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zplwg
1190 4

大家评评这文章<2000-2010:中国十年来宏观经济运作手段分析> [推广有奖]

  • 0关注
  • 0粉丝

博士生

40%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81 个
通用积分
4.5344
学术水平
0 点
热心指数
0 点
信用等级
0 点
经验
2537 点
帖子
216
精华
0
在线时间
191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17
最后登录
2023-3-8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前言: 限于精力以及个人能力,我并不计划写一篇论文,所以不会有非常复杂的论证过程,也不会提供大量的图表和索引文献,也不会有长长的致谢名单。仅仅是把我这一年来的一些观察思考呈现给对类似话题感兴趣的方家,无非是抛砖引玉,吸引更多的有精到研究的同好能够有一个讨论问题的话题集合,以及能够廓清话题的范围,使得交流的效率更高。
  先占位,列提纲,暂时不展开,以后有时间逐条扩展
  1 situation
  1。1 大量外贸结余
  1。2 经济刺激需要
  1。3 通胀控制需要
  2 action
  2。1 货币工具的使用
  2。1。1 购入外汇稳定汇率的手段
  2。1。2 大量对内发行货币的刺激措施(需要说明其优先于2。1。3而存在,是因而不是果)
  2。1。3 利用土地政策在保证财政收入的同时,利用杠杆,消费超发货币,同时利用高值商品,减少流动性
  2。1。4 在超发货币后,利用央票等回笼货币减少流动性
  2。1。5 **主导的投资(超量利用杠杆),以及控制手段,及潜在失控风险
  2。1。6 人民币自由兑换措施的推进
  2。2 行政干预
  3 result
  3。1 货币存量
  3。2 结构失衡问题
  正文
  1
  前言: 限于精力以及个人能力,我并不计划写一篇论文,所以不会有非常复杂的论证过程,也不会提供大量的图表和索引文献,也不会有长长的致谢名单。仅仅是把我这一年来的一些观察思考呈现给对类似话题感兴趣的方家,无非是抛砖引玉,吸引更多的有精到研究的同好能够有一个讨论问题的话题集合,以及能够廓清话题的范围,使得交流的效率更高。
  在开始进入正题前,我试图给出我认识中的一个大致轮廓。我把79年以来的改革分成三个主要阶段,由于自上而下的主导至少在30多年的历程中扮演了和市场同样的有力角色,所以心细的读者可能会发现这三阶段和三任**具有一定的时间重合。
  第一个阶段是邓的阶段,我称之为解放阶段,这个阶段经济水平非常低下,真正意义上的协同生产和大规模社会分工根本没有形成,**扮演的主要角色是解放者,将79年之前逐步施加在市场上的以及人身上的各种束缚取消,但是某个著名事件敲响了警钟,即以该种**治理能力及市场的发育水平,很难再支持高速度增长;第二阶段是某个著名事件后到现任**上台之前的阶段,我称之为前货币调控阶段,主要特点是**大量剥离抛弃了缺乏效率或者无法使用金融手段进行扩展的国有企业,转而只控制资金密集型企业,并且将注意力日益放在金融系统上,开始在金融领域实施比较严密的控制,开始学习使用货币为主的宏观调控手段,这一阶段外贸盈余开始大幅度增长;第三阶段是现任**,我称之为后货币调控阶段,已经能够很熟练的使用各种金融工具(仅限国内),以金融手段支持国家主导的投资,从而在快速刺激GDP增长的同时,控制住通胀,以及消化天量外贸结余。我的讨论,主要集中于第三阶段。
  第三阶段有几个现实矛盾,
  1) 政治上要求GDP继续高速增长,但是刺激政策的对立面是政治上同样要求不能高通胀,原因不必解释
  2)外贸的海量盈余在现有的外汇管理制度下,很容易引起输入型通胀,但是以民企和外企为代表的主要出口力量又是经济最有活力的部分(从单位资本产出效益,每年新增吸纳就业,产品海外竞争能力等指标看)不能简单打压抑制
  3)**开支的急剧增加(解放阶段是大幅度削减开支,当时公务员收入不高,下海经商的很多,军队,福利,基础建设都是处于抑制状态;到货调前期,还是抑制较多,但到了后期开始大幅增加开支,虽然相当部分是浪费掉了,但是不可否认,有效的开支也大幅度增加了)需要增加**收入(其结构稍后章节展开)
  三阶段典型数据指标(感兴趣的可以自己google):
  GDP 人均GDP GDP增长率 财政收入 财收增长率 外储 负债
  2
  这一节依然是讨论第三阶段的主要问题。
  首要问题是海贸的大幅度增长,我国海贸的基本模式是两头在外,原材料很多不是产自国内,市场也在海外,在刚开始国内劳动力价格上涨时有个讨论,讨论为什么劳动力价格上涨对我国产品的竞争力影响不大,当时有人给了数据,就是我国在产品中的附加部分主要是劳动力,但是劳动力占产品的成本比例不高,比如说占10%,那样就算劳动力价格翻番,产品价格不过上涨10%。但是我国的贸易量非常巨大(印度今年出口破了2000亿刀,但不过小白兔的一个零头而已),所以产生的贸易结余依然非常巨大。一般粗俗的理解通胀可以这样看:国内货币和国内货物总量的比值,如果币多,则通胀。
  外贸是经济的发动机,不可能停止,如果外贸停滞,中国的经济奇迹就会出问题。朱相说过“gdp增速低于7%就要出问题”,这个是个刚性的东西
  而这里有一个出于外贸需要的现实,就是为了防止人民币升值,为了稳定汇率,外贸结余被大量用来购买美元债券,而根据我国的外汇机制,要发行等额的人民币以交换这些结余,大量发行人民币是无法避免的现实,这个是后续一些讨论的前提条件。
  当国内大量发行人民币时,就要有相应的国内商品来平衡,而在第三阶段,除了近期通胀有失控趋势以外,大多数时期控制得非常好,如果粗略以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作为10年来结余的粗率估计的话,每年需要处理掉2千多亿美元的额外货币,的确是个艰巨的任务。
  有些朋友质疑我大纲里的一些观点,很正常,本来就是要费力气说明因果关系的,现在我给出了因,如果没有房地产,也需要别的商品来抵冲这些货币。如果平均每年多出一两万亿的人民币进入国内流通,不出大乱子才怪,这次发4万亿带来的通胀后果,大家估计也略有体会吧。
  所以,主题不是谴责房地产,而是如何把这些多余的人民币用掉。其实还有一个有趣的主题是,如何在不大幅度增加负债的情况下,增加**收入。
  顺带说一句,中国这两届**的经济团队能力很强,这个不可否认,推荐读读项怀诚的书。
  3
  海贸目前还是中国经济的主要支柱,在海贸起来之前,小白兔是很穷的,因为居民收入低下,国内市场只有能力消费价格低廉的初级工业品,难以形成积累,其典型特点是食物和日用生活品质量低劣,但价格也很低廉,如果有一天你再也不可能用低于1美元的价格凑合一顿饭了,但是食物什么的质量都提高了(不是说好吃不好吃),那可能国内市场就已经发育成熟可以单独支撑经济了,生活用品便宜很多时候不是好事情,很可能意味着购买力很弱,比如你在印度的贫民窟就能找到质量更低劣,但价格更便宜的食物。国内在80年代引进过很多生产线,比如冰箱或者彩电的,但是在短暂的紧缺后,国内市场很快就由于产能过剩加上购买力有限(当时买电视冰箱的都是以10年以上使用时间来做家庭计划的)而饱和。这个阶段也谈不上真正意义的研发和创新。迄今的另一个支柱,即国内投资,依然是建立在消化海贸盈余的基础上,这个结论我会在后面相应部分进行阐述。我胡乱猜测一二,如果海贸在未来十年发生问题,那中国的经济奇迹就结束了。对这个问题,**的管理团队也看得很清楚,一旦出口下降,就试图通过退税和各种其它手段予以刺激,同时对基础能源和原材料价格进行管制。在可以预见的一定时期内,这个结构不会改变,但是会得到一定改善。
  在海贸过程中,结算货币主要是美元,除了外汇管制因素,主要是因为人民币没人要。这话很伤人,但是持有人民币不能便利的兑现为实物,因为人民币既没有发育成熟的国内市场支持,又不是自由兑换货币,其汇率是不安全的,因此用美元等结算成为必须选择,何况你原材料很多还要用美元买呢。近年随着国内市场的发育,在东南亚地区,人民币已经开始被逐步接受,所以有人提出过亚元的概念,这个在后面的章节会提到。
  当不能用人民币结算,则必须有一个换算过程。在海贸的一般流程中,成本以人民币进行计算,而结余是以美元计算的。如果人民币贬值,结余在市场近于饱和的情况下会下降;如果人民币升值,销售数量会下降,也可能导致结余下降。而海贸结余是维持中国经济奇迹的第一要素。在这种情况下,汇率稳定最符合利益,可以减少汇率风险,也利于达成长期的贸易合同。而这个稳定,是相对结算货币美元而言的。
  为了从外贸实体手中得到美元结余,在现有汇率机制下,必须先发行人民币进行交换,这样**就得到了美元,而市场上新增了人民币。**的美元被用来购买美元债券,相当于以低利率借钱给美国帮助美国避免发行过多的美元导致美元浮动过于剧烈。如果不借钱给美国而是把这些钱花掉,则形不成积累,盈余返还出去;如果拿着不花,美国又没钱,则会印刷更多美元,市场上美元变多,导致美元贬值。通过这个手段,相对稳定住了人民币和美元的兑换汇率。同时刺激美国购买更多的中国商品。在中国海外投资管理能力薄弱的情况下,也不失一种策略。
  4
  在后货阶段,有很多经济事实,比如上面提到的必须发行人民币,以及必须购买美元债券。在一个系统里面会有很多常量和变量,我现在罗嗦这么多,主要目的是先固定常量,这样后续讨论变量时就能简化情况,更利于阐述和理解。
  一般研究问题,很多时候都需要这样一个先简化的过程,作为一种讨论问题的方法,我也腆颜给大家推荐一下,可能在需要讨论时,能减少一些歪楼现象。
  另一个我想讲的就是要有讨论的态度,可以有立场,但是讲话要公正,不利于自己的东西如果是对的,也不要假装看不见,甚至谩骂。这点上龙空不算最差的,但也有改进余地。
  这些不光在论坛打屁有用,在生活中也是可以受益的。
  5
  国内发行了那么多人民币,如何用掉就是一个关键性问题。有一个已经很少再提的术语“积累”,这个词在解放阶段的后期经常出现,通常是和“消费”成对出现,当时的比较官方的表达是,西方重消费轻积累,俄国重积累轻消费,都存在经济隐患,比较理想的是适度消费,其余进行积累。所谓“积累”,我没有查到什么权威的表述,但是根据我的猜测,应该是指固定资产。虽然这个词汇已经过时,但是一些管理思想的延续是能够从细节中被发现的。
  兑换外汇结余的人民币发行,也面临消费和积累的问题。
  先来分析钱在谁手里。因为外汇结余是外贸实体获得的,经过兑换后,外贸实体获得人民币,这是第一类持币人;这些持币人(不一定是真的个人)消费在一般商品上一部分,其余会存入银行,或者投资不动产,或者购买证券,或者购买生产资料,这就产生了第二类持币人,可以是商业银行,证券基金,地产商,或者大宗原材料提供者等。 其余各种连带的类别由于资金比较分散,为了简化问题,暂时忽略。这时,可以假设钱都不在央行手里,而且由于商业银行可以设立换汇业务,很多人民币实际上是预先落在了商业银行手里,是根据预期商业银行先得到了人民币,然后在换汇中实现兑换,所以总量可能会比换汇额更大一些。
  这些持币人除掉常规的消费,其余的消费部分是可能涉及杠杆的,杠杆很简单,比如你买房子,首付2成,贷8成,你用比较少的钱带动了更多钱的流通,这就是个杠杆的例子。那将会使得整个流动性更加剧烈,因此,核心问题是围绕减少流动性,或者说控制杠杆的使用而进行。如何是减少流动性,粗俗的说,钱被央行拿回去了,就减少了流动性,当然这只是一个便于理解的不准确的定义。
  几个金融工具被经常使用到以减少流动性:一个是央票,就是央行发行的票据,一般是面向机构等发行,由于钱在商业银行等持币人手里,所以奇妙的事情是,虽然是央行发行了人民币,但是央行反而要向他们借钱,但这种借钱的目的,主要是回收流动性;另一个工具是准备金,就是为了清算需要商业银行存在央行的钱,这个也是为了从商业银行处回收流动性;再一个是贷款指标,最近为了控制流动性,贷款指标就常常出现不足的情况,这个其实不是纯市场的,行政干预成分不小;利率工具则使用得较为谨慎,主要是考虑到避免经济降温过快;国债也是一个工具,这个是央行认购了再拿出来流通的。其余还有什么工具,我一时没想到的,欢迎补充。(金融工具的负面作用是。 效应滞后,同时容易对实体经济产生难以预知的影响,下一节介绍**的补充手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Situation Google Action GDP增长率 Result 手段 宏观经济 运作

沙发
zplwg 发表于 2011-5-8 22:46:34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6

  上一节简单讲了钱在谁手里,这个持币结构,显然不是那么容易实现全民分享红利的,因为央行好不容易回笼了货币,应该不会那么热衷于用类似香港或其它一些国家地区的方法全民分红利;而且在管理上由于居民流动性比以前大多了,公正性和效率靠现有的治理水平也基本做不到合理分配,技术上可操作性不足;分配也相当于减少**有效收入,对一个致力于扩张自己权力的机构(甚至可以说是半商业机构)而言,不符合其利益(当然再分配还是存在的,体制内的;以及比较低程度的社会福利体系建立)。另一方面为了保证长期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供应和避免消费引起通胀以增加产品竞争能力,在海贸难以支持经济前,一定程度上政策和资本方都会希望不要改变现有的低工资,高储蓄,相对低消费的局面。所以在这轮经济运动中,指望靠再分配或者提高工资来实现人人得益的发展模式,可能性不大。这个能为为何经济快速成长而收入提高远不及经济发展提供一些可能的解释。高就业率反映了经济是在快速成长,而低收入,则说明了就业结构。

  消费的另一个困难是,虽然中国制造已经是全球化了,但是这并不说明中国市场是全球化的。产能在这轮危机前把重点都放在了海外市场,是因为海外市场发育相对比较成熟,除掉买方破产或少数恶意者,拖欠甚至赖掉货款等情况不像国内那么严重普遍;隐形成本方面,需要投入的疏通关系和清除交易障碍的成本相对较低,比较可控;而且物流成本比较低廉;另外一些商品还能得到退税。国内市场正在发育成熟中,但是公平交易的一套机制还没有就绪,这实际上对市场里的每个人都是一种伤害,会增加交易成本;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也在培养中。但是国内的消费市场还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比如医疗,教育和地产。这些在发达国家,同样是比较高昂,普通人需要支付收入的很大一部分去承担的消费开支。

  在第二阶段时,普通中国人的收入其实也是增长很快的,在第二阶段的前期,收入两千/月已经是个不错的收入;但是到了后期,一万出头的月收入也已经很常见,而且普通人的收入也有大幅度提高:从初期的不足一千到第三阶段初期的两三千,甚至三四千,开句玩笑话,实现了“国民收入倍增”(这个名词本身不是这个意思)。但到了二阶段后期,三阶段前期,工资性收入增长就变得很缓慢了,这一阶段普通人中主要的收入增长往往是靠不动产投资取得的。

  不动产投资的基本路径是这样的: **会先投入一块土地作为商品,开发商必须通过竞价得到这块土地,这是一切开发的前提;接着开发商会用自有资金以及土地作为启动资金,向商业银行进行贷款,这里会使用杠杆;接着开发商在开发过程中会出售楼花,一些投资者和自住者会利用自己的自有资金或者财产进行抵押,再次利用杠杆从商业银行获得资金,而开发商则会回笼一部分资金保持开发资金以及投资于新项目;最后房产交付,借贷关系转为房产持有者和商业银行的较长期关系。这里只是举一种交易路径为例。

  在这个过程中,首先,**投入了土地作为商品,开发商在土地上建设了房屋,也是一种商品;另一方面,通过杠杆的使用,土地商品的持有者以及房屋的持有者利用一部分货币,从商业银行得到了更多的货币。

  我在前面的章节中提到过一个观点:那些货币是隨海贸结余的数额变动的。也就是说,这些货币已经存在于市场。

  那么如果不引起为了房地产市场进一步发行货币,而只是消化这些既有的货币存量,房产交易就不会引发通胀。因为其一方面提供了商品来对冲货币(这个是反通胀的),另一方面又由于房产的流动性低于货币,而整个不动产市场容量又足够大,这实际上起到了蓄水池的作用,从宏观上是降低了流动性。在四万亿计划之前,通胀实际上一直处于可控范围,年通胀率很可能一般在5%左右,对于一个高速增长的国家来说,是个不算差的数据。而保证不动产市场只是消化存量,不带来额外的通胀压力,则关键在于总量控制。

  另外,不动产市场的建设还伴随着城市化进程,更多的廉价劳动力被从土地上转移到劳动力市场;同时地方**能获得大量的货币收入,以及解决大量就业问题,并且推行基础设施建设。这是政治和社会等方面的得分,很多中国人因此开始走进了现代生活。

  而且与本文主题相关的是,钱开始从第一类持币人以及商业银行,大量转移到**手里(**土地出售价格通常会占到整个开发成本的1/2甚至更多,并且会征收增值税,契税等费用)。

  在第二,三阶段,很多人都观察到一个现象:**的财政收入以比较惊人的速度在增加,不少年份达到了GDP增速2倍以上的增加速度。一个直观的数据是,目前的财政收入,已经是第二阶段初期的大约15倍左右,这一切都是在20年左右的时间内完成的。

  中国**收入的几个主要来源是:税收,土地转让(主要是地方**),以及国债。税收的增加一方面得益于大量企业具有纳税能力,另一方面也在于征管的细致化,以及新的税基的开拓(将来终结美帝税务局神话可期),再者有大量的非税的“费”和各种罚款(这些未必进入统计)。国债的发行规模一般是每年几千亿的额度,目前大概是一万亿不到的样子。国税,国债,还有央企上缴等为中央**收入;地方**依靠卖地,地税,各种行政收费为主要收入。

  虽然**的行政开支一直处于高速膨胀状态,但要消费掉每年多达几十万亿的收入,依然是不可能的任务,而且也会引发通胀压力。





顺便给一个房价下跌的预测指标:

  现阶段不会下跌的,但是如果通胀结束,而且海贸还是像一季度一样萎靡不振,手里几套房的就可以考虑减仓了,而没房的可以囤点钱,准备点抵押品,或者准备下如何开份体面点的收入证明

  如果给我料中了,也说明国企屁用不顶,就是个挂企业皮的再分配工具

  以下为转载:

  3:00 pm

  董生 - Google Reader - Private

  坏消息,好消息,阴谋论和愤青 - 郭凯经济笔记

  前两天偶然看到美国公布的从一些国家进口商品的价格指数。我对这些数据究竟能多反映实际,因为一些技术上的原因,不敢特别确定,但至少有一点是肯定的,美国人大概不会做假。

  这组数据起始于2003年12月,基数为100。让我对这组数据最吃惊的是,中国对美出口商品的价格,在过去将近8年的时间里,竟然几乎没有涨过。2003年12月的时候是100,2011年3月的时候是102。7,花了8年时间,涨了2。7%。

  我把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也按照一样的方式做了图,2003年12月为100,到了今年3月,变成了126,换句话说人民币在同样的时间里对美元升值了26%。

  升值了26%,出口商品却只涨价了2。7%,究竟怎么解读?

  有些人可能会觉得这是坏消息:人民币升值了,出口商品却不能涨价,因为出口多以美元计价,这意味这到手的人民币就会变少,最终会影响出口企业的利润和工人的工资。这说明了,升值对出口企业的伤害会很大。

  有些人可能会觉得这是好消息:人民币升值了,出口商品却不用提价。即便升了这么多,中国的出口行业一样还是很兴隆。这说明,中国这些年生产效率的提高很大,单位成本,即便在人民币升值和工人工资上涨的情况下,仍然很具有竞争力,因此在吸纳了升值成本之后,出口企业仍然有钱可赚。

  有人可能会阴谋论:美国人一边压我们升值,一边压不让我们涨价,一边印钞票,这样做就是试图剥削中国劳动力并扼杀中国经济。要警惕金融霸权。

  有人可能会愤青:这就是在卖国,洋奴和讨好美国人。国内什么东西都涨价,卖给美国人的却不涨价,歧视国人。都给狗官给贪了,物价这么高,房价这么贵,还让不让人活了?草泥马!有人悄悄问了一句:怎么扯到房价上去了?愤青会说:快说,你收了多少钱代言?捏死你这个五毛!

本篇文章来源于 www.xilu.com 原文链接:http://xlw.xilu.com/2011/0504/news_610_156315_2.html

使用道具

藤椅
马续涛 发表于 2011-5-8 22:49:34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这都可以写专著了
别学哥,哥只是传说

使用道具

板凳
mutou-ren 发表于 2011-5-8 23:18:4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不是很懂、、、、、

使用道具

报纸
j_w_x9299 发表于 2011-5-8 23:58:35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貌似有些道理,但不那么令人信服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11-6 0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