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琳·塞林/口述,陈寿文/撰文
艾琳·塞琳(Ilene Serlin):
美国人本心理学会前会长,临床心理学家、舞动治疗专家。曾执教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纽约格式塔心理研究所、苏黎世荣格心理研究所。她编著过三卷本《全人医疗保健》(Whole Person Healthcare),目前任教于纽约城市大学心理学系。
西方心理学诞生于两个不同的源头:一是在实验室中进行科学测试。为了建立心理学在科学上的正统性,心理学家以物理学作为实验心理学的范式,将注意力集中在可观察、可测量的行为上,避开了无法被观察到的内在经验世界。基于这个理由,实验心理学逐渐被行为主义学派主导。另一个则是在医院进行临床诊疗。临床心理学与精神医学最早诞生于病理学。因为人类大部分的痛苦都来自于无意识的驱力,所以临床诊疗专注于主观及无意识层面的研究,临床心理学与精神医学逐渐被精神分析学派主导。
行为主义学派与精神分析学派是人们熟知的心理学第一势力与第二势力,其影响力笼罩20世纪前半叶。但到了1960年代,研究者开始担忧这两股势力所造成的限制及曲解,它们无法妥当对待人类经验的所有面向,譬如意识以及格外健全的精神状态(比如圣贤、伟人或天才的精神状态)。而且它们只专注于精神病理学的研究,或者仅以实验室里观察到的有限情况来笼统论述日常生活的复杂性。
对上述这些问题的忧虑促成了人本心理学的发展,其中“高峰经验”的发现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最终促成超个人心理学的诞生。
马斯洛无疑是人本心理学这门年轻学科的关节点人物,他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心理学第一、第二势力与第三、第四势力的分野标志。
心理学的第三势力:人本心理学
1954年马斯洛的著作《动机与人格》出版发行(编者:本论坛有资源),由此他的需要层次理论变得脍炙人口。他的“自我实现”观念为“人性潜能运动”不仅开了一个头,并且成为这个划时代运动的中心主题。
随着马斯洛的“自我心理学”兴起,相关著作与自我发展中心等设施如雨后春笋般繁衍开。与此同时欧洲的现象学及存在主义也开始影响美国心理学,形成存在心理学及现象心理学,它们特别强调意识、主题经验、个人的独特性及尊严、自由及责任。
1960年代以来,心理学又开拓出许多研究领域,如认知心理学、创造心理学、意识心理学等。1961年,马斯洛和安东尼·苏迪奇(Anthony Sutich)一起创立了《人本心理学杂志》(Journal of Humanistic Psychology),1963年成立人本心理学学会。
人本心理学反对行为主义通过研究动物来认识人类,他们认为研究动物再彻底,也无法提供对人类完整的认识,因为行为主义忽略了两者基本的不同。正如马斯洛所言:“我们不可忘记,使用动物迟早会忽略了人性特殊的能力,如殉道、牺牲、羞愧、爱情、幽默、艺术、美感、良知、罪恶感、爱国心、理想,以及诗歌、哲学、音乐或科学的成就。”
人本心理学坚持群体研究必须以个体及特殊现象为基础,并无“一般人”的概念,真正存在的是具体的个体。该理论认为世上没有完全一样的人,统计数字只是抽象的代表,它们虽然能表达出某些现象,然而数据所遮蔽的远比显示的多。一旦满足于数据资料,停留在抽象概念中,便无法深入个体丰富而独特的世界。
对弗洛伊德的人性悲观论,人本心理学持反对态度。人本心理学家相信每个人都具有基本的尊严,不论种族、性别、年龄、宗教。人性尊严是人权及民主的基石,心理学家的使命便是帮助人恢复这项基本尊严,在个人及社会生活中培养接纳自我、接受他人、自助助人的能力。人的不可贬抑性、人的有机整体性,人类特有的属性(意识、思想、自由意志、良知、创造力、责任等等)有自成一领域的权利,人本心理学拒绝参加“化约论”的行列,也拒绝把心理活动从整个人中抽离出来,孤立研究。
心理学没有权利排除人类经验的任何部分。马斯洛曾在某次访谈中透露他最初投身心理学的目标:“我要用科学来探讨那些非科学家所处理的所有问题,例如宗教、诗篇、价值、哲学、艺术。”我们不能删去人的某些部分,就好比制图师不能因为他不能横渡海洋或衡量山岳,便把海洋山岳从地图上删去。
完整的心理学应同时包括行为的外在及内在因素。两个人表现相似行为,可能源自完全不同,甚至相反的动机,自然也具有不同的意义。因此,人本心理学特别深入探讨动机、思想、意向、偏好、兴趣、自我观念、价值、计划、抱负、意义、感受以及整个内在经验。马斯洛曾形容自己的研究动机说:“我要说明,除了战争、偏见及憎恨以外,人类还能做出更伟大的事情。”“如果一个人满脑子都是发疯的、神经病、心理病态、罪犯、流氓、心智脆弱的人,他对人类的希望怎能不越来越保留,越来越现实、越来越薄弱,他对别人的期待也越来越低,这是显而易见的:一味研究残缺不全、不成熟、不健康的人,只能产生残废的心理学及残废的哲学;一个适用全人类的心理科学必须以研究自我实现的人为基础。”
由于人本心理学强调人的潜能及健康,使美国在1950、60年代产生了“人类潜能运动”。
卡尔·罗杰斯是与马斯洛同时代的另一位人本心理学大师。与马斯洛不同,罗杰斯更注重临床经验。1940年代,他提出了“案主中心”的心理辅导法,该理论由临床经验发展而来。罗杰斯将案主视为一个充满潜能、应受到无限尊重及接纳的个体。这种观念为心理治疗师和案主建立了一种健全的关系,培养案主自我接受及自我尊重的能力,最终达到自我实现。(编者:助益性人际关系的创造者,有兴趣的读者可参考中文译著<个人形成论>本论坛有资源)许多心理治疗师都接受了罗杰斯的方法,并将此法广泛运用于各种心理治疗中。
(二楼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