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标签: 资本家经管大学堂:名校名师名课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出第二道讨论题:如果资本家与工人签订合同时有这样一条......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qi509 2013-6-30 48 7667 qi509 2020-7-7 11:02:14
更应该打资本家的腐败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kurmuyee 2013-6-9 14 2811 jameschin007 2015-6-18 17:27:00
马克思剩余价值论带来的几点问题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he_zr 2013-6-23 44 9470 薰衣草book 2013-10-25 17:43:21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剩余价值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林汉扬 2013-10-16 2 5535 林汉扬 2013-10-18 22:56:40
资本是如何为社会做贡献的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caoheng 2013-7-17 1 1695 贝克汉姆1 2013-7-17 16:56:24
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是要工人剥削资本家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hhj 2013-7-9 25 2750 hhj 2013-7-12 07:47:18
资本家养活工人,工人养活资本家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hhj 2013-7-10 4 2699 hhj 2013-7-11 07:29:50
交换的欺骗性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mkszyz 2013-6-30 144 7459 mkszyz 2013-7-10 21:08:13
出一道讨论题:如果资本家与工人签订合同时有这样一条......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qi509 2013-6-30 117 7978 qi509 2013-7-7 11:06:03
资本家为什么雇佣工人而不雇佣小偷?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gxg 2013-6-28 15 2966 gxg 2013-6-29 17:29:22
既然是工人剥削了资本家为何发财的总是被剥削的资本家呢?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王书记 2013-6-16 22 3290 crj302 2013-6-18 16:21:05
给马克思的剥削理论补上一个漏洞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caoheng 2013-6-14 24 4932 王书记 2013-6-16 12:22:42
美国资本家一样欠薪 attach_img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kurmuyee 2013-5-14 22 4738 kurmuyee 2013-5-18 19:44:11
市场经济=法制经济,就是消费者在资本家制定的游戏规则里参加市场活动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kurmuyee 2013-5-17 4 1124 zdnlilin 2013-5-17 21:17:37
知识分子有权利选择自己的道路么?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ch234 2013-5-12 21 2606 loveorange 2013-5-12 14:45:11
劳动力没有品质优劣之分是经济学文明的一项重要指标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kurmuyee 2013-4-16 1 914 kurmuyee 2013-4-16 10:28:11
如何用马经解释有毒的空气?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bangfu999 2013-1-14 83 6475 戴小年 2013-1-18 03:53:11

相关日志

分享 马云、王健林、比尔•盖茨、乔布斯等究竟是不是剥削者 ——请中国经济科学领域的 ...
天才次方 2016-2-3 17:25
马云、王健林、比尔•盖茨、乔布斯等究竟是不是剥削者 ——请中国经济科学领域的专家、学者给中国及世界的资本家们一个明确、公正的说法 现在,大概只要是中国人都知道,马云、王健林,以及任正非、李彦宏、马化腾等等这些我国非常知名的私营企业家。他们各自创立、并经营管理着的企业,分别在不同的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功,为我国的经济发展作出了不小的贡献。而且,某种程度上应该可以这样认为,他们经营管理的企业产品、精神理念,亦是成为了当代我国社会主义现代文明的标识性符号、重要的组成元素。那么,毫无疑问,他们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文明发展和进步的杰出参与者、推动者,和切实的贡献者。或许,对于当今时代的我国社会,他们各自的企业并不是不可替代的,但是,对于他们的企业而言,作为创始人的他们,必定是不可或缺的。所以,对于任何一个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虽然离不开广大员工的辛勤劳动,可是,非常显然,亦更是不能没有这些创始人、经营管理者的参与,而且,正是因为马云、王健林、任正非、李彦宏、马化腾等这些企业家凭借自身非凡的智慧和胆略,通过在汹涌的市场大潮中艰苦不懈的努力、拼搏,因而成就了阿里巴巴、万达、华为、百度、腾讯等这些成功的企业。 不过,在当今的世界,或许只要是地球人都知道微软、苹果、谷歌、英特尔、等等这些诞生于美国、英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世界级著名企业,以及它们的创始人比尔•盖茨、乔布斯,拉里•佩奇、谢尔盖•布林、 罗伯特·诺伊斯、戈登·摩尔和安迪·格鲁夫了。那么,同样正是因为这些创始人、资本家艰苦的努力,且极具创意的辛勤劳动,才至于创造了这些堪称伟大的企业。而且,他们的成功不仅仅是促进了各自国家经济的发展,更是将科学理论转化为现实的实用产品造福于人类的先行者、开拓者。因而,毫无疑问的,他们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推动者、杰出的贡献者。 当然,在我们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阶段,还有许许多多的私营企业主出色的经营、管理着他们的企业,为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而在我国之外,自资本主义社会形成以来,英国、美国、德国、法国等等资本主义国家则有着还要多得多企业主、资本家们,通过创造、并经营、管理各式各样、形形色色无数的企业,推动着世界经济、科学的发展、人类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 马克思1848年在《共产党宣言》中写道,“ 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那么,自马克思生活的年代至现在,在这一个多的世纪里,人类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所释放出的生产力,可以说,又比之以前所有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之和还要多,还要大得多。而且,应该客观公正的讲,我们人类这一个多世纪所取得的成果,同样大多数是基于英国、美国、德国、法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和资本家投资研究和生产发展的结果,当然也包括前苏联及我国等一些社会主义国家所做出的贡献。 如果说,人类科学技术的理论研究和探索是无数科学工作者劳动的结果,那么,应该可以这样说,将那些还只是理论化、处于实验室阶段的技术、产品构图转化、并生产出能够实际应用的产品造福于人类,除了生产工人的辛勤劳动,则同样离不开作为企业经营者、管理者的资本家、企业家的努力付出。所以,无论是马克思之前一个多世纪,还是他之后的一个多世纪,亦不论是在资本主义国家,抑或是在现阶段的我国社会主义社会,有着许许多多的私营企业主、资本家凭借各自的非凡智慧和辛苦努力,经营、管理着企业,实实在在的推动了世界经济、文化和科技的发展,他们是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无可争辩的推动者、杰出贡献者。 然而,相信只要是在国内接受过一些基础性教育的中国人、外国朋友,或者是对于政治经济学知识略有了解的人们都知道,1867年,马克思写著出版的《资本论》中,基于他自己阐释的劳动价值论的基础理论,论述了资本家通过攫取土地地租、利息、利润等剩余价值实现剥削劳动工人的观点,及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等等原理。时至今日,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阐述的基本原理,还在二十一世纪的我们社会主义中国的中、高等学府,被作为经济学学科必修教科书的基础理论、以及作为政治意识形态的基本内容被教授和学习、传播。 按照马克思的论述,毫无疑问的,比尔•盖茨、乔布斯等资本家是不折不扣的剥削者。马云、王健林等中国私营企业家呢?尽管他们是我们社会主义的私营企业主,但是和资本主义社会的资本家一样,都是通过拥有私有的生产资料雇用大量的社会劳动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赚取利润。而且,虽然只是股东之一、并不是企业的完全所有者,但是,他们拥有的股份就是企业生产经营的资本、是赚取利润工具的事实,和资本主义国家的比尔•盖茨、乔布斯等资本家并没有丝毫的不同,所以,如果马云、王健林等中国私营企业家不是剥削者,那么,像比尔•盖茨、乔布斯等资本主义社会的资本家也就同样不会是剥削者了。 那么,难道这个世界不存在资本家剥削劳动者的事实嘛? 毫无疑问,当然存在。至少可以肯定,在马克思考察过的资本主义阶段,普遍存在的通过高强度的劳动量、损害劳动者身体健康的工作环境、奴役和强迫童工劳动等等方式赚取利润的资本家们就是剥削者;二战期间,日本一些企业通过强征包括中国及亚洲其他国家的民工、俘虏从事企业生产的资本家肯定是剥削者。即使在现代的文明时代,时常被暴露的那些“血汗工厂”的资本家同样肯定是剥削者。 可是,马云、王健林、以及比尔•盖茨、乔布斯等究竟是不是剥削者呢? 相信现代社会的绝大多数地球公民的看法和本文开篇的叙述一样。仅凭借直觉的判断,他们不仅不是应该受到谴责的剥削者,而是理应受到社会上人们更多的尊敬、并被广泛颂扬的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推动者、贡献者和开拓者。 然而,既然资本家是剥削者的观点被作为我国社会科学一种科学权威的论断,并被作为国家意志的政治意识形态形式面向社会大众推广和传播。那么,当我们已经、或许还需要很长久地与世界资本家不断加深的合作、当我们已经处在了一个不可逆转的全球融合的大时代,如果这样作为我们国家科学权威的论断、作为国家意志的一种政治意识却与全世界的人们、甚至包括我们自己的直观现实不相一致、互相矛盾。我想,任何一个思想着的中国人都应该略为更多一些的思考,而对于此一领域的专家学者,则完全有责任需要作更多的反思和探究。 2015年11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28次集体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时强调,要立足我国国情和我国发展实践,揭示新特点新规律,提炼和总结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的规律性成果,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化的经济学说,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 自1978年我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实施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领域,我们不断尝试着改革前苏联式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模式,逐步的建立和完善了具有我国特色的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基础,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由此,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亦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所以,毫无疑问,我国经济在这样的改革、转型和创新过程中的种种实践经验是非常宝贵、十分难得的科学研究的依据,因而非常值得、且需要、并亦已部分的被国内外的专家学者所系统化和理论化,在实证理论层面,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 不过,在下以为,我们不仅是要用自改革开放以来,基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推进和不断完善过程中的实践所归纳、系统化的理论,来丰富、补充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内容。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且必须实事求是,公正客观的完全站在科学的立场,通过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展现出来的诸多事实,以及人类这一个多世纪以来经济发展的史实,对于马克思在1867年出版的《资本论》这部伟大著作中阐述的政治经济学的一些基本原理,在不断发展的同时,还必需作一些必要的反思和创建,才可以实现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能够合乎科学、合乎逻辑一致性的阐释经济领域各种事物的内在本质和相互联系,从而揭示人类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 比如,关于资本家剥削的问题,亦即关于马克思的剩余价值论。依据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论述,资本主义社会的资本家都是剥削者,他们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都不是创造价值的劳动。不仅资本家,就连医生、教师、律师、军人及国家公务员等的劳动都是不创造价值的非生产性劳动——这样的论断肯定是错误的,难道他们付出劳动时没有消耗体能、没有消耗劳动量吗? 不仅如此,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很显然的将劳动时间与劳动量完全等同起来了,这同样是非常明显的错误。还有,《资本论》中关于劳动与劳动力各自创造不同量价值的论述、关于商品的价值与价格转型问题(亦即商品的价值与价格关系问题)的论述,也都是存有逻辑上的混乱和矛盾。 但是,可以肯定,在经济科学的范畴内,商品的价值(仅实指交换价值)是、且仅仅只能是劳动者的劳动创造。或者更明确、更直白些说,在最一般意义上,市场上人们是、且仅仅只能是以各自生产产品时消耗的劳动量为根本性依据,来确定如此之多不同产品之间的交换比例、确定商品的市场价格。商品的供求关系、交换者对于不同商品的喜好等等因素,只是影响市场上人们衡量一种商品包含多少劳动量的外部因素,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人们通过高估、或低估一种商品包含多少劳动量,从而左右商品的市场价格,但它们并不是商品价值(交换价值)的本质。商品的价值(交换价值)的本质只有一个,那就是劳动者在生产它们时消耗的劳动量。 通过自己十多年的学习、思考和努力,不仅发现、并至少是部分的证明了作为当今世界主流经济学的西方经济学的肤浅和混乱;而且首次论证了马克思《资本论》中阐述的劳动价值论存在的四大缺陷,同时基于重新阐释的劳动价值论,成功的、合乎逻辑一致性的论述了市场上千千万万商品价格的形成及变化的机理、货币的购买力与汇率的形成变化机制,以及经济的增长、发展规律等等。总之,基于再认识的劳动价值论,能够完全的、科学的揭示经济科学领域一些基本理论性事物的内在本质,和形成、变化原理。 比如关于剥削的问题。在下认为,人类社会是、且必须是建立在一定的社会契约基础之上的,类如世界各国的国土版图、国家和政府的设立、一些自然资源和财产的私人所有等等。其中亦包括,尽管商品的(交换)价值是、且仅仅是劳动创造的(其本质含义实指,不同商品的交换比例、价格水平是、且仅仅是由生产商品时耗费的劳动量决定),但是,商品的价值必须按照一定的契约在土地所有者(土地资本家)、货币所有者(货币资本家)等生产要素之间分配。因为,由于生产时必须需要土地、厂房、货币资本等等生产条件,所以,基于人类业已达成、且普遍遵守着的一些财产(土地、一些自然资源、货币财物等)归于私人所有的这一基本性的社会契约,因而,最终社会(市场上)必须形成另一层次的社会契约,即,虽然商品的价值是、且仅仅是劳动者的劳动创造,但是,商品的价值必须土地、货币、劳动等商品生产要素之间分配。 所以,不仅马云、王健林、比尔•盖茨、乔布斯,以及医生、教师、公务员、军人的劳动是创造商品价值的劳动,理应获得相应的价值分配、收入(不是剩余价值)。即使他们获得的利润、其它资本利得、以及明显超出他们实际付出劳动量对应的工资收入(此为市场对于他们劳动的高估价值),只要是基于现代社会一般契约的合理收入,也就并不是剥削。而只有前面我们提及的因为奴役、压迫、血汗工厂等完全违背现代社会文明契约精神的生产方式赚取利润的企业主、资本家才是真正的剥削者。 2005年本人在博客上公开发布《商品价格的供需分析模型——令人讶异的谬误》一文(此前分别投给了国内的多家期刊都如石沉大海), 至今十余年过去了,世界的经济学家们还在神采飞扬、悠然自得的宣扬着商品的价格是由商品的市场供、需数量关系决定的肤浅谬论。他们骄傲的眼光怎么也看不透商品的市场供、需数量关系仅仅是影响人们衡量一种商品包含的价值量(劳动量)的市场结果的社会因素之一,比如还有商品的效用、生产成本等等。 国内的经济学家们研究马克思的《资本论》也已经有几十个年头了吧,可是至今仍然不能将(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劳动量概念的本质内涵严格的区别开来;也是仍然看不出马克思关于劳动力和劳动分别创造不同价值量(不同劳动量)论述的内在矛盾;仍然沉溺在马克思关于商品价格与价值关系的不正确描述的所谓价值转型问题之中纠结;更是不能(或是不敢?)明确的指出马克思关于医生、教师、律师等所谓非生产性劳动不创造价值(难道他们的劳动不消耗劳动量?)论断是错误的事实;仍然沉湎在一个多世纪以前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论述,并不能够基于劳动价值论对于现实市场上千千万万不同商品的价格、汇率等等的形成、变化、及差异,贸易等等经济科学的一些基本性问题给出更加完全合乎逻辑、系统性的科学阐释,可以说,至于今在此些方面亦是没有作出真正值得肯定的更进一步的发展。 这十多年里,本人对于现在全世界广泛流行着的西方经济科学的肤浅与谬误的论述,对于马克思《资本论》中劳动价值论切实存在着的缺陷的论述,并基于重新诠释的劳动价值论,对于商品的价格理论、汇率理论等的论述所形成的文字,如《经济科学之价值理论基础——论劳动量与商品的价格、价值及经济增长》、《货币的购买力与汇率的形成、变化机制——一种基于劳动价值论的解释》、《效用价值论和劳动价值论及其他》、《经济科学的现状》等(http://elanr.blog.163.com/),都分别多次的投给了国内的一些学术期刊、研讨会,均是没有任何回应。最近,发给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一封《经济科学的出路、或曰救赎——致中国社会科学院王伟光院长以及经济科学领域的专家、学者》邮件,两个多月了,也是没有只字片语的回应。 好吧,尊敬的中国经济学专家、学者们,你们可以无视一个普通思想者卑微的思想果实,无视他十多年的努力与坚持;你们更可以无视他对于你们的不满、甚至是不屑、鄙夷。但是,你们果真能够否认马云、王健林、比尔•盖茨、乔布斯等资本家们创业的不易和劳动的辛苦、以及他们对于社会的巨大贡献吗?难道你们能够无视地球公民们(肯定也包括你们)对于他们的推崇和敬意吗?那么,再想想你们还在中国的大学里教授论述他们是剥削者的经济学理论,难道这不是非常令人奇怪的事情吗?难道你们没有因此感觉到丝毫的尴尬?难堪? 可以说,现于今我们伟大的祖国在经济、军事和科学研究及其他社会建设等等方方面面均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唯有社会科学领域,特别是经济科学领域的理论研究未取得任何显著的成果。其实我们只要基于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原理,通过开创性的发展,完全能够(亦只有如此才能够)引领世界经济科学理论研究的潮流,却因于因循守旧、墨守成规,以及盲目崇拜西方的学说,以至于一直沉沦着、迷惑着、纷乱着、纠结着。 是时候该坦然面对了吧?你们还准备要逃避、迷混到什么时候呢?所以 “马云、王健林、比尔•盖茨、乔布斯等究竟是不是剥削者呢” 请中国经济科学领域的专家、学者们给中国及世界的资本家们一个明确、公正的说法。 而对于国内那些为西方学说马首是瞻的专家、学者们,也烦请你们回答,难道这个世界不存在企业主、资本家剥削劳动工人的事实嘛?如果你们的理性没有完全的堕落,那么再请回答,这样事实的内在经济学机理又是怎样的呢?还有 你们真心以为商品的价格就是由它们的供需数量关系决定的呢? 醒醒吧,别那么肤浅了吧! 你们果真以为货币的汇率就是由你们决定的“商品篮子”决定的吗? 省省吧,别那么自欺欺人了吧!
27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常见的行为经济学陷阱
accumulation 2015-6-29 19:45
行为经济学的课程,发现不但有趣,而且有用。它揭示了我们人类在决策时非理性的一面。最近股市红火,冒出多少股神先不提,公交车内,家里的饭桌上,甚至躺在被窝里,老老少少都兴奋地谈论着手里的股票。股票投资是好事,方法得当,可以坐享其成,让资本家为我们赚钱;若是方法不当,轻则损失钱财,重则妻离子散,家破人亡。本文介绍几种常见的行为学陷阱,给读者提供一些参考。 一. 不从整体考虑问题 (Narrow Framing) 假设你在10元时买了一只股票,考虑以下两种情况: 股票一路上涨至20元; 最高涨至40元,然后跌回20元。 哪种情况会让你更开心一点?很可能是第一种。第二种情况甚至让你很不爽,一边后悔应该早点卖掉,一边盼望着股票再涨回40,完全忽略了股票翻倍的喜悦。 实际上不难想明白,两种情况虽然路径不同,结果都是一样的,财富增加的一样多。行为经济学发现,人类并不总是能从整体考虑问题,往往会过多关注过程,而非结果。正确的投资观念中,真正值得关心的只有起点和终点。评价一次投资时,也应基于现状,而非曾经的高价,否则只会徒增烦恼。 二. 锚定效应之一:解套就跑 对于中国股民来说,手里的股票何时能解套可能是谈论最多的话题。一旦被套,立即趴下不动,不解套绝对不走,一解套了马上就走。这其实是将自己买入的价格作为参照系,后来的价格都要与这个“锚”相比。仔细一想,这种想法并没有多少道理。股票是公司价值的反映,几年之前被人看好的公司,现在可能已经衰落,而当时不被看好的公司,现在则可能蕴含着巨大的价值。一方面解套可能永远不会到来,白白损失了时间;另一方面,解套就跑,反倒错过了将来的大牛股。 行为经济学发现,将买入价格作为“锚”是最常见的一种行为错误,它发生的范围非常广泛。比如一些地区的房地产经历长时间的衰退后重新复苏,当价格超过某一水平时,会发现成交量大幅上升,就是因为人们终于愿意以当年的价格卖掉房子。他们没有看到,这些年里物价大幅上升,现在得到的房款已经远远没有当年的价值。 锚定效应之二:市场普遍认为牛途未尽 除了将自己的价格作为锚以外,将别人的看法作为锚也十分常见。如果你整天关注财经网站,会不知不觉地从别人设定的起点开始考虑问题。当市场普遍认为牛市没有结束,你的眼里到处都是牛市未尽的证据,而忽略了负面的消息。这样做的害处不言而喻,独立判断是长期投资的基本要求;股市的涨跌也有其自身的规律,并非由专家或大众的看法决定。 三.夸大偶然事件:技术分析为何如此普遍? 考虑以下两种情形,哪个继续上涨的可能性更大? 1. 涨涨涨涨涨 2. 涨跌涨跌涨 有没有觉得前者更可能继续上涨,而后者按照规律该跌了?实际上两种情况下,股市的走势都是随机的,接下来上涨的概率也都是二分之一,之前的走势只是偶然地呈现一种规律。 行为经济学发现,人脑是天生的图案寻找器。在分析问题时,人们非常善于找规律。在投资当中,依赖表面的规律做决策无异于抛硬币。许多人痴迷于技术分析,就是因为技术分析提供了一些简单、易于寻找的图案,比如突破、支撑、三角、旗形等。这些图案易于上手,使人们很容易认为自己是专家,从而沉迷于找规律的游戏而不去关心投资的本质,并逐渐陷入过度交易的泥潭不能自拔。对于普通投资者,相应的建议就是少看K线,少研究技术分析,找到感兴趣的企业,多了解企业的基本面。 四. 注意力有限(Availability):多伦股份为什么改名匹凸匹? 行为经济学发现,人们在搜集资料,做出投资决策时,注意力往往集中于直观的、近期的、易于获得的证据。 越是直观易于理解的东西,人们认为越重要。比如说一家公司处于哪个行业很容易搞清,但是具体的商业模式则不太好理解,再具体的财务结构、与其他公司的竞争关系则更难理解。因此普通投资者在选择股票时很注重行业,而较少关注其他细节。实际上事物有其自身的重要程度,自己不懂的东西不证明不重要,也不证明别人也不懂。 另外,越是近期的证据,人们认为越重要。一方面,人们只重视近期股市的红火,却忽略了历史上漫长的熊市;另一方面,金融危机给国际投资者的教训如此之深,以至于现在监管过于严格,反而限制了金融市场的活力。让人们从遥远的过去学习教训是如此困难,这也造成了人们的健忘与短视。由此看来,“历史总是不断重复的”这句话有其行为经济学基础。 最后,越是易于获得的证据,人们认为越重要。比如一家公司上了头条,突然间你会读到许多相关的报道,从而认为自己比别人更了解这家公司。实际上则不然,你所看到的报道别人也都会看到。实证研究发现,消息越多,人们的交易量越大。甚至不论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只要有消息人们就想交易。这里投资者好像原始的生物,只要遇到刺激就会做出反应。 了解了这些,就不难理解多伦股份提议改名匹凸匹之后,股价应声上涨:这个名字直观(谐音P2P,互联网金融的一种);最近关于互联网将颠覆传统金融的报道铺天盖地;且改名新闻被市场热议。且不说匹凸匹这个名字实在不够雅致,管理层对投资者行为性的把握真是炉火纯青。 五. 双曲贴现(Hyperbolic discounting):“说走就走的旅行”与放弃健身计划 行为经济学发现:对于享受,人们总认为现在享受远远好过留到未来;而对于痛苦,则宁愿将其推迟承受。 比如想去一个地方旅行,你总是迫不及待,因为这个近处的快乐很直观,仿佛现在就能感受到。如果是计划着一年后再去,快乐的感觉就显得很模糊。相反,到了健身时间,想到马上就要开始的一系列折磨,你会在心里劝自己明天再说。然而在制定下个月的锻炼计划时,痛苦便不那么直观了,仿佛可以承受。 双曲贴现会影响投资者的耐心。与损失厌恶相对比,一旦你终于下定决心要卖掉被套的股票,这个亏损的仓位又显得如此难以忍受,以至于即使你发现情况正在变好,再等一等或许可以卖得更高,也要现在动手。另一方面,当下定决心买入一只股票时,你会如此迫切地想要拥有它,以至于忽略了它正在被炒作,再等一等可能有更合适的位置。 六. 后见之明 + 后悔:投资顾问的噩梦 每天收盘不到半小时,各种评论纷纷出炉。“四大利空致股市暴跌”之类的分析让普通投资者觉得之前发生的一切显得如此合理,以至于他会想:这么明显的事情,我的投资顾问怎么不告诉我早点卖出股票呢,它最近跌了这么多。事实上,事情在没发生时都是不可预料的,如果能够预料,也不会发生。客户的这种心态,将顾问合理的投资建议变成了愚蠢的冒险,最终危害二者的关系。 如果这个客户总是后悔做过的事,事情就会更糟。他会想自己本来并不想买这只股票,是听了投顾的建议才买的,如果当时不听就好了。两种缺陷加在一起,就导致了大妈一边骂投顾没水平,一边哭着要把亏的钱还回来这样的情形。其实这也不能全怪大妈,只是她们身上的行为性更重一些。 七.不愿面对损失(loss aversion):“入兜为安”与“截断亏损,让利润奔跑” 假设你交通违规被开了罚单,警察叔叔给你以下两种选择:先抛硬币,如果是正面:这次罚单就免了;如果是反面:交二百直接交一百走人。你更喜欢哪个呢?再假设你从不违规,好心的警察叔叔让你选一个礼物:直接送你一百块先抛硬币,如果是正面:什么也不给;如果是反面,给二百块这次更喜欢哪个?研究表明,在第一个情境中,大部分人会选择抛硬币,运气好可以不用被罚;而第二个情境里,大部分人会选择确定的一百块,而不愿冒险什么也得不到。 与锚定效应一样,损失厌恶深深根植于人性深处,是人类最难以克服的行为性之一,同时也是对投资者伤害最大的。比如,当一只股票跌了不少,你总是寄希望它能涨回来从而避免损失,但不愿面对它继续下跌的可能性。相反,当股票涨了不少,你会整天担心再跌回来,宁愿现在卖掉“入兜为安”,而忽略了它可能继续上涨。 有趣的是,我们的近亲猴子也会有一模一样的行为性:在面对奖励时,总是选择确定的香蕉数目;面临惩罚时,总是选择不确定的损失数目。这让研究者意识到,行为性可能是进化的结果。想象一下,当我们的祖先整天食不果腹时,面对一顿美餐肯定要先吃个痛快;而面对险境时,则会冒险以求全身而退。无奈投资世界中的法则与人的本性是如此矛盾,以至于笔者悲观地认为普通人真的不适合做投资。 以上文章中,笔者结合自身的体会,介绍了若干种常见的行为经济学陷阱。读者也许能够体会到,一些行为性错误是根植于人性的,即使知道问题所在,也很难克服。 藉由理性,人类建立了伟大的经济学和现代社会,同时,人类也为被压抑的本能付出了相应的代价。行为经济学接纳了人的非理性,缓解了与理性之间的矛盾,因此成为了现代经济学的重要分支,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
个人分类: 金融学|0 个评论
分享 资本主义的秘密
乐趣公司 2014-7-16 15:21
资本主义的秘密,就是通过制度和政策的安排,让资本利得远远高于劳动所得,从而实现资本家对劳动者的奴役。 资本主义的可怕之处在于,资本特权拥有者并不直接实施抢劫,他们通过制度和政策安排,合理、合法甚至合情地占有劳动者的财富。一句话,他们通过ZF实现他们占有财富的目的。换句话说,资本主义必须通过国家这个暴利工具实现私人占有社会财富的目的。
21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资本家为什么会剥削工人?
lanruomuyu 2012-7-10 14:54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大家反思,金融原来是服务于实体经济的,最后变成了一个怪兽,规模很庞大。美国对全球经济的影响有78%都来自金融业。实际上,我觉得这是产业链上游和下游的关系。金融服务业也是产业链的上游,上游往往对下游有一定的谈判力,除非下游特别强大。所以美国资本家和工人的矛盾是长期存在的。比如福特上市,高盛获得7%的利润。福特的工人一年工资只有4 万美金,高盛的分析员一年的奖金就能拿到60 万。为什么会造成这种情况呢?放一点平常心来看的话,产业和产业之间是一个竞争和博弈的关系。 正是由于金融服务业或者资本的稀缺,造成它对下游产业的谈判力。比如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马克思最早的理论是资本家剥削工人。但是资本家为什么会剥削工人?其实资本和劳动在生产中都是不可或缺的生产要素,但是因为资本太稀缺了,因此拥有了对劳动几乎绝对的谈判力。前几年北京有个现象,就是保姆很难找,因为保姆市场是比较稀缺的。很多保姆在你家干了两天就去了别人家。如果特殊的劳动力对于资本有很强的谈判力,也可以反过来剥削。 在目前看来,资本和金融服务业对于制造业来说还是比较稀缺的。这就是为什么金融业人员的工资是比较高的。很多制造业,比如做鞋,在我们国家是7美元的成本,离岸价是8美元,在美国卖40美元。一共33美元的利润,我们只拿了1美元,这是因为流通相对制造是更稀缺的。能够把鞋从这里送过去,比造鞋难得多。金融危机之后,我们去买东西,打折打得非常厉害,一件50 多块钱的毛衣只要5 块9 毛9。5 块9 毛9 就是我们中国出厂的价格,甚至还要低,他肯定不会完全亏本卖给你,可能是4块9 毛9。这事让人非常感慨,这说明我们国家过去在全球经济体系中的谈判力太低了。
个人分类: 经济金融|0 个评论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4-20 1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