV-TRAV空调系统 VAV空调系统的原理:变风量空调系统(VRV)用改变送风量的方法,维持室温恒定,以适应不同的室内负荷,关键需要实现变风量原理的末端送风装置,特别地有关末端装置以及整个VAV系统的自动控制设备,在最近二十年左右的时间里,不仅VAV末端装置,而且相应的控制系统,甚至变风量空调系统的型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有关的新产品和新技术不断涌现,由于 VAV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有关的DDC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美国学者提出了TRAV的新概念,TRAV(Terminal Regulated Air Volume,末端调节的变风量系统)和VAV一样,也是一种变风量系统,通过调节风量来创造舒适环境,但TRAV不采用VAV中的静压调节,而由末端装置直接控制送风机,TRAV基于末端装置实时的风量需求,采用先进的控制软件,实施对送风机的控制,在传统的VAV系统里,当负荷下降并导致流量减少时,末端风阀关小以节流,管道内静压保持不变;而在TRAV系统中,在相同的情况下,末端风阀保持打开,而管道静压降低,于是在相同的流量下,TRAV系统所要求的风机功率要低得多, TRAV是建筑在 集成控制、和动态控制等概念的基础上的:(1)所谓动态控制,是指有预测的、随时间而变化的控制,就房间的热状态来说,它不要求时时热平衡从而保持房间状态于某一点,而是充分考虑各种热因素的相互作用从而保持房间在某一个舒适范围;(2)所谓集成控制,是指:设定点的计算和控制决定被安排在控制级以上进行,控制器只是简单地用于保持当前的设定值,在高性能控制中不使用控制器的重新设定(controller resets)和串级控制器,这样做的目的,是可以集中、统一地考虑与HVAC系统有关的各种因素,避免传统方法中各分立模块独立运行可能导致的相互冲突,而且有可能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由冷源(热源)和建筑物本身的蓄热放热作用,智能建筑中空调自控系统的几点浅谈。因此,集成控制将使系统更稳定,而且更舒适、更节能。 四、总结 智能建筑是信息技术与建筑技术结合的产物,概括地说,它是以建筑为平面,具有通信自动化、建筑设备自动化和办公自动化三者的智能化集成系统,它为人们提供舒适、安全、高效、方便的环境,空调自控系统是组成智能建筑很重要的一部分,特别是近年来控制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微电子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空调仪表走向智能化,功能大量增加,为变风量空调技术的发展和实际应用提供了可靠的保证,从而为智能建筑提供高舒适低能耗的系统。 参考文献 1.陆伟良,智能化建筑导论。北京:中国建筑出版社,1996; 2.施鉴诺,智能建筑中VAV空调系统的控制和运行,信息与控制,1998.2; 3.电子工业部第十设计研究主编《空气调节设计手册》(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年。

  • 浅谈标准变化对风机盘管的影响 _电子信息工程毕业论文

    摘要:《风机盘管机组》国家标准GB/T 19232-2003已于2003年12月1日起正式执行。国家标准与已废止的JB/T 4283-91 有了不少的变化,其中对高静压机组的性能参数做了详细的规定。特别是对暗装机组性能测试条件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对不带过滤网及风口的机组出风口静压应在 12Pa状态下测试,与原标准规定在零静压下检测的结果要有一定的差别。本文通过不同型号的风机盘管机组分别在出口零静压和12Pa状态下的风量值,功率值的实测和比对,给出改进的参考意见,同时也对高静压机组在结构配型上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描述。 关键词: 机外静压 测试工况 额定值 国家标准GB/T 19232-2003《风机盘管机组》已于2003年7月1日颁布,2003年12月1日起执行。国家空调设备的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对风机盘管机组的检测已开始采用国标规定的试验方法,对机组的性能指标也按照国标规定的额定值进行判定。 国标与已废止的JB/T 4283-91《风机盘管机组》相比较,从型号规格、名词定义及技术参数、安装方式等都有了一些新的规定。对暗装机组测试要求的变化更多一些,而暗装机组在应用中又比较广泛,本文着重对暗装机组在测试中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 1.术语、定义 1.1 标准中按出口静压将风机盘管机组明确分出了低静压型和高静压型。高静压机组是指机组在出风口静压不小于30Pa的机组。低静压机组明确规定不带过滤器和风口时出口静压为12Pa.出口静压指在额定风量时克服自身阻力后,在出风口的静压,单位为Pa. 1.2 额定值是指在标准规定的试验工况下,机组应达到的基本值,即产品铭牌和产品样本标注的值。以往对机组的性能判定是依据标准规定的名义值,对铭牌值和样本值不做判定,机组的铭牌值和样本值一般都比名义值好,甚至好很多,这给设计单位和用户在选型时只依据样本值,会产生偏差;在GB/T 19232标准中规定当铭牌值或样本值优于标准规定值时,按铭牌值进行判定,这样就控制产品质量,避免某些企业夸大宣传,这一点生产企业在编写样本和产品铭牌时应引起重视。 2.测试方法的影响 2.1 按原标准以往在检测卧式暗装机组时,一般出口静压都是在零压状态下检测,而暗装机组检测时均不带风口和过滤器,因此应在出口静压12Pa下检测。标准变化对风机盘管的影响,国标中增加了有出口静压要求的机组的有关参数,是符合市场需求。 2.2 对于有静压要求的机组检测,在检测高、中、低三档参数时,首先要确定在机组三档出口的静压值,建议可采用以下两种方法: (1)按高、中、低三档风量比例或风量计算 P=(L/ L) P , P=(L/ L) P P=LP , P=LP 式中: P、P、P高、中、低三档的出口静压,单位Pa; L、L、L高、中、低三档风量,单位 m/ h; L、L 中、低档比例。 例如:当高、中、低三档风量按标准推荐的比例1:0.75:0.5时,机组出口静压分别为12Pa、6.75Pa、3Pa;如三档比例为1:0.8:0.6时,机组出口静压分别为12Pa、7.68Pa、4.32Pa. (2) 按噪声测试方法给出高、中、低三档风量时的出口静压值。 3.卧式暗装机组按标准规定出口静压检测产生的影响 我们对不同生产企业两种型号盘管进行检测,将卧式暗装机组按出口静压0Pa和国标规定的12Pa时检验结果进行比较,机组的风量在出口静压12 Pa比0Pa减少6%~11%左右,而功率减少2%~4%,见表1、表2,这说明为什么机组安装在工程后出现风量不够的原因之一,非常值得生产企业引起重视。 表1 FP-6.3型机组对比数据 项目 机组号 出口静压 1 2 3 4 5 6 7 风量 (m/n) 0 Pa 756 816 939 809 780 760 873 12 Pa 672 737 873 733 696 713 793 差值 84 79 66 76 84 47 80 功率(W) 0 Pa 66 63 52 52 62 70 53 12 Pa 64 62 51 50 60 68 52 差值 2 1 1 2 2 2 1 表2 FP-10型机组对比数据 项目 机组号 出口静压 1 2 3 4 5 6 风量 (m/n) 0 Pa 1213 1194 1186 1041 1178 975 12 Pa 1136 1101 1079 949 1086 913 差值 77 90 107 92 92 62 功率(W) 0 Pa 106 102 91 95 93 83 12 Pa 103 99 89 91 90 80 差值 3 3 2 4 3 3 4.国标对有静压机组噪声的测试方法及安装要求 4.1 测试时需按标准要求在进风口连接实验风管,调整所需的机外静压(见图1)。 4.2 在半消声室检测时,测点距反射面(地面)要大于1米; 4.3 机组与连接管段应严密无漏风,确保检测的静压值准确。 图一 有出口静压的机组噪声测量 5.根据GB/T 19232的规定机组在检测时经常遇到的问题 5.1 由于以往标准中没有对机组三档风量的比例提出要求,而国标中有静压要求机组必须明确三档风量时的静压值。企业在电机选型时,出现三档风量的比例关系没有调整好,有的机组甚至三档风量几乎没有差别,有的则高、中档没有拉开或低档太小,这些都是不符合用户要求的。 5.2 为满足在出口静压12 Pa时的风量要求,单纯加大电机功率,造成虽然风量达到指标而供冷量却达不到额定值; 5.3 有的机组为使供冷量达标而未对表冷器进行改进,风量超过标准的要求值过多,造成噪声值远远大于标准规定值,这种现象比较普遍; 5.4 选用劣质电机,在检测有静压要求的机组噪声时,电机发出轰鸣声; 5.5 机组选用的风轮尺寸过大或过小,而达不到静压要求,尤其是小风量机组叶轮的选用更应慎重; 5.6 对高静压机组,在装配时螺孔、板缝、接水盘、表冷器铜管与侧板连接处漏风问题严重,有的机组在高静压时,漏风量达20%之多,建议生产企业在装配时,注意机组的密封问题。

  • 分析平安农机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_电子信息工程毕业论文

    摘要:平安农机建设工作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农机主管部门实践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农机的重要举措。就平安农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法,提出了一些对策。 关键词:平安农机建设;存在的问题;对策 平安农机建设工作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农机主管部门实践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农机的重要举措。对照农业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及省市关于开展创建平安农机,促进新农村建设活动的通知要求和农机安全示范县(市)的创建标准及相关规定,平安农机创建工作仍存在一定差距和不平衡[1-4],现总结如下。 1、存在的问题 1.1重视程度不够,行动迟缓 一些同志对创建平安农机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态度不够积极;对这项工作的组织领导不到位,安排部署不及时,认为创与不创区别不大,主动性不够,靠上级点名硬推才做,有的至今没有真正行动起来。农口单位改革后,部分入编的农机监理人员不能把主要精力放在农机安全监管上,个别乡镇公益性人员中仍无农机安全监管人员,造成农机安全监管工作滞后和缺位,安全监管力量有所削弱。 1.2创建工作不够认真、扎实 有的地方习惯于一般号召,满足于做表面文章,没有结合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重点不突出,措施不到位,要求不明确;有的敷衍了事,重大隐患长期存在,甚至边排查治理边发生事故。少数地方平安农机创建工作还不够扎实,人员和资金投入不足。个别已建安全镇村没有及时巩固发展,有回流现象。 1.3方法不得当,效率不高 从整体情况看,创建工作不平衡,确实存在差距,一些同志思想没有开动起来,特别是在向地方党委政府及时汇报、争取支持以及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方面,做得还很不够,牵头作用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 1.4基础设施差,人员素质低 有的地方尽管也做了不少工作,但随着农机具日益增多,流动频繁,部分机具老化,更新资金短缺,乡(镇)、村农机人员办公场所、乡村道路、桥梁等必要的基础和安全设施严重不足,有的乡镇连一间象样的办公室都没有;加之部分机工逃避管理,事故隐患不能及时根除。另外,乡(镇)农机管理人员整体素质提高不快,年龄老化,基层农机监管队伍面临断层,农机事业后继无人;加之文化水平不够高,业务不精,导致后劲不足,创新内容不多。 2、对策 2.1强化组织领导,全面落实农机安全生产责任制 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健全完善考核制度。要按制度和计划开展工作,县(市)、乡(镇)、村及农机管理部门与机手都要层层签订责任书,形成各负其责、一级抓一级的责任体系;确保各项任务、每个环节、每项措施都有专人负责并落实,做到任务明确、责任到人、措施有力、工作到位。 2.2 强化宣传,营造农机安全生产氛围 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和农机安全活动日、安全宣传栏、固定标语以及通过举办技术讲座、出动宣传车、印发宣传材料等多种有效形式,结合开展农机安全月、农机安全专项治理等活动,广泛深入地开展农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使农机安全生产家喻户晓。对农机驾驶操作人员的安全宣传教育要常抓不懈,以增强广大机手的安全意识,提高安全操作技能。 2.3强化牌证管理,抓好农机安全源头治理 进一步加大源头治理力度,重点抓好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牌证管理,严把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及其驾驶人考试、发证关。同时,积极组织农机监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深入乡村、农机合作组织及办证点开展好服务,搞好机具检验,确保作业机械处于良好的安全技术状态,从源头上消除安全隐患,为平安农机提供基础保障。 2.4强化监督检查,净化农机安全生产环境 结合创建平安农机,促进新农村建设活动,切实组织好农机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工作。重点查处无证驾驶、无牌行驶、不按规定参加检验、违法载人、超载超速等违法行为,突出抓好三夏、双秋重点农时季节和节假日期间的安全监督检查。同时,组织农机监管人员,对辖区内农机生产企业、经营修配网点、农机拼装市场等进行认真排查,净化农机安全生产环境,最大限度地消除农机事故特别是重特大农机事故隐患。 2.5强化协调,形成农机安全工作合力 把平安农机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探索创新农机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着力做好各项工作的落实,进一步推动 平安农机创建活动向纵深发展。加大协调力度,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努力形成政府负责、农机主抓、部门支持、社会共同参与的农机安全管理工作新局面。积极探索和建立农机、公安、安监、交通等部门的联合执法机制,加强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农业机械的安全监管工作,加强与相关部门在信息通报、事故处理、安全检查等方面的沟通配合。 同时,积极争取财政等部门对农机安全监督管理的投入,不断改善装备与手段,从而为保障农机安全生产创造有利的条件。 2.6加强队伍建设,保证平安农机创建工作可持续发展 创建平安农机需有一支政治思想好、法律法规精通、业务技能精湛、作风正、守纪律的农机安全监管队伍,要突出抓好农机安全稽查组织建设和农机监理人员及村级农机安全协管人员安全生产监管能力和业务素质的提高,为创建平安农机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和人才保障。要从适应新形势下农机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的需要出发,切实改变一些地方农机安全监管力量薄弱、人员素质差、工作不到位的现象。要围绕农机安全生产工作的职责要求,抓好在职在岗人员文化知识和业务技能培训,加强对现有监管人员的政治思想教育,提高监管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战斗力,确保平安农机创建工作可持续发展。 2.7抓好安全监管基础设施建设,为平安农机建设夯实基础 农机安全监管基础设施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平安农机创建工作的质量。要运用科学发展观,思考、谋划和组织农机安全生产基本设施配套建设。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安全监管单位应具备安全监管条件所必需的资金投入,要由政府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予以保证,以确保基层农机安全监管机构有统一执勤标志(服装),有交通和通讯工具,有考核、检测和事故处理设备,有农机安全监理服务窗口和安全监管及培训基地,从而为平安农机建设夯实基础。 3、参考文献 [1] 黄新卓.创建平安农机的工作思路及对策[J].广西农业机械化,2010(2):40-41,43. [2] 郭晓勇,章建文.浅论农村农机安全现状与对策[J].现代农机,2010(1):20-21. [3] 张殿东,姜宗昌.浅淡农机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2010(1):48-49. [4] 高建斌.当前农机安全生产的现状与对策[J].河北农机,2008(5):10-11.

  • 探究变压器励磁涌流产生机理及抑制措施 _电子信息工程毕业论文

    摘要:变压器作为交流电力系统重要的电气设备,其正常运行直接关系着系统的安全。差动保护作为变压器主保护,励磁涌流是影响其正确动作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文章分析了变压器励磁涌流及其特点,以单相变压器为例,分析了励磁涌流产生的机理,并给出了常见的抑制措施。 关键词:变压器 励磁涌流 二次谐波 间断角 1、变压器励磁涌流及特点 变压器是一种依据电磁感应原理制造而成的静止元件,是交流输电系统中用于电压变换的重要电气设备。当合上断路器给变压器充电时,有时候,能够观察到变压器电流表的指针有很大摆动,随后,很快又返回到正常的空载电流值,这个冲击电流通常就被称为励磁涌流。 总的来说,变压器励磁涌流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波形呈现尖顶形状,表明其中含有相当成分的非周期分量和高次谐波分量,其中高次谐波以二次和三次为主,并且,随着时间推移,某一相二次谐波含量可能超过基波分量的一半以上。第二,励磁涌流幅值与变压器空载投入的电压初相角直接相关。对于单相变压器来说,当电压过零点投入时,励磁涌流幅值最大。由于三相变压器各相间有120度相位差,所以涌流也不尽相同。第三,在最初几个波形中,涌流将出现间断角。第四,涌流衰减的时间常数与变压器阻抗、容量和铁心材料等都相关。 2、励磁涌流产生机理 变压器励磁涌流是由变压器铁心饱和引起的。在铁心不饱和时,铁心磁化曲线的斜率很大,励磁电流近似为零;一旦铁心出现饱和,磁化曲线斜率变小,电流随着磁通线性增长,最终演变为励磁涌流。 下面以单相变压器空载合闸为例分析励磁涌流产生机理。设变压器在时间t=0时合闸,则施加于变压器上的电压为: (1) 又,变压器电压与磁通间的关系为: (2) 故: (3) 式(3)中第一式为稳态磁通,后两式为暂态磁通,为铁心剩磁,与合闸时刻的电压相关。 计及成本和工艺,现代常用的电力变压器饱和磁通一般设为1.15~1.4,而变压器运行电压一般不应超过额定电压的10%。因此,变压器稳态正常运行时,磁通不会超过饱和磁通,铁心也不会饱和。但在暂态过程中,如变压器空载合闸时,由于剩磁的作用,运行磁通就有可能大于饱和磁通,从而造成变压器饱和。例如,最严重的是电压过零时刻,合闸,假若此时铁心的剩磁,非周期磁通为经过半个周期后,磁通达到,将远大于饱和磁通,造成变压器严重饱和。 3、抑制措施 对于现场中常用的三相电力变压器,防止变压器励磁涌流引起差动保护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类。 3.1 采用速饱和中间变流器 差动保护按照躲开最大不平衡电流进行整定时,带速饱和原理的差动保护能够减少非周期分量造成的保护误动,如BCH-2型就是一种增强型速饱和中间变流器的差动保护。这种差动保护的核心部分是带短路线圈的饱和中间变流器和差动电流继电器。短路线圈的存在使得在具有非周期分量电流时继电器的动作电流大为增加,从而提高了躲避励磁涌流和外部短路时暂态不平衡电流的性能。采用BCH-2型差动保护要注意短路线圈匝数的确定匝数愈多躲避涌流的性能愈好,但内部短路时继电器的动作延时就长。对中小型变压器,由于励磁涌流倍数大,内部故障时非周期分量衰减快,对保护动作要求又较低,一般选较大的匝数,而对大型变压器,内部涌流倍数小,非周期分量衰减慢,又要求保护动作快,则应选较小的匝数。最后选用的抽头是否合适,应经变压器空投试验来确定。同时,灵敏度检验应按内部短路时最小短路电流来进行。如不满足要求,则应选带制动特性的差动保护。与BCH-2型原理相同的还有DCD-2型差动继电器构成的差动保护。 总的来说,带速饱和原理的纵差保护由于动作电流大,灵敏度低,并且在变压器内部故障时,会由于非周期分量的存在而延迟动作,已逐步被淘汰。 3.2 二次谐波制动 依照励磁涌流中含有二次谐波的特点,设计了二次谐波制动的方法,一旦保护检测到差流中含有的二次谐波大于保护整定值,就闭锁保护继电器,防止励磁涌流引起保护动作。二次谐波制动的动作判据可写为: (4) 其中,和分别为差流中的基波和二次谐波分量的幅值,为二次谐波制动比。现场应用时,根据运行经验和空载合闸试验,一般按照躲过各种励磁涌流下,最小的二次谐波含量整定。一般而言,二次谐波制动比可设为(15%,20%)。 二次谐波制动的差动保护原理简单,调试简便,灵敏度高,在当前变压器纵差保护中应用广泛。但是,在安装有静止无功补偿装置等电容分量比较大的系统,故障暂态电流中也有较大的二次谐波含量,致使差动保护动作速度受到影响。若空载合闸前变压器已经存在故障,合闸后故障相为故障电流,非故障相为励磁涌流,采用三相或门制动的方案时,差动保护必将被闭锁。由于励磁涌流衰减很慢,保护的动作时间可能会长达数百毫秒。这也是二次谐波制动方法的主要缺点。 3.3 间断角鉴别的方法 前面提到,在最初几个波形中,涌流将出现间断角。而变压器内部故障时流入差动继电器的稳态差电流是正弦波,不会出现间断角。间断角鉴别的方法就是利用这个特征鉴别励磁涌流和故障电流,即通过检测差电流波形是否存在间断角,当间断角大于整定值时将差动保护闭锁。间断角制动的保护整定值一般设为65°。对于Y/d接线方式的三相变压器,非对称涌流的间断角比较大,间断角闭锁元件能够可靠的动作,并且裕量充足;而对称性涌流的间断角会小于65°。进一步减小整定值并不是好的方法,因为整定值太小会影响内部故障时的灵敏度和动作速度。由于对称性涌流的波宽等于120°,而故障电流(正弦波)的波宽为180°,因此在间断角判据的基础上再增加一个反应波宽的辅助判据,在波宽大于140°(有20°的裕量)时也将差动保护闭锁。间断角原理由于采用按相闭锁的方法,在变压器合闸于内部故障时,能够快速动作。这一点是比二次谐波制动(三相或门制动)方法优越的地方。对于大型变压器,可以同时采用两种原理的纵差动保护,能够起到优势互补,加快内部故障的动作速度,不失为一种好的配置方案。 参考文献 [1]王维俭.电气主设备继电保护原理与运行[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1996. [2]王维俭,候炳蕴.大型机组继电保护理论基础[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1989.

AB
CD
ABCDEFGHIJKLMNOPQISTUVWX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