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产品指的是其价值不能向新产品转移的产品。价值不能向新产品转移就是最终的意义,价值到此为止,不再转移。
中间产品指的是生产过程中其价值可以向新产品转移的产品。价值可以向新产品转移就是中间的意义,价值可以转移,没有到最终。
最终产品分为四种:
第一,该产品被居民部门、ZF部门、外国部门购买,退出国内生产领域,因此其价值不能向新产品转移。
第二,该产品被本国企业购买,但由于其本身价值相对较高,因此其价值不能向新产品转移(新产品价值远远低于该产品)。这样的产品在企业属于固定资产。
第三,已经完工的固定资产产品尚未销售,因为未被使用,自然不能向新产品转移价值(如前:即使使用也不能向新产品转移价值)。
第四,尚未完工的固定资产产品,因为未被使用,自然不能向新产品转移价值(如前:即使使用也不能向新产品转移价值,这部分产品其实是大量存在的)。
总而言之,只要是固定资产,就是最终产品。但最终产品不限于固定资产,也包括非固定资产:这就是被居民部门、ZF部门、外国部门购买,退出国内生产领域的产品。
中间产品相对最终产品很容易判断:用于生产过程中的非固定资产产品。中间产品必须是进入生产过程的产品(购买但没有使用的产品不是中间产品,退出国内生产过程的产品不是中间产品),中间产品必须是非固定资产产品。
有以下关系存在:
社会总产品价值=中间产品价值+最终产品价值
最终产品价值等于本期新创造的价值(增加值,新增价值),中间产品价值是社会总产品价值中重复计算的价值。
SNA中有以下内容:
中间消耗是指生产过程中作为投入消耗的货物和服务的价值,但这里的投入不包括固定资产。
这些货物或服务在生产过程中或被改变形态或被耗尽,有些投入在改变实物形态融入产品后又重新出现。例如谷物可被碾成面粉,随后面粉可以做成面包,其他投入则被完全消耗或用尽,例如电和大部分服务。
中间消耗衡量的是核算期内在生产过程中改变物质形态或完全消耗的那部分货物和服务的价值。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16》有如下内容:
2.中间投入
中间投入也称中间消耗,指常住单位在生产过程中消耗和使
用的货物和服务的价值,但不包括消耗的固定资产价值。中间投入反映用于生产过程中的转移价值,一般按购买者价格计算。核算中间投入应注意以下两个原则:一是应与总产出的核算范围保持一致,是总产出中包含的中间投入;二是应属于本期一次性使用的货物和服务,不包括购置的固定资产,也不包括固定资产折旧。能够为所有者带来经济利益的研究与开发支出不作为中间投入,而应计入固定资本形成。
根据以上中间消耗的解释,可以对中间产品有一定具象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