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经管之家 [登录] [注册]

设为首页 | 经管之家首页 | 收藏本站

您的位置:

人大经济论坛

> 其他论文
  • 在课堂中引发“兴趣”_其他论文

    本论文在其他论文栏目,由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整理,转载请注明来源bbs.pinggu.org/jg/,更多论文,请点经管之家查看 在课堂中引发“兴趣” 摘要:所谓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是获得知识、开阔眼界、发展智力的动力。因此,幼儿课堂教育一个重要的着眼点,就是培养幼儿的兴趣。幼儿一旦对某一活动感兴趣,他们就会把注意力与智力倾注从所从事的活动上,课堂效果也就事半功倍。谈到我理想中的课堂,我想应该是以幼儿为主导的,幼儿和老师只是在一起“玩”,是孩子用身体、思维在感受生活中的各种元素,感知自然、理解自然的过程。整个教学既然是“玩”,那就要活动过程“教”无痕迹,环节过度自然流畅,幼儿参与度高,并且一定要调动已有经验去思考,在活动中把知识或者技能提高到一定高度。这就需要幼儿有兴趣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 关键词:兴趣 玩 引发 参与度高 首先是考虑“兴趣”从何而来。我想要让幼儿自主学习,那一定就是幼儿特别感兴趣的教学或者是自我约束的学习,对于幼儿园的幼儿来说,自我约束力正是他们缺乏的,那么只有在兴趣上下功夫,才能让教学活动有序快乐地开展起来。如何满足课堂上幼儿兴趣的需求以及如何激发生成兴趣点,就此我结合教育实践,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课堂活动中的兴趣: 一、选材上的“兴趣” 《纲要》中指出选择教育活动内容必须体现“既贴近幼儿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1、选择幼儿感兴趣的教材,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那选材如何引起幼儿的兴趣呢?可以从如今幼儿的兴趣点出发,为什么要加上“如今”的幼儿就是指21世纪现代的幼儿,他们固然也对自然界的花草树木感兴趣,对自己生活中的事件感兴趣,他们还对社会上的热门事件感兴趣。传统的真善美的故事不再满足于如今的孩子,他们想知道,电脑视频是怎么回事?刘翔为什么没有得到奥运会金牌?豆浆是怎么来的?通过电话为什么能和远方的朋友通话?神州七号是干什么的?种种他们的疑问,他们的兴趣不得不让我们感叹:如今的孩子真是聪明啊!那么我们课程的选材更应与时俱进做到社会化、科学化,这样幼儿才会感兴趣,才会对生活充满阳光,充满好奇,好了好奇心他们才会探索,才会开动脑筋,积极参加各项活动。 记得在我给孩子讲述了一个《梨子小提琴》的故事,故事中狐狸用半个梨子做成了一把小提琴,用胡须做了琴弦。活动结束后有个孩子就对我说:“老师,我知道,那个故事是假的。小提琴是用木头做的,梨子不能做的。”孩子们的社会认知造成了兴趣的走向,孩子无法相信梨子能做成小提琴,进而对活动失去了兴趣。还记得在一次小班公开活动中老师把一张圆形纸片翻了一面,那一面装饰了一些花纹,然后说:老师把它变成了一个漂亮的蛋宝宝。马上有孩子说:“不是变的,是老师你画的,我看见的。”“是你画的,我也看见的。”孩子们都附和着。可见,孩子们越来越精明,他们无时无刻不再观察周围的事物,无时无刻不再思考,他们对这个世界已经有了基本的认识,他们感兴趣的事物更广,更深,更具时代气息。 2、把握所教年龄段孩子的兴趣点 例如,小班年龄的孩子好奇心更强,他们容易被外界影响而干扰,如果选择不合适的教材,他们不感兴趣了,便会转头就离开椅子,或者有的孩子干脆就眼睛东张西望,不听等等,都会造成孩子们对学习不感兴趣的负面影响。因此,在选择教材上,尽量选择带有趣味性,令人开心的故事去吸引孩子,不管从夸张而又颜色鲜艳的图片上,还是内容简单而又趣味性的故事来讲,对孩子们启着重要意义,再加上讲故事中,老师们的表情夸张,精彩演讲,都会给孩子们留下深刻的影响。因此,我们老师更应该观察孩子,与时俱进,把握所教年龄段孩子的兴趣点。 二、经验提升中的“兴趣” 1、在教学过程中引发孩子们思考和讨论 我认为应该减少光是孩子听,老师只顾讲的教学模式。一定要让孩子去“体验”。只有体验了,才会有感受,才会有收获。老师的“讲”尽量要减少,多让孩子自己去引发思考,自己去讨论,自己去尝试解决,自己去总结经验。 例如在中班的一次社会活动中,让孩子给滑滑梯洗澡。目标是让孩子关心周围的公共设施,并能清洗干净滑滑梯。关心集体的目标很好达成, 只要带孩子去看一下滑滑梯,或者看看玩过滑滑梯后衣服变的怎么样了,孩子自然可以产生为滑滑梯洗洗的念头。那怎样洗干净呢?关于清洗,孩子的经验其实很丰富。我引导孩子讨论,怎样能把滑滑梯洗干净,就有孩子提议用肥皂水、洗洁精、84、牙膏作为清洗液,用牙刷、清洁球、抹布、拖把、双面胶、橡皮等等作为清洁用品。幼儿首先从家里带来牙刷,讨论下来,孩子们决定用洗洁精。结果当孩子把牙刷的毛都都刷得倒下,水盆中的水都变黑后,还是没有得到预期的效果,于是孩子都责怪其他人来,他们认为自己的想法比别人的好,最后老师组织孩子用自己认为可行的办法进行尝试。孩子可以在活动目标以外认识到劳动的辛苦,产生爱护公共器材的心理。 2、让孩子个个参与,让每个孩子都能有收获。 在课堂中,老师提出的问题尽量让每个孩子开动脑筋发言,对幼儿能力弱的孩子,可以选择简单的问题让他们回答,对于聪明而能力强的孩子,提出的问题可以更加广泛点,更加丰富和开阔思维。只有孩子感兴趣了,参与了,才有学习效果可言,如果孩子不感兴趣,游离于活动之外,学不到本领是小,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就是大事了。 三、巩固环节中的“兴趣” 1、在获得新知识后,巩固环节是对知识的“再认” 老师组织孩子巩固的方法不能只是死读死记,应该以表演、游戏、比赛等形式进行巩固。老师也要注意在巩固环节中把主要的知识点拎出来,进行强化巩固。例如在故事教学中,要想让孩子能够讲述故事,那在巩固的环节应该提炼故事主要情节。幼儿故事大多以对话为主,老师也可以让幼儿重点巩固对话。 2、通过角色扮演、游戏形式加深幼儿对故事的印象 有些题材还可以改编成儿歌,或者说唱形式,也是孩子喜爱的。 例如在小班儿歌教学《抓痒》的活动中,我在组织幼儿学本领之后发现一个问题,“如何巩固自此儿歌内容呢?”对于小班幼儿来说要让他们记住儿歌内容,教师一定要帮助幼儿进行及时、合理的复习。由于幼儿参加活动的兴趣不同记忆效果也不同。因此我根据儿歌内容组织了一次“我帮奶奶抓痒”的表演活动,表演是宝宝们感兴趣的活动。利用小组与小组竞赛的性质,幼儿表现出的积极性特别高,记忆效果也比较好。幼儿根据《抓痒》儿歌内容一边念儿歌“我用小指头,从左抓到右,从上抓到下,抓到咯吱窝,奶奶笑哈哈。”一边进行表演,真是不亦乐乎啊。看着幼儿在活动中愉快地把教学内容完成,作为新教师的我也为此非常开心,增强了教学信心。 四、延伸中的“兴趣” 1、课堂所学的终归有限,生活中的学习却是无限 学习不能在下课的那一秒结束,一定要在生活中延续,最好的延伸活动就是在生活中幼儿自己去发现。也许这样的延伸老师家长很难发现,我们唯一可以做的就是为孩子接触更多的事物提供机会。什么都让孩子自己去试一试。在一次娃娃家的游戏之后,我发现小班幼儿社会经验匮乏,在观察幼儿活动之后我发现了幼儿几个问题:医院的护士不知道要帮病人挂号,医生不知道怎么看病。乐乐家贝贝家里面,常常不知道在家里干点什么,只知道摆动操作工具,而不知道怎么炒菜。针对这些问题,我没有急着告诉幼儿该怎么办,先给他们自由玩的时间,我观察出问题之后,让小朋友回家的时候问问爸爸妈妈,“你在家都干些什么,怎么洗菜、炒菜的?挂号是什么?医生是怎么看病的?”再请小朋友在家里观察爸爸妈妈是怎么做家务的,参观医院等。在生活中积累、延伸活动内容。从而使幼儿有兴趣地带着问题去观察、去体验。在今后的娃娃家游戏中,可以自如地和幼儿讨论游戏规则了。 2、让幼儿在生活中积累、延伸活动内容 孩子每天都在成长,每天的学习生活都在积累经验,他们每天都在体验、都在收获。幼儿园阶段的孩子在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培养上尤为重要,兴趣也是以后学习的法宝。在这个阶段,老师抓住孩子的最近发展区,了解孩子的兴趣点组织教学才能让教学灵活起来。 总之,只要我们老师引导的好,孩子们才会进步的快;只要我们的教育理念不断的更新,不断的与时俱进,那孩子们才会成长起来;只要我们老师公正,不包庇,认真,宽容的对待每个孩子,让每个孩子的水平都能达到稳固的水平,那我相信我们的孩子才会更加聪明,更加优秀。 参考文献: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11月第一版)《幼儿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8月第一版) 《幼儿教育观新论》(人民出版社虞永平主编)

  • 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的中运用_其他论文

    本论文在其他论文栏目,由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整理,转载请注明来源bbs.pinggu.org/jg/,更多论文,请点经管之家查看  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近年来由于多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陈至立同志在〈〈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一文曾指出:“要深刻认识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应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充分认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的确,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展开和现代教育技术在各学科中的广泛应用,现代教育技术逐渐以其直观、生动的特点和强大的交互功能,弥补了采用传统教学时某些方面表现单一的缺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一、现代教育技术的概念 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是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强调从学习者的角度,利用系统方法组织教学过程,优化协调教学资源。现代教育技术可分为教育媒体技术和教育设计技术,前者是有形的物化状态的技术,主要涉及教育中的硬件和软件技术,包括教育信息的传播与传输技术、教育信息的存储与检索技术、教育信息的加工与处理技术和教育信息的显示与拷贝技术;后者是无形的智能形态的技术,主要涉及如何选用教材和用具,安排教学活动的计划、分组,教学过程的控制、评价、管理、策略等问题,包括教育系统技术、教育心理技术和教育计划技术。 现代教学过程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四个基本要素构成,教师通过教学媒体传输信息(教学内容),学生通过教学媒体接受信息(学习内容),四个要素之间有着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关系。在课堂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对教学过程中的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四个要素产生深刻的影响。 二、现代教育技术对课堂教学的影响 (一)转变教师的角色,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 在传统教学中,强调教师的主要作用是传道、授业、解惑。教师扮演的是家长式的讲解者。对于学生来说教师是知识的拥有者和传道者,是权威的象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以教师为中心,从而忽视了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发挥,使学生成为消极地被动地接受知识者。现代教育技术进入课堂教学后,教师的角色从其特征、职能等方面发生了变化,教师不再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唯一信息源,教师的权威意识逐渐失落。教师的角色从单纯的讲授知识转变教学的设计者、学生活动的导演者、学生获得知识的引导者。学生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一定的情景里,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知识、学会学习,主动地探索知识。当然,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管理者,以及言传身教作为学生的榜样的角色得到了更好的发挥。使学生由消极的知识接受者逐渐转变为积极的知识探索者和能力的进取者。这样,教师就由单一的知识传授着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教师应根据课程计划和学生的需求设计制作供学生学习用的教学软件(课件)。此外,教师必须研究在现代教育技术影响下学生学习的特点和规律,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 (二)改变学生的地位,使学生成为教学主体 在传统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必须按照教师的安排进行学习活动,学生只有依靠教师的讲解才能掌握知识,依靠教师的考核才能知道自己的进步。这种缺乏自主能动性的角色安排,实际上在学生的内心中并不能得到认同。现代教育技术进入课堂教学后,改变了学生对教师的依附,录音带、录像带、计算机软件、光盘、多媒体技术(如虚拟现实、超媒体技术)、网络等现代教学媒体以各自特有的优势,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外部刺激和丰富的学习资源,也为学生提供了多种参与机会,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有机会主动地参与、发现、探究知识。知识来源渠道多了,学习的时间、内容、进度可以自行掌握,使学生从被动的学习转变为自主的学习,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多方面能力,提高了学习的效果。当然,学生的自我学习和自我教育,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现代教育技术进入课堂教学后,师生成为双向参与、双向沟通、平等互助、共同受益的教学相长关系。这样,学生的地位也就由从属的、被支配的、转变成了自主的、开放性的。这种重视学生的学,为学而教,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在学习中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是现代教学模式发展的一种趋势。 (三)改变教学媒体的作用,使教学媒体成为学生认知的工具 在传统教学中,教学媒体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传授知识的工具,现代教育技术进入课堂教学后,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给课堂教学提供了新的手段,注入了新的活力,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多媒体课件、电子作业系统、虚拟现实、电子出版物、超媒体技术、远距离教学、网上学校等现代教学媒体,能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认知水平情况的需要,直接介入教学活动过程。以丰富多彩的表现手段,具体形象再现各种事物、现象、情景、过程,帮助学生充分感知知识,理解知识。同时,学生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高度交互性进行自主学习,挑选名教师和专家的指导。但必须指出,任何一种教学媒体都有其优势和局限性,在不同的场合下各有自己存在的价值,在教学中各种媒体应该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 (四)调整教学内容的结构,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 从教学内容的结构来看,传统课堂教学中的教学内容呈线性排列,教学多以学科为界,分科进行,在一定程度上,割裂了学科之间的联系。而教学内容的更新和发展总是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的发展而进行的,当前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发展很快,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学习方式、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进入,学生面对的是大量非线性、相互关联性很强的信息,使学生有条件实现学科交叉学习,并能充分地利用资料进行独立地思考、分析,在吸取他人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相对于传统教育中学生的学习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获取的知识和信息相对滞后,现代教育技术的引入,使得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确定学习进度,进行循序渐进的学习,并可以在第一时间内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因此,现代教育技术进入课堂教学,将带来教学内容的变革,必须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新知识充实和更新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和通信的基本能力、信息搜索分析和筛选能力、网络环境下合作共事的能力等。不仅传授课本知识,还要重视能力的训练和情操的培养,尤其重视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三、现代教育技术运用的现状和问题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带来了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其中许多突出特点在实践中已显示了强大优势。但是任何事物的发展总是一个辨证的过程,在现代教育媒体开发与应用中也出现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并在实践中注意解决,确保更好的使用现代媒体教学发挥其巨大优势。 1、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易形成重形式、轻内容的弊端。 由于当今开发中多用工具提供的模板制作的课件内容相仿和相近的太多,特别是开发工具提供的自动功能较多,制作中较易出现过分强调华丽外表中看不中用的一些形式上的东西。如一些不恰当的动画等,在使用中就分散了学生的注意,结果显然达不到预期效果。 2、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中易形成重机器、轻教师的弊端。 现代媒体用于教学,会出现不分课程内容,过分依赖媒体技术,僵化地使用现代化媒体教学的不良现象。忽视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作用,甚至教师成为现代媒体课件的放映员,学生成为缺乏活力的观众,课件成了简单的电子讲稿。 3、对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认识存在误区。 有部分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片面理解,认为只要使用了现代的教学设备,就是进行了现代媒体教学。没有把媒体于教学内容充分整合,认真分析哪些内容用什么方式表现为好,利于学生学习。 4、任何教学手段都不是万能的,它只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一种辅助手段。 选任何一种媒体作为辅导手段都具有本身的局限性。如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的白天进行多媒体教学的教室环境较暗:课堂笔记记录困难:信息量大、速度快,基础薄弱的学生学习吃力,加之目前开发软件的技术不高,长期使用多媒体教学,学生丧失新鲜感,若教师教学组织不当,学生感觉单调,视觉疲劳。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几点建议 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应注重创新,不能亦步亦趋,这样就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近几年我在教学中引进了些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教学效果明显,但也暴露出不少问题。现将本人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想法写出来,以便和各位同行进行交流。 1、多媒体教学课件作为现代教育技术的手段之一,其目的是为课堂教学质量服务,因此,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中,应注重课堂教学中的实际效果,那种过分强调华丽外表的课件,只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进而影响教学质量。 2、我认为现代媒体只能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辅助手段,是教师为了更好地提高课堂效率所采用的一种教学工具。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是不应丧失的,现代教育技术是达到教学目的的手段而不是目的。 3、在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中,应注重教学内容与表现形式的关系,用恰当的方式来表现所学内容。这样回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4、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应该适合整个教学过程,而不能片面地全部运用,这样更能使课堂教学的形式多样化,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不能简单地看成是一种教学手段或教学方法运用的问题,而是一场教育领域的深刻变革,它将导致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变革,最终将导致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学理论、教育体制的根本变革。我们教师更应该认识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应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努力学习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准确合理地把它应用到教学中去更好、更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 (1)王保林:《研究性学习与自我培养》 开明出版社 2004年3月第1版  (2)蔡铁权 王丽华 潘瑶珍 孙晓芳等编著 《现代教育技术教育教程》 科学出版社 2005年6月第2版 (3)施良方.《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华东师大出版社 2003年4月第1版

  • 对幼儿园新教师培训模式的现状分析及解决策略 _其他论文

    本论文在其他论文栏目,由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整理,转载请注明来源bbs.pinggu.org/jg/,更多论文,请点经管之家查看  对幼儿园新教师培训模式的现状分析及解决策略 [摘要]新教师培训是幼儿园工作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它既是幼儿园发展最有力的后盾,也是幼儿园前进最重要的力量。如何才能让新教师培训工作适应社会的发展,让培训成为新生代人才型教师的摇篮?这些都亟待幼教工作者进一步思考和解决的问题,笔者就时下幼儿园新教师培训工作的方法和模式进行分析和阐述,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新教师培训工作、适应社会发展、人才型教师、 我国著名管理学教授席酉民先生说:知识、人才等智力资本正在成为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基础性、关键性、战略性资源。高素质人力资源是国家、地区、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根本源泉,高素质人力资源的开发与争夺日益成为国家、地区、企业之间竞争的焦点。其实幼儿园之间的竞争也就是高素质师资力量间的竞争,只有把高素质教师资源的开发和培养作为幼儿园发展的主要方向,才能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使幼儿园立于不败之地。何谓高素质教师资源?其本质的含义就是: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以及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型教师。 培养高素质人才需要一个特殊的环境和空间,以特殊的方式来造就这样的人才。正如经济学家张曙光先生指出:中国经济发展到今天,最缺乏的东西不是技术,更不是资金,而是一种能够促进和激励人才成长的环境条件和制度规则。幼儿园要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型教师同样需要这样的环境条件和制度规则。那么幼儿园的环境条件和制度规则是什么?答案就是教师的培训工作。新教师培训作为幼儿园教师培训的前沿和主要内容,它更是培养高素质人才型教师的重要环境和先决条件。 一、对时下幼儿园新教师培训模式的现状分析 很久以来,幼儿园在为新教师制定成长计划时,往往会选择比较传统的培训模式,即:选一个“好师傅”、定一系列讲座、上几个公开教学活动等。这些传统的培训模式,虽然是多年积累且行之有效的好方法,但是对于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来说,这些方法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也不能满足培养高素质人才型教师的需要。主要表现在: 1、在传统培训模式下,大部分新教师只会纯模仿,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 传统培训模式中的“一个徒弟拜一位师傅”的做法设计初衷是好的,让新教师跟着自己的“师傅”学到很多实际有效的教学经验。可是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往往最后产生的结果令人不太满意:大部分新教师在备课、上课方面完全按照老教师修改的教案;师傅怎么改,徒弟就怎么上。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依赖性太强。当然新教师在工作第一第二年的时候,的确无法把握一节课或者一个教学活动的所有内容,确实需要老教师手把手的教。但是咎其原因是由于新教师在培训期对“如何做好幼儿园老师” 的概念比较模糊,她们普遍不知道要学习哪些方面,也不清除自己想要成为怎样的幼儿园教师;因此,新教师往往选择用模仿的方式,复制老教师所有的言行举止,以此来学做一个“幼儿园老师”。在这样简单的模仿中,新教师只是在重复一个机械动作而缺乏深层次的思考:师傅为什么这么做?这么做的优点在哪里?而新教师因为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一般很难发现自身的不足,而一旦这些不足形成一种工作习惯后,就很难再改正。 2、在传统培训模式下,大部分新教师缺乏主动思考的能力。 传统的培训模式在开展新教师的学习计划时,往往由一个老教师制定讲座内容,再确定一个时间为所有新教师介绍自己的经验和内容。其实这样的讲座并不全面,往往带着老教师个人主观因素,到最后成了学一个人的经验,而实际效果也不理想。这种纯学习式的讲座,缺少互动和参与,很多新教师在讲座之后很快就会忘记笔记中的记录,那些工作经验仍然是别人的工作的经验,与自己没有关系。因为她们只是听到了一些好的方法,并没有真正去尝试过。从听到做,这其中需要一个思考、理解、运用的过程。如果新教师善于思考,那么她会理解、消化这些经验,并付诸在工作中;如果新教师不具备思考的能力,那么笔记的上的东西永远都不会成为自己的经验。而新教师中,大部分都不善于思考,也不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那么这样的培训就只能满足一部分“聪明”教师的需要,而非全体。我们都知道,一个好的教学活动,是让大部分幼儿在活动中得到能力的提高;如果教学效果只能让一小部分幼儿得到能力的锻炼和提高,那么这就是一个失败的活动。假设用这个标准来衡量此种讲座,其效果不言而喻。 3、在传统培训模式下,大部分新教师缺乏协作和创新能力。 幼儿园在新教师培训中,始终把在教育教学方面的进步放在第一位,而师德修养的提高常常成了一句口号,并没有落实到哪些实际的措施上,更谈不上培养新教师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能力了。在这样的培训模式下会产生两种隐患:一是新教师在满师后的独立带班中,对班级缺乏奉献精神,所有事情都要与配班一分为二,谁也不愿意主动多做一点;二是新教师在满师后,仍然沿用老教师的所有做法,缺乏新意,给人一种“吃老本”的感觉。常此以往,幼儿园就不具备发展的潜力和能力。 这些传统的培训模式只会增长新教师对老教师的依赖性,最后导致缺乏自主独立性和思考能力;充其量也就是复制一个新的“教书匠”。针对以上弊端笔者在阅读大量书籍和经过缜密思考后,发现传统模式要适应社会的需要,必须经历革新和改变,于是在本园新教师培训工作中大胆创新、变革观念。把传统模式的精华和培养现代化人才的管理方法相结合,使之更适应时代的需要,同时也为我园培养新一代人才型教师奠定基础。 二、对传统培训模式的应对策略 1、变“求一人之技”为“学百家之长”,培养自主学习型教师; 笔者的尝试是:把 “求一人之技”变为“学百家之长”。具体来说,当新教师与老教师“结对”时,仍然结成一对一的模式;新教师的常规工作也仍由一个固定的老教师把关。于此同时着重向新教师介绍一批有经验的老教师及她们在教育工作中最擅长的方面。然后为新教师制定“三个月”和“半年”的阶段式听课模式,即:前三个月,新教师扎扎实实跟自己的“师傅”学常规教育、学带班、学写工作手册;后半年,开始“全听”和“选听”教学活动。为了对新教师负责,在满三个月的基础学习后,老教师要对新教师做一个简单评价“是否已经具备基础知识和常规带班能力”,并以此为依据,开展后面的活动。在后半年开展的听课活动中,“全听”是指新教师要完整听二次推荐老教师的教学活动;“选听”是指新教师根据自己对专业的爱好和兴趣,自主设计和制定“学习”计划,有选择的听相关老教师的教学活动。这种新型的听课活动,与以往的听课方式不同。它不是局限于只听、只学一个人的教学经验,而是提供新教师更为广阔的选择范围和学习机会,博采众长。这样既给了新教师充分自由的学习空间,又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可以全面学习的平台。在“选听”和“全听”的过程中,鼓励新教师养成“四多”的习惯,即多听多学多想多问。把每一位老教师都看成是自己的“师傅”,把她们优秀的经验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及时把自己的困惑、意见和想法与老教师交流。“学百家所长”,它是把简单的一对一平行直线,变成了一对多的交叉线。好像无形中为一位新教师配备了多名优秀的“师傅”。这些措施有利于帮助新教师扎实基本功,有利于培养新教师自主学习的能力。实践证明把“求一人之技”变为“学百家之长”的举措符合培养自主学习型教师的要求。 2、变“定一人主持”为“倡互动交流”,培养善于思考型教师; 伟大的诗人但丁说过:如果大脑没有了思考,就如同生命失去了存在的意义。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也在他的《进化论》中提出:有两件事决定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一件是取火,另一件就是思考。由此可见“思考”在人类文明历史中所占的作用和地位。社会发展需要善于思考的人才,需要具备独立思考能力的人才。 如何改变才能真正意义上培养新教师善于思考的能力?我们可以借鉴幼儿参与主题活动的方法,做如下尝试:把一个人的讲座变成大家参与的讨论活动,也就是变“定一人讲座”为“倡互动交流”。笔者对会议的形式和方法做了大幅度修改,先提前把相关内容和话题告诉新教师,预留一段时间,让她们充分准备(其中包括前期对主题内容的思考和理解、对相关知识的了解,对可能会引发讨论的话题和案例的熟悉和准备)。其次会议的过程分为四个环节:先由新教师发表自己思考的想法,阐述观点;再由老教师一一点评;第三以某个工作案例展开新教师间的讨论,老教师作面对面的解答;最后由新教师讲述“今天的收获”。在这一系列的措施中,很关键突出了新教师的参与性和互动性。从开始准备的思考和理解;到会议中的阐述和讨论;再到最后的陈述和小结,都需要经过新教师的“思考”。这正体现出培养新教师善于思考的宗旨和目标。如果再以教学活动的标准来衡量,那么这种激发全员参与、体现全员思考的教学效果,应该足以证明, 把“一人主持”变为“互动交流”是行至有效的好方法,符合培养具有独立思考型教师的要求。 变“重教学培养”为“扬德技双修”,培养协作创新型教师; 美国著名管理学家戴明说:大到一个社会的发展,小到一个企业的发展,它都需要一支忠诚、勇敢、坚毅,具有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的队伍……不断超越困难,创造更多的“财富”。……这样的队伍会成为最炙手可热的人才资源……。也就是说自上而下形成一种凝聚力、协作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是决定社会、企业发展的根本。虽然幼儿园不是企业,但是可以借鉴和学习企业科学的管理方法。只有每个教师都具备这些高素质,那么幼儿园的发展就会更快。 如何调整才能使传统的培训方法更适应社会需要呢?笔者经过思考后认为:应该把“重教学培养”变为“扬德技双修”。这里所指的“德”就是指培养教师的“团队协作”精神;“技”是指教学工作中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只有“德技双修”,幼儿园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才能培养出新一代人才型教师。就如同“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一手抓物质文明建设”,两个都不能少。 具体做法是:结合教育教学工作,注重外在和内在的品德修养,提倡奉献精神,培养她们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综合提升新教师团队协作的意识和能力。首先,向新教师宣传老教师奉献和协作的事迹,让她们在感动的同时体会到幼儿园的大家庭中有爱有温暖,而且这支具有奉献和协作精神的团队正欢迎她们的加入。其次与教学工作相结合,让新教师从两两合作完成一个教学活动的设计;到以年级为单位多人团队协作完成一件作品的过程亲身感受到集体的力量和助人的快乐。于此同时兼修教学水平,继续加强培养教师在工作中创新意识。开创老课新上,老案新写等创新型教研活动,帮助新教师摆脱固有的教学模式,逐步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和创新的思维。通过这些活动,新教师们真正理解了协作的内涵,即“互相协助,互相合作”;懂得了创新的概念,即“改变固有的模式,创出自己的风格和思维方式”。扬“德技双修”双项并举,既培养了新教师团队协作的精神又提升了她们创新的能力,可谓一举两得。这完全符合培养协作创新型教师的要求。 新教师的培训工作任重而道远,还将继续,还在继续……。相信在新的理念新的方法中,我园新教师的培训工作开展的更加扎实、有效、出众。

  • 在小学数科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_其他论文

    本论文在其他论文栏目,由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整理,转载请注明来源bbs.pinggu.org/jg/,更多论文,请点经管之家查看  在小学数科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 从教十多年以来,经历了几次教改,小学课本从人教版转到苏教版,无论课本是哪个版本,内容有什么变化也好,我觉得关键是教师的教法与经验,也就是驾驭教材的能力。一节好课,不仅是重点、难点明确,其实最重要的是让学生理解中学法,能把心中的悬念解决。也许,能这样做到了,教者就已经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了。 一、课堂中花心思,促学生好学。 1、在教学课堂教学中,我坚持运用启发式废除注如式,坚持实物举例的直观性原则,摈弃从抽象的课堂教学。并根据教材结合学生的实际去备课,从而给学生创设认知矛盾,提出仅依靠已有知识或方法无法解决的问题,使学生形成于解决问题的情景,从而激发学生求知欲。再结合实物、图形等,运用教形结合的直观,启发学生思维,使学生在注意里最集中、思维活跃的状态下学习和掌握思考的方法。例如:我教苏教版四年级的三角形内角和这节课时,利用三角尺教具,先让学生算一算三个内角形和,再提出疑问:“是不是每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度呢?”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式去讨论,并动手画一画、拼一拼去发现规律,从而得出结论。这样,体现了学生是学习上的小主人精神,充满了成功感。 2、数学教学中,发展思维能力是培养能力的核心。数学的学习过程不仅是知识的接收、储存应用的过程,更是思维的训练和发展的过程。所以,在数学活动中,师生双方都必须充分“暴露”思维过程,教师将教材安排的意图,处理问题的想法讲出来展现给学生,使学生加课理解。例如:我在数学三角形的面积一课时要求学生把已经学过的平面图形剪出来,分别是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把它们剪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再在练习本上画一画,根据三个图形的规矩推导出三条三角形面积公式。我肯定他们的想法、推算是对的,其实长与宽分别是三角形的底与高,这两条边长也是三角形的底和高,归总起来三式合一都是底乘高除以2等于 三角形的面积。这时,他们明白了,其实求长方形的一半,正方形的一半,平行四边形的一半,就可以得到一个三角形。 3、在课堂上,善于展现数学知识的发展过程,暴露知识的情景,揭示思维的过程,激发和诱导学生思维,教给学生创造发现的方法,通过给学生创造尽量多的动脑、动手、动口的机会,多方设疑提问,使学生充分地、积极地、能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学生也将自己的认法、解决问题的思维暴光,便于老师反馈评价与针对性的纠错。 4、在教学过程中,我还抓住一个放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所谓“放”,就是在教师指导下,把学生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兼顾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方法习惯反兴趣、爱好等,逐步提高“放”的程度。利用教材的要求与学生已知之间的矛盾提出问题,创造“放”的环境,主动让学生自己去获取知识、巩固知识。学生的能力来自于掌握知识的过程,实践训练特别重要。例如:在教学认识面积一课时,让学生走出来摸一摸东西的表面,在小组里跟同学说一说,摸到谁的表面?什么是它的面积?什么叫面积?引导学生归纳的语言表达面积的概念,边摸边说边想。然后,让他们利用数格子、印章子的方法算出面积。 5、在课堂教学中,我精心组织教学语言,在“趣”上动脑筋,促学生劳学。怎样使学生学习兴趣昂然,以饱满的情绪去学习呢?我认为教师语言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的语言能吸引学生,调动学生情绪,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所以,要促进学生积极地学习,教师则应精心组织好教学语言,在“趣”上动脑筋。怎样以“语言”激趣呢?一是要锤炼教学语言,使语言形象富有感染力。我注重精心设计导语精心设计提问,在关键处与矛盾设问,在学生易“忽略”处设问,整堂课学生都会围着老师去提问去思索、学习。我在教学中讲究语言艺术,用“停顿”、“故错”等手段吸引学生。同时,引导学生自学,给学生设悬念,留给学生思索时间,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思考,同时为了能吸引学生有时巧妙地有意地说,引起学生注意,启迪学生思维也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精心安排教学结构,在“导”上下功夫,促学生“会学”。 吕淑湘先生有句话言:“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既然是“教“学生”学”,就应该真正以学生为“主体”,变“教”的课堂结构为“学”的课堂结构。叶圣陶所提倡的“讨论式”的课堂结构完全是从培养学生的素质这个实际出发的,值得我去借鉴运用,它的基本结构模式可概括为:预习——讨论——总结。这种课堂结构有利于发挥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那么教师在这种课堂结构的教学中应该怎样导呢?我认为应做到“三导”。 导问。每一单元、每一课对学生进行哪些学法指导。我先制定目标,做到心中有数,教学时定向引导学生在这些学法方面去探索,做到有的放矢。 导思。怎样达到预期目的呢?教师教学时应加以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知识、学法进行自悟,启迪学生在教师适当的“点拨下”,发现新“途”。 导结。找到学法就是指导今后的学习,所以要及时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学习过程,小结学习方法进行小结。 通过三导,学生根据“目的”定“学”,“学”中求“悟”,“悟”中得“法”,使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双边活动得以充分发挥。 三、精心设计练习题,促学生学好。 作业是师生进行检测反馈的依据,如何全面了解学生,掌握好、中、差的实际能力水平,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呢?我认为教师应精心设计,在“活”上出花样。所谓“活”——是题型活,通过不同类型的题的训练,既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有检测学生的能力。二是习题的要求不同,学生的实际水平参差不齐,如果以一个要求来对待学生,势必造成优生“吃不饱”,后进生“吃不了”的局面。因此,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对作业量和作业的难度进行灵活要求。优生多做,难度也要求大一些。做应用题关键是对数量关系的理解,优生则要求自己掌握并能说怎样理解,而差生则要看要求找条件,分步解答,不必列出综合式。这种灵活的要求,使优生不会产生满足感,也能使后进生不至于感到畏难,这样灵活处理,真正做到因材。 四、教会学生检验方法,促进良好习惯。 我认为教会学生的学习方法因为重要,而教会他们检查的方法更重要。古人云:“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说明复习与检查的关键性了。选择一种好的验算方法对于日后的学习有好处,会提高学习质量。教师从每节课的例题渗透验算方法,让孩子们潜移物化,也受益良好。 1、教会学生遵从公式、法则来验算,每一个学生在学习计算乘除法时,通常列出竖式,学生会觉得很累很烦,有的人容易出错。验算时通常利用乘除互逆的意义验算。其实,也可以用巧算去检查一下。例如:①7035÷35=7035÷7÷5 ②648÷24=648÷8÷3③40.5÷0.25=(40.5×4)÷(0.25×4)④72×64=(70+2)×64=70×64+2×64 2、教会用画图表来验证答案,概念题的空间思维能力较强。因此有的学生不知如何去做,凭印象去填,失分比较严重。教师应教会他们画图想一想、比一比、算一算。这样,不但潜意中播种了求知的种子,还收获了认真的习惯。 3、教会学生画线段图或平面图、表格去理解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画图表是理解问题的一种策略。也是反映了学生是否理解数量关系。让学生们一层又一层地理解已知条件,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这样,孩子们学得轻松,对学习应用题更有兴趣,学得更活、更好。 4、教会学生用举例子的方法来比较。一些概念题比较抽象,用举例子的方法比较有效,对理解的能力有一定提高与帮助。例如:判断75的约数有10个吗? (×)把75的约数一对一对写是(1、75)(3、25)(5、15)一共三对,合六个。又例如:2030年是平年还是闰年呢?一般是把年份除以4,有余数所以2030年是平年。而可以用比较法去判断,2020年是闰年,再过10年后是2030年,所以2030年是平年。 5、解决应用题一向都是小学生的难关,检查比较难。我在教学时,针对这一方面进行疏理与指导学生。通过分析数量之间的联系,找出中间问题,列式解答后,引导他们利用连向思维的模式去想问题,从问题出发一步又一步地推算出已知条件。如果推理不出以知条件,说明做错了,则要重新考虑。也可以计算应用题后,为了检验结果,可以找其中一个条件为未知,把计算结果为已知去计算。找出等量关系后列方程解答,这种验算方法挺适合高年级的学生。让学生学会检验方法,培养了他们善于动脑筋的习惯,也培养了他们做事热认认真真的学习习惯。 我认为素质教育,不仅是上好每一节课,认真备课。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的方法与调控能力。课后的错题更改与中下生的精心辅导也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过程。

  • 小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_其他论文

    本论文在其他论文栏目,由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整理,转载请注明来源bbs.pinggu.org/jg/,更多论文,请点经管之家查看  小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小学科学课程为例 我国的《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并明确提出,“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这一理念推动了我国科学教育理论的发展。教育在培育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型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我们的教学,决不能再是封闭式的单纯授受模式,它应该是开放的、综合的、多元的,有助于学生多方面智能发展的体系。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上,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所以如何改进课堂教学,使学生“乐学、活学”,达到“学实、学活”的目的,是我们当今要研究的重大课题。所谓探究性学习,就是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让学生通过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搜集信息、实验操作等,获得知识和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探究学习相对的是接受学习。接受学习将学习内容直接呈现给学习者,而探究学习的学习内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具有更强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那么如何让学生通过经历探究过程获得理智和情感体验。建构知识体系,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呢,我以小学科学课程为例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儿童对科学、对大自然有着天生的好奇心,他们希望自己是一个探索者、研究者或发现者,希望通过自己的亲自实践发现科学的真谛和大自然的奥秘。如果科学活动源于儿童内在的需要和兴趣,学生将会形成持续时间长、强度大的内部动机。所以无论是在课的起始阶段还是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为学生创设情境,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探究欲望。我总是尽一切可能安排观察、实验、操作、让学生开展实践探究,常常运用多媒体及网络等现代教学手段、突破传统的教学形式、运用各种手段,创设科学探究的情景。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尊重学生的意愿,以开放的观念和心态,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融洽的学习环境。当老师与学生达成共识后再进行探究,将科学教学中的学习活动设计成探索式的,这样,学生自觉而主动的学习将自然而然地进行。学生学习热情高涨,求知欲望被激发,兴趣得到培养。学习主动性增强。例如《杠杆》一课,我把教室搬到操场,用真实的棍棒、石块,让学生体会到真实的感受。操场上放了一块大石头,我请同学帮忙把它移走。但是班里最大力气的学生也搬不动。正当同学一筹莫展的时候,我提示可以用工具帮忙。这时,有些同学发现了老师预先准备好的一些长短不同的撬棒和支点用的小石头。于是同学们尝试用撬棒去撬起大石头,终于有学生成功地把大石头撬起来了。为什么用一根撬棒能撬起原来搬不动的大石头呢?同学们的探究欲望一下被激发了。我告诉同学们:这就是一个简单的机械——杠杆。并请同学们指出杠杆上的力点、支点、重点的位置所在,教师安排两个同学为一组,用体操棒和一块砖,自行设计实验,探究“力点、支点、重点”之间的相互关系和杠杆的作用。通过亲身经历,学生获得了知识和体验,探究性学习的能力得到了提高。这样的学习不仅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促进者角色,而且还成功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变了传统的课堂学习方式,促使了探究学习的形成,这时学生获得的概念才是真正意义上理解了的。 二、帮助学生树立探究问题意识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一个问题的产生通常要比它的结论的得出更为重要。所以我总是尽可能启发引导学生,让学生自己提出想要研究的问题。如:在三年级第一单元:亲近科学第一课《哪里有科学》,我根据教材设计了一个“吹泡泡”的游戏,学生有经验也有兴趣。活动中,有人吹得又大又好,有人吹得却很糟糕。这时我启发学生:“关于吹泡泡的活动,我们能提哪些问题?大家比一比谁提的问题多、提的好”。教室一下热闹起来,有的问“为什么我的泡泡没有他吹的大呢?有的问泡泡吹的大小和什么有关系?还有的问:是不是管子细的就容易吹呢?学生提出问题后,老师并没有马上给出答案,而是引导同学自己从皂液的配方、吹的工具、方法上寻找答案。大家互相交流中发现了科学道理,并感悟到:学会提问并不困难。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孩子提出问题,问题提出后,教师不要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引导学生自己探索。探究性学习的开放性,使孩子们得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课题进行学习,培养了学生对某些知识的强烈的探究兴趣。 三、积极鼓励,做好探究计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己提出假设和预测,有利于想象力、创造性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例如:上《热胀冷缩》这一课,在发现水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后,启发学生大胆提出假设:是否所有液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呢?在发现液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后,再启发学生大胆提出假设:是否所有物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呢?大胆的假设和预策,这样会更加调动学生探索的兴趣。 探究计划好比航标灯,没有良好的探究计划,探究活动就会盲目且浪费时间,因此应该教会学生在着手解决问题之前,先确定探究计划,论证某个假设是否正确,也必须先设计出有说服力的实验。探究计划的制订,教师决不可包人代替。而应先让学生提出假想和预测,并且组织班内班外的交流,经过研讨、补充,使探究方案趋于科学与可行。另外,教师还应该从教学实际和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加以引导。对问题作出猜想或假设,这可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自己提出的问题作出初步的猜想或假设。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这样才能更好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开拓学生的思维。 四、注重亲历,提高学生探究、思辩能力 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起步阶段,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各门学科的基础知识,更要以儿童现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为依据,培养他们独立获取知识的自学能力,激发学生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形成主动探究问题的习惯。学生能进行的观察、实验探究活动,教师决不包办代替,而可以提前与学生一起收集材料,制作出足够多的有结构的教学具,以保证全体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过程,体验成功的喜悦,总结失败教训。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研究,能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实验能力、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以观察为例,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某一件物品、某一种自然现象。或考察现实生活中发生的某一件事。如果没有认真、细致、严谨的工作作风,有时候就会遗漏重要线索。观察出现差错,就不能完成观察任务。更不用说发现创新性的问题或现象。 在归纳总结活动时,教师一定要启发学生汇报交流,耐心倾听,并且与同学们交流。不仅让他们说出结论,还要说出得出结论的根据,谈自己是怎么发现结论的。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学生得出初步的结论后,让学生们进行说理和辩论,以养成相互讨论交流、善于倾听别人意见的习惯。教师不要轻易否定学生的想法,而要鼓励他们讨论和尝试,形成终结性的结论。探究性学习的开展,培养了孩子们的多种能力,同学们对自然与社会的责任感也得到增强。研究过程中,孩子们学会了向别人请教、与大人交流。在探索过程中,小伙伴间的合作研究使这些独生子女们知道了要相互包容、谦让,要能够分工合作。培养了学生与人合作、尊重他人的意见的良好品质。 五、科学评价,让学生在探究中获得成就感 探究型课程的学习评价重在学习过程而非研究的结果,其目的在于鼓励所有学生积极参与探究学习,亲身体验探究过程。科学地评价是教学全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评价贯穿于学习的整个过程,即在学习过程的每一个阶段,包括问题提出、立题和研究的实施、总结、表达和交流等阶段,都可以对学生进行评价。也就是对学生的研究探索过程进行评价。课上进行学习评价,教师应让尽可能多的学生畅谈收获,并且对学生进行学习态度等方面的评价。要彻底改变仅由教师进行总结和评价的习惯做法。使探究性学习活动成为学生的一件乐事。 从学生的探究能力上来说,探究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他们不可能一开始就有独立从事探究学习的能力。因此,教师在开展探究教学时,要根据各种具体情况,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扶与放”的关系,逐步让学生学会独立的探究学习。探究性学习的思想给小学科学教育带来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它推动着我们去思考小学科学教育的方方面面,从一个宏观的、整体的、综合的角度,设计出一个贯穿了探究性学习思想的小学科学课程体系,还有待我们去上下求索。 参考资料: 刘默耕:《小学科学教育改革的哲学基础》,《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3期。 2、吴向东:《找准方向,更上危楼》,《小学自然教学》,1999年.第11期。 3、朱文学:《小学自然改革探索》,《教育发展与研究》,2001年第5期。 4、李峰:《强化科技教育,培养创新能力》,《沈阳教育》,2004年第6期。

  •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_其他论文

    本论文在其他论文栏目,由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整理,转载请注明来源bbs.pinggu.org/jg/,更多论文,请点经管之家查看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读塞得兹博士《俗物与天才》有感 《俗物与天才》是20世纪初出版的一本教育学名作。它的作者塞德兹博士是哈佛大学大名鼎鼎的心理学教授。作为一名学者,《俗物与天才》是他唯一的一部教育学论著,但却在当时和后世获得了巨大的反响,被一代接一代的父母奉为教育孩子的圭臬之作。从书中我知道,塞德兹博士的教育思想与老卡尔·威特是一脉相承的。他以威特的早期教育的理论为基础,加入了自己的切身感悟和观念。总的来说,他的基本理念是:天才还是俗物,与其说是有先天的遗传、禀赋等因素所决定,莫如说由后天的环境和教育等因素所决定的。说到底,左右人类命运的是教育,推动人类发展的也是教育,因此,教育问题是人类的重大问题。作者的儿子威廉·詹姆斯·塞德兹就是因接受了早期教育而被开发成享誉天下的少年天才,11岁就考入哈佛大学,最终获得哈佛大学的博士学位。塞得兹博士非常善于与儿子交谈,在与儿子的交流中,非常有技巧非常认真细致。无论是教育说理还是传授知识,都做得非常好,在不知不觉中达到了教育的目的。可以说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现就其教育思想归纳如下: 一. 不要对孩子过于严格   俗物是管出来的,天才是教出来的。   教育孩子最忌讳的就是因循守旧。用一成不变的习惯或规矩等来约束孩子、束缚孩子,用自己的思维定式去限制孩子,只会埋没孩子的潜能和天才,培养出一个守规矩的平庸的人。   大多数家长非常重视孩子的卫生习惯,这也不能摸那也不能动,却无视孩子的潜能被压抑被埋没,这是多么可悲的事啊。其实,多给孩子洗几件衣服也没什么大不了啊!   不要用纪律来扼杀孩子的天才!   每个家长都要求孩子“听话”,可是却没有意识到,这是在剥夺孩子的思维权利,扼杀孩子潜在的能力。无论什么事,只要“听大人的话”就行了,将来上学“听老师的话”,工作“听领导的话”,这样的人只能是平庸的蠢材。所以,  不要过分地要求孩子“听话”。   孩子“脏”点、“淘气”点是正常的,否则就不是孩子了。没有必要因此而过分限制孩子,甚至打骂孩子,那样会压抑孩子的好奇心和天性。要善于引导。 无论在教育上或者是在指导上,都坚决不能用不准反驳的权威去压抑孩子。很多父母都曾经冲着孩子大吼大叫,“这不对,要……”“不应该……”“不许……”,以为这是在管教孩子,是为了孩子好,其实这种简单粗暴的做法已经在不知不觉中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和个性。 二.如何引导与教育孩子   孩子宛如一张白纸,教给孩子经过精心选择和认真斟酌的知识是最关键的一步。有些父母把孩子的头脑当成知识的垃圾桶,胡乱给孩子灌输各种术语和公式,把大量毫无用处的,甚至是有害的知识毫不犹豫地灌输给孩子,结果当然是令人目不忍睹的。   人人都具有潜能,越早开发越容易发挥出来,如果一直不训练,就会丧失掉。要诱导孩子自由地发挥出潜能,最佳的方式就是精心设计的、有一定训练目的的游戏。   对孩子实施早期教育必须要用游戏的方式进行,因为游戏是所有动物的本能。在游戏中,孩子的各种潜藏的天才都回一一激发出来。所以,要利用孩子对游戏的兴趣,针对孩子的各种潜能,为他们设计各种游戏,使孩子们在游戏当中不知不觉地锻炼能力,尽可能使孩子的潜能无一遗漏地发挥出来。   要想办法让孩子尝到获得知识的快乐,有兴趣的学习才能培养出天才。简单生硬地硬逼着孩子学习是非常粗暴的、非常不负责任的做法,只会毁了孩子。要密切关注孩子的兴趣点,抓住最有利的时机顺其自然地引导孩子学习知识。   现在的家长和老师往往不教育孩子去正视社会上的坏事,反而教他们视而不见,只会盲目的赞美社会上好的一面。这种欺骗将会使孩子们陶醉在虚假的幻觉中,从而丧失对真伪善恶的判断能力,这对孩子来说是非常危险的。只有了解生活的苦难,才能勇敢地面对生活,才能成为坚强的人。 三.如何对待孩子的问题   两三岁的孩子整天缠着大人问这问那,这意味着孩子的究理精神开始产生了。孩子这时提出的问题常常让人哭笑不得十分头痛,但这时正是传知识、讲授道理的关键时刻,万万不可因为孩子烦人的没完没了的问题而训斥他、让他闭嘴,那样的话只会抹杀孩子的求知欲望以及他那可贵的究理精神。   现在许多父母都讨厌孩子问问题,他们嫌麻烦,不认真回答,应付了事,这是大错特错的。这种愚蠢的做法虽然能换来片刻的宁静,但在不知不觉中压抑了孩子的好奇心以及求知欲,更为严重的是抹煞了孩子最可贵的究理精神。   孩子天生就是好学的,应该好好珍惜。应该认真解答孩子的各种问题,而且尽可能使用孩子能够听懂的话,并诱导孩子对问题做进一步的了解,从而培养孩子追求真理的精神,使孩子尝到获得知识的快乐,真正地热爱上知识这一人类最美好的东西。 四.不要批评孩子   孩子对于父母给他的评价非常敏感。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那些自以为对孩子关爱之极的父母总会对他们予以“纠正”。他们会对孩子说“你错了”、“你总是捣乱”,甚至还有人大声责骂“你是个坏蛋”、“你是个笨蛋蠢材”……,殊不知,这种做法根本于事无补,反而会使孩子陷入消极的心态之中。一个总认为自己是个笨蛋的孩子不可能有任何成就。   有的父母总是对孩子“善意”地说“你又错了”“你可真笨”等等的评价,在这样的状态下能够成为一个有独特见解的人那才是奇迹呢。 无论在教育上或者是在指导上,都坚决不能用不准反驳的权威去压抑孩子。很多父母都曾经冲着孩子大吼大叫,“这不对,要……”“不应该……”“不许……”,以为这是在管教孩子,是为了孩子好,其实这种简单粗暴的做法已经在不知不觉中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和个性。   小孩子非常脆弱,他们需要的是支持而不是打击。有的父母责骂孩子,打孩子,以为这是在帮助孩子。殊不知,正是这种所谓的管教在不知不觉中让孩子失去了自信心。   父母由于工作上、生活上的压力,往往有心情不佳的时候,这时要千万注意不要把怒气、火气、怨气发泄到孩子头上。因为人在发怒的时候往往做出不可理喻的事,这种沉重的打击是孩子幼小的心灵难以承受的,对孩子心灵的伤害也是难以挽回的。孩子需要的是鼓励,而不是不合理的管教与打击。 五. 要鼓励孩子   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的有效方法之一就是:在孩子取得一点进步的时候,说一句“你真棒!”   孩子的自信心对他的成长极为重要,而鼓励正是让他建立自信心的最好方法。可以说,有效的鼓励能够造就天才。   鼓励孩子的真正意义是在于父母对孩子的宽容,而这种宽容的直接表现就是多给孩子一次机会。多给孩子一次机会就意味着他多了一份成功的可能。如果父母在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每次都劝他放弃,那么他还会有什么进步呢?他们还能成为一个有成就的人吗?   鼓励并非仅仅说一两句赞扬的话,要充满爱心地时刻关注孩子,要真心地为孩子每一点小小的进步而加油助威。 六.不要过分保护和帮助孩子   不要对孩子过多的保护,那会剥夺孩子锻炼、磨练自己的机会。一个在安乐窝里长大的孩子,一旦失去了保护将会是什么样啊!   决不为孩子做任何他自己可以做的事。忙于其他事而无暇顾及孩子的父母当然不值得推崇,但那些过分呵护孩子的父母更加糟糕。帮助孩子或者说替孩子做他能做的事,不仅对他的积极性有所打击,而且会伤害他的自信心,更重要的是这种做法会严重地损坏他的独立人格。每当孩子提出让大人帮助做事的时候,都不要轻易答应,必要时还要毫不客气地拒绝。不仅父母要这样做,还要要求家里的其他人也这么做。   鼓励孩子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对孩子的成长很有帮助。因为劳动成果会产生满足感,满足感会唤起一个人的自信心。 七.关于环境   孩子从生下来起,就开始受环境和周围人的影响。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孩子的一切包括品质都是从别人那儿学来的。他接触优秀品质的人,就会变得优秀;接触低劣品质的人,就会变得低劣。成人的基础无论从哪方面来说都是在小时侯形成的。   一方面,要注意孩子周围亲友,尤其是做父母的要控制好自己的言谈举止;另一方面,要即使发现孩子沾染上的不良品质,及时纠正。   只要孩子感兴趣事,就尽量提供充分的条件与环境。当然,在孩子1、2岁的时候,只要喜欢并且能全身心投入就足够了,不必考虑成材成家的事。 八. 其他   不要轻易地拿自己的孩子与别的孩子比较,那种相互竞争往往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与自信心。   父母们常常将全部精力放在孩子的身体上,而忽略了另一个重要方面——心理的成长。当孩子告诉父母“我感到难受”,“我很失望”时,粗心的父母往往会一笑了之。   大多家长忽略了生活中的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但令人痛心的是,往往正是这些小事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良好的精神卫生决定着孩子能否成为快乐的人。相信科学,反对迷信。人们总会认为神话和传说是孩子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但如果不注意挑选的话,那些违背科学和不合情理的故事将会对孩子造成难以想象的恶劣影响。 与众不同并不意味着孤僻。   培养孩子自学的习惯,学会从挑战中获得快乐。  《俗物与天才》这本书让我不得不相信左右人类命运的是教育。 

  • 正确处理师生互动 提高数学课堂效率_其他论文

    本论文在其他论文栏目,由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整理,转载请注明来源bbs.pinggu.org/jg/,更多论文,请点经管之家查看 正确处理师生互动 提高数学课堂效率 [摘 要] 教育以人为本,教育的目的在于人的发展。人是在群体中发展自我、发展个性,学生在学习中需要与他人进行合作,与老师、同学进行交流。因此,构建新型课堂教学模式要注重师生互动,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 师生互动 效率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共同的双边活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既要考虑教师教的过程又要考虑学生学的过程,更要考虑两者的相互适应。实施课程改革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如何在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认真思考的问题。教师是情境的创设者、问题的设置者、学习的引导者、活动的组织者,怎样让学生参与到教师的教学活动中,在活动中进行认知,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准确处理好师生互动就显得极为重要。 认真钻研教材,优化教学设计。 教材是教师教的依据、学生学的对象,是教学活动中师生互动的中介,是小学数学教学大纲的具体化。它不仅规定了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的具体内容,而且还确定了教学的程序。不论是教师教的活动还是学生学的活动,都必须严格按照教材所安排的逻辑顺序进行。任何离开教材内容的教学活动,都不能构成严格的小学数学学科教学意义上的教学过程。新的教材向学生提供了现实、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素材,引用了许多真实的数据、图片和学生喜爱的卡通形象,并提供了众多有趣而富有数学含义的问题;教科书在提供学习素材的基础上,还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活动经验,提供了大量的操作、思考与交流的机会,如提出了大量富有启发性的问题。现代教师不再是传统上的文化的继承者,给予者,应该是知识的创造者。创造是教师职业内在的尊严和欢乐的源泉,没有创造加入的教育教学工作将非常枯燥的。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准备时,要认真钻研教材,备出最接近学生生活的教学设计。 1、大胆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数学、用数学。 教学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要求创设生活情境,使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来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积淀,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情境的创设,使数学问题生活化,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这样可使学生在数学活动的情境中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去感受、去经历,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 我在设计《轻重》这课时创设了两只小动物玩跷跷板的情境:星期天到了,很多小动物在公园玩耍,我们一起去看看都有些什么动物,他们在玩什么?引导学生观察“小熊”和“小猴”在玩跷跷板的游戏,问:从他们玩的游戏中,你发现了什么?你是怎么知道“小猴”轻,“小熊”重的?玩跷跷板是学生比较熟悉的游戏,所以能很快找出孰轻孰重,也能说清楚原因。再从动物世界回到现实生活,这样使抽象概念具体化,使得难以理解的问题容易化,提高了课堂效率,而且还让学生体会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消除学习数学的恐惧感,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实践证明,完备的教学手段和科学的教学方法,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 2、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可引发思维的问题,促进学生数理逻辑思维的不断发展。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学习是意义的建构。通过自主的知识建构活动,学生的创造力、潜力得以开发,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陶冶,个性得以张扬。有待建构的学习知识,必须高于学生原有的认识水平,从而引起学生的思维碰撞。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会想,这些内容与前面学习的内容有何联系。这样能够促使学生紧张、内在的智力活动,去思考、去联想,也就是用数学知识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影响学生、感染学生,学生的探索欲望才能有效的生成。 我在上加减法(一)的《有几只铅笔》时,先引出算式2+3=5,再问:这里的2表示什么意思,3表示什么意思,5表示什么意思?在《有几辆车》中有一个基数与序数的知识点,这是一个易混淆的知识点,我让一组小朋友听清楚老师的问题,然后以最快的速度站起来,其他小朋友做裁判。问:从前数的第3个小朋友起立,从前数的3个小朋友起立,这两个3有区别吗?在加减法(二)的《捆小棒》中涉及到了数位,在认识了个位十位后,我提了这样一个问题:11这个数字中两个1的意思一样吗?像这些问题,学生的积极性都很高,都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提什么样的问题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从而来提高课堂效率呢?这也是我们教师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二、师生互动,让课堂教学充满活力,提高课堂效率。 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如何让课堂充满活力,使学生得到发展,师生之间的交流是不可缺乏的,这样才会有实质性的碰撞,有鲜活的生命感受。那么教师就不应唱独角戏,把学生的时间和空间还给他们,给他们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独立思考。 1、说准确精练的数学语言。 数学学科要求学生说话更准确、精练。数学语言是一种特殊的语言,需要准确无误,并且逻辑性强。而学生具有良好地口头表达能力和语言的理解能力,对数学的学习也有着重要的帮助作用。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自己首先要说得精简,然后引导学生说,从而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化复杂为简单,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己发现数学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数学能力相辅相成。 2、对学生做出明确的评价,体验到成功和不足。 低年级的孩子特别的好动,注意力不够集中,容易分散,因此教师应该时刻提醒孩子,让他们明确知道自己不该干什么,该干什么。对于低年级还是以表扬为主,孩子是特别喜欢被老师表扬的,因此在具体的数学教学中,对于学生正确的、新颖的观点,应及时予以肯定,对考试成绩好予以表扬,对接受能力比较弱的也要充分进行鼓励,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同时,要注意因人而异,因年级而异,切忌只表扬,不批评,从而形成学习成果正确的评价,提高课堂效率。 三、强化反馈矫正,优化课堂教学。 反馈——矫正是美国教育家布卢姆“掌握学习”的核心内容之一,是进行目标教学,优化课堂结构,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课堂教学中,是教和学的双边活动。反馈过程是师生双方围绕目标进行信息获取、处理和输出的流动过程。课堂调节要取得理想的效果,不仅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而且要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这就要求在教学反馈矫正过程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我反馈矫正能力。因为本人是新教师,一开始并没有注意到反馈矫正的重要性,后来出现了学生掌握知识不实的情况,为了保证教学目标的达成,借助反馈不断地对自己和学生的行为以及知识进行调节和矫正。才改变了情况。 在进行反馈矫正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1、为学生的自我反馈创造必要的条件,经常对学生进行自我反馈训练,提高学生的自我反馈矫正能力;2、教学反馈信息的处置,要迅速、准确、及时,尤其要有效;3、引导学生总结知识应用的规律,掌握正确的思维方式、方法; 总之,也就是说需要充分根据学情所反馈的信息,有效地调节回授,有效地纠错补缺,促使学生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四、总结评价,激发学习动力。 总结评价是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最后一个阶段,这一阶段要对前三个阶段的展开情况以及整个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效果进行必要的检查总结,并做出公正、客观的评价,为下一个教学过程的设计提供科学的依据。总结评价,不仅是宏观上的单元、学期以及整个小学阶段教学过程的一个基本环节,而且也是微观上的课堂教学过程的一个必要步骤,它是构成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就以本人为例,之前,为了急于完成教学任务,对于总结评价这方面不是特别重视,最后学生对于一堂课学什么知识都不清楚。后来,把总结评价带入课堂后,效果明显好转,明确了自己掌握的知识。因此,一堂课要保证质量,最后的总结评价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实施时要注意处理好三个问题:1、要确立好总结评价的标准,其标准既要全面反映知识掌握、能力培养和思想品德教育等内容,又要具体规定知识掌握和能力培养的层次要求;2、要重视师生的自我总结与评价;3、要突出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 研究古代送别诗的体会_其他论文

    本论文在其他论文栏目,由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整理,转载请注明来源bbs.pinggu.org/jg/,更多论文,请点经管之家查看  研究古代送别诗的体会 在中国的古典诗歌中,许多脍炙人口、流传千古的辞章都与送别有关。可以说,除了爱情这个永恒的主题外,别离,则是历代诗人所常唱不衰的又一主题。正所谓“尊前拟把归期说,欲语春容先惨咽。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欧阳修《玉楼春》)送别诗成为古代文人志士创作中借以释怀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结合自己的读书阅历以及在北师大所学到的知识对古代送别诗进行研究,现将一些研究体会总结如下: 一、送别诗的定义及发展。 在古代,由于交通工具和通讯技术都不发达,人们往往一别数年便再难相见,因此古人很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不仅备酒饯行,折柳相送,还要作诗话别,这也使得古诗中以离别为题材的送别诗颇多感人之作。 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送别诗很早就有了。《诗经》里的《邶风·燕燕》、《秦风·渭阳》与《邶风·绿衣》当是现存最早的送别诗。此后作品越来越多。清人沈德潜编《唐诗别裁集》,收入的1900余首唐诗中就有送别诗近300首;而历代著名诗人如潘岳、鲍照、韦韦应物、孟郊、元稹、李商隐、梅尧臣、苏轼、黄庭坚,一直到明代的于谦和清代的吴嘉纪、厉鹗等,都有送别诗流传。 二、送别诗中创造的生动感人,丰富多彩的感情世界。 送别诗中的情感世界是真实的、生动的、感人的,更是丰富多彩的,正如“古伤逝惜别之词,一披咏之,愀然欲泪者,其情真也。”由于古代文人所处的环境与条件的恶劣,人们离别后的重逢成为十分不易的事情,有的甚至成为永别。于是,离别表现了生命的不自由,为了生命价值的实现,人们不得不承受空间阻隔的痛苦,承受走向未知的恐惧,承受与亲朋好友故乡告别的感情折磨。就这样,离别的情感在诗中或表现为亲友离别时的忧愁与哀伤,或借诗表达远大的政治理想与抱负,更有的在诗中体现出一种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 (一)送别诗中满载亲情、友情,饱含惜别之意,哀伤之情 生活中,没有任何人会把与自己的至亲好友的分别当作一件快乐的事,当面对“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的情景时,人们的心中是伤感的、苦涩的、是“天涯一望断人肠”的痛彻心扉,而这种人间的至情至爱在送别诗中表现得尤为真切,成为表达情感的主体。离别,在人们心中蒙上一层悲切忧伤,痛苦迷茫的沙雾,使人黯然神伤。 被称为文学史上送别诗先河的《诗经·秦风》中“渭阳”一诗,就生动地描绘了战国时秦康公与晋公子重耳这一甥舅别离时恋恋不舍,亲情难分的情形。“我送舅氏,曰至渭阳。何以赠之,路车乘黄。我送舅氏,悠悠我思。何以赠之,琼瑰玉佩。”诗中没有“默默无语两眼泪”般的悲凉苦楚,也没有极力刻画别离后的苦痛,而是洋溢着亲人间真挚的悠悠思恋,送别时深厚的情意,是一首内容自然、审美价值颇高的诗歌。李益的《喜见外弟又言别》也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名篇,它抒写了与外弟久别重逢后旋又分手的复杂感情,颈联“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中“沧海事”用典贴切,“暮天钟”不只表现时间已晚,也暗示了亲友相间,喜出望外而忘乎所以,尾联“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虽未言别字,但别字自现,蕴含着伤别的情怀。还有诗人韦应物的《赋得暮雨送李曹》中有“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诚挚真切、感人至深;司空曙《云阳馆与韩绅宿别》中的“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其中借孤灯、寒雨、湿竹、浮烟以造凄凉色彩,离别时依依不舍的深情借酒杯频频递传。对此诗,沈德潜盛赞云:“三四写久别忽遇之情,五六夜中共宿之景,通体一气,无饾饤习尔,时已为高格矣。”像这样满载真情实感,饱含离愁别绪的佳作还有很多:有送别席宴上借酒消愁以抒别离时的痛苦心情:“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寞寒江明月心。”(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其二);“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荆南渭北难相间,莫惜衫襟着酒痕。”(岑参《奉送贾侍御使江外》);有借送别以抒身世之感,表达主观感受:“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王勃《别薛华》);“逍遥公后世多贤,送尔维舟惜此筵。念我能书数字至,将诗不必万人传!时危兵革黄尘里,日短江湖白发前。古往今来皆涕泪,断肠分手各风烟。”(杜甫《公安送韦二少府匡赞》);“伤禽我是笼中鹤,沉剑君为泉下龙。”(元稹《六平春遣怀》);也有的借送别诗表达强烈的不满情绪,展现主体意愿与现实的矛盾,表现为“欲留不能,欲舍不忍”,更显悲凉:“罢归无旧业,老去恋朋时。独立三边静,轻生一剑知。茫茫江汉上,日暮欲何之?”(刘长卿《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世情已逐浮云散,离恨空随江水长。(贾至《巴陵夜别王八员外》);“晓月过残垒,繁星宿故关。寒禽与衰草,处处伴愁颜。”(司空曙《贼平后送人北归》);更有的诗中没有明显的送别字样,但却做到了“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超以象外,尽得环中”,惜别之意,内蕴深情溢于言表:“飞鸟何处没?青山空向人。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蘋。”(刘长卿《饯别王十一南游》);“故人行役向边洲,匹马今朝不稍留。长路关山何日尽,满堂丝竹为君愁。”(张渭《送人使河源》);“万里辞家事鼓鼙,金陵驿路楚云西。江春不肯留行客,草色青青送马蹄。”(刘长卿《送李判官之润洲行营》)。诸如此类的还有曹植的《送应氏》,李白的《赠汪伦》,都是感情炽热,情绪积极,构思精巧,它们以其真切诚挚,感人至深,又丝毫不带雕琢之痕的艺术魅力在送别诗中放出耀眼的光芒。 (二)送别诗中表达远大的政治理想与抱负 “黯然销魂者,为别而已矣!”南朝梁代著名文学家江淹认为离别最能令人心碎肠断,就连一贯豪放豁达的东坡居士也无限感慨地吟唱:“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都饱含着送别时不忍分离,两情相依的忧伤情绪,但也有许多人借送别亲友之际,吐露和抒写其“报国取龙庭”的理想,以及“所志在功名”的抱负,显示了其旷达的胸襟和高尚的情操,为送别诗一贯塑造的情感氛围另辟蹊径。 高适的《送李侍御赴安西》就是这样的一首好诗:“行子对飞蓬,金鞭指铁骢。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虏障燕支北,秦城太白东。离魂莫惆怅,看取宝刀雄。”诗中不仅表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惜别之情,而且用建功立业的壮志激励远赴安西的李侍御,表达了诗人希望友人有所作为的心愿。“离魂莫惆怅,看取宝刀雄”一句使全诗开朗昂扬,使一首送别诗成为情绪高亢,斗志激扬的前进曲。陈子昂的《送魏大从军》也蕴含了这样的基调:“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归。”诗中借送别之时,用古人征战沙场的英雄事迹激励友人报效国家,立功塞外,全诗豪情激扬,全无“流泪眼观流泪眼,断肠人送断肠人”的凄恻哀伤,而是反映出陈子昂放浪形骸、豪侠浪漫的性格,以及“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的远大政治抱负,收到了令人鼓舞,使人奋发向前的艺术效果。岑参也有一首《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道口行人绝。知君惯度祁连城,岂能愁见轮台月。脱鞍暂入酒家垆,送君万里西击胡。功名袛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其中描绘了前线的艰苦,战场的荒凉,使人联想到李副使致命塞外,驰骋沙场,精忠报国的英雄气概,结尾“功名袛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是点睛之笔,语气高昂豪迈,宛如激动的赞叹之声:“只有那些舍生忘死,到边塞杀敌立功的人,才是古今之真英雄大丈夫。全诗无“断肠分手各风烟”的依依惜别之离情,也未吐露别后彼此遥相的思念,而是以明快流畅的笔调,豪迈奔放的艺术感召力,表达了诗人对李副使的鼓励和期望,同时也寄予了自己的政治理想与远大抱负。在送别出征战士,振作士气的诗作中,岑参也有不俗的表现:有再现边塞的奇景和战况的危急,写出行军的劳苦和将士的斗志,表现了强烈的爱国热情与必胜信念:“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军师西门伫献捷。(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有借助想象与夸张,刻画唐军出征的雄壮气势,描绘戍边将士慷慨赴敌,精忠报国的英雄气概的:“亚相勤王甘苦辛,誓将报主静边尘。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岑参《赴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此类的送别诗虽然不多,但却以其激越雄浑的笔调,慷慨豪壮的艺术风格,跳出以往送别诗的俗套,表现出另具一格的艺术魅力。 (三)送别诗中体现一种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 人生短暂易逝,许多诗人常常能在慨叹生命有限而宇宙无穷中表达一种旷达乐观、积极进取的态度,这种平稳的心态,即使是面对人生最痛苦的离别时,也能表现为一种少有的坦然与大度。那种豁达乐观的情绪常常在“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栗”般的气魄中展现。 王维的赠别名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就与一般送别诗充满伤感情调迥然不同,给人一种奋发有为的精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诗的开始即以工整的对偶句写出了送别的地点和友人要去的地方,暗示了朋友间恋恋不舍的深厚情恋。接着对友人进行劝慰:“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彼此处境相同,感情一致。使对方不致因和挚友分别而感到孤凄,宛若“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般的情韵。以下进一步宽慰友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虽然天各一方,只要知心朋友存在,好象近在咫尺,保持着美好的友情。这就使人的心胸为之开阔,一扫离情别绪。最后劝慰友人“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语壮而情深,表现了诗人开朗的胸襟。全诗笔力矫健,格调高昂,气象壮阔。虽然是离别之时,但却没有伤情愁绪的情调,让人体味其高亢激昂的精神状态。 正是人类能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幸福与快乐,痛苦与哀伤,这才懂得去珍惜有限生命中的稍纵即逝的快乐,而别离却恰恰是人类无法避免,无法摆脱的缺憾,也正是因为这样的缺憾,使得人们对相聚倍感珍惜。“悲莫悲兮生别离”,古代的送别诗就是以其独特的表现手法拨动着人们的心弦,唱出了人们心灵的歌,流出了人们心底的情感真意,它是“哀婉愁苦的主旋律,也是刚健昂扬的变奏曲。”(萧瑞峰《宋词中的别离主题》)给人以情感的释放,美的享受,可以说,古代送别诗确实是中国文学作品中不可多得的珍品。

  • 电子商务市场营销_其他论文

    本论文在其他论文栏目,由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整理,转载请注明来源bbs.pinggu.org/jg/,更多论文,请点经管之家查看 [摘 要]:商务具有营销成本、经营规模不受限制、支付手段高度电子化、便于收集和管理客户信息等特点。在电子商务条件下,整合营销、“软营销”和网络直复营销等网络营销渠道的建立和创建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电子商务 网络营销 网络营销渠道 电子商务及其特点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普及,电子商务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由最初的电子零售阶、电子贸易阶段发展到网上交易市场阶段。网上交易市场是一个从内向外、内外整合的供应价值链。进入网上交易市场的内部必须先有一套合作的电子化生产管理系统,并且这套系统能与外部信息无缝对接,从而实现企业生产、采购、销售全过程的整合信息化。当前,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认为,电子商务是利用现有的机硬件设备、软件和网络(包括因特网、内联网、局域网)等基础设施,在按一定的协议连接起来的电子网络环境下,从事各种各样商务活动的方式。国际商会所作的定义是:电子商务是指现实整个贸易过程中各阶段的电子化,交易各方以电子交易方式而不是通过当面交换或直接面谈方式进行的任何形式的商务交易。很明显它所强调的是网络环境下实现的贸易过程的电子化,是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洗漱,与商业有机结合的产物,而绝非纯粹技术。“电子”只是手段,“商务”才是根本。网络有着不同于传统竞技的与模式,电子商务也不可能是传统商务活动在网络上的翻版。电子商务自身所局有的特点决定了其大大优于传统商务,具体表现在: 营销成本低 所有商品信息在网上发布,即可主动散发,又可随时接受需求者的查询,无需再负担广告促销费用。同时,可以很好地实现“零库存”,什么时候卖出货,什么时候才进货。没有店面租金成本和商品库存就可满足市场需求,节省了潜在开支。 经营规模不受限制 电子商务为企业提供了虚拟的全球化贸易环境,大大提高了商务活动的水平和质量,赋予了企业一种全新的经营方式。企业可以敬意的把产品和服务推向市场,实现跨区域、跨国界经营。 支付手段的高度电子化 随着SET标准的推出,各银行机构、信用卡发放者、软件厂商纷纷提出了在网上购物后的货款支付办法,有信用卡,电子现金、智能卡、储蓄卡等,电子货币的持有人可用它方便的购物和从事其他交易活动。引入CA认证体系,使支付手段在高度电子化的同时,具有很好的安全性、可靠性,使得信用度大大提高,同时增强了国家对市场的调控能力。 便于收集和管理客户信息 在收到客户订单后,服务器可自动汇集客户信息到数据库中,可对收到的订单和一件进行,寻找突破点,引导新商品的生产、销售和消费,即提供交互式的销售渠道,商家能即使得到市场反馈,改进自身工作,减少流通环节,增加了客户和供货方的联系,使得双方均可获得最高数据,接腔彼此间合作,提高服务质量。 5、特别适合信息商品的销售 对于计算机软件、电子报刊、图书等电子信息商品,电子商务是最佳选择,用户可以网上付款,可在网上下载所购商品。 电子商务模式下的网络营销新理论 网络营销区别在于传统营销的根本是网络本身的特性和网络顾客需求的个性化,网络营销必须从网络特征和消费者需求变化这一基础出发,运用网络整合营销、“软营销”及网络直复营销等新营销理论,进行营销策略创新。 网络整合营销 所谓网络整合营销,是指由于网络营销信息的双向互动特性,使顾客真正参与到企业的整个营销过程成为可能,顾客参与的主动性、选择性加强,顾客在整个营销过程的地位比传统营销更进一步得到提高。 “软营销” 所谓“软营销”是指在网络营销环境下,企业想顾客传送的信息及采用的促销手段更具理性化,更易于被顾客接受,进而实现信息共享与营销整合。网络发展的基础是信息共享、降低信息交流的成本以及网络访问者的主动参与,这就决定了在网上提供信息,必须遵循网络礼仪。网络礼仪是一切网上行为的准则,以体现网络社区作为一个具有、文化、经济三重性质的团体,是按照一定的行为规划组织起来的,网络营销也不例外。可见“软营销”观念的特征主要体现在遵守网络礼仪的同时,通过对网络礼仪的巧妙运用留住顾客,并建立对企业及产品的忠诚意识,从而获得最佳的营销效果。 网络直复营销 网络直销是指生产厂家通过直接分销渠道,直接销售产品。常见的做法有两种:一种是企业在因特网上建立自己独立的站点,申请域名,制作主页和销售网页,由网络管理员专门处理有关产品的销售事务;另一种是企业委托信息服务商在网站上发布相关信息,企业利用有关信息与客户联系,直接销售产品,虽然在这一过程中有信息服务参加,但主要的销售活动仍然是在买卖各方之间完成的。网络直销的优点是多当面的。 网络直销促成产需直接见面,企业可以戒指从市场搜集到真实的第一手资料,合理的安排生产。 网络直销对买卖双方都有直接的经济利益。 营销人员可以利用网络工具,随时根据用户的愿望和需求,开展各种形式的促销活动,迅速扩大产品市场占有率。 企业能够通过网络即使了解到用户对产品的意见和建议,并针对这些一件和建议提供技术服务,解决疑难问题,提高产品质量,改善经营管理。 营销渠道的建立 网络营销是一中技术手段的革命,而且包含了更深层的观念革命。它是目标营销、直接营销、分散营销顾客导向营销、双向互动营销、远程或全球营销、虚拟营销无纸化交易、顾客参与式营销的综合。互联网络作为跨时空传输的“超导体”媒体,可以为顾客所在地提供及时的服务,同时互联网络的交互性可以了解顾客需求并提供针对性的响应,因此,互相网络可以说是信息中最魅力的营销工具。网络营销赋予了营销组合以新的内涵。网络营销渠道能使生产直接面对消费者,将货物展现在他们面前,并回答有关产品的的信息咨询,接受订单。对中间商的选择与传统的要求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特别是选择国外中间商不再是以代理商为主,唱主角的是负责送货的寄售或销售代理。主要做法是: 设立产品展示区,将产品图像进行电脑技术设计,通过立体形象的声、影、形、色等虚拟的产品橱窗展现在上网用户面前,并且根据各国文化、季节等需要,可以24小时为各种顾客提供服务。 选择合适的销售代理。 网络营销面对全球顾客,企业必须在各国建立相应的代理网点,以保证按时送货,销路畅通。 网络营销与银行结算联网,开发网络结算系统,将网上销售的结算与银行转账系统联网,使消费者能够轻松的在网上购物、网上结算。正因为如此,网络营销正在使营销渠道发生着变革。由于网络营销可不受地域和时间的限制,从而使企业可以不必借助批发商和零售商的营销努力即可实现产品销售,只要网上的客户有需求,企业就可依其需求供货;不仅如此,对网络营销来说,还可以实现“少环节”销售,甚至可以不必设置大规模的产品战士空间和中转仓库,这样可以降低渠道运行费用和交易费用。另外,网络营销正在使用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关系发生着变革。在传统的运行方式下,企业欲了解消费者的需求欲望及发现潜在消费者方面有一些不可逾越的鸿沟、而在网络营销下,在互动沟通过程中可以实现信息对称(不收任何外界因素干扰),从而使得产销之间实现一对一的深层次双向沟通。在网络营销渠道中,企业把速度放在竞争首位。公共网络的建立将迫使企业对市场机会做出快速反映,而强大的信息沟通能力将大大提高企业反应速度,同时也改善了传统营销渠道的产销关系。企业建立网络渠道的墓地是为了使企业营销渠道注入快速的反应能力,以改善产销关系,提高渠道运行的效率,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点: 将企业内部协调转向外部化。网络营销使得企业有能力在任何时间和地点与供应商、零售商、消费者及各种相关组织进行交互式多媒体通讯,这就会改变传统情况下由于对外封闭和信息不足,使得企业专门注重外界的联合,充分利用各种合作方式,从外界更广泛的来源获得更为优化资源。 促使企业充分利用外部资料,低成本、快节奏地开发利用市场机会。为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企业必须改变传统的和少数固定的伙伴关系而保持与众多企业、设计与单位及相关产业的动态联系关系。根据不断出线的新的市场机会,迅速重组织价值链条,其结果使企业的活动将以价值链、价值网形式,甚至形成“虚拟公司“。 使企业营销结构趋于更直接和高效率。网络营销可以导致营销上与直销商、消费者与制造商直接沟通,形成一个但一的、连续的活动业务流。网络营销大大降低了整个经营过程中所消耗的劳动力资源,使得企业可以随时掌握商品的销售、库存、价格以及利润和畅销程度;而数据交换系统(EDI)则把制造商、营销商、储运机构、银行等连接在一起,信息的适时传递缩短了商品流转时间,减少了库存,这不仅即使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而且也大大的提高了企业效率。网络营销渠道的建立,一方面,减少了大量的国际化营销成本,使产品迅速走向世界各地;另一方面,也使代理商走上专业化营销崛起之路。这对于缺少人才,迫切需要扩大国际市场需求,以及实施规模经销的企业营销是个可取的捷径。 参考文献 1、陶天.自建网络的成本探析.市场营销,2001;(3) 2、冯芷艳,郭国庆.《企业营销的关键资源渠道网络》.企业管理,2001;(3) 3、马红梅等.《电子商务中的顾客信息收集》.情报杂志,2002;(2) 4、朱启莲等.《谈电子商务下的营销策略》. 情报杂志,2002;(2) 5、王恩胡.《电子商务与市场营销变革,西部经济论丛》.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3 电子商务市场营销_其他论文 本论文在其他论文栏目,由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整理,转载请注明来源bbs.pinggu.org/jg/,更多论文,请点经管之家查看 [摘 要]:商务具有营销成本、经营规模不受限制、支付手段高度电子化、便于收集和管理客户信息等特点。在电子商务条件下,整合营销、“软营销”和网络直复营销等网络营销渠道的建立和创建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电子商务 网络营销 网络营销渠道 电子商务及其特点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普及,电子商务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由最初的电子零售阶、电子贸易阶段发展到网上交易市场阶段。网上交易市场是一个从内向外、内外整合的供应价值链。进入网上交易市场的内部必须先有一套合作的电子化生产管理系统,并且这套系统能与外部信息无缝对接,从而实现企业生产、采购、销售全过程的整合信息化。当前,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认为,电子商务是利用现有的机硬件设备、软件和网络(包括因特网、内联网、局域网)等基础设施,在按一定的协议连接起来的电子网络环境下,从事各种各样商务活动的方式。国际商会所作的定义是:电子商务是指现实整个贸易过程中各阶段的电子化,交易各方以电子交易方式而不是通过当面交换或直接面谈方式进行的任何形式的商务交易。很明显它所强调的是网络环境下实现的贸易过程的电子化,是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洗漱,与商业有机结合的产物,而绝非纯粹技术。“电子”只是手段,“商务”才是根本。网络有着不同于传统竞技的与模式,电子商务也不可能是传统商务活动在网络上的翻版。电子商务自身所局有的特点决定了其大大优于传统商务,具体表现在: 营销成本低 所有商品信息在网上发布,即可主动散发,又可随时接受需求者的查询,无需再负担广告促销费用。同时,可以很好地实现“零库存”,什么时候卖出货,什么时候才进货。没有店面租金成本和商品库存就可满足市场需求,节省了潜在开支。 经营规模不受限制 电子商务为企业提供了虚拟的全球化贸易环境,大大提高了商务活动的水平和质量,赋予了企业一种全新的经营方式。企业可以敬意的把产品和服务推向市场,实现跨区域、跨国界经营。 支付手段的高度电子化 随着SET标准的推出,各银行机构、信用卡发放者、软件厂商纷纷提出了在网上购物后的货款支付办法,有信用卡,电子现金、智能卡、储蓄卡等,电子货币的持有人可用它方便的购物和从事其他交易活动。引入CA认证体系,使支付手段在高度电子化的同时,具有很好的安全性、可靠性,使得信用度大大提高,同时增强了国家对市场的调控能力。 便于收集和管理客户信息 在收到客户订单后,服务器可自动汇集客户信息到数据库中,可对收到的订单和一件进行,寻找突破点,引导新商品的生产、销售和消费,即提供交互式的销售渠道,商家能即使得到市场反馈,改进自身工作,减少流通环节,增加了客户和供货方的联系,使得双方均可获得最高数据,接腔彼此间合作,提高服务质量。 5、特别适合信息商品的销售 对于计算机软件、电子报刊、图书等电子信息商品,电子商务是最佳选择,用户可以网上付款,可在网上下载所购商品。 电子商务模式下的网络营销新理论 网络营销区别在于传统营销的根本是网络本身的特性和网络顾客需求的个性化,网络营销必须从网络特征和消费者需求变化这一基础出发,运用网络整合营销、“软营销”及网络直复营销等新营销理论,进行营销策略创新。 网络整合营销 所谓网络整合营销,是指由于网络营销信息的双向互动特性,使顾客真正参与到企业的整个营销过程成为可能,顾客参与的主动性、选择性加强,顾客在整个营销过程的地位比传统营销更进一步得到提高。 “软营销” 所谓“软营销”是指在网络营销环境下,企业想顾客传送的信息及采用的促销手段更具理性化,更易于被顾客接受,进而实现信息共享与营销整合。网络发展的基础是信息共享、降低信息交流的成本以及网络访问者的主动参与,这就决定了在网上提供信息,必须遵循网络礼仪。网络礼仪是一切网上行为的准则,以体现网络社区作为一个具有、文化、经济三重性质的团体,是按照一定的行为规划组织起来的,网络营销也不例外。可见“软营销”观念的特征主要体现在遵守网络礼仪的同时,通过对网络礼仪的巧妙运用留住顾客,并建立对企业及产品的忠诚意识,从而获得最佳的营销效果。 网络直复营销 网络直销是指生产厂家通过直接分销渠道,直接销售产品。常见的做法有两种:一种是企业在因特网上建立自己独立的站点,申请域名,制作主页和销售网页,由网络管理员专门处理有关产品的销售事务;另一种是企业委托信息服务商在网站上发布相关信息,企业利用有关信息与客户联系,直接销售产品,虽然在这一过程中有信息服务参加,但主要的销售活动仍然是在买卖各方之间完成的。网络直销的优点是多当面的。 网络直销促成产需直接见面,企业可以戒指从市场搜集到真实的第一手资料,合理的安排生产。 网络直销对买卖双方都有直接的经济利益。 营销人员可以利用网络工具,随时根据用户的愿望和需求,开展各种形式的促销活动,迅速扩大产品市场占有率。 企业能够通过网络即使了解到用户对产品的意见和建议,并针对这些一件和建议提供技术服务,解决疑难问题,提高产品质量,改善经营管理。 营销渠道的建立 网络营销是一中技术手段的革命,而且包含了更深层的观念革命。它是目标营销、直接营销、分散营销顾客导向营销、双向互动营销、远程或全球营销、虚拟营销无纸化交易、顾客参与式营销的综合。互联网络作为跨时空传输的“超导体”媒体,可以为顾客所在地提供及时的服务,同时互联网络的交互性可以了解顾客需求并提供针对性的响应,因此,互相网络可以说是信息中最魅力的营销工具。网络营销赋予了营销组合以新的内涵。网络营销渠道能使生产直接面对消费者,将货物展现在他们面前,并回答有关产品的的信息咨询,接受订单。对中间商的选择与传统的要求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特别是选择国外中间商不再是以代理商为主,唱主角的是负责送货的寄售或销售代理。主要做法是: 设立产品展示区,将产品图像进行电脑技术设计,通过立体形象的声、影、形、色等虚拟的产品橱窗展现在上网用户面前,并且根据各国文化、季节等需要,可以24小时为各种顾客提供服务。 选择合适的销售代理。 网络营销面对全球顾客,企业必须在各国建立相应的代理网点,以保证按时送货,销路畅通。 网络营销与银行结算联网,开发网络结算系统,将网上销售的结算与银行转账系统联网,使消费者能够轻松的在网上购物、网上结算。正因为如此,网络营销正在使营销渠道发生着变革。由于网络营销可不受地域和时间的限制,从而使企业可以不必借助批发商和零售商的营销努力即可实现产品销售,只要网上的客户有需求,企业就可依其需求供货;不仅如此,对网络营销来说,还可以实现“少环节”销售,甚至可以不必设置大规模的产品战士空间和中转仓库,这样可以降低渠道运行费用和交易费用。另外,网络营销正在使用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关系发生着变革。在传统的运行方式下,企业欲了解消费者的需求欲望及发现潜在消费者方面有一些不可逾越的鸿沟、而在网络营销下,在互动沟通过程中可以实现信息对称(不收任何外界因素干扰),从而使得产销之间实现一对一的深层次双向沟通。在网络营销渠道中,企业把速度放在竞争首位。公共网络的建立将迫使企业对市场机会做出快速反映,而强大的信息沟通能力将大大提高企业反应速度,同时也改善了传统营销渠道的产销关系。企业建立网络渠道的墓地是为了使企业营销渠道注入快速的反应能力,以改善产销关系,提高渠道运行的效率,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点: 将企业内部协调转向外部化。网络营销使得企业有能力在任何时间和地点与供应商、零售商、消费者及各种相关组织进行交互式多媒体通讯,这就会改变传统情况下由于对外封闭和信息不足,使得企业专门注重外界的联合,充分利用各种合作方式,从外界更广泛的来源获得更为优化资源。 促使企业充分利用外部资料,低成本、快节奏地开发利用市场机会。为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企业必须改变传统的和少数固定的伙伴关系而保持与众多企业、设计与单位及相关产业的动态联系关系。根据不断出线的新的市场机会,迅速重组织价值链条,其结果使企业的活动将以价值链、价值网形式,甚至形成“虚拟公司“。 使企业营销结构趋于更直接和高效率。网络营销可以导致营销上与直销商、消费者与制造商直接沟通,形成一个但一的、连续的活动业务流。网络营销大大降低了整个经营过程中所消耗的劳动力资源,使得企业可以随时掌握商品的销售、库存、价格以及利润和畅销程度;而数据交换系统(EDI)则把制造商、营销商、储运机构、银行等连接在一起,信息的适时传递缩短了商品流转时间,减少了库存,这不仅即使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而且也大大的提高了企业效率。网络营销渠道的建立,一方面,减少了大量的国际化营销成本,使产品迅速走向世界各地;另一方面,也使代理商走上专业化营销崛起之路。这对于缺少人才,迫切需要扩大国际市场需求,以及实施规模经销的企业营销是个可取的捷径。 参考文献 1、陶天.自建网络的成本探析.市场营销,2001;(3) 2、冯芷艳,郭国庆.《企业营销的关键资源渠道网络》.企业管理,2001;(3) 3、马红梅等.《电子商务中的顾客信息收集》.情报杂志,2002;(2) 4、朱启莲等.《谈电子商务下的营销策略》. 情报杂志,2002;(2) 5、王恩胡.《电子商务与市场营销变革,西部经济论丛》.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3

  • 以人为本,优化学校管理_其他论文

    本论文在其他论文栏目,由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整理,转载请注明来源bbs.pinggu.org/jg/,更多论文,请点经管之家查看  以人为本,优化学校管理 [摘要]:管理的核心是人,要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关键在于提高教师的积极性本文围绕“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建立健全制度,合理约束人”和“完善评价体系,关注教师发展”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以人为本、优化管理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理念,近年来随着教育体制人事制度的改革,原来的管理方式难以适应形 式的要求,如何促进学校的人性管理,确保学校的教育教学有着良好的循环发展,对人的管理是关键,我根据多年学校管理认为: 一、树立以任为本的管理理念 以人为本,就是一切围绕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一所学校应该怎样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呢?“以人为本”即以“人”为“根本”,以人为本是指在管理过程中以人为出发点和中心,围绕着激发和调动人的主观性、积极性、创造性开展的,以人为本的管理主要是指在学校管理过程中以人为出发点和中心的指导思想;以人为本的管理活动围绕着激发和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来开展;以人为本的管理致力于人与学校的共同发展。而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许多学校都制订了诸多特色各异的管理制度,但究其根本都离不开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和原则。下面我想就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谈几点个人的认识。 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模式的基本思想就是教职工和学生是管理中最基本的要素,教职工和学生是能动的。他们与学校环境是一种交互作用。学校创造良好的管理育人环境可以促进教师、学生和学校的发展;教师个人,学生个体目标与学校整体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是可以协调的;通过以人为本管理模式将学校切实建设成一个学习型、组织型的社会群体从而使教职工学生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在此过程中,学校通过进一步了解教职工和学校目标,以体现教职工利益和教职工目标。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模式要以教职工和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核心,以此实现人的发展是学校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前提这一主题。 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还应遵循的原则:拓展性原则即管理必须立足于学校的长远发展,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不拘一格地吸纳、使用人才,同时利用一切可能的政策和机会,吸引人才,用好人才;用人之长的原则,每个教职工都有其个性特点和才能上的优势,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应当用人之长,充分发挥每个教职工的特长;激励性原则;是指对每个教职工的管理要以表扬和鼓励为主,引导教职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学校是文化单位,是知识分子群集的地方,每个教职工都希望得到尊重,学校应适当建立激励机制原则。(1) 二、建立健全制度,合理约束人 学校制度是维系学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建立完整的规章制度,规范师生的行为,才能保证学校各方面工作和活动的开展与落实。但是,学校规章制度建立是否合理科学,以及贯彻执行是否有效果,直接反映了学校管理的品位。我认为虽然制度是人定的、人创造的,但是规章制度的制定,不能只在管、卡上做文章,要体现教师的工作特点,促进学校管理机制的良性循环。即制度必须能够管理人,制度也要能塑造人,使人不自觉的适应制度,并将制度内化为自己的自觉行为习惯。为此学校应形成并完善校长负责制、教职工聘任制、工作目标责任制、工作质量考核制和结构工资制等各项制度。将刚性的制度管理与柔性的文化管理相结合。刚性的制度管理就是从严治理,用规章制度去约束人、规范人的行为,使学校秩序井然,从而达到管理的目的。柔性的文化管理,就是以人为本,弘扬人文精神,通过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鼓舞人、激励人、教育人的潜移默化的效应,使教师们做到自觉遵守各种规章制度成为自觉行为和理念。比如:我校在制定教师工作目标责任制就充分考虑到每个班的具体情况,全体教师都参与到讨论中。这样一来,避免了领导一言谈,教师充分感受到自己学校的主任翁,这样即调动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又约束了人。再如:学校推行校务公开制度,定期向教师公开学校的收支情况,实行阳光操作增加管理的透明度和可信度。学校的计划和管理目标的制定、学校所采取的重大决策和措施如教职工聘任制、奖励制度等与教师切身利益有关的重大事项,都要认真诚恳地征求教师的意见,以取得教师的支持和赞同。在执行各种规章制度、考核指标时,以“无情决策,有情操作”为原则,特别是评优晋级,我们都是广泛收集信息,征求广大教职工的意见和建议以照顾老弱群体,让广大教职工感受到真上一个温暖的家。领导把教师当成主人,教师就会把学校当成自己的家。这样会大大激发教职工爱校敬业精神,树立主人翁思想和岗位责任观念,增加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确立“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荣辱观,做到乐业敬业、辛勤耕耘、无私奉献、不断创新,出色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教师参与管理,可以变上下沟通为平行沟通,变单向沟通为双向沟通,缩短地领导与教师之间的心理距离,使学校成为一个团结而富有活力的集体 三、完善评价体系,关注教师发展 教师的劳动是长远而复杂的系统工程,然而对教师的评价往往是只用某一年的成绩来平定,领导多以成绩论英雄,成然我们喊了数年的素质教育,我们却在做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的事。例如:某校为了提高学校学年的名次竟然把50多位差异生挡在了年终考查的门外。这不仅暴露了我们部分教师的师德修养有问题,更暴露了我们的评价制度或体系存在着问题。作为在一线的老师和管理者认为完善对教师的评价是十分必要的。我们是这样做的: 1。自我评价:教师每月一次阶段性反思,梳理教学中的得与失,不断改进与提高。每学期二次(期中与期末),反思自己的工作情况,做出正确的评价,评价内容分教学方面和素质方面。教学方面又包括教学设计、管理学生、促进教学、对学生评价。素质方面包括职业道德、学科知识、教学能力、文化素质、参与共事、反省与计划。这几个方面分别从优势与不足分析,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不足,以便扬长补短,不断提升自我。 2。教师评价:在每次的例会和教研活动后,全体参与活动的教师及领导就每一位教师的出勤、态度及发言情况等进行随机评价,学期末,学校累积评价结果,作为考查教师科研能力的重要依据。 3。学生评价:每月一次问卷调查,对课任教师进行评价。内容分为“工作作风、工作态度、教学水平、对待学生、作业布置、作业批改、学生辅导”等几个方面,分“优、良、一般”三个等级评价。 4。家长评价:每月一次问卷,了解家长对教师工作的看法;每学期一次座谈,调查家长对教师工作的满意程度;开设家长开放日,让家长了解教师的教学工作情况;设家长意见箱,征求家长意见,参与班级管理。 5。学校评价:学校对教师的综合评价内容分为:思想品德、学识水平、业务能力等方面。在思想品德中特别强调“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的个体健全发展。”学识水平包括“文化基础、专业知识、教育理论”。在文化基础中强调“知识面广,能承担多科教学任务”。在专业知识中要求“掌握课程标准,熟练掌握专业学科知识体系”。业务能力包括“备课、课堂教学、作业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教育科研能力、听课与业务学习”。 6。档案袋评价:建立教师成长记录袋,教师将教育教学的过程资料,包括优秀的教案设计、精彩的教学实录、教学案例与论文、教学反思、与学生的心灵对话、获得的各种奖励等反映成长过程的资料都存入档案袋,定期展示,让老师们既与自己纵向比较,又与别人横向比较,促进自身的持续发展。 学校对教师教学工作的完成情况,实行随机评价、阶段评价、终结评价,评价结果按比例计入教师的评估成绩。对教师实行定性、定量评价相结合,自评、教师评、家长评、学生评、学校评多种形式相结合,实现了评价过程的动态化,评价主体的互动化,评价内容的多元化。这样一来,充分调动了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所有教师也不断地调整自我,完善自我,提升了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宗上所述要使学校蓬勃发展必须以人为本;制度健全。合理约束。完善评价。 参考文献:(1)教育管理学(p429-p430)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陈孝彬主编 (2)现代管理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程正方编著 (3)人力资源管理教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张一弛编著

AB
CD
ABCDEFGHIJKLMNOPQISTUVWX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