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石开石
5970 20

[创新发展] 谈一谈最终产品、中间产品 [推广有奖]

泰斗

83%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4318 个
通用积分
1821.8407
学术水平
473 点
热心指数
444 点
信用等级
332 点
经验
508728 点
帖子
37779
精华
1
在线时间
10443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11-28
最后登录
2024-4-5

相似文件 换一批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最终产品指的是其价值不能向新产品转移的产品。价值不能向新产品转移就是最终的意义,价值到此为止,不再转移。

中间产品指的是生产过程中其价值可以向新产品转移的产品。价值可以向新产品转移就是中间的意义,价值可以转移,没有到最终。

最终产品分为四种:

第一,该产品被居民部门、ZF部门、外国部门购买,退出国内生产领域,因此其价值不能向新产品转移。

第二,该产品被本国企业购买,但由于其本身价值相对较高,因此其价值不能向新产品转移(新产品价值远远低于该产品)。这样的产品在企业属于固定资产。

第三,已经完工的固定资产产品尚未销售,因为未被使用,自然不能向新产品转移价值(如前:即使使用也不能向新产品转移价值)。

第四,尚未完工的固定资产产品,因为未被使用,自然不能向新产品转移价值(如前:即使使用也不能向新产品转移价值,这部分产品其实是大量存在的)。

总而言之,只要是固定资产,就是最终产品。但最终产品不限于固定资产,也包括非固定资产:这就是被居民部门、ZF部门、外国部门购买,退出国内生产领域的产品。

中间产品相对最终产品很容易判断:用于生产过程中的非固定资产产品。中间产品必须是进入生产过程的产品(购买但没有使用的产品不是中间产品,退出国内生产过程的产品不是中间产品),中间产品必须是非固定资产产品。

有以下关系存在:

社会总产品价值=中间产品价值+最终产品价值

最终产品价值等于本期新创造的价值(增加值,新增价值),中间产品价值是社会总产品价值中重复计算的价值。

SNA中有以下内容:

中间消耗是指生产过程中作为投入消耗的货物和服务的价值,但这里的投入不包括固定资产。

这些货物或服务在生产过程中或被改变形态或被耗尽,有些投入在改变实物形态融入产品后又重新出现。例如谷物可被碾成面粉,随后面粉可以做成面包,其他投入则被完全消耗或用尽,例如电和大部分服务。

中间消耗衡量的是核算期内在生产过程中改变物质形态或完全消耗的那部分货物和服务的价值。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16》有如下内容:

2.中间投入

中间投入也称中间消耗,指常住单位在生产过程中消耗和使

用的货物和服务的价值,但不包括消耗的固定资产价值中间投入反映用于生产过程中的转移价值,一般按购买者价格计算。核算中间投入应注意以下两个原则:一是应与总产出的核算范围保持一致,是总产出中包含的中间投入;二是应属于本期一次性使用的货物和服务,不包括购置的固定资产,也不包括固定资产折旧。能够为所有者带来经济利益的研究与开发支出不作为中间投入,而应计入固定资本形成。

根据以上中间消耗的解释,可以对中间产品有一定具象的了解。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中间产品 最终产品 固定资产折旧 国民经济核算 社会总产品

沙发
sdhb 发表于 2020-12-28 11:56:39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第二,该产品被本国企业购买,但由于其本身价值相对较高,因此其价值不能向新产品转移(新产品价值远远低于该产品)。这样的产品在企业属于固定资产。”
----------------------------------------------------------
错的。会计学文盲真是无知的笑死人。

“由于其本身价值相对较高,因此其价值不能向新产品转移(新产品价值远远低于该产品)” ?
机器设备价值远远高于产品,机器设备的价值照样是可以作为生产成本向产品转移的。这是常识。
一台机器,使用寿命10年,机器设备的价值每年向产品转移一部分,10年转完。
这里,
1. 决定使用寿命的长度的因素有 磨损(消耗)等等。
2. 机器设备的价值作为生产成本每年向产品转移一部分,这个转移的成本的名称是 固定资产折旧。
3. 在资产负债表上的机器设备的价值,每发生一次固定资产折旧,机器设备的价值就下降一次,下降值=固定资产折旧值。

石先生,不懂会计学。老是这样胡说八道,怎么不知道难为情的?

使用道具

藤椅
石开石 发表于 2020-12-28 12:31:25 来自手机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sdhb 发表于 2020-12-28 11:56
“第二,该产品被本国企业购买,但由于其本身价值相对较高,因此其价值不能向新产品转移(新产品价值远远低 ...
固定资产折旧只是分期将固定资产原值与残值之差摊销进成本,不是价值转移。
价值转移指的是在生产过程中某产品的价值一次性转移到新产品价值中。
只有中间产品才能价值转移。

使用道具

板凳
sdhb 发表于 2020-12-28 12:38:02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石开石 发表于 2020-12-28 12:31
固定资产折旧只是分期将固定资产原值与残值之差摊销进成本,不是价值转移。
价值转移指的是在生产过程中 ...
石先生,不懂会计学。老是这样胡说八道,怎么不知道难为情的?

使用道具

报纸
sdhb 发表于 2020-12-28 12:53: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石开石 发表于 2020-12-28 12:31
固定资产折旧只是分期将固定资产原值与残值之差摊销进成本,不是价值转移。
价值转移指的是在生产过程中 ...
价值转移指的是在生产过程中某产品的价值一次性转移到新产品价值中。
------------------------------------------
石先生,你这个会计学文盲,
固定资产的价值一般是分几次性转移到新产品价值中去的。这是事实。会计学的常识

使用道具

地板
sdhb 发表于 2020-12-28 12:59:14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石开石 发表于 2020-12-28 12:31
固定资产折旧只是分期将固定资产原值与残值之差摊销进成本,不是价值转移。
价值转移指的是在生产过程中 ...
固定资产折旧只是分期将固定资产原值与残值之差摊销进成本,不是价值转移。
---------------------------------------------------------------------------------------------------------------
固定资产折旧只是分期将固定资产原值与残值之差摊销进成本。
1. 固定资产原值与残值之差 是 价值
2. 固定资产折旧只是分期将固定资产原值与残值之差摊销进成本。
价值被分成几份进入成本。即 “价值转移”进入新产品的价格。

石先生,你是否脑子有病?

使用道具

7
石开石 发表于 2020-12-28 13:19:46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sdhb 发表于 2020-12-28 12:38
石先生,不懂会计学。老是这样胡说八道,怎么不知道难为情的?
我从来不胡说八道,您被错误的东西忽悠了还不知道——所以我才说出正确的东西。
历史会证明一切的。

使用道具

8
石开石 发表于 2020-12-28 13:21:32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sdhb 发表于 2020-12-28 12:53
价值转移指的是在生产过程中某产品的价值一次性转移到新产品价值中。
-------------------------------- ...
固定资产的价值一般是分几次性转移到新产品价值中去的。这是事实。会计学的常识。
++++++++++++
固定资产价值是以固定资产折旧的方式摊销进生产成本或费用,但这与价值转移无关。

使用道具

9
石开石 发表于 2020-12-28 13:22:43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sdhb 发表于 2020-12-28 12:59
固定资产折旧只是分期将固定资产原值与残值之差摊销进成本,不是价值转移。
-------------------------- ...
固定资产折旧只是分期将固定资产原值与残值之差摊销进成本,不是价值转移。
价值转移指的是在生产过程中某产品的价值一次性转移到新产品价值中。
只有中间产品才能价值转移。
+++++++++++
请仔细阅读。

使用道具

10
sdhb 发表于 2020-12-28 13:23:52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石开石 发表于 2020-12-28 13:22
固定资产折旧只是分期将固定资产原值与残值之差摊销进成本,不是价值转移。
价值转移指的是在生产过程中 ...
固定资产折旧只是分期将固定资产原值与残值之差摊销进成本。
1. 固定资产原值与残值之差 是 价值
2. 固定资产折旧只是分期将固定资产原值与残值之差摊销进成本。
价值被分成几份进入成本。即 “价值转移”进入新产品的价格。

石先生,你是否脑子有病?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11-5 2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