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经管之家 [登录] [注册]

设为首页 | 经管之家首页 | 收藏本站

  • 湿法冶金企业设备防腐蚀的对策分析_电子信息工程毕业论文

    摘要:在湿法冶金企业里,设备设施的防腐蚀工作非常重要,保证设备设施的正常安全运转,才能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总结了湿法治金企业设备防腐蚀的对策。 关键词:湿法冶金;设备;防腐蚀;对策 在湿法冶金行业里,各类设备在生产运行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受到各类酸、碱、盐、金属、大气、水等各种气相、液相、固相介质的作用而产生腐蚀,特别是在湿法冶金企业生产过程中,腐蚀更是无时无处不在。因此,加强设备设施的防腐蚀管理,对湿法冶金企业及工业化生产有着很大的意义[1-4]。 1、注重源头管理,对新设备设施设计出科学合理的防腐蚀方案 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固定资产投资逐年增大,企业都在不同程度的发展,新设备设施不断安装投运。在此基础上,设计公司就要对新设备设施使用新的防腐蚀技术、新的材料和新的工艺,以解决其腐蚀问题,而不能一直沿用过去的老设计。腐蚀与防护是一个新型边沿科学,新技术新材料层出不穷,设计公司要利用自身的前沿技术优势,引导防腐蚀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作为湿法冶金企业,也要在不断的生产实践中培养防腐蚀技术管理人员,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监督检查施工单位的施工质量,拿出高质量的防腐蚀产品;同时业主方也要敢于否定不适合自己企业生产的不合理设计,变更设计,使用符合自己企业生产的方案,延长设备设施在湿法冶金过程中的使用寿命。某湿法炼锌企业电解锌厂房的钢屋架原设计是刷氯磺化聚乙烯涂料,经工程技术人员讨论,认为在电解锌这样酸雾浓度极高的环境下使用涂料进行钢屋架防腐是不科学的,后改为环氧玻璃钢防腐,使用4年来钢屋架结构基本完好。 2、熟练掌握生产工艺指标,严格生产工艺纪律 湿法冶金企业各个生产工序都有严格的工艺指标,液体温度、酸、碱度、压力、加入添加剂的多少都有一定的范围,如果超过此范围,不仅对生产有影响,也会对设备的防腐层产生破坏,甚至造成设备无法运行,导致停产。某湿法炼锌企业2002年,Ф12 m浓密机耙齿原设计是用316L不锈钢,实际使用不到4个月,结果耙齿拉杆断裂,耙臂表面不均匀腐蚀深度达5 mm,已没有强度,这一套价值40万元的设备已无法再用,与以往设备的使用寿命不成比例;经过金相显微镜分析,介质抽样分析最后的结论是介质里F -、Cl -加入量超过正常值300倍所致。问题找到了,新的防腐蚀方案相应而出,采用新型防腐蚀材料对耙齿耙臂进行二次防腐蚀处理,结果又继续使用6年未进行检修,仅此一项为企业节约300余万元。因此,应严格生产工艺纪律,以保证防腐蚀设备安全运行。 3、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设备防腐蚀管理制度》和《运行规程》,加强设备巡检,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防止设备事故发生,减少检修费用,降低生产成本。建立健全设备防腐蚀管理制度是湿法冶金企业一个基本的管理手段。湿法冶金企业中设备设施种类多,大小不一,使用要求千差万别,前后系统联系密切,因此必须建立设备防腐蚀管理制度、运行规程,并保证安全有效运行,才能保证生产的连续性、可持续性。加强设备巡检也显得尤为重要。某湿法冶金企业,对浸出罐的巡检周期规定是30 d,结果在一次例检时发现罐内加热的蒸汽将罐壁的耐酸瓷砖冲掉4块,如果设备巡视人员没有及时巡检,没有及时发现问题;如果瓷砖在罐内高速运转将导流筒的砖柱子打烂打塌,那么连续浸出的10个罐体都将无法作业,系统就会瘫痪,生产无法进行,后果不堪设想。 4、做好设备实施的周期性防腐蚀计划检修 由于湿法冶金企业所处的生产环境比较恶劣,酸碱盐时刻作用着设备,尽管进行了防腐蚀处理,但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腐蚀问题。如果在生产时一味地拼设备,只搞生产,那么设备设施总有损坏的时候,到那时将会出现全线瘫痪的后果。因此,适时地进行设备的计划检修,对腐蚀的设备设施进行维护性防腐蚀处理,防微杜渐,减少大型设备事故的发生,对企业生产来说是非常有利的。南方某45万t/年的炼锌企业,污水处理厂连续3年没有大修,3 000 m3的污水调节池大面积渗漏,造成大面积环境污染,企业不得不停产整顿,产生一系列环境污染官司,企业效益受到巨大损失,同时给企业的声誉产生一定影响。 5、高度重视环保设备的防腐蚀,以保护环境和防止职业病 表面看来环保设备投入大,收益小,一些湿法冶金企业不愿意进行环保设备的防腐蚀投入,安装一套系统做个样子,久而久之,环境日趋恶化,产业工人不同程度地得了职业病,积累到一定程度,企业不得不花费大量的资金来治疗。因此,加大环保设备的防腐蚀投入,是一个企业长远的战略决策,能给企业带来更多的隐形收入。 6、参考文献 [1] 张志宇,段林峰,丁丕洽.化工腐蚀与防护[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2] E马特松.腐蚀基础[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90. [3] 季朝辉.化工设备高温防腐蚀应用[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0(4):43-44. [4] 吴亚平.化工设备的腐蚀与防腐措施[J].中国科技博览,2009(11):244-245.

  • 分析技术壁垒对浙江机电产品出口影响_电子信息工程毕业论文

    摘要:伴随着国际贸易自由化的不断推进,国际贸易壁垒却始终没有完全消除,尤其是以技术法规与标准、认证等为主要形式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其影响和作用越来越大,成为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最好庇护所 机电产品作为浙江省出口的支柱产品,是遭受技术壁垒影响最为严重的领域之一,技术壁垒已成为浙江省机电产品出口面临的主要障碍和挑战。本文重点分析了技术壁垒对浙江机电产品市场准入、产品竞争力等的影响;并就机电产品出口如何有效跨越技术性贸易壁垒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枝术壁垒;浙江机电产品:影响;对策中。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快,尽管世界各国都在努力追求贸易的白南化,然而围际贸易壁垒却依然存在。由于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形式上的合法性、隐蔽性和复杂性,技术性贸易壁垒成为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最好庇护所。根据WTO统计,当今的国际贸易壁垒有80%以上来自于技术性贸易壁垒。从WID各成员同的TBT通报量来看,2005年通报量合计为865件,2011年就已经猛增到1732件,增加了2倍多。2005至2008年通报量累计达到了】0075件。这表明,作为一种隐蔽性和灵活性较高的非关税壁垒措施,技术性贸易壁垒越来越得到WTO成员的青睐。 机电产业是浙江省的支柱性产业,2011年浙江省机电产品出口总值921.04亿美元,占全省出口的42.57%,已连续11年成为浙江省第一大类l叶I口产品。但是由于产品大都处于中低端层次,普遍存在着附加值低、技术含量低、环保性能差等问题,使得机电产品成为遭遇技术性壁垒的重灾区,成为浙江省机电产品出口面临的主要障碍和挑战。 当前,金融危机的影响依然在蔓延,欧债危机远没有结束,西方主要发达围家需求萎缩,使国际贸易的发展受到严重损害。在这种背景下,贸易保护主义思潮和行为又在蠢蠢欲动,技术性贸易壁垒由于其隐蔽性、复杂性和表面合理性,必将成为许多国家进行贸易保护的首选武器,这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 一、技术壁垒界定及作用机制。 (一)定义界定。 目前对于技术性贸易壁垒(Technieal Barriers to Trade. 简称TBT)的定义,闫际上并没有统一、明确的概念;从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来看,目前我国比较常用的定义是:技术性贸易壁垒足指一同政府或非政府机构以维护国家安全、保护人类与动植物的安全和健康、保护环境、防止欺诈行为以及保证食品安全与生产质量等为由采取的强制性或非强制性技术性限制措施或法规,这蝗措施或法规主观或客观地成为外同商品自由进入的障碍。这是一个相对抽象的定义,从研究分析的角度来看,技术性贸易壁垒是指技术法规、标准与合格评定程序或检验检疫制度等国内法规在实施过程中对贸易构成了技术性的障碍,或者是利用技术性细节构筑的贸易壁垒。 (二)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作用机制。 目前,对于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作用机制,研究者们形成了基本一致的观点,即正如传统的贸易壁垒一样,技术壁垒也主要是通过对进口产品的数量和价格的控制来发挥作用的。 从静态角度分析,进口国对进口商品没置技术性贸易壁垒,短期内首先会对进口品产生明显的数量控制作用。 因为如果进【:]产品无法满足进口同规定的技术标准、环保标准、检验要求等,不能立刻通过合格评定,获得强制性要求的产品认证或体系认证,很显然,就会被进口国禁止进口,不得不暂时退出进口囝市场,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数量控制作用得以发挥。 当然,出口企业不会甘心就这样退出,为了保护市场,不得不努力尽快跨越技术壁垒。如进行产品的适应性改造。通过合格评定,获得相关认证等,为此企业不得不增加成本投入和费用支出。因此,技术壁垒的设置会提高企业的生产成本,也自然提高了进口产品的价格,这样就削弱了进口产品市场竞争力,达到了价格控制效果;另一方面,价格的提高,又使得进口围对进口品的消费需求下降,又产生了明显的数量抑制效应。 需要指出的是,随着技术的进步,当I叶J口国产品能够跨越技术壁垒时,就意味着技术壁垒的数量作用失效;出于保护国内产业考虑,进口国会不断采用新的技术标准,制定新的技术法规等,从而形成新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继续发挥其数量控制与价格控制双重作用。 二、技术壁垒对浙江机电产品出口的影响。 浙江机电产品出口的主要市场是欧盟、美国、日本等,这些国家地区的发达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体系成为浙江省机电产品出口所面临的主要障碍。从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欧盟、美国、日本等是浙江省机电产品出口企业遭遇技术壁垒最多的国家和地区,其中影响我周l丁业品出口的技术性贸易措施类型集中在认证要求、技术标准要求、产品的人身安全要求、环保要求、有毒有害物质限量要求和包装及材料的要求等六个方面。 (一)负面影响。 1.影响机电产品的市场准人。 欧美发达国家在机电产品噪声污染、电磁污染、排污量限制 可回收性以及节能性等方面先后制定了严格的技术法规和标准,使浙江省机电产品无法进入市场,市场准入受到直接影响。主要表现在:有些机电产品不符合进口国的标准要求,被拒之门外;进口国任意提高标准,致使企业无法达到要求:标准提高增加了出口成本,一些企业无法承担费用,不得不退出市场。 如欧盟的CE认证、美国的uL认证和加拿大的CSA认证等,对产品的要求非常严格,若机电产品企业无法获得这些认证,则无法进入相关市场。就WEEE指令来说,由于其将回收成本转嫁到制造商,而且提出较高的回首率,导致成本大幅增加。据有关企业测算,仅回收成本一项就将导致其产品在欧盟市场上平均售价上升30%一50%;另一家荧光灯企业认为:其产品90%销往欧盟市场,如果回收率达到欧盟提出的80%以上,费用太高,最终只能退出欧盟市场。再如,2005年德国对进口机电开展多环芳香烃(PAHS)调查后,浙江出口德国的许多电动]二具厂家都不敢接受大的订单,致使出口德国这个传统市场的电动工具受阻严重。 2.影响机电产品的竞争力。 为了达到进口国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要求,机电企业对技术、环保以及为改善工人劳动条件的投入都直接增加了产品成本,企业为获得相关认证的费用也增加了企业的成本,使企业丧失了产品价格优势,削弱了其国际竞争力。 由于人们对健康和环境越来越重视,一方面,有相关环境标志认证的产品越来越受青睐,没有获得环境标志认证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大大降低;另一方面,企业要获得相关认证,又必须支付昂贵的认证费用,导致企业产品竞争力下降。比如SGS、ITS对商品检验收费大约千分之八,取得美国UL认证一般需35万美元,而且每年要交2000美元的监督年费;欧盟的WEEE指令实施,使得生产商要承担报废处理产品的回收费用,这些都加大了浙江机电企业的低成本优势,削弱了其竞争力。 (二)积极影响。 虽然发达国家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机电产品出口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但是我们不能完全否定其积极的一面。从长远看,技术壁垒对浙江省机电产业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方面,技术壁垒产生倒逼机制效应,迫使企业不断提高技术水平,提高产品质量,不断进行技术创新,降低能耗与原料消耗,使其满足新的技术要求;另一方面,由于技术法规和标准能够使生产者在产品特征和加工的有限范围内生产,经济的规模得以扩大,这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规模效应,长远来看,扩大的产量规模可以迫使效率不高的企业退出市场和推进公司的合并整合。 三、浙江机电产品出口应对技术壁垒的对策。 机电作为浙江省最重要的出口产品,其发展兴衰对浙江省的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而从根本上跳过技术性贸易问题,浙江省应该高度重视,从政府、行业协会、企业三个层面积极应对,构筑起政府、协会和企业的战略联盟,形成应对技术壁垒的合力。 (一)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政府应积极营造充分竞争的环境,促使企业提高竞争力;搭建好技术性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有效的服务。 1.通过开放市场,积极推动产业升级。 目前浙江省的机电产品出口,附件值较低,技术含量低,所以频繁遭受技术壁垒困扰。产业升级是必经之路,但是很多企业没有这种自我升级的动力,不注重科技投入和人才培养。虽然省政府制定了鼓励政策,但收效甚微。政府可以利用国外的技术壁垒,实施倒逼机制,技术壁垒是逼迫以订单加工、贴牌生产为主的企业技术升级的最有效方式,因此,政府要制定积极政策,鼓励企业参与国际竞争,促进产业升级。 2.制定合理的产业政策,逼迫产业升级。 政府部门应该充分利用产业政策来调整产业结构,迫使产业升级。具体方式就是构造省内的技术壁垒,利用技术壁垒的正向性,促进产业升级。如将有关国际标准、国际标准直接转化为对方标准,推行强制性认证,尤其在安全、生态、节能方面,实施市场准人政策;积极推行ISOI4000认证、执行WEEE和ROHS指令等环保标准等,给企业施加压力,积极应对,使产业逐步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 3.积极推动浙江省的标准化工作。 国外技术壁垒,无论是认证要求、合格评定程序,还是各种环保指令,最后都归根于技术标准问题。标准成为浙江省机电产品出口的最大壁垒。因此,要积极推动浙江省技术标准和国际标准接轨,鼓励有实力的机电企业参与国际、国家标准制定活动,同时要引导企业将自己的专利技术引入标准,实行专利、标准组合战略,使企业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 (二)加强行业协会建设,发挥协会功能。 行业协会是按着法律法规及自己的章程由企业自己组建的独立组织,这种组织对本组织的整体利益负责,其具有政府所不能具备的功能,可以在WTO规则下对本行业企业进行政府所不能的公开保护。行业协会在涉及本行业相同利益问题会主动游说相关的政府机构、组织,争取有利于本行业的结果,特别是在解决待遇不公、政策歧视、优扶政策方面,行业协会发挥着政府部门、单个企业无法替代的作用。 (三)充分发挥机电出口企业的主体作用。 作为技术壁垒的直接遭遇者,机电出口企业应该很清楚认识到自己在全球化竞争中的处境,消极等待,最后只能被淘汰出局。真正要跨越技术壁垒,获得长久发展,关键是企业本身的行为。 1.主动了解和研究目标市场的技术要求、技术法规。 技术壁垒的形成很多情况是企业不了解国外标准所致,尤其是占浙江省机电产品出口半壁江山的民营企业,经常因为不熟悉国外法规、要求而产品出口受阻。所以企业应该对各种与贸易壁垒有关的信息保持高度敏感。另一方面,企业也要熟悉掌握WTO的游戏规则,减少进入国际市场的盲目性,必要时运用WTO的贸易争端解决机制维护。

  • 嵌入式系统的现状分析_电子信息工程毕业论文

    第一章 嵌入式系统的产生 1、始于微型机时代的嵌入式应用: 电子数字计算机诞生于1946年,在其后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计算机始终是供养在特殊的机房中,实现数值计算的大型昂贵设备。直到20世纪70年代,微处理的出现,计算机才出现了历史性的变化。以微处理为核心的微型计算机以其小型、价廉、高可靠性特点,迅速走出机房;基于高速数值解算能力的微型机,表现出的智能化水平引起了控制专业人士的兴趣,要求将微型机嵌入到一个对象体系中,实现对象体系的智能化控制,例如,将微型计算机经电气加固、机械加固,并配置各种外围接口电路,安装到大型舰船中构成自动驾驶仪或轮机状态监测系统。这样一来,计算机便失去了原来的形态与通用的计算机功能。为了区别于原有的通用计算机系统,把嵌入到对象体系中,实现对象体系智能化控制的计算机,称作嵌入式计算机系统。因此,嵌入式系统诞生于微型机时代,嵌入式系统的嵌入性本质是将一个计算机嵌入到一个对象体系中去,这些是理解嵌入式系统的基本出发点。 2、现代计算机技术的两大分支 由于嵌入式计算机系统要嵌入到对象体系中,实现的是对象的智能化控制,因此,它有着与通用计算机系统完全不同的技术要求与技术发展方向。 通用计算机系统的技术要求是高速、海量的数值计算;技术发展方向则是:总线速度的无限提升,存储容量的无限扩大。 而嵌入式计算机系统的技术要求则是对象的智能化控制能力;技术发展方向则是:与对象系统密切相关的嵌入性能、控制能力与控制的可靠性。 早期,人们勉为其难地,将通用计算机系统进行改装,在大型设备中实现嵌入式应用。然而,对于众多的对象系统(如家用电器、仪器仪表、工控单元…),无法嵌入通用计算机系统,况且嵌入式系统与通用计算机系统的技术发展方向完全不同,因此,必须独立地发展通用计算机系统与嵌入式计算机系统,这就形成了现代计算机技术发展的两大分支。 如果说微型机的出现,使计算机进入到现代计算机发展阶段,那么嵌入式计算机系统的诞生,则标志了计算机进入了通用计算机系统与嵌入式计算机系统两大分支并行发展时代,从而导致20世纪末,计算机的高速发展时期。 3、两大分支发展的里程碑事件 通用计算机系统与嵌入式计算机系统的专业化分工发展,导致20世纪末、21世纪初,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专业领域集中精力发展通用计算机系统的软、硬件技术,不必兼顾嵌入式应用要求,通用微处理器迅速从286、386、486到奔腾系列;操作系统则迅速扩张计算机基于高速海量的数据文件处理能力,使通用计算机系统进入到尽善尽美阶段。 嵌入式计算机系统则走上了一条完全不同的道路,这条独立发展的道路就是单芯片化道路。它动员了原有的传统电子系统领域的厂家与专业人士,接过起源于计算机领域的嵌入式系统,承担起发展与普及嵌入式系统的历史任务,迅速地将传统的电子系统发展到智能化的现代电子系统时代。 因此,现代计算机技术发展的两大分支的里程碑意义在于:它不仅形成了计算机发展的专业化分工,而且将发展计算机技术的任务扩展到传统的电子系统领域,使计算机成为进入人类社会全面智能化时代的有力工具。 第二章 嵌入式系统的定义与组成 1、嵌入式系统的定义 有些人把嵌入式处理器当做嵌入式系统,但由于嵌入式系统是一个嵌入式计算机系统的的含义,因此,只有将嵌入式处理器构成一个计算机系统,并作为嵌入式应用时,这样的计算机系统可称作嵌入式系统。 嵌入式系统与对象系统密切相关,其主要技术发展方向是满足嵌入式应用要求,不断扩展对象系统要求的外围电路(如ADC、DAC、PWM、、日历时钟、电源监测、程序运行监测电路等),形成满足对象系统要求的应用系统。因此,嵌入式系统作为一个专用计算机系统,要不断向计算机应用系统发展。因此,可以把定义中的专用计算机系统引伸成,满足对象系统要求的计算机应用系统。 如果我们了解了嵌入式(计算机)系统的由来与发展,对嵌入式系统就不会产生过多的误解,而能历史地、本质地、普遍适用地定义嵌入式系统。 (1) 嵌入式系统的定性 按照历史性、本质性、普遍性要求,嵌入式系统应定义为:嵌入到对象体系中的专用计算机系统。嵌入性、专用性与计算机系统是嵌入式系统的三个基本要素。对象系统则是指嵌入式系统所嵌入的宿主系统。 (2) 嵌入式系统的特点 嵌入式系统的特点与定义不同,它是由定义中的三个基本要素衍生出来的。不同的嵌入式系统其特点会有所差异。 与嵌入性的相关特点:由于是嵌入到对象系统中,必须满足对象系统的环境要求,如物理环境(小型)、电气/气氛环境(可靠)、成本(价廉)等要求的特点。 与专用性的相关特点:软、硬件的裁剪性。满足对象要求的最小软、硬件配置等。 与计算机系统的相关特点:嵌入式系统必须是能满足对象系统控制要求的计算机系统。与上两个特点相呼应,这样的计算机必须配置有与对象系统相适应的接口电路。 另外,在理解嵌入式系统定义时,不要与嵌入式设备相混淆。嵌入式设备是指内部有嵌入式系统的产品、设备,例如,内含单片机的家用电器、仪器仪表、工控单元、机器人、手机、PDA等。 (3)嵌入式系统的种类与发展 按照上述嵌入式系统的定义,只要满足定义中三要素的计算机系统,都可称为嵌入式系统。嵌入式系统按形态可分为设备级(工控机)、板级(单板、模块)、芯片级(MCU、SoC)。 2、嵌入式系统的组成 嵌入式系通常由嵌入式处理器、外围设备、嵌入式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等几大部分组成。 1、嵌入式处理器 嵌入式处理器是嵌入式系统的核心部件。嵌入式处理器与通用处理器的最大不同点在于其大多工作在为特定用户群设计的系统中。它通常把通用计算机中许多由板卡完成的任务集成在芯片内部,从而有有利于嵌入式系统设计趋于小型化,并具有高效率、高可靠性等特征。大的硬件厂商会推出自己的嵌入式处理器,因而现今市面上有1000多种嵌入式处理器芯片,其中使用最为广泛的有ARM 、MIPS、PowerPC、MC6800等。 2、外围设备 外围设备是指在一个嵌入式系统中,除了嵌入式处理器以外用于完成存储、通信、调试、显示等辅助功能的其它部件。根据外围设备的功能可以分为存储器、接口和人机交互。 3、嵌入式操作系统 在大型嵌入式应用系统中,为了使嵌入式开发更方便、快捷,需要具备一种稳定、安全的软件模块集合,用以管理存储器分配、中断处理、任务间通信和定时器响应,以及提供多任务处理等,即嵌入式操作系统。嵌入式操作系统的引入大大的提高了嵌入式系统的功能,方便了应用软件的设计,但同时占用了宝贵的嵌入式系统资源。一般在比较大型或需要多任务的应用场合才考虑使用嵌入式系统。嵌入式系统常常需要有实时要求,所以嵌入式操作系统往往又是 实时操作系统 。早期的嵌入式系统几乎都用于控制目的,从而或多或少都有些实时要求,所以从前嵌入式操作系统实际上是实时操作系统的代名词。今年来由于手持式计算机和掌上电脑等设备的出现,也有了不带实时要求的嵌入式系统。另外一方面,由于CPU速度的提高,一些原先认为是实时的反应速度现在已经很普遍了。这样,一些原先需要在实时操作系统上才能实现的应用,现在已不难在常的操作系统上实现。在这样的背景下,嵌入式操作系统和实时操作系统就成了不同的概念名词。 4、应用软件 嵌入式系统的应用软件是针对特定的实际专业领域,基于相应的嵌入式硬件平台,并能完成用户的预期任务的计算机软件。用户的任务可能有时间和精度的要求。有些应用软件需要嵌入操作系统的支持,但在简单的场合下不需要专门的操作系统。由于嵌入式应用软件对成本十分敏感,因此,为减少系统成本,除了精简每个硬件单元的成本外,应尽可能的减少应用软件的资源消耗,尽可能的优化。 第三章 嵌入式系统的两种应用模式 嵌入式系统的嵌入式应用特点,决定了它的多学科交叉特点。作为计算机的内含,要求计算机领域介入其体系结构、软件技术、工程应用方法的发展。然而,了解对象系统的控制要求,实现系统控制模式必须具备对象领域的专业知识。因此,从嵌入式系统发展的历史过程,以及嵌入式应用的多样性中,可以了解到客观上形成的两种应用模式。 1、客观存在的两种应用模式 嵌入式计算机系统起源于微型机时代,但很快就进入到独立发展的单片机时代。在单片机时代,嵌入式系统以器件形态迅速进入到传统电子技术领域中,以电子技术应用工程师为主体,实现传统电子系统的智能化,而计算机专业队伍并没有真正进入单片机应用领域。因此,电子技术应用工程师以自己习惯性的电子技术应用模式,从事单片机的应用开发,这种应用模式最重要的特点是:软、硬件的底层性、随意性;对象系统专业技术的密切相关性;缺少计算机工程设计方法 虽然在单片机时代,计算机专业淡出了嵌入式系统领域,但随着后PC时代到来,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同时,嵌入式系统软、硬件技术有了很大的提升,为计算机专业人士介入嵌入式系统应用开辟了广阔天地。计算机专业人士的介入,形成的计算机应用模式带有明显的计算机的工程应用特点:即基于嵌入式系统软、硬件平台,以网络、通信为主的非嵌入式底层应用。 2、两种应用模式的并存与互补 由于嵌入式系统最大、最广、最底层的应用是传统电子技术领域的智能化改造。因此,以通晓对象专业的电子技术队伍为主、用最少的嵌入式系统软、硬件开销,以8位机为主,带有浓重的电子系统设计色彩的电子系统应用模式会长期存在下去。另外计算机专业人士会愈来愈多地介入嵌入式系统应用,但囿于对象专业知识的隔阂,其应用领域会集中在网络、通信、多媒体、商务电子等方面,不可能替代原来电子工程师在控制、仪器仪表、机械电子等方面的嵌入式应用。因此,客观存在的两种应用模式会长期并存下去,在不同的领域中相互补充。电子系统设计模式应从计算机应用设计模式中,学习计算机工程方法和嵌入式系统软件技术;计算机应用设计模式应从电子系统设计模式中,了解嵌入式系统应用的电路系统特性,基本的外围电路设计方法和对象系统的基本要求等。 3、嵌入式系统应用的高低端 由于嵌入式系统有过很长的一段单片机的独立发展道路,大多是基于8位单片机,实现最底层的嵌入式系统应用,带有明显的电子系统设计模式特点。大多数从事单片机应用开发人员,都是对象系统领域中的电子系统工程师,加之单片机的出现,立即脱离了计算机专业领域,以智能化器件身份进入电子系统领域,没有带入嵌入式系统概念。因此,不少从事单片机应用的人,不了解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的关系,在谈到嵌入式系统领域时,往往理解成计算机专业领域的,基于32位嵌入式处理器,从事网络、通信、多媒体等的应用。这样,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形成了嵌入式系统中常见的两个独立的名词。但由于单片机是典型的,独立发展起来的嵌入式系统,从学科建设的角度出发,应该把它的统一成嵌入式系统。考虑到原来单片机的电子系统底层应用特点,可以把嵌入式系统应用分成高端与低端,把原来的单片机应用理解成嵌入式系统的低端应用,含义为它的底层性以及与对象系统的紧耦合。 第四章 嵌入式系统的低端应用:8位单片机 1、单片机开创了嵌入式系统独立发展道路 嵌入式系统虽然起源于微型计算机时代,然而,微型计算机的体积、价位、可靠性都无法满足广大对象系统的嵌入式应用要求,因此,嵌入式系统必须走独立发展道路。这条道路就是芯片化道路。将计算机做在一个芯片上,从而开创了嵌入式系统独立发展的单片机时代。 在探索单片机的发展道路时,有过两种模式,即Σ模式与创新模式。Σ模式本质上是通用计算机直接芯片化的模式,它将通用计算机系统中的基本单元进行裁剪后,集成在一个芯片上,构成单片微型计算机;创新模式则完全按嵌入式应用要求设计全新的,满足嵌入式应用要求的体系结构、微处理器、指令系统、总线方式、管理模式等。Intel公司的MCS-48、MCS-51就是按照创新模式发展起来的单片形态的嵌入式系统(单片微型计算机),MCS-51是在MCS-48探索基础上,进行全面完善的嵌入式系统。历史证明,创新模式是嵌入式系统独立发展的正确道路,MCS-51的体系结构也因此成为单片嵌入式系统的典型结构体系。 2、单片机的技术发展 单片机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经历SCM、MCU、SoC三大阶段 SCM即单片微型计算机(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阶段,主要是寻求最佳的单片形态嵌入式系统的最佳体系结构。创新模式获得成功,奠定了SCM与通用计算机完全不同的发展道路。在开创嵌入式系统独立发展道路上,Intel公司功不可没。 MCU即微控制器(MicroController Unit)阶段,这阶段主要的技术发展方向是:不断 

  • 基于RTW和VxWorks的飞控系统仿真实验平台的开发设计_电子信息工程毕业论文

    0、引 言 飞控系统仿真工作是飞控系统设计工作的重要辅助手段。在系统设计初期进行数学仿真研究,对飞机运动特性需要进行详细分析,建立飞机的数学仿真模型,检验飞控系统的功能是否符合要求。数字仿真的目的是方便快速地得到初步设计结果,能够很好地指导系统设计工作的进行。 由于对飞控系统仿真实验的实时性要求很高,单纯在Matlab/Simulink下进行的仿真不能够完全满足仿真实时性的要求,本实验平台采用VxWorks操作系统作为软件代码运行环境,完全可以满足系统对仿真实时性的要求,采用RTW自动代码生成功能可以大大减少仿真软件的开发工作量,避免手工编码引入的错误,缩短仿真试验平台的开发周期[1?3]。 1、基于RTW和VxWorks的仿真实验 RTW是Matlab图形建模和仿真环境Simulink的一个重要补充功能模块,它是一个基于Simulink的代码自动生成环境,它能够直接从Simulink的模型中产生优化的、可移植的和个性化的代码,并根据目标配置自动生成多种环境下的程序,利用它可以加速仿真过程,生成可以在不同的快速原型化实时目标下运行的程序。RTW十分适合用于加速仿真过程、快速原型化、形成完善的实时仿真解决途径和生成产品级嵌入式实时应用程序,使用RTW进行实时硬件的设计测试,用户可以缩短开发周期,降低成本[4]。 VxWorks是专门为实时嵌入式系统设计开发的操作系统软件,为程序员提供了高效的实时任务调度、中断管理、实时的系统资源以及实时的任务间通信[5]。VxWorks从1983年设计成功以来,已经经过广泛的验证,成功地应用在航空、航天、舰船、通信、医疗等关键领域。该操作系统具有良好的持续发展能力、高性能内核以及友好的用户开发环境使其在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Tornado集成开发环境是嵌入式实时领域中最新一代的开发调试环境,是实现嵌入式应用程序的完整的软件开发平台,是开发调试VxWorks系统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5]。它是集成了编辑器、编译器、调试器于一体的窗口环境,给嵌入式系统开发人员提供了一个不受目标机限制的开发调试界面。它使用Target Server?Agent模式来建立主机和目标机之间的交叉开发环境,解决了交叉开发环境中诸如有限的调试通信信道,有限的目标机资源等问题。这种模式使所有主机工具可以用于目标机,而不必考虑目标机的资源和通信机制。 基于RTW和VxWorks的飞控系统仿真实验平台,首先使用Matlab/Simulink及其他相关工具快速的进行原理验证和仿真,通过多次的运行和调试,使得所设计的飞机数学模型尽量符合设计要求;然后运用RTW的代码自动生成功能,将Simulink环境下搭建的飞机动力学模型和利用[S]函数功能封装的控制率模型转化成可在目标机操作系统VxWorks上运行的C代码,然后根据模板联编文件的配置,将生成的C代码转换为可在VxWorks操作系统中运行的可执行代码,在仿真机内部进行软闭环。 2、飞控系统仿真实验平台设计与实现 2.1 系统设计 该仿真实验平台由一台仿真主控机和一台仿真目标机组成,仿真目标机是整个系统的核心,考虑到对仿真实时性的要求,仿真目标机采用VxWorks操作系统,主控计算机上运行Matlab软件和Tornado 2.2开发环境。Matlab的主要作用就是进行飞控系统动力学模型和控制率模型的建模以及目标代码生成。在仿真过程中可以利用RTW的外部模式在线调整飞机动力学模型的参数、获取仿真结果数据以及设置要求的飞机姿态角度信息。集成开发环境Tornado 2.2的作用就是完成对VxWorks实时内核的生成、主机和目标机之间的通信连接、下载RTW生成的实时代码等[6?8]。同时主控计算机还可以运行自主开发的仿真管理与控制软件,该软件可以实现仿真主控机和仿真目标机之间的通信连接,生成代码的下载、初始化、运行、停止等,观测仿真数据曲线,实现便捷的仿真控制和管理。仿真设计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仿真设计流程 仿真目标机是整个实验平台的核心,在其中运行飞机动力学模型和控制率模型转化而来的实时代码。仿真主控计算机根据需要设置飞机姿态角信息传送给仿真目标机中运行的控制率模型代码,控制率模型代码以此控制飞机动力学模型运行,完成飞机当前姿态角信息的解算,并将这些姿态角信息通过VMIC反射内存网传送给仿真主控机,在仿真主控机上运行自主开发的仿真管理与控制软件,将接收到的飞机姿态信息绘成图像,检验飞机的姿态角变化是否能够跟踪上设定的飞机姿态角。 2.2 实时代码自动生成 在搭建完成飞机数学模型之后,通过纯数字的仿真可以初步修正系统设计,然后修改次数学模型,加入仿真目标机在Simulink的驱动模块,就可以构建起该飞机系统的仿真模型[9?10]。为使生成的代码可以在嵌入式操作系统上运行,需要修改模板联编文件,修改内容如图2所示。 图2 模板联编文件修改内容 其中关键技术如下: (1) 建立飞机动力学模型以及控制率模型; (2) 利用Matlab的S?Function功能,将控制率算法封装成模块,供搭建系统模型时使用; (3) 自动将搭建好的Simulink模型转换成可在VxWorks实时操作系统下运行的实时代码。 3、仿真与验证 基于这一实验平台可以方便地进行多次仿真试验,修改无人机动力学模型、调整控制律,直到获取满意的仿真结果。可以利用RTW工具箱的外部模式功能,在线调整模型参数、监控仿真结果数据,方便对模型参数进行修改,通过在该仿真平台上对飞机控制系统的多次实时仿真试验,改进了飞机爬升、平飞、下滑等过程的控制律,最终测试通过了整套飞控系统。图3为控制飞机模型飞行五角星形轨迹,控制仿真效果比较理想。 图3 控制仿真飞行曲线 4、结 论 本实验平台综合了Matlab/RTW和VxWorks实时操作系统的部分功能,提出了一种新的实时仿真实验平台构建方法,采用这种方法可以大大降低仿真代码的编写量,在花费尽可能低的情况下,保证了仿真实验的实时性,提高仿真实验平台的性能,有效地验证了飞控系统的正确性。 参考文献 [1] 孔繁峨,陈宗基.基于RTW和VxWorks的飞行控制系统实时仿真[J].系统仿真学报,2007,19(11):2455?2457. [2] 刘新顺,闫建国.VxWorks环境下无人机半物理仿真模型机数据通信与采集[J].现代电子技术,2012,35(1):113?116. [3] 王永亮.基于VxWorks的无人机飞行控制软件设计与开发[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 [4] 杨涤,李立涛,杨旭,等.系统实时仿真开发环境与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5] Wind River System Inc. VxWorks programmer′s guide [M]. [S.l.]: Wind River System Inc, 1999. [6] 吴森堂,费玉华.飞行控制系统[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6. [7] 袁燎原,卢京潮.基于 VxWorks 和 RTW 的直升机半物理仿真系统[J].火力与指挥控制,2013,38(3):133?136. [8] 张杨,于银涛.VxWorks内核、设备驱动与BSP开发详解[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

  • 电子信息工程-毕业论文设计_电子信息工程毕业论文

    论文中还是时有所见的,这应该看成是利研工作者的大忌。其中,不查文献、漏掉重要文献、故意不引别人文献或有意贬损别人工作等错误是比较明显、容易发现的。有些做法则比较隐蔽,如将该引在引言中的,把它引到讨论中。这就将原本是你论文的基础或先导,放到和你论文平起平坐的位置。又如 科研工作总是逐渐深人发展的,你的工作总是在前人工作基石出上发展起来做成的。正确的写法应是,某年某人对本题做出了什么结果,某年某人在这基础上又做出了什么结果,现在我在他们基础上完成了这一研究。这是实事求是的态度,这样表述丝毫无损于你的贡献。有些论文作者却不这样表述,而是说,某年某人做过本题没有做成,某年某人又做过本题仍没有做成,现在我做成了。这就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这样有时可以糊弄一些不明真相的外行人,但只需内行人一戳,纸老虎就破,结果弄巧成拙,丧失信誉。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还是不少见的。(九)论文致谢 论文的指导者、技术协助者、提供特殊试剂或器材者、经费资助者和提出过重要建议者都属于致谢对象。论文致谢应该是真诚的、实在的,不要庸俗化。不要泛泛地致谢、不要只谢教授不谢旁人。写论文致谢前应征得被致谢者的同意,不能拉大旗作虎皮。(十)论文摘要或提要:以200字左右简要地概括论文全文。常放篇首。论文摘要需精心撰写,有吸引力。要让读者看了论文摘要就像看到了论文的缩影,或者看了论文摘要就想继续看论文的有关部分。此外,还应 设计一个低频信号发生器,具体指标如下: 1.能产生正正弦波,三角波,锯齿波,方波; 2.频率范围:100100kHz; 3.选择适当的单片计算机作为控制芯片; 4.采用LED显示; 5.选择适当的D/A转换器,完成数模转换; 6.设计适当的输入键盘设定输入波形与频率; 7.用protel完成电路原理图和PCB图的设计; 8.用万能板或在制机上完成电路板的制作与焊接; 9.用C语言或汇编语言完成单片机的软件设计, 在实验室完成调试。 一、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科领域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属于电子信息科学类专业。电子信息科学类专业还包括:微电子学(071202);光信息科学与技术(071203)。 二、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主要研究方向和培养目标 1、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主要研究方向 (1) 电路与系统 (2) 计算机应用 2、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严格的科学实验训练和科学研究初步训练,能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相关领域和行政部门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科技开发、产品设计、生产技术或管理工作的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受到科学实验与科学思维的训练,具有本学科及跨学科的应用研究与技术开发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1) 掌握数学,物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 掌握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 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 (3) 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 (4) 熟悉国家电子信息产业政策及国内外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

  • 分析RFID技术应用与七大特点_电子信息工程毕业论文

    RFID在近两年已经成为了市场的热点,随着微型集成电路的进步,微型智能RFID标签得到了很大发展,在低功耗IC技术方面的突破,为发展小型、低功耗主动式标签创造了条件。被动式标签无需电池,由读写器产生的磁场中获得工作所需的能量,但读取距离较近,且单向通信,局限性较大,RFID主动式电子标签不但具备被动式电子标签的所有特性,而且还具读取距离更远,双向通讯,寿命更长,性能更可靠等优点。 什么是RFID? RFID是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的缩写,即无线射频识别。常称为感应式电子晶片或近接卡、感应卡、非接触卡、电子标签、电子条码,等等。 RFID系统组成: 标签(Tag):由耦合元件及芯片组成,每个RFID标签具有唯一的电子编码,附着在物体上标识目标对象,俗称电子标签或智能标签;读取器/读写器(Reader):读取(有时还可以写入)标签信息的设备,可设计为手持式或固定式; 天线(Antenna):在RFID标签和读取器间传递射频信号。 一套完整的系统还需具备:数据传输和处理系统。 RFID电子标签:有源标签,无源标签,半有源半无源标签。 RFID工作原理:标签进入磁场后,接收解读器发出的射频信号,凭借感应电流所获得的能量发送出存储在芯片中的产品信息(PassiveTag,无源标签或被动标签),或者主动发送某一频率的信号(ActiveTag,有源标签或主动标签);解读器读取信息并解码后,送至中央信息系统进行有关数据处理。 RFID技术:RFID无线射频识别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RFID技术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电子标签,操作快捷方便。 RFID技术的应用: 短距离射频识别产品不怕油渍、灰尘污染等恶劣的环境,可在这样的环境中替代条码,例如用在工厂的流水线上跟踪物体。 长距射频识别产品多用于交通上,识别距离可达几十米,如自动收费或识别车辆身份等。 1、在零售业中,条形码技术的运用使得数以万计的商品种类、价格、产地、批次、货架、库存、销售等各环节被管理得井然有序; 2、采用车辆自动识别技术,使得路桥、停车场等收费场所避免了车辆排队通关现象,减少了时间浪费,从而极大地提高了交通运输效率及交通运输设施的通行能力; 3、在自动化的生产流水线上,整个产品生产流程的各个环节均被置于严密的监控和管理之下; 4、在粉尘、污染、寒冷、炎热等恶劣环境中,远距离射频识别技术的运用改善了卡车司机必须下车办理手续的不便; 5、在公交车的运行管理中,自动识别系统准确地记录着车辆在沿线各站点的到发站时刻,为车辆调度及全程运行管理提供实时可靠的信息。 RFID电子标签的技术应用非常广泛,目前典型应用:动物晶片、门禁控制、航空包裹识别、文档追踪管理、包裹追踪识别、畜牧业、后勤管理、移动商务、产品防伪、运动计时、票证管理、汽车晶片防盜器、停车场管制、生产线自动化、物料管理等等。 电子标签RFID七大特点

  • 网络电话技术简单全面介绍_电子信息工程毕业论文

    什么是网络电话? 网络电话是一项革命性的产品,它可以透过网际网络做实时的传输及双边的对话。你可以透过当地的网际网络服务提供商 (ISP) 或电话公司以市内电话费用的成本打给世界各地的其它网络电话使用者。从通勤上班族至家庭使用者、学生、网际网络流览者、游戏玩家及祖父母等人,网络电话提供给一个完全新的、容易的、经济的方式来和世界各地的朋友及同事通话。 网络电话和传统电话有何不同? 网络电话和传统电话于架构上有明显的不同。传统电话是透过公用交换电话网的电路交换网络来提供声音,网络电话是利用网关(Gateway) 技术,将语音封包透过网际网络送出。每一个封包都加密并附有地址及目的地。这些封包到达目的地时会重组再转换成一般的通话声音。网络电话透过网际网络比透过电路交换网络所传输的资料多很多。一条传统电话的语音频道需要64Kbps,然而网络电话每一语音频道依据使用的压缩技术最多只使用10-15Kbps之频宽,而且可以和其它数据资料共同使用同一条线路,可以降低成本及提高线路的使用率。 网络电话的语音品质如何? 网络电话提供与一般电话相同音质 (Toll Quality) 的服务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为达成这目标,大部份网络电话网关器使用工业级标准及高品质语音编译码技术,例如 G.723.1,G.729A及更先进的算法,它可以较低频宽却更好的音质来透过网际网络传送全双工的语音(电话)及资料(传真)。 网络电话网关器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网络电话网关器扮演公众电网络及网际网络间的桥梁,它把电话语音转换成IP封包再传送至网际网络,同时也负责将语音的封包转回一般的电话语音。它主要的功能包括有语音的压缩/解压缩、封包化、封包遗失补正、回音的消除、计费、与网络流量的监控等。网关器有时也包括网关管理的功能,如安全查验、用户授权、保存通话记录资料、频宽的动态管理、提供实时性的网络资源管理、平衡流量、及提供接口来与现有的系统相通等。 VoIP的原理及技术 通过因特网进行语音通信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应用面很广,因此涉及的技术也特别多,其中最根本的技术是VoIP (Voice over IP)技术,可以说,因特网语音通信是VoIP技术的一个最典型的、也是最有前景的应用领域。因此在讨论用因特网进行语音通信之前,有必要首先分析VoIP的基本原理,以及VoIP中的相关技术问题。 一、 VoIP的基本传输过程传统的电话网是以电路交换方式传输语音,所要求的传输宽带为64kbit/s。而所谓的VoIP是以IP分组交换网络为传输平台,对模拟的语音信号进行压缩、打包等一系列的特殊处理,使之可以采用无连接的UDP协议进行传输。

  • 领域本体基础上智能信息检索实现方法初探_电子信息工程毕业论文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广泛普及,全球信息化时代己经到来,网络上信息呈现爆炸性的增长。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在人类社会和生活中各方面的广泛应用,数字信息的共享和利用已不再是研究人员的专利,人们对数字信息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许多的信息系统被开发出来,为用户带来对其有帮助的信息内容。数字信息一方面为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提供了帮助,另一方面,庞大的数据库、大量的信息又会使人们不知所措。人们总希望通过网络信息检索迅速快捷而又准确地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而这时传统的搜索引擎的弊端(用词不是太准确,我们现在个个都还在用着BAIDU和GOOGLE呢)就逐渐显露出来。例如:在百度中输入一个关键词,常常会找到成百上千以至于上万个网页,用户必须逐一阅读这些网页才能找到真正的答案,并且网上还有哪些相关的网页没有被检索出来,也无从知道。由于传统关系数据库的局限性[这句话不应该在这儿出现,前后不一致],造成了信息检索效率过低和检索结果的查全率、查准率不高的问题,因此如何组织和提供信息就成为信息系统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本体(Ontology) 如今在计算机的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具有良好的概念层次结构和对逻辑推理的支持,所以在信息检索,特别是基于知识的检索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目前,中国东盟博览会在信息服务方面给用户提供了一个官方网站以及博览会贸易门户网站。网站提供的只是网页链接,没有知识理解和智能信息处理能力,用户不能直接获得网页上的具体知识。综上所述,研究基于本体的中国-东盟博览会信息检索平台是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的,为实现广西服务博览会提供有力支持。 本人针对当前信息检索方法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以中国东盟博览会信息交流与检索为例,把本体技术应用于智能信息检索研究中,它代替人来完成繁杂的信息收集、过滤、聚类等任务,实现了信息检索的智能化,同时提高了信息检索的查全率和查准率。 本文主要研究基于本体的中国东盟博览会信息交流与检索平台的构建与实现。通过对传统信息检索的基本原理、信息检索的分类、信息检索发展现状和传统信息检索方式存在的问题等方面的分析研究,结合本体和知识库的技术特点,提出了基于本体的智能信息检索体系框架,并详细描述了智能信息检索系统的设计思想和系统框架模型。 本文同时对智能信息检索系统中所采用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为智能检索的实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些关键技术主要包括:领域本体的构造、数据文档的存储、语义推理、查询扩展和检索结果的排序等。 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智能信息检索系统的实验,开发了基于本体的中国东盟博览会信息交流与检索平台,系统以旅游领域的信息为检索对象,构造了相应的领域本体旅游本体,从而解决了检索中缺乏语义信息的问题,使检索智能化,相对于传统的基于关键词的检索方式提高了查全率、查准率和语义相关率。 修改说明:摘要写得有点乱,主题不明确,研究内容不是太清楚。请按这个顺利修改:首先写信息检索有多重要,本体在信息检索中的作用,然后写为什么要研究这个智能信息检索,并且主要是需要解决我们课题-即中国东盟博览会信息检索,最后写本文研究哪几个问题,实现了什么功能。 总结与展望 总结 目前Web信息检索系统一般基于关键词的匹配,不能真正理解其语义,减弱对同义词、多义词等相关信息的检索,导致低查全率和查准率。针对?存在的不足,本文研究了基于本体的东盟博览会智能信息检索系统。首先在分析了当前的研究现状后,本文选取语义分析理论作为构建本体知识库(智能查询)的框架基础,并根据实际的项目要求,以东盟博览会领域为研究对象,构建了一个东盟博览会领域的本体知识库,并且根据改进的查询扩展和检索结果排序,实现了对检索结果的推理和一致性检测。通过实验,证明了该智能信息检索系统具有的优势。 本体是当今计算机领域的研究热点,它明确地描述了相关领域概念以及概念之间的关系,是计算机理解概念语义的媒介,它使计算机了解语义信息成为可能。 本文的研究重点是基于本体技术的智能信息检索系统以语义推理、查询扩展、结果排序为主要支撑技术。 本文的主要工作在于: 1.本文首先对传统信息检索的发展以及研究现状做了深入的研究,通过对传统信息检索过程的分析发现,传统的基于关键词匹配的信息检索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如今信息高速发展的需要,而只有把语义信息加入到检索中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传统检索方式中查全率和查准率低下的问题; 2.本文第二章重点介绍了本体和智能检索的相关知识,发现因为本体具有良好的概念层次结构和对逻辑推理的支持,所以把本体用于信息检索能够使检索具有语义信息,可以提高查全率和查准率; 3. 对基于领域本体的智能信息检索系统模型中涉及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介绍系统的设计方案及关键技术,包括领域本体的构建、本体知识库的构建、语义推理、查询扩展、检索结果排序等,并提出了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4.开发了基于本体的东盟博览会信息交流与检索平台,系统以东盟博览会信息的部分信息做为检索资源,通过利用东盟博览会信息本体,为用户提供了智能语义检索。用户不仅能得到与检索条件最相关的信息,还能检索到与检索条件语义相关的隐含信息资源,提高了检索的语义相关率; 5.在开发实验系统中,证实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并通过与传统信息检索系统的比较,基于本体的智能信息检索系统保证了查全率、提高了查准率,充分展示了基于本体的智能信息检索系统的优越性。 展望 本体已经成为当今计算机界的研究热点,特别在智能信息检索的应用中越来越重要,也是信息检索领域未来发展的一个趋势。本文的研究虽然取得了初步的成果,但还不够完善,仍需要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和更深度的研究: 1.实验系统的各个模块以及本体知识库都需要进一步完善,不管是理论和技术方面都应该对系统继续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2.理想的智能信息检索系统不应该是仅仅面向领域知识库的,而是应该面向Web的,对网络资源用本体技术进行标注,这样检索系统将能够理解网络上的各种资源,获得理想的检索。

  • 电子与信息工程系毕业论文格式_电子信息工程毕业论文

    摘 要黑体三号加粗居中 中、外文摘要一般各为300~500字。摘要内容:要求概括地表述论文的研究背景、目的、研究方法、研究重点、结果和主要结论。正文字体:中外文均是小四号,中文使用宋体,除中文及标点符号外的所有字母与数字的字体为Times New Roman。 关键词加粗:关键词1, 关键词2, 关键词3. 3-5个关键词 Abstract三号 Time New Roman ,加粗,居中 与中文的摘要必须一致,使用小四号Times New Roman字体。 Key Words: 与中文对应. (此页不作为必需要求) 目 录黑体三号加粗居中 摘要............................................................................Ⅰ Abstract.................................................................... ...Ⅱ 第一章引言...….…………………….…………………….………1 第二章论文构成.….…………...................................................3 copyright dedecms 第三章正文要求…….…………………………………………….3 3.1 字数…….………………………………………………….3 3.2 字体…….………………………………………………….3 3.3 节号…….………………………………………………….3 3.4 表格…….………………………………………………….4 3.5 图形…….………………………………………………….4 3.6 公式及定理类排版…….…………………………….…….5 3.7 注释…….………………………………………………….5 第四章与论文相关的问题….……………………………………6 4.1 编辑设置….……………………………………………….6 4.2 封面要求…….…………………………………………….6 4.3 纸张及装订要求…….…………………………….……. ..6 结束语……………………………………………………………..7 本文来自织梦 致谢…….….………….……………………………………………8 参考文献……………………………………………………………9 附录..........................................................................................10 上面用宋体小四号 第一章 引言黑体三号加粗居中 简单介绍与论文选题有关的背景资料,包括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主要的参考文献,研究本文的动机,以后部分论文的基本结构。宋体小四号 第二章 论文构成黑体三号加粗居中 毕业论文格式应规范,必须由封面、目录、正文(包括中外文题名、中外文摘要、中外文关键词、正文、结束语、参考文献和致谢)三部分构成。论文装订顺序为封面(学院发绿色封皮,上含论文题名)中文摘要(含关键词)目录正文结束语参考文献致谢→附录(如果有的话)。宋体小四号 内容来自dedecms 第三章 正文要求黑体三号加粗居中 3.1字数四号加粗 按规格书写文字达25页以上。 3.2字体四号加粗 正文(包括所有的章节题目)的汉字字体为宋体,章节序号、所有字母与数字的字体为Times New Roman。一级标题(指中英文摘要标题、各章标题、致谢、参考文献及附录标题)字号为三号加粗;二级标题四号加粗;三级标题小四号加粗。 正文全部标题层次应有条不紊,整齐清晰。格式如下所示: 第1章 (居中,空一格写标题内容) 1.1 (顶格,空一格写标题内容) 1.1.1 (顶格,空一格写标题内容) 全文的文字格式要统一。独立成行的标题后面不再加标点符号。 3.3层次四号加粗  全文的序号编排要规范。论文的正文层次不宜过多,一般不超过5层次。 中文各层次系统为: 第一层:一、 二、 三、 ……; 第二层:(一)(二)(三)……; 第三层:l. 2. 3. ……; 第四层:(1)(2)(3) ……; 第五层:1) 2) 3)……。 外文各层次系统为: 第一层:A. B. C. ……; 第二层:(A)(B)(C)……; 第三层:a. b. c. ……; 第四层:(a)(b)(c) ……; 第五层:a) b) c)……。 每页要插入阿拉伯数字页码,置于页脚居中位置。 3.4表格四号加粗 表名放置在表格正上方,宋体五号;表格一览表采用三线表形式,文中计量、计价单位统一采用国际标准单位。 例如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表1 三线表示例 XYZMN 10302.54110 12343.05111

  • 计算机辅助工程(CAE)在精密铸造中的应用_电子信息工程毕业论文

    摘要:本文介绍了CA精密铸造工艺。重点阐述了计算机辅助工程,包括三维CAD、凝固过程数值模拟等在精密铸件研制过程中的应用。IDEAS可以方便地进行三维设计或逆向工程,获得三维模型,然后通过快速成型技术,能迅速得到铸造原型;用ProCast对铸件的浇注工艺进行模拟,以优化浇注参数,消除铸造缺陷。 关键词:CA精密铸造计算机辅助工程 1引言: 精密铸造是用可溶(熔)性一次模型使铸件成型的方法。精密铸造的最大优点是表面光洁,尺寸精确,而缺点是工艺过程复杂,生产周期长,影响铸件质量的因素多,生产中对材料和工艺要求很严[1]。在生产过程中,模具设计和制造占很长的周期。一个复杂薄壁件模具的设计和制造可能需一年或更长的时间。随着世界工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产品的研发周期越来越短,设计要求响应时间短。特别是结构设计需做些修改时,前期的模具制造费用和制造工期都白白地浪费了。因而模具设计和制造成为新产品开发的瓶颈。计算机辅助工程的发展,使得传统产业与新技术的融合成为可能。三维CAD可以把设计从画图板中解放出来,大大简化了设计者的设计过程,减少出错的几率。并且随着快速成型(RP)技术,特别是激光选区烧结工艺(SLS)的发展[2,3,4],三维模型可以通过RP设备,快速转变成精密铸造所需的原型,打破了模具设计的瓶颈。另外在传统铸造中,开发一个新的铸件,工艺定型需通过多次试验,反复摸索,最后根据多种试验方案的浇铸结果,选择出能够满足设计要求的铸造工艺方案。多次的试铸要花费很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采用凝固过程数值模拟,可以指导浇注工艺参数优化,预测缺陷数量及位置,有效地提高铸件成品率。CA精密铸造技术就是将计算机辅助工程应用到精密铸造过程中,并结合其他先进的铸造技术,以高质量、低成本、短周期来完成复杂产品的研发和试制。目前,利用CA精铸技术,已完成多种航天、航空、兵器等关键部件的试制,取得满意的效果。 2材料与实验方法 CA精铸可应用于不锈钢、耐热钢、高温合金、铝合金等多种合金,CA精铸工艺流程见图1。三维模型可采用IDEAS、UGII、PROE等三维设计软件进行设计,工艺结构和模型转换采用MagicRp进行处理和修复,在AFSMZ320自动成型系统上进行原型制作,采用熔体浸润进行原型表面处理,凝固过程数值模拟采用PROCAST和有限差分软件进行计算。 3CA精密铸造工艺的关键问题及相关技术讨论 近年来,与CA精铸技术相关的三维CAD设计、反求工程、快速成型、浇注系统CAD、铸造过程数值模拟(CPS)以及特种铸造等单体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些成就的取得为集成化的CA精铸技术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促进了CA精铸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应用。为了使各单体技术成功地用于CA精铸,必须消除彼此之间的界面,将这些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在产品开发中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先进设计+先进材料+先进制造。 3.1三维模型的生成与电子文档交换 如何得到部件精确的电子数据模型,是CA精铸至关重要的第一步。随着三维CAD软件、逆向工程等技术的发展,这项工作变得简单而且迅捷。在此主要介绍利用IDEAS进行实体建模和数据转换的过程。IDEAS9集成了三维建模与逆向工程建模模块。通过MasterModeler模块可以得到复杂模型(见图2),既可以进行全几何约束的参数化设计,又可进行任意几何与工程约束的自由创新设计;曲面设计提供了包括变量扫掠、边界曲面等多种自由曲面的造型功能。逆向工程Freeform可将数字化仪采集的点云信息进行处理,创建出曲线和曲面,进行设计,曲面生成后可直接生成RPM用文件,也可传回主建模模块进行处理(见图4)。实体文件生成后需转变成STL文件(见图3)以作为RP设备的输入。转换过程应注意选择成型设备名称,通常选用SLA500,三角片输出精度在0.005~0.01之间。采用MagicRp处理时应注意乘上25.4,得到实际设计尺寸。 3.2凝固过程的数值模拟 3.2.1凝固过程的数值模拟原理 铸造是一个液态金属充填型腔、并在其中凝固和冷却的过程,其中包含了许多对铸件质量产生影响的复杂现象。实际生产中往往靠经验评价一个工艺是否可行。对一个铸件而言,工艺定型需通过多次试验,反复摸索,最后根据多种试验方案的浇铸结果,选择出能够满足设计要求的铸造工艺方案。多次的试铸要花费很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铸造过程虽然很复杂,偶然因素很多,但仍遵循基本科学理论,如流体力学、传热学、金属凝固、固体力学等。这样,铸造过程可以抽象成求解液态金属流动、凝固及温度变化的问题,就是要在给定的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下,求解付立叶热传导方程、弹塑性方程。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得求解物理过程的数值解成为可能。应用计算机数值模拟,可对极其复杂的铸造过程进行定量的描述。 通过数学物理方法抽象,铸造过程可表征成几类方程的耦合: 1热能守恒方程: 2连续性方程: 3动量方程: 常用的数值模拟方法主要是有限差分法、有限元法。有限元差分法数学模型简单,推导简单易于理解,占用内存较少。但计算精度一般,当铸件具有复杂边界形状时,误差较大,应力分析时需将差分网格转换成有限元网格进行计算。有限元法技术根据变分原理对单元进行计算,然后进行单元总体合成,模拟精度高,可解决形状复杂的铸件问题。无论采用什么数值方法,铸造过程的数值模拟软件应包括三个部分:前处理、中间计算和后处理。前处理主要为中间计算提供铸件、型壳的几何信息;铸件和型壳的各种物理参数和铸造工艺信息。中间计算主要根据铸造过程设计的物理场,为数值计算提供计算模型,并根据铸件质量或缺陷与物理场的关系预测铸件质量。后处理是指把计算所得结果直观地以图形方式表达出来。图5是铸造过程的数值模拟系统组成。 铸造过程流场、温度场计算的主要目的时就是对铸件中可能产生的缩孔缩松进行预测,优化工艺设计,控制铸件内部质量。 通过在计算机上进行铸造过程的模拟,可以得到各个阶段铸件温度场、流场、应力场的分布,预测缺陷的产生和位置。对多种工艺方案实施对比,选择最优工艺,能大幅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产品成品率。

AB
CD
ABCDEFGHIJKLMNOPQISTUVWX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