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经管之家 [登录] [注册]

设为首页 | 经管之家首页 | 收藏本站

  • 陈岱孙:对当前西方经济学研究工作的几点意见

    对当前西方经济学研究工作的几点意见               陈岱孙[编者按:陈岱孙是中国著名经济学家、教育家,全国政协常委和北京大学教授。陈岱孙教授青少年时期勤奋学习,以优异成绩取得美国哈佛大学博士学位。他从1927年回国后,毕生从事高等教育事业,先后在清华大学、西南联大和北京大学从教共70年整,为中国的经济学研究和教育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陈岱孙教授于7月2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7岁。这里谨以转载陈岱孙教授近来的一篇重要文章作为纪念。]  战后时期的一个重要的社会现象,是西方经济学的发展传播及其对世界各国经济政策的广泛影响。战后时期西方经济学的发展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在学科领域内,其基础学科,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特别是宏观经济学提出了不少新的理论,形成了比较大的体系,同时建立了若干分支学科和边缘学科。另一方面是形成了许多新的学派。这样,当代西方经济学与战前时期相比,就带有某种复杂性。在方法上,战后西方经济学一个十分引人注目的现象是广泛采用数学方法,而且是相当艰深的高等数学方法。不少当代西方经济学书籍和杂志,满篇满纸都是数学公式。此外,当代西方经济学在方法论上还继承其前人特别是李嘉图学派解体以后西方庸俗经济学的固有手法,即以描述经济现象及其表面联系为能事,不能、不愿意也不敢触及经济问题的本质。但现象和现象之间的联系往往与人们的常识相吻合,因而容易为人们所认同。但正因为是常识,是事物的表象,而不是事特内部规律性的反映,所以往往与真理大相径庭而流于谬误。从常识的角度接触西方经济学,就难免将西方经济学的谬误当作真理加以接受。  70年代末叶,我国克服了对西方经济学说的盲目批判、一概排斥的态度,当时,从事西方经济学研究工作的大多数学者,同意这样一个观点,即对当代西方经济学应当采取一分为二的科学分析的态度,摒弃其庸俗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理论框架,吸取和借鉴其中某些合理成份。既要反对盲目批判、一概排斥的态度,又要反对盲目迷信、机械照搬的作法。近年来,我国广泛地开展了对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并且在我国经济政策制定和企业经济管理工作中借鉴了西方经济学某些有用的成份,收到了一定的成效。经过10多年的研究,我们对当代西方经济学的了解前进了一大步。我国近年来出版的数量众多的论文、专著和译著表明,我国学术界对外国经济学说特别是当代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我们的研究工作和教学工作是很有成绩的。但另一方面,在我国经济学界,这些年来又渐渐滋长了一种对当代西方经济学的盲目崇拜、一概肯定的倾向。值得警惕的是,在借鉴西方经济学进行我国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研究工作中,特别是在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方案的研究工作中,这种对西方经济学盲目崇拜、一概肯定、照抄照搬的倾向变得空前严重起来。如果不引起我们的注意,认直加以克服,后果将是非常严重的。  这股对西方经济学盲目崇拜的倾向产生和泛滥的原因,除了前面所说的战后时期西方经济学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某种复杂性和迷惑性这种理论上的因素以外,还根源于战后时期世界社会经济发展的若干实际因素。归纳起来,主要是两点:一是战后时期的前半段即50年代和60年代西方经济的带有战后恢复性质的经济高速增长;二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在战后时期出现国际性的严重挫折。  总结这10多年来关于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工作和教学工作,我们应当承认,我们的工作在取得重大成绩同时,还存在着严重的缺点和不足。上述对西方经济学的盲目迷信的倾向的产生和泛滥,与西方经济学研究工作和教学工作的缺点和不足是分不开的。我们工作的缺点和不足,一言以蔽之,是“述而不作”,或者说是“述而不批”。不错,我们有一批专家,从改革开放伊始,就主张对当代西方经济学采取分析的态度,弃其糟粕,取其精华,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借鉴。但在汹涌而来的对当代西方经济学盲目崇拜的浪潮中,这一正确主张的声音似乎太小,不足以左右社会潮流的方向。于是我们就面临这样一个历史格局,从过去的对西方经济学的盲目排斥这一极端跳到对西方经济学盲目崇拜的另一极端。这是当前的主要危险。  我们面临的危险有两个方面,一是西方经济学对青年学生和青年知识分子心灵的毒害,二是西方经济学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方向的误导。弄得不好,西方经济学这两个方面的影响都可能产生悲剧性的后果。由于中国经济发展比前苏联东欧国家落后得多,人口又多得多,剧变的后果的严重性将十倍百倍于前苏联东欧国家。这种历史结局是西方帝国主义势力所梦寐以求的。我们一定要全力以赴避免这种历史结局的出现。要做到这一点,当前一个最紧迫的任务便是克服对西方经济学盲目崇拜、照抄照搬的右的倾向。为此,必须改进我们对西方经济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尤其是加强对西方经济学特别是当代西方经济学的分析和批判工作。  第一,分析对当代西方经济学盲目崇拜倾向的国际理论背景。我国近年来在西方经济学研究工作中的右的倾向,与7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新自由主义国际思潮的泛滥有密切关系。西方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潮主张自由放任,反对国家干预,与时代潮流不合,对西方国家的经济政策影响不大,但却成为西方国家打入发展中国家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搞和平演变的工具。在社会主义国家,新自由主义经济学鼓吹国有企业私有化,鼓吹取消国家干预,极力使社会主义经济蜕变成资本主义经济。因此,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潮代表着西方国家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让国内经济学界特别是青年学者认识这一国际背景,使他们提高警惕,显然至关重要。  第二,要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将当代西方经济学研究与世界经济研究紧密结合起来。首先要实事求是地科学地分析战后时期西方经济发展,揭示战后初期西方国家经济发展的战后经济重建性质,指出自70年代以后,西方经济进入低速增长,杂以停滞和危机的历史时期,指出在帝国主义时代,西方经济的通例是低速增长和慢性萧条,战后初期的经济繁荣乃是由特定的历史原因产生的特例,因而不可能长期持续下去。在对西方国家经济的估价上面,我们也看到两种极端,一个极端是在前30年,我们不少学者喜欢将西方经济描绘成一片暗淡,除了危机还是危机,不承认战后一段时期西方经济的繁荣。另一个极端是近年来我们一些学者倾向于将西方经济现状和前景描绘成一片光明。这些学者对西方经济的看法往往比西方国家的学者还要乐观得多。我们必须克服这种片面性,要用我们的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引导青年正确认识西方经济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这对青年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端正对当代西方经济学的态度,克服对西方经济和西方经济学的盲目崇拜心理,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第三,将当代西方经济学的研究与西方经济学说史的研究紧密地结合起来。西方经济学发展数百年,但在马歇尔以前,内容并不那么复杂,脉络也比较分明。战后西方经济学虽然内容庞杂,学派林立,新学科层出不穷,但每一种新的理论,每一个学派,每一个学科,都可以在学说史上直接间接地找到其思想根源,而一旦找到其学术渊源,这些理论、学派、学科的神秘的光环也就黯然消退了。  第四,加强对西方经济学派的研究。首先是加强西方正统派经济学阵营中国家干预主义学派与自由主义学派斗争的研究。这两大流派的斗争,从重商主义时代晚期起,贯穿着西方经济学发展的全过程。对西方经济学这两股思潮两大流派的斗争内容、实质及其发展前景的研究必须联系时代的特征。现代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代,在这个时代,西方经济学的主流派只能是现代国家干预主义学派,而不可能是新自由主义学派。  近年来国内滋长的对西方经济学的盲目崇拜倾向,深究起来,实质只是对当代西方经济学中新自由主义这一古旧学派的崇拜。而人们之所以以腐朽为神奇,盲目崇拜这一带有浓厚的复古色彩的学派,主要原因有三;一是误认为新自由主义是主流派经济学;二是为其光怪陆离的理论表象所迷惑,没有认识到它与从亚当·斯密到马歇尔的旧经济自由主义一脉相承的理论渊源关系;三是没有识破西方国家和某些国际经济组织在发展中国特别是社会主义中国强制推行自由主义经济学及新自由主义经济模式的险恶用心。西方国家在国内甚至国际经济生活中厉行国家干预主义政策,但要求广大发展中国家特别是社会主义国家推行新自由主义改革模式和经济政策,取消国有企业,取消国家对经济生活的管理特别是计划管理,洞开国内市场,与西方国家牢牢控制的世界经济接轨,其目的无非是要在发展中国家恢复殖民主义统治,在社会主义国家搞和平演变,演变为资本主义,或外围资本主义。我们的某些学者十二分卖力地在国内贩卖这一套新自由主义货色,而且非常顽固地加以坚持,实际上扮演了一个可悲的角色。  第五,加强对西方国家激进派经济学的研究。西方激进派经济学派别很多,如新剑桥学派,加尔布雷思新制度学派,新左派经济学等。这些学派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持不同程度的批评态度,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种种社会经济矛盾和问题有所研究有所揭露。特别是带有某种马克思主义色彩的新左派经济学,出版了不少论述现代资本主义的著作,很值得我们关注。他们生活在西方国家,就近研究,取材容易,体察也较直接深切。在国内翻译出版和介绍激进学派特别是新左派经济学派的著作,对于教育青年一代,使他们对现代西方国家的现实具有真实的了解,克服对西方社会的盲目崇拜心理,很有裨益。  第六,加强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学家的著作研究。战后时期,发展中国家出现了一批进步的民族主义经济学家,如普雷维什、萨缪尔·阿明等,这些经济学家与西方国家一些进步经济学家如布兰克等联系在一起,提出了一整套捍卫发展中国家民族利益,实现发展中国家经济独立和工业化、现代化的理论,引起了人们的注目,被称为发展主义经济学,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政策有重要的影响。70年代后期以来,特别是80年代,这一学派受到西方国家和某些国际经济组织及其支持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派的排斥和打击。在80年代,西方国家和某些国际经济组织在广大发展中国家强制推行新自由主义市场取向型改革模式,使发展中国家的民族经济受到严重打击,政治独立也受到严重威胁,后果十分严重。对发展中国家来说,80年代被称为失去的十年。在80年代,发展主义经济学家对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批判和斗争从未停止过。80年代末90年代初,这一学派经济学家的努力有所增强,近年来在拉美国家崭露头角的新结构派就是其中一派。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学家同西方国家、某些国际经济组织及其支持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派作斗争的经验,他们对发展民族经济的道路和模式的探索,对我们具有十分切近的借鉴意义。我们对这一流派的经济学虽然有所研究,但很不够,今后应当加强。  第七,加强对前苏联、东欧国家剧变前后经济学说的研究。在前苏联、东欧国家,借鉴和引入西方经济学说研究社会主义经济政策问题比我们中国要早得多。著名波兰经济学家奥斯卡·兰格借鉴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在与西方自由派经济学家米音斯、哈耶克之流的著名论战中创立市场社会主义理论,并在战后波兰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加以实施,就是有名的例子。80年代,前苏联、东欧国家的主流派经济学逐渐转化为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前苏联、东欧国家的经济改革蓝图的制定工作逐渐为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所把持。西方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和某些国际经济组织代表直接插手前苏联、东欧国家经济改革方案的制定工作。前苏联、东欧国家推行的“休克疗法”就是其最显著的例子。“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我们应研究前苏联、东欧国家变革前后推行的经济改革理论和政策的前因后果,我们应从中得出应有的结论,作为我们改革开放的鉴戒。  第八,积极参加国内经济问题的研究工作,在切实做到以西方的经济理论联系中国实际的基础上,提出有真知灼见的政策建议。西方经济学无论如何,是植根于西方国家社会经济的产物。中国的实际在种种方面和西方实际大不相同。在借鉴、利用西方经济学一些理论分析解决中国今日面临的经济问题时,我们不但要排除其在本国实践上已证明为谬误者,即使在其本土已证明有成功经验者,我们也得详察其是否适合中国的国情。要特别注意与别有用心的西方经济学者的建议作不调和的斗争,防止苏东国家的悲剧在中国重演。  第九,大力加强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研究。我们宣称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就理所当然地是我们的理论基础。无庸讳言,近年来,马克思主义在部分人们的心目中,在部分学者的心目中,特别在是缺乏生活经验的青年人的心目中,有所淡薄。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其中重要的一条是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研究工作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而且有所放松。这种状况必须迅速改变,而方法也要改进。我们不能以照本宣科地复述经典著作为满足。更不能像时下某些人那样寻章摘句,甚至断章取义歪曲经典作家的原意,偷换自己的自由主义私货。例如用《资本论》中马克思关系于重建个人所有制的用语,鼓吹私有制;利用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股份公司的论述鼓吹社会主义的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利用马克思关于社会所有制的用语,否定公有制等等。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丁冰教授主编的《现代西方经济学说》一书(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对当代西方经济学说主要流派及其分支的理论进行了系统研究和深入阐述,并且追踪研究了当代西方经济学重要理论和主要流派的最新发展,内容十分丰富。尤其值是称道的是作者应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对当代西方经济学的主要流派及其分支理论的发展作了细致剖析、批判和鉴别,审慎地区分其精华和糟粕,特别对近年来甚嚣尘上的新自由主义思潮进行了实事求是的、旗帜鲜明的、尖锐的批判,在某种程度上弥补我国近年来对西方经济学研究工作的不足,从而在我国外国经济学说研究工作中开辟了新的生面。在本书的启发下,我发表了上述几点不成熟的意见,就正于方家。(本文是为丁冰同志主编的《现代西方经济学说》一书所写的序,转载自《高校理论战线》一九九五年第十二期)

  • 针对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超值笔记(刚考完研)-->jerryliu转移

    针对“高鸿业西方经济学超值笔记(刚考完研)-->jerryliu转移”上面的题目是个有九十多页回复的热帖,其中几乎都是没币的朋友留邮箱的回复。这个帖子是在07年发表,楼主一共发了三个帖子,最后一次登录是在07年3月31,当然,他最近是否隐身登陆不得而知。我发这个帖子的目的是:不要看到“留邮箱”就直接在回复里留下邮箱,因为很可能楼主已经不登录或是很少登录,再者,你们这么多邮箱,想累死楼主吗?作为新手的大家看到好资源,要多用论坛上的“搜索”功能,同样的资料可以在论坛上找到很多的,其中不乏免费的。如果实在没钱,又很想要资料,可以通过发短消息,向楼主求助。看到那么热的帖子跟了进去,里面竟然全是邮箱地址,不知道有多少朋友期待楼主的邮件却又等不到呢。希望看到这个帖子的,新注册的朋友,因为我的多嘴,可以学到点东西。老手看到了,希望定价时也合理点啊,两三个币就好了,定价太高只能埋没资源,让大众望而却步。

  • 高鸿业版西方经济学教材学习版初创宣传福利帖!

    感兴趣的可以看看,“本版刚刚创建,重金推广!”本文来自:人大经济论坛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thread-802661-1-1.html来自论坛的评论:1、高鸿业的西经不管究竟写的如何,起码对于众多考研人士来说很有用,此贴必将为大家西经考研提供很大帮助2、当时考研的时候都把高的书翻透了。3、目前,西方经济学教科书中,高鸿业的版本是编的比较好一本,至少适合中国人的口味,可读性强。所以推出这样的活动当然要赞一个!资料嘛有时间会传的。4、很喜欢高鸿业的为人,很喜欢他的书~5、学无止境,西方经济学的精髓。6、支持,最早接触的经济学就是高老师的书,硬是啃下来了。7、经典教材!!!虽然说现在国外教材盛行,但是,高老的西经还是滋润了一代代经济学人!!!8、支持版主义举!只有从基础干起,未来的经济研究才能踏实9、高鸿业的教材是国内影响力最大的教材,很多人都是看着这不教材走向经济学之路的。这个板块开办的很好,很及时。我非常支持

  • 刘日新:西方经济学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

    西方经济学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             刘日新  改革开放以来,西方经济学作为“新思潮”涌入我国,一些原来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者转而把西方经济学奉为圭臬。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东欧剧变后,西方经济学在我国的传播又一次兴起高潮。正如著名学者陈贷孙教授指出的,当前经济学界对西方经济学的态度由盲目排斥转而成为盲目崇拜,其主要危险有二:一是对青年学生和青年知识分子的不良影响,二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方向的误导;如不认真加以克服,后果将是非常严重的。西方经济学是一门时间跨度很大、内容相当庞杂的学问;它是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反映资本主义的发生、形成和发展,经历了重商主义经济学、自由竞争时期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和垄断时期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几个阶段。它含有总结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运动规律的知识,其中某些成分可资我们参考和借鉴;但西方经济学又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坚持为资产阶级的利益着想和辩护,包括许多流派,他们的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有时又是互相矛盾甚至对立的。因此,盲目崇拜和照搬西方经济学,必然会给我们的经济工作造成失误和损失,这是值得认真总结的。下面对这方面的情况进行一些回顾。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我国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全会明确指出,改革是对“经济管理体制和经营管理方法”进行改革(引自全会公报)。经济管理体制属于上层建筑。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指出,我国原有的“经济管理体制权力过于集中”(《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45页),国家管得过多过死,束缚了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不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因此需要改革。当时实行权力下放,采取了一系列政策,让地方和企业在国家统一计划的指导下有更多的经营管理自主权,各方面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关于改革的对象问题。这时西方经济学传入,一些西方学者相继来华,也大讲经济改革。但是他们的侧重点,是要改革所有制,改革经济制度。英文EconomicSystem既可译成经济制度,也可译成经济体制。西方学者一般用的是前一含义。我们讲经济体制时,一般是指经济管理体制,前者是后者的简称。1985年来华访问的原籍波兰的英国学者布鲁斯,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提出建议时,怕讲改革经济制度过于敏感,只含混地提出“所有制多样化”。他断定国营经济不是最好的和最理想的形式,提出“国有经济也要多样化”。到了1988年,西方经济学在我国已有所“普及”,在意识形态领域里占领了一定阵地,所以西方学者讲话时就无所顾忌了。美国著名货币学派学者弗里德曼在《中国的改革向何处去》的报告中,非常明确地提出,唯一的出路是实行“私有化的市场经济”。到了90年代,产权制度成了经济改革讨论的焦点。当我国某些经济学学者还羞羞答答不敢正面承认产权是财产所有权的简称,即生产关系中的所有制在法律上的表现时,“休克疗法”的设计师萨克斯应邀来华时,却直截了当地说:“中国目前的改革抓产权抓得对,私有产权要占50%以上。”在我们的报刊上走俏一时的所谓“科斯定理”,说什么只有产权明晰化才能提高效率。我们的政策关于建立明晰的产权关系,是明确国有企业的财产属国家所有,实行中央(部门)和地方(省、市)两级分级管理、分工监督和企业经营的关系。而科斯的所谓产权明晰化,说到底就是要取消公有制,实行私有制。近几年私有化在我国的叫嚷甚嚣尘上,就是西方经济学者的言论鼓动起来的。在这里可以十分明显地看出,西方经济学者妄图扭转我国经济改革的方向,使我们走到邪路上去。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的,西方经济学的这种“右的干扰,概括起来就是全盘西化,打着拥护开放、改革的旗帜,想把中国引导到搞资本主义。这种右的倾向不是真正拥护改革、开放政策,是要改变我们社会的性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29页)。  邓小平同志多次说过,改革是改革经济管理体制,并且明确:“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在所有制问题上,邓小平同志说:“基本的生产资料归国家所有,归集体所有,就是说归公有”。(同上第91页)党的十四大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且强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经济为主体,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为补充,并且要发挥国有企业的主导作用。由此可见,西方经济学由于其阶级本性决定,不能指导我们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我们只有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指引下,坚决贯彻党的方针政策,才能保证我们的经济体制改革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关于计划和市场的关系问题。如果说在实行私有化这个根本问题上,西方经济学各个流派的立场是一致的,那么,在一些具体政策主张上,他们却是各不相同的。在改革初期,我们认识到我们原有的经济体制的主要缺点,是过分重视国家的计划管理,忽视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因此,提出要改革这种体制,实行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方针。由于在改革的前期实行这一方针,使经济生活增添了活力。在90年代进一步改革的时期,明确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都要用,并且宣布国家计划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计划合理确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集中必要的财力物力进行重点建设,促进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  80年代西方经济学两个对立的流派同时传入我国,崇尚自由放任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大力宣传亚当·斯密提出的“看不见的手”,认为它能自动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调节经济的合理运行。这些学者认为实行计划经济,是行政措施,必然导致官僚主义,造成损失浪费。他们指责实行计划经济为主,是束缚了改革者的手脚。但同时传入我国的凯恩斯主义,则主张国家干预,认为自发的市场调节不能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这两种观点如此尖锐对立,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都各有根据。而从大洋彼岸传来的美国以萨缪尔森(尽管他攻击“马克思经济学的内部逻辑在核心上是错误的”)为代表的新古典综合派,在这个问题上则认为“看不见的手”有局限性,会产生“市场失灵”;同样,政府干预如果不当,也会出现“政府失灵”。因此,这一学派对国民经济的运行,主张实行“市场看不见的手”和“政府看得见的手”相结合。  对我们正确处理计划和市场的关系干扰最大的,要数哈耶克新自由主义学派。这一学派以其对社会主义的仇视态度,攻击对国民经济的计划管理是“通向奴役的道路”;认为只有私有化、自由化,才能通向未来的美满世界。它不顾前苏联七十年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取得了资本主义需要几百年才能取得的成就,也不顾新中国三十年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取得了旧中国历史上从来也没有取得的成绩,污蔑经济计划化是“乌托邦”,断言通过计划合理配置资源是不可能的。一门学问不顾事实到了如此程度,能说是“真正的经济学”吗?陈岱孙教授指出:“近年来国内滋长起来的对西方经济学的盲目崇拜倾向,深究起来,实质只是对当代西方经济学中新自由主义这一学派的崇拜”。这是确实的。国内的哈耶克新自由主义崇拜者也不遗余力地批判计划经济,似乎那是万恶之源。官僚主义和损失浪费,是计划经济造成的;贪污腐化的根源,也是计划经济;甚至90年代出现两位数的通货膨胀率,也是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带来的,等等。1992年他们公开提出要撤销国家计委,取消计划。中央领导经过慎重考虑,看到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国家,有的也设有权力很大的国家计划机关,因之没有采纳这种意见。新自由主义反对计划,只要市场,宣扬“市场万能论”。他们把我国的改革定性为“市场取向的改革”,或“市场化改革”。新自由主义甚至渗透到了我们的计划部门,那里的学者著书立说,把我国跨世纪的改革描绘为:“80年代,我国体制处在从计划单轨向计划、市场双轨并行的转换中,90年代将完成从计划、市场双轨向市场单轨转换的过程”。显然,这种说法是妄图改变党在计划和市场问题上的正确态度。  新自由主义者还利用邓小平同志说的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的话,加以曲解,为他们的市场化改革主张服务。什么是市场?其实,如果不故弄玄虚的话,所谓市场就是发挥价格的调节作用。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社会主义要发展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就要起作用。毛主席就说过,价值规律是一个伟大的学校,要利用它,实行等价交换;而不要违反它,否则就会碰得头破血流。过去我们的经济工作在发展商品生产、利用价值规律问题上犯过错误,长时间冻结价格,使价格背离价值,致使价值规律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现在我们的改革是要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让它对生产和流通发挥调节作用。至于资本主义也有计划,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让它对生产和流通发挥调节作用。至于资本主义也有计划,那并不是资本主义从来就有计划。按照资本主义的本性,个别企业的生产是有计划有组织的,但整个社会的生产呈无政府状态。到了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爆发了世界性的经济大危机,生产倒退几十年。而在这同时,社会主义的苏联取得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胜利。从此,资本主义国家学习社会主义国家,也对国民经济实行计划化,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学即现代西方经济学才应运而生。由此可见,计划是社会主义国家固有的本领,是它的优越性的体现。我们绝不能上新自由主义的当,只要市场,不要计划,把我们的老本钱丢掉。  关于国家和企业的关系问题。一些信奉西方经济学的学者不顾我国的国情,完全否定我们的社会主义国家对国有(全民所有制)企业进行直接管理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当然管得过多过死是不应当的,为此历史上对经济管理体制进行过多次改革;这在80年代更是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赋予了企业更大的自主权;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行现代企业制度的情况下,今后生产某些特殊产品的公司和军工企业等仍应由国家独资经营)。他们照搬西方国家没有、也不可能对私有制企业进行管理的观点,硬套在我们的国家和企业的关系上。他们利用政企分开(这项政策的本意是政企职责分开)的口号,提出政财分开、政经分开等主张。他们像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资产阶级重农学派经济学家魁奈(他的《经济表》受到马克思的重视)反对封建国家对经济活动的干预一样,对政府管理经济极尽抨击之能事,主张一切听任企业自由发展,自由竞争。他们当中的“开明派”,提出所谓“二次调节论”,即由市场进行第一次调节,政府进行第二次调节;也就是说,市场自发地做得到的,政府就不要去管;市场做不到的,政府再去管。其实这正是自由主义的主张,只是一种理论上的假说,尽管娓娓动听,根本没有可操作性。  有的地方由于受新自由主义的影响,竭力贬低政府的作用,他们把政府和企业的关系归纳为:“我开业,你批准;我赚钱,你收税……”这是很不恰当的。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执行党的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整个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考虑,要制定经济发展战略和重大方针政策,拟定并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安排并组织重点建设,监督管理国有资产等等,怎么能把它的职能概括成资本主义国家政府的职能一样呢?更有甚者,当前国有企业仍没有搞好搞活,有人对原因和措施不作具体分析,似是而非地归咎于所谓政府以抓管理压改革,说什么政府正在由改革的动力变成改革的阻力。显然,这种根深蒂固的新自由主义观点是十分错误的。  我们有的学者完全接受哈耶克的新自由主义猖狂反对政府干预经济的观点,甚至在报刊上公开把我们的社会主义国家同法西斯德国等同起来,把斯大林同希特勒并列为独裁统治者。当然,这已经不只是经济管理问题,而是国家性质的政治问题了。在对国家和企业关系的处理上,理论上和实践上迄今仍然纠缠不清,根子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划清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界限,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区别。对西方经济学是不能再丝毫不顾我国的国情而盲目崇拜了。

  • 关于某网友一时兴起说出西方经济学是“伪科学”的批评

    fantacyleo在“不学马克思经济学能学好经济学吗”一回帖中说到西方经济学是“伪科学”,我相信他是一时冲动说出来的,不是深思熟虑的结果。但是我辛苦写下这么长的回帖,不贴出来有点可惜,故在这里重开一个话题。这种“伪科学”的批评太可恶了。鉴于经济学的特点,不可能确认公理是百分之百的在经验上来证实的,但是它确实符合人们最原始的直觉,可以得出有意义的结论,而且这个结论是可以应用西方经济学的手段来加以检验的。而有关这点的在方法论上的辩护,我看工具主义就足够了。如果你有这种批评的话,我看物理学也是伪科学。许多物理学公理也有很多争论。而我们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彻头彻尾就没有假设,也没有结论的检验。它唯一使用的就是概念推导概念,而我们对这些概念的认识也不象这里的某些人所所说的那样非常逻辑,因为这个逻辑无法使大家取得一致认为是正常的逻辑,只是一些学习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人认为很逻辑,另外这个逻辑没有经过常识和经验的检验。我举一个例子,马克思推论出资本利润率是不断下降的,接下来便推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可是资本利润率不断下降,资本主义就必然灭亡这个逻辑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看作天经地义,对于一个具有数列知识的人来说就不是这样的。从我们糊涂的逻辑来看,资本利润率不断下降好像就是必然要降到零为止。我看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的逻辑。但是不断下降的资本利润率也可能存在其它的数学极限,但是它确实在不断下降且永远到不了这个极限,那么资本主义就不可能灭亡。如果承认后者,就相当于承认资本主义存在着某种更大的调节体系,而我们的资本论还没有涵盖到这个调节体系,我们就需要去寻找是不是存在这样的调节体系,首先是从经验上来寻找,比如说几百年来资本主义利润率在不停下降,它是否表现出一零为极限,这个从数学统计上是可以作出某种猜测的。但是,我在这里要说的是,我们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学者有这个意识吗?他们曾经去做过这种工作并且得出经得起统计检验的结论吗?我要大声质问。如果没有得出资本利润率是以零为极限这个可信的结论,断言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就是错误的,因为这样就相当于认为资本论囊括了资本主义的一切,它考虑到了资本主义一切调节的可能性,以至于不存在其它调节体系。面对这样一个命题,是一个不可能证明的命题,我们只能说它是一个假设,我们需要去检验它,我们的马克思经济学学者去做了吗?我再次说,缺少清晰的语言可能导致的含糊性,这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致命错误,而我们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还自认为这非常逻辑,甚至辩证法是一个优势。想根据辩证法得出结论,真是妄想,辩证法语言太含糊,可能是自己沉溺于逻辑错误之中。我再次说,检查一个理论的结论是最重要的,而不是假设。西方经济学在检查结论方面做的很好,我们的马克思经济学几乎不去检查一种经济理论的结论。这里面有丰富的含义,难道不是不可以检查、没办法检查或者不敢检查吗?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新发展起来的社会主义经济学简直就是垃圾一堆。它产生了一系列奇谈怪论。举一个例子,所谓的社会主义劳动、个体劳动和雇用劳动区分有什么意义?社会主义劳动就不存在剥削关系,其它劳动就存在剥削关系?可是我们的工人不认同这一理论,它们不会根据这一理论来作出就业选择。在他们看来,各种劳动的经济关系是一样的,不存在社会主义和其它的区别,这只是空想出来的区别。甚至说的极端一点,在计划经济下也不存在所谓的“公有制”。什么是“公有制”,当然是共同拥有生产资料,共同拥有生产资料必然意味着对生产资料拥有某种处理权,可怜我们实际上没有任何影响处理公有生产资料的权利,何来“公有制”?可不可以说“公有制”是一个伪概念?如果所有人对某种生产资料都有某种处理权,他们便不能有效协调这些权利,“公有制”的企业更本就不可能存在,在这个意义上我说“公有制”是伪概念。但是,以前的公有制企业是“公有制”吗?人民自然下意识的说是,但是他们心里隐藏着一个不敢说出来的声音“不是”。那么以前的公有制企业是什么,我给它取一个名字,“党和政府所有制”。

  • 高鸿业版西方经济学音频完整版~免费(压缩后477M)

    为本版做贡献!~~免费!【版主有话说:该网友对论坛贡献极大,已奖励六百论坛币】【版主有话说:高鸿业版欢迎广大网友积极参与相关活动,版主将不定期对优秀者予以重奖】(大家要是觉得有用就请评下分,谢谢~)下载地址:115网盘:http://u.115.com/file/f3f82c123cRayFile盘:http://www.rayfile.com/zh-cn/files/9914ff0f-d295-11df-98ec-0015c55db73d/(补充了第49讲,感谢iwasinthe提供)【版主有话说:经论坛热心会员iwasinthe贡献,补充第四十九讲内容见附件,请下载分享】补充内容(2013-3-2410:36):百度云盘:http://pan.baidu.com/share/link?shareid=425782&uk=4261852966补充内容(2013-3-2410:38):以上网址直接点打不开,复制到浏览器中即可打开。

  • 对于西方经济学是不是伪科学的有关帖子的总结

    那天看到“学好西方经济学是否应该看看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一帖,无心之中随便回了短短一句话,不想遭到“群起而攻之”,本来我已不想再说,没想到一位网友不罢休,又开了一帖想和我就西方经济学是否是伪科学理论一番。不得已又只好多说两句。不过,现在我已真的不想再争论了,一方面,争论中,一些网友对我有偏见,总认为我是为马克思辩护的,但我一再强调,马克思主义和西方经济学谁正确,谁错误完全是独立事件。我从未用马克思的观点否定西方经济学,我从未说价值应该由劳动创造而非取决于效用,也从未说过剩余价值或者剥削问题。我也很清楚,这没有意义。另一方面,我感觉自己的理论水平还比较欠缺,还需继续学习。不过好歹争论了几天,想在这里作个总结,说明一下,本人对西方经济学的伪科学问题的发帖将告一段落。1.立场问题上面说过了,我不是马克思的卫道士。但是我也要为马克思说句公道话。有人认为马克思主义曾给世界带来了灾难。但是从政治上来说,是资本主义先降下了铁幕;从经济上来说,苏联和东欧并未真正实行马克思的主张,苏联政治上的个人专制及军备竞赛完全扭曲了经济发展。马克思的主张中似乎只有社会主义革命得到了实现。与其说马克思主义给世界带来了灾难,不如说独裁给世界带来了灾难。2.公理假设与现实问题。似乎有人主张,假设不符合现实没关系,只要结论符合就可以了。但是既便遵照这种逻辑,现实中谁又在买东西时计算过边际效用和货币边际效用呢?哪家厂商又是按MR=MC定价呢?相反,我们倒是看到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所开办的一家公司不到一年就关门大吉,但愿他不是按MR=MC定价的。一种理论,如果从开始(假设)到最后(结论)都脱离了现实,那又有什么现实意义呢?3.逻辑问题。cluo网友说不存在数理逻辑一说。我姑且按照他的说法,称为“数学工具”。那么经济学研究遵循历史逻辑和现实中的逻辑总该成立吧。我们研究经济学总不能为了让自己的理论成立而篡改历史或回避历史吧?余斌的《微观经济学批判》举过一个例子,就是张维迎对资本雇佣劳动的证明,但是任何一个了解圈地运动的人都不可能认同这种荒谬的滥用数学工具的证明,否则,工人在资本家的皮鞭下劳动反而是因为工人违背了所谓证明而因受的惩罚?而西方经济学滥用数学的地方还有很多,比如滥用数学中的导数。关于这个问题我已经举过例子了。最后,再说说所谓的“经济人逻辑”。要知道狗喜欢吃什么,就必须研究狗的本性。那么,要知道经济人的偏好,就必须研究人的本性,研究不同历史条件下人的本性的变化及对后世的影响,当然,这可能是经济哲学应该研究的,但决不是简简单单一句“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4.物理学的科学态度和经济学的科学态度比较。cluo网友曾说,数学和物理学、经济学的公理很不一样。那我不妨说说物理学对待公理的态度。牛顿的以太假设被实验证明错误之后,物理学人很快就放弃了这一假设。牛顿的绝对时空假设被证明错误后,也很快被相对论的新假设所取代。这才是科学应有的态度。而cluo也说了,经济人的假设备受质疑,经济学大师却依然在这个框架内前进,而没有放弃这一假设提出新假设,这能让人信服地承认西方经济学是科学吗?至于“我们现在只能乞求萨缪尔森的个人权威了……”这样的话也只能让西方经济学和经济学家给外人当笑柄,给科学抹黑。好了,就到这里吧。关于科学,关于西方经济学,我都还有很多要学习的地方,西方经济学的卫道士们,恕不奉陪了。对于西方经济学,我坚信:精通它才能毁灭它!

  • 刚刚入门西方经济学,有几道题不太明白

    1需求曲线斜率为正的充要条件是A低档商品B替代效应超过收入效应C收入效应超过替代效应D低档商品且收入效应超过替代效应答案是D我的疑惑在于收入超过替代效应不就已经决定了是低档商品了吗,为什么不选C呢2如果实现了消费者均衡,那么,在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时一定有A实现了效用最大化B实现了边际效用的最大化C最后消费一个单位的各种商品的边际效用都相等D花费最后一个单位货币在任何一种商品上的边际效用都相等答案是ACD我的疑惑在于为什么不选B边际效用最大了,总效用才会最大,是这样吗3边际成本低于平均成本时A平均成本上升B平均可变成本可能上升也可能下降也可能不变C总成本下降D平均可变成本上升答案是D边际成本曲线是下降后上升的,在上升过程中和SACSAVC曲线相交与其最低点,那么在这之前说明SAC是下降的呀,还可以上升吗?诚心求教,望高手指点,不胜感激

  •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第四版,第8题第3问的答案是否有问题?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第四版,第8题第3问的答案是否有问题?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第四版,第8题第3问,第182页。答案貌似很正确,使用教材前面提到的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是MPL/MPK=w/r,但是问题是这个均衡条件是在两种可变要素时才成立的,通过使得该均衡条件成立。而在短期K是固定的,在给定产量的条件下,均衡条件未必可以达到,但是可获得短期最大利润,如P=MC点(完全竞争市场)。假设P相当高,此时厂商的在AC最低点以上的平均成本营业,但可以有最大的利润。参考答案:K=50,然后据均衡条件推出L=K=50,继而推出Q=50,此时实现最大利润,带入给定的价格P=100,计算出最大利润(1725)。其实代入Q=32,可算出,此时利润>1725。如果按参考答案的逻辑,Q不受价格P影响???如果假设P=10000,K固定,L成本不变,那么产量还是25吗?显然不是。MR=MC决定的产量,P的变化,Q一定要随之变化。不在均衡条件,利润最大。个人观点。

  • [下载]西方经济学名著精粹第四卷

    西方经济学名著精粹共分四卷,第一卷第一篇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第二篇制度与体制第三篇微观经济分析第二卷第四篇宏观经济分析第五篇管理科学第六篇农业经济第三卷第七篇流通、市场与市场营销第八篇财政与税收第九篇货币与金融第四卷第十篇经济发展第十一篇国际经济第十二篇数量经济按照每一个学科分类主题,将自亚当斯密以来的绝大部分经济学大师与名家的著作中相关主题的内容编到一起,特别适合于研究某一经济学主题的师生参考,因为这套书为读者提供了相关著作的几乎所有名著对相关问题的论述。这对于那些做专题研究的师生来说,是必备参考书。对于经济理论比较研究的师生来说,也是必备参考书。[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8-297:48:56编辑过]

AB
CD
ABCDEFGHIJKLMNOPQISTUVWX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