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是东方传统服务业的重要内容,作为专门研究服务业理论开拓者,如果没有涉及,那将是毕生的遗憾。生在中医世家,本着“学必精,则不碰”的家训,多年未敢越雷池半步。但用服务理论去打破中医的前沿壁垒,帮助人们简单易懂地学习中医,不涉及“治病救人”,应该不算越雷池,故此写下此文。
中医理论都是一些阴阳、五行、八卦,难懂不易学,如玄学一般,与现代科学格格不入。中医是不是科学?回答很简单,有存在的依据就是科学。如果找到其存在的依据,辨识清楚与东方哲学的先后逻辑关系,中医学就可以堂堂正正地登入科学的殿堂,为世界所接受,东方传统服务业就将迎来巨大发展。
西医学的基础是人体解剖,解剖出来无非就是骨骼、结蹄组织(又称筋)、器官、肌肉、脂肪、血管(包括大小、毛细)、神经组织。哪里发生病变就去分析哪里的成因,非常直观。然后运用统计学的概率知识,把之与人的生活习惯、饮食成分等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相关的概率。看起来有理有据,但西医也否定不了针灸,因为一针下去,立竿见影,西医解释不了,更在很多方面无法企及。
看一下针灸的找穴原理就非常清楚。穴道不在骨头上,更不在肌肉、神经、血管上,而在它们之间。按照人体解剖,剔除掉这些骨头、神经等等,剩下就只有它们之间连接的“膜”了。如果来个脑洞大开,在“膜”中间充满“热水”,一个完整的“人体液压传动、控制系统”就展现出来。如果对其进行进一步分析,一切的中医学概念都可以解释清楚,就将“玄学”的脱掉,科学起来。西医解剖多是在人死后,水和热都流失殆尽,人体的液压系统就消失了,这就是西医无法理解东方医学的关键所在。
验证这套系统的成立是非常简单的。比如手脚冰凉,按照西医的验血是查不出任何结果的,但查“水”的温度却很容易办到。一个简单的测温枪,把它的精度提高,探测不同部位深度水的温度,完全可以验证出中医学的经络图,以及周围细微的水温变化。如果按照“人体液压传动控制系统”的原理来设计、制作一套检测设备,将中医的“望闻问切”精确系统起来,一样可以发展一套完整的中医医疗检测设备,不会比任何西医设备差。
一、人体液压传动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
首先比较直观是动力的传递。憋一口气,可以瞬间增大人的爆发力,西医认为是肌肉在起作用,可“有气”使不出来解释不了,所以,中医的“气”指的是液压传递的压力,压力足够大,爆发力就越强。反之,压力传递不畅,就会有力也使不上。
其次是人体的外在保护系统。充满了水的垫子,如同披在人身上的外套,能够极大地缓解外在的冲击。如果人有意识地抵抗,就可以增加水的压力,让人体经受住更大的冲击力。而人放弃了抵抗,水压减弱,冲击力很容易透过保护层,伤害到人体的内脏。婴儿体内的水多,保护层更厚,耐冲击的能力好,很看似危险的动作并没有多大的伤害,而老年人就无法承受。表明骨折与骨骼的钙流失没有多少关系,而是与人体保护系统相关,多锻炼的作用不外乎就是提升人的身体反应速度。
西医认为是骨骼流失钙导致的,可不断补钙的老年人,也避免不了不经意的一跌,这就是西医统计学的失误,将两个不相关的东西联系起来了。
其三是营养的辅助传递方式。心脏通过血管将血液压向全身,再通过回流血管流回心脏。可血管有大小,在同样压力下,是很难进入到毛细血管末端,这个时候就需要额外的液压辅助系统,在外部有规律挤压,使血液输送至人体最末端。肺呼吸通过有节奏的运动产生冲击波,在水的传导下,将动能传递到末端,如按摩一般,达到滋养全身的目的。同样,末端的血液回流,也需要主动脉的“吸引力”与液压推动力的辅助,流动的效率才高。如果液压系统某个部位受阻,导致相应部位得不到滋养,皮肤挠痒、溃烂等等外在表象就出来了。
其四体温维持系统。西医认为血液中的葡萄糖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从而产生热,如果拿个简单的血氧仪测试去试验,血氧浓度正常的情况下,但人的四肢仍然感觉冰凉,这就是西医解释不通的地方。所以,人体的温度是加热液压系统中的水,通过液压传播到人的全身,以达到维持体温的目的的。
其五、水流动的通道就是经络。经指的是上下流动的通道,而络则是经与经之间联通的通道。如果我们用特别的方式,将人体里面的“水”标识出来,简单的仪器都可以得到人体经络图,很好验证。
其六水的特性。人体的水与冰箱的制冷剂一样,当压力增加的时候放出热量,压力减少的时候吸收热量。运动后出了很多汗,感觉很热,但去摸皮肤却是冰凉的,这就是“寒”和“热”的辩症。人进入睡眠的时候,全身放松,水压降低,吸收热量,体温随之下降,就是来的。
水进得多,液压系统的水压高,外在的力透不进去,有力也使不出来,称为“湿太重”。而水进得少,水压就低,力的传递效率也低,也会出现有力使不上,称为“气虚”。同样,水排泄不畅或排泄过于,也会导致水压的增减。所以,中医把水的多与少称为“实与虚”,把水的进和出称为“表和里”,把水是向上运动称为“阳”,向下运动称为“阴”。
其七是每天的循环养护。人体液压传动系统每天高负荷运转以后,总需要停下来检修,这就是人的睡眠。按照时间顺序逐个检查,发现问题,引起身体的不适,失眠就产生了。中医根据失眠的时间节点,判断哪里存在问题,准确性很高,而西医仅依靠简的血液检测,多数情况下,病未发生的时候,什么都检测不出来。
二、人体液压传动控制系统与内脏器官的关系
黄帝内经讲的是人体内脏与经络的关系,大肠经、小肠经、心经、肺经等等经,讲的是人的具体器官与经络的关系,然而“气”是说不清楚的东西,来源于什么?如何控制人体器官的,控制出现偏差后有什么表现等等。当我们的认知上升到“人体液压传动及控制系统”以后,“气”如何控制内脏器官的过程就非常清楚了。
人是生物活体,除了神经可以控制肌肉的收缩,让人的肢体做规律运动,但运动的协调就无能为力了。同样是迈出一步,有轻重缓急之别,遇到崎岖不平、落脚点的虚实、需要的力度大小等,所需要的力度、如何平衡等等就完全不同。这个时候就需要人的感觉去感知,并调动周围的力量去平衡,液压就是最快捷的传输方式。当平衡的力没有达到平衡的作用,出现阻力过大或过小的时候,就会出现“扭伤”,疼痛难忍而解剖不出任何病灶。同样,当人们保持一个姿势,肌肉已经完成其规定动作,继续维持这个姿势就得靠液压源源不断输送过来的力维持,否则维持不了。
人体液压传动及控制是一套精密的系统,针灸正是最好的维护工具。在力的传输过程中,传输的力遇阻产生回流,导致压力增加,打个小孔放掉就行。同样,传输的力度不够,调动周围的力去补充,也就维持了液压系统的正常运转。
同样的针,顺着力传输的方向进针称为“补气”,增加压力。逆着力传输的方向进针为“泄”,把力分散到四周。“灸”与针的作用相同,刺激神经,调动周围的力补充进去,也可以驱散聚集的力,以达到维持液压系统平稳运行的目的。当液压系统全面停摆,人进入休克的极端情况,就可以采取“放血”,瞬间泄压,让液压系统重新启动,人也就救回来了。
针灸是建立在人体液压传动控制系统之上的古老医学,几千年的实践证明非常有效,仅仅误以为其来源是哲学,与科学失之交臂。如果论证出东方哲学来源于医学,中医就是一门实实在在的科学,走向世界指日可待。
三、中西医都面临的挑战
病和药之间究竟是如何建立联系的。西医依靠解剖,发现病的结果,但致病就只有三大来源,呼吸、食物以及环境变化。呼吸就只有尘埃、细菌、病毒,环境只有温度、雨雪冰霜等变化,这些都不会是人有意识加入的,唯有食物千变万化,吃进去的东西,那吃进去的东西就有可能致病,也可能治病。那吃什么东西进去可以治病,这就是西医的最大挑战。西医依靠统计学,比如什么东西对应某项疾病,如果统计出来的相关性高,用有效率来定义它们之间的关系,从而建立起病和西药之间的联系。
同样,中药万万千,靠人全部去实践也是不可能的,原因很多,比如人的生命就那么长,试不过来,也不可能一个人生完所有的病,没法实践,那靠什么呢?就靠针灸积累起来的理论。
四、中医与东方哲学
人有五脏六腑,心肝脾肺肾为五脏,大肠、小肠、胆、胃、膀胱和三焦,称为六腑。三焦看不见,是没有的,而是将人体分为上中下三段,上中下互通为一个整体。手脚发冷称为三焦不通,如果仅有手冰凉或脚冰冷,就是上焦或下焦不通导致的。
排除看不见的三焦,五脏与五腑运化过程非常清楚。
食物进入胃糊化,由小肠吸收后送入肝脏处理,处理出营养液,一部分储存起来,一部分加上来自肾产生的水,调配成适当浓度的水送入心脏,余下的杂质部分送入胆,参与下一次消化,或多余部分进入大肠排泄出去。
胃、大肠吸收的水,送入肾脏处理,清洁的部分送入肺,变成输送氧气袋载体,或作为人体液压传动控制系统的液体介质来源,杂质部分进入膀胱排泄出去。
心脏将一定浓度的营养液送到全身,在干细胞作用下生成血,除去滋养各器官外,多余部分进入脾储存起来。心脏跳动产生的热量,经过液体介质加热,导向人体上半部分称为上焦,导向下肢的为下焦,中间的连接部分为中焦。打通三焦让手脚暖和起来,已经被中医的实践所证明,但没有具体的器官,这就是人们看不到的第六腑。
看得见的五脏对五腑是五行的来源。脾和胃、心和小肠、肝和胆、肺和大肠、肾和膀胱,一一对应,于是产生了“五行”的概念。
当人要开始做剧烈运动时,首先是深呼吸,增加氧气的供给,而氧气需要水作为载体,于是肾就产生出水来。水多起来也要求营养液跟上,否则达不到合适的浓度。肝加快营养的供给,调配出的合适浓度的营养液,送入心脏,心脏得加快节奏将它们输送出去。输送出去的营养液消耗掉大部分,剩下部分得储存起来,而储存起来的血液是使用过的,里面的氧气含量很低,需要肺提供更多的氧气。
在这个过程中,肺显然居于统领、统帅地位,在古代就用“金”来代表,肾本身就是水,就用“水”代表。肝制造营养液,需要及时运输出去,就取“木”,心脏跳动产生大量热,就取“火”,脾储存多余的血液,就取“土”,埋在深处的意思。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就这么来的。
五行反应的是人体器官内在的运行规律,而五行相克则是治(或致)病的原理。氧气增加必然引起水的增多,而营养液跟不上,制造出来的营养液浓度达不到标准,表现为配置营养液的器官出现故障,如果这个时候去强化、或维护配置营养液器官的功能,经受得住冲击,人体系统就能正常维持下去。这里,“克”就是病产生的原因,把发病的原因根除掉就是治病。
同理,高原上运动,心脏会增大水的运行,而水需要大量的氧气加入,才能够达到一定的氧含量。如果这时候空气中的氧含量太少,就会导致呼吸困难,火克金就这么来的。假定运动之前,事先做好氧的储备,运动的时候就不会出现缺氧状况,达到“治未病”或预防病的目的了。醉氧也一样,习惯缺氧环境,突然进入富氧环境,误导身体产生多余的营养与热源导致的。
五腑与五脏是对应的关系。
肝是分解营养的地方,除正常供给外,多余的通过胆排泄出去,以达到进出平衡。如果好与坏不分,多分给了胆,胆液回流胃中,口就会变苦。反之,好与坏都储存起来,肝就会因为存集太多硬化,发生病变。
脾是储存血液的地方,如果储存得少,就需要胃增加食物供给,反之,囤积太多,人就没有胃口,不想进食,这就是脾胃互为“表里”的原因。
肾是过滤水的地方,清洁部分供给肝和人体液压系统,多余杂质通过膀胱排泄出去。如果出现尿多和尿少情况,肾过滤水的功能就出现问题,尿得多肾水少,导致人体液压系统传导不畅,表现为做任何事情都有气无力,打不起精神。如果尿得少,肾水充盈,短期内出现亢奋,有使不完的力气,无论那种都是不好的现象,平衡才是王道。
心是上肢传导热量的地方,小肠是下肢传导热量的地方,中间是心向小肠传递热量的地方。如果失调,四肢就会冷热不均。
肺是呼吸的地方,呼吸产生有节奏的运动,为人体液压系统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将营养和力输送到人体全身,而大肠的蠕动,则是将人体不需要的废物排出体外。一个是利用自然馈赠的过程,一个是抛弃掉利用不了的过程,两者都是互为对应的“表里”关系。
五脏与五腑的对应关系,反映的是“辩症”方法,是否是“辩证”一词的来源需要考证,但“阴阳”却来自于人的感觉特性。
我在“服务业与东方哲学”一文中写到,人通过感觉器官接受信息,自然产生两种感觉,要吗是好的,要吗是坏的,中间仅有一个点,不好也不坏。好的用正感觉来表示,不好的用负感觉替代,处于它们交界点就是零感觉。把它们用线连接起来,就是一个完整的“阴阳鱼”图形。但正感觉不一定代表好,负感觉也不一定就代表不好,而是中性的,阴和阳无疑更接近中性,表述也更接近人的感觉。中医的阴与阳不过是将人的感觉特性,运用到人体,对人体进行分类而已。比如将人体的上下,身体的正反面、水的上下运动等等,分为阴与阳。
人们利用感觉的特性发展出很多高科技,比如“不是零就是一”,发展出计算机,“不是就是”的逻辑发展出人工智能,中医是最早利用“不是就是”发展出来的古老医学。不是阴就是阳,不是表就是里,不是虚就是实,不是寒就是热。由此可以断定,东方哲学是源于中医的针灸学,只是医生们喜欢用这种辩症的方式阐述问题,给中医学披上了哲学外衣,产生中医学源于哲学的错觉,致使中医学徘徊于科学的大门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