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间,互联网应用规模迅速扩大,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产业蓬勃发展,行业管理逐步完善。
作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互联网正逐步成为信息时代人类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基础设施,不断推动着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进入本世纪以来,我国互联网行业经历了“网络泡沫”破灭的洗礼,幸存的企业“浴火重生”。并且随着我国互联网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技术的不断创新、互联网用户数的飞速增长,庞大的互联网市场已经形成,互联网行业进入了全面发展的快车道。
历经多年发展,互联网已全面渗透我国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成为生产建设、经济贸易、科技创新、公共服务、文化传播、生活娱乐的新型平台和变革力量,推动我国信息社会的进步。
飞速发展形成规模
互联网应用规模迅速扩大。据华经纵横可行性报告,截至2012年6月底,我国网民数量达到5.3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39.9%,相比2002年的5910万人增长了9倍多。手机网民规模达到3.88亿,手机上网比例增长至72.2%,超过台式电脑。互联网网站数从2002年的37.16万个增加到2012年中期的250万个,域名总数达到873万个,其中国家顶级域名.CN域名数达398万个。
互联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我国已建成四大骨干网并实现互联互通,启动了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加强农村通信能力,农村宽带普及水平提高,网络通达所有城市和乡镇、行政村。截至2012年6月底,国际出口带宽达到1.5Tbps,IPv4地址数量达3.3亿个,拥有IPv6地址12499块/32。3G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3G网络已覆盖所有城市和县城以及部分乡镇。
互联网产业蓬勃发展。2010年,互联网行业收入规模超过2000亿元,直接从业人员接近80万人,并有上百万人以开网店形式实现了就业。企业飞速发展,年营收超过10亿元、百亿元的企业普遍创立仅10年左右,涌现一批以腾讯、网易、百度等为代表的充满活力和竞争力的互联网企业。例如,2011年互联网信息服务收入前百家的企业数量占不到全行业总数的增值电信业0.5%,却创造了全行业40%以上的收入和20%左右的利润及税收。
行业管理逐步完善,政策引导作用进一步显现。在国家制定的《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十一五”规划》等一系列政策指导下,各地ZF和相关机构大力建设网络基础设施,搭建信息化服务平台。构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中国互联网行业自律公约》等为基础的互联网行业管理法规框架,保障互联网行业健康有序发展。2008年,工业和信息化部成为互联网行业的主管部门。2011年,国家设立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进一步加强对网络虚拟社会的管理。中国互联网协会、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分别在行业自律和行业信息等方面发挥各自作用,促进整体行业的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