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任何学科都隐含着特定的本体论(世界是怎样的)和认识论(人能不能认识世界),并由此衍生出看待问题的视角和方法论。总的来说,系统思考认为世界是客观的却动态复杂,因此人可以逐步认识世界但需要不懈的努力和尝试,由此产生了系统思考的视角:内生视角(endogenous view)。本文尝试以大家最熟悉的反求诸己为参照,来对内生视角进行介绍。
《商业动态学》是约翰·斯德曼在麻省理工学院多年科研和教学的成果结晶,被各大院校作为系统动力学的经典教材。这篇文章就是系列分享的第一篇:系统视角和建模过程。系统思考有三个相互关联的要素:信息反馈、模型仿真和心智模型,而这三大要素共同组成了系统思考的视角:内生视角。
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
——《孟子·公孙丑章句上》
内生视角:行为和结果是由模型、生命体、组织或系统内部因素引起的。
—— 商业词典
“社会人”决定了人是与周围紧密相连的,甚至就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但是社会关系是无形的,如何处理自己与周围的关系,成为不大不小,并不容易理得清、看得明白的问题。其中“反求诸己”和内生视角,是人们常常使用的两种观点,两者相似又不完全相同,十分微妙。
一、反求诸己:能力与责任
反求诸己的出处《孟子·公孙丑章句上》是这么描述的:射箭没有射中,不埋怨胜过自己的人,而要自我反省——是否站姿、射箭动作出了问题。《孟子·离娄章句上》更进一步拓展为: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意思是求而不得,需要自我反省,修炼到家自然得到所有人的认同。因而,反求诸己常常被用于成功学,修身齐家治国国平天下,是每个中国人都朗朗上口的名句。
求诸己的正面是自我观照,反思自己的不足和责任,然而,也经常被他人用作归因于他人和强调个人责任,“怪不得别人,都怪你自己”、“也不照照镜子,癞蛤蟆想吃天鹅肉”。肯尼迪在总统就职演讲中的名言“不要问国家可以为你做什么,你应该要问自己可以为国家做什么?”与中国的“从个人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号召人们反求诸己,承担个人责任、勇于担当。
二、内生视角:内部与外部,局部与整体,历史、现在与未来
内生视角遵循的思路是“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结果是由内因引起的,外因只不过起到加强和促进的作用。内生视角包括两个部分,一个是区分内部与外部,分析内部的作用机制和外部的干预,另一个是联系局部与整体,分析内外的相互作用。因此,内生视角是系统观,不只关注到个体(自己),还关注到个体与周围形成的整体。
同样遇到“发而不中”,反求诸己看看自己是否站得直、瞄得准,内生视角则由内而外,不但看自己站得直不直、瞄得准不准,而且看看风向、距离等周围环境情况是否影响,找到“发而不中”的内部机制和外部刺激。
从时间上看,内生视角将历史、现在和未来联系在一起,现在是由历史逐步演变而来的,而理解了历史以及现在是怎么来的,就可以找到未来的大门和钥匙。
三、反求诸己和内生视角
反求诸己的对立面是诉诸他人,没有看到自己的能力和责任。良性的反求诸己可以帮助人们在失措后重新站起来,鼓励个人“一而再,再而三”,不断严格要求自己,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然而反求诸己也有陷阱,如果问题的根源并不在于“己”,那么其实是归错了因,没有找到正确的办法,“一而再,再而三”不是果敢刚毅,而是偏执。
内生视角的对立面是诉诸外部,没有看到内部与外部的相互作用。与反求诸己不同,内生视角并不完全归因于自己,而是综合地看,“我”当时是什么状态,“外部”如何作用于“我”,“我”又做出了什么反应,如此相互作用、逐步演变到现在。进而做出假设,如果“我”当时是另一番样子,那么又如何。反求诸己的结果常常是改变自己,而内生视角是由内而外,结果导向。
反求诸己不分黑白,盲目强调个人,如果走错方向,容易陷入绝境,而内生视角似乎科学高大上。但是内生视角也有风险,由于不确定归因于谁,答案是未知的,而且无论是复盘“现在是怎么演变过来的”,还是推演“假设我那么做会怎么样”,都要求有仔细的观察、缜密的分析和大胆的推理,当面临未知或情况复杂时,往往超出了个人(内生主体,也可以是组织、系统)能力的局限。内生视角对人和人与人的协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小结:
反求诸己,从完善自己做起,修身齐家,强调能力和责任
生视角,从认识自己和观察过去开始,复盘和推演,强调方法和途径
不要盲目地反求诸己,学会内生视角
参考资料及注解:
[1] Business Dynamics特指用系统动力学的方法来分析商业领域的动态问题,是系统动力学的应用学科,清华大学出版的中文翻译本将书名翻译为“商业动态系统”,未突出该内容的学科属性,故本文翻译为“商业动态学”。
[2] Sterman,
J. (2010). Business dynamics.Irwin/McGraw-Hill c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