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证研究定义:
实证研究认为世界是客观的。由于客观规律和事实的存在,使我们对研究对象可以进行科学的测量,以此来解释、预测变量间的因果关系。根据实证主义的研究范式,科学研究大多是从实验或问卷调查中得到数据,然后在统计的基础上得出实验结论。由于实证研究预先建立在研究假设或命题上,如果得到的数据与研究假设的预期一致,我们就认为假设是可以接受的,否则我们就有理由拒绝原假设。
案例研究定义:
Jennifer Platt 在回顾美国案例研究的方法论思潮时,曾认真做了回顾,并试图对案例研究加以界定,认为“案例研究是一种研究设计的逻辑,必须要考量情景与研究问题的契合性。”根据这个定义,Yin做了进一步的延伸,强调设计逻辑是指一种实证性的探究(empirical inquiry),用以探讨当前现象在实际生活领域下的状况,尤其是当现象与场域界限不清且不容易清楚区分时,就常使用此类探究策略。案例研究有三大类,包括探索性(emploratory)、描述性(descriptive)及因果性(causal)案例研究.
实证研究的一般步骤 通过上面的定义,已经对两种研究方法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下面将对两者研究的一般过程做一个探讨,之后总结其差异。
实证研究主要目标是探讨变量间的因果关系。比如探讨X与Y之间是否有因果关系,因为现实世界中可能无法观察这些抽象的构念所以需要将探操作化为可以测量的变量。然后开始对这两个变量搜集数据,通过选用合适统计方法来验证X和Y是否存在统计上的显著关系。
若经过统计检验,我们发现X和Y存在显著关系,但在推断X和Y间存在因果关系前,需要提出各种可能导致X和Y发生因果联系的替代解释。
实证研究的过程一般有7步:第一步:确立研究主题,第二步:文献回顾和探索性访谈,第三步:定义研究问题,第四步:进行研究假设,第五步:收集数据,第六步:分析数据,第七步:结果。
在实证研究中,最重要的当属于研究设计,研究设计是整个研究过程的执行计划。研究设计有三个目的:1 有效的回答研究问题,2 满足实证研究的四种效度指标的要求,3 控制研究中涉及的变异量。
案例研究的一般步骤案例研究的过程一般划分为不同的阶段,首先是准备阶段。准备阶段是案例研究者在进入现场搜集资料前所需要进行的活动。这些活动包括界定研究问题、设计研究与选择案例,以及研究方法与工具的选择等。
第二步是执行阶段。执行阶段包括资料的搜集,资料的分析和形成假设。
最后是对话阶段,在此阶段主要是将此案例得到的结论与文献对话,与矛盾文献互相比较,建构内部效度、提升理论层次并强化构念定义,与类似文献比较,提升类推能力、改善构念定义及提高理论层次。
最后当改善的边际效用越来越小时,结束研究。
案例研究根据研究者分析层次与案例数分为四类:第一种是单案例单层次设计,案例数只有一个,而分析层次也只有一个。第二种是单案例多层次设计;第三种是多案例单层次设计;第四种是多案例多层次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