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比较优势之谜:为何美国对中国出口太少?
清华大学国际经济研究中心
鞠建东,刘庆,马弘,钱颖一,魏自儒
贸易争端是中美外交上的热点话题。近二十年来,中美贸易总额以年均20%的速率激增,与此同时,贸易不平衡问题却日益严重。根据中国海关数据统计:1989~2000年,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为平均每年64.5亿美元;自2001年起,伴随着中国加入WTO及出口规模的迅速扩大,对美顺差逐年递增,至2008年已高达1709亿美元!由于统计口径的差异,美国商务部计算的中美贸易差额略大于此,但两组数据均一致表明,这是美国有史以来对单一国家的最大贸易逆差,也是中国对单一国家的最大顺差。
对于中美贸易失衡,国外政界和学术界都不约而同地将焦点聚集在人民币汇率上。美国舆论暗指中国**进行汇率管制,导致人民币被低估且升值缓慢,影响两国贸易的公平竞争。此观点颇为盛行,引发了世界范围的广泛关注与讨论,令我国经济与外交承受巨大压力。
我们通过对中美贸易结构的系统研究,发现中美贸易失衡的准确描述应该为:为何美国对中国出口太少?不仅如此,美对华出口存在严重的结构扭曲:美国在其比较优势越强的产业,对华出口越少!我们将这种结构扭曲称之为美对华出口的反比较优势之谜。美国在高技术行业对华出口过少,但大量出口低端产品。令人惊讶的是:废钢、废铜和废铝三种废金属分别位列美国对中国出口份额的第一、二、三位。美国废钢、废铜和废铝对华出口占其全球出口的份额分别达到75%、61%和61%。美国对华出口限制从冷战时期一直延续至今,很可能是美对华出口结构扭曲的最主要原因,不取消美国对华出口限制很难解决为何美国对中国出口太少的问题。因而,中美两国贸易对话的中心议题不应是人民币汇率,而应是美对华出口的结构扭曲。
金融危机之后,美国实体经济遭遇重创,复苏乏力。为刺激经济增长,带动就业,美国总统奥巴马在2010年初国情咨文中提出了“出口倍增”的新战略,计划在5年时间内使美国出口额翻一番。取消美国对华出口限制,使美国能在其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增加对华出口,有利于中美贸易失衡问题的解决,有利于中美经济的健康发展,有利于世界经济的持久增长。
1.为何美国对中国出口太少?按照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USITC)的统计,中美贸易总额(进口加出口)已经从1980年的50亿美元增长到2008年的4090亿美元,净增80倍。近二十年来,两国贸易总额更是以平均每年近20%的速率持续增长。中美贸易迅速增长,但双边贸易结构极不平衡。表1给出了过去20年(1989-2008)美国占中国出口总额和进口总额比重的变化情况。由表可见对美出口占中国对世界出口总额的比重从1989年的6.6%增长到2008年的17.7%。但令人惊讶的是,尽管美对华出口总额在不断上升,但其占中国从世界进口总额的比重却从1989年的9.7%降到2008年的7.2%。为什么美国对中国出口太少呢?要理解这个问题则需要进一步地分析中美双边贸易的结构。
2.
美国在高技术行业对华出口过少
美国是当今世界上经济、科技实力最强大的国家,在高技术产品的研发与制造上具有很大优势;而中国作为正处在经济快速上升期的发展中国家,毫无疑问会对美国的高技术产品产生很大需求。本着贸易自由与互惠原则,此类产品应是美国对华出口的重中之重,但数据表明它们所占份额很小。
以2005年为例,美国在其技术含量最高的15种产品上对华出口额共计30.7亿美元(产品明细详见表二),占当年对华总出口额的10.6%;其中航天设备、计算仪器、诊断材料、计算机存储设备、通讯设备、军械及配件各自所占份额均不超过0.2%,合计不足1%。相比之下,相同产品上美国对加拿大的出口总额为77.9亿美元,对日本出口59.5亿美元,对英国出口45.9亿美元,对德国、墨西哥和荷兰的出口额也均超过40亿美元。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美国第二大贸易伙伴,中国本应是美国高技术产品的最大市场之一,然而美国对华高技术出口的价值与份额与中国的经济地位并不相称。
该问题还可以从美国对中国和印度的出口结构对比中得到验证。中国和印度同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对高科技产品的需求比较相似,因而更具有可比性。数据显示,美国在高技术行业对印度出口普遍高于中国。例如:计算机配件、电话电报、电讯设备在美国对华出口中所占份额分别为0.9%、1.7%和0.4%,在对印出口中的份额则为1.8%、3.1%和2.4%,其他产品均具有此规律(见表二)。15种高技术产品共占美国对印度出口总额的18.1%,显著高于中国的10.6%。
浏览全文请查看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