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ZF关进笼子里,是中国一大帮所谓的主流经济学者一再鼓吹的主张,据说,只有把ZF关进笼子里,限制了ZF的权利,中国的经济才能实现转型,中国的发展模式才能发生转变。
难道这是真的吗?
我们看见伊拉克阿富汗的ZF权力非常的小,但是其经济非常的不好,而经济蓬勃发展的东亚,基本上都是强ZF模式,即便是昧国和欧洲, 最近几年对于新能源产业也给以了相当力度的扶持。
西方人一边鼓吹把ZF关进笼子里,一边自己却扶持自己的新兴产业,这是为什么?
中国的所谓的主流经济学家到底是来干什么的?
是不是如同赵本山的小品上所说的两个字---忽悠。
其实西方鼓吹把ZF关进笼子里,其理论基础就是完全竞争的理论,索洛萨缪尔森们认为完全竞争就是最优的(所谓每一个完全竞争的均衡就是帕累托最优,每一个帕累托最优状态都是完全竞争的均衡)
这个理论模型问题很多,例如在论证生产者最优的时候,假定了完全竞争的均衡状态可以存在边际投入为0的点,实际上,由于完全竞争偏离了规模效应所需要的规模,在完全竞争状态中是不可能存在边际投入为0的情况的,也就是说完全竞争的企业生产规模太小,因此不可能存在生产者最优,现实情况是企业家常常为了追求更大的利润而扩大生产规模,最终走向垄断,即成为工业发达国家的常态--垄断的工业社会。
完全竞争的理论模型假定了参与竞争的各方是具有充分的信息和理性的经济人,而现实生活中,这一点常常不存在,博弈论也抛弃了这个假定,而建立了一套博弈双方信息不对称的理论模型。
完全竞争假定竞争者之间的竞争是同质的,即竞争者能够提供的产品是一样的,但是现实生活中这也是不存在的。
那么在竞争不同质的情况下会发生什么呢?会发生大鱼吃小鱼的情况,特别的是在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之间,在一国的新兴企业和外国的成熟企业之间,将发生大鱼吃小鱼的情况。
因此为了扶持新兴产业,为了避免新兴产业在与传统产业的竞争中落败,而导致新兴产业无法发展起来,ZF需要进行扶持
为了实施赶超战略,为了让民族的新兴工业在外国的强大竞争者的竞争中发展起来,ZF也需要扶持
我们需要明白的是所谓ZF不需要管企业,企业就自己会好的理论是建立在同质竞争的假设的基础上的。
将完全竞争的信息充分假设还原回现实,我们同样可以得到ZF在市场中可以发挥的作用,例如建立各种产业标准,建立企业和公民的信用体系等等。
完全竞争无法导致生产者最优,这提示我们要提高产业的集中度,而今天的中国的产业集中度还处于比较低的层次,从而导致了中国的产业聚集效应,规模效应不够等等这些中国的产业结构调整的课题。
总的来说,完全竞争的理论模型是建立在几个严格的假设的基础上的,并且其推导过程也存在着重大纰漏,我们在试图应用这些理论的时候一定要关注其理论模型的逻辑基础---其理论的假设是否与现实相符。
完全竞争的理论模型可以为建构更为现实的更有指 导性的经济学模型提供借鉴的意义,但是其理论基本上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仅仅具有着理论意义,而不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