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人类来说,社会性价值(食物能量价值、温饱类价值、安全与健康类价值、人尊与自尊类价值)在经历了一个生命过程(消费过程、劳动过程和交往过程)以后,又产生了等量的、新的社会性价值,以维持人类生命的简单再循环过程。
一、社会性价值的进化方向
有一种特殊的社会环境(或人文环境)就是“人造环境”或“人工环境”,这种环境来自于人通过制造和使用劳动工具,用以加强和扩展人的劳动能力,从而有效地改造周围的自然环境。这种特殊的人造环境可以影响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过程,影响自己的社会性价值转化为新的社会性价值的效率。
人类制造和使用各种形式的生产资料(包括劳动工具、技术和科学)的客观目的在于延伸人的劳动器官,加强和扩展人的劳动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可以改善自己的自然环境以提高劳动潜能转化为劳动量的概率,可以改善自己的社会环境(或人文环境),以提高劳动量转化为新的社会性价值的概率。
因此社会性价值(其中,主要是人尊与自尊类价值)的进化方向,是人通过制造和使用各种形式的生产资料,由直接从自然界索取生活资料向间接获取生活资料的方向进化,由适应自然向改造自然的方向进化,以提高人的劳动过程劳动潜能转化为劳动量的概率,以提高劳动量转化为新的社会性价值的概率,从而间接地增加新的社会性价值。
二、人性生命与人性生命失效率
人性生命。一个人对于各种生产资料的制造和使用能力,反映了这个人在特定社会区域内社会生产过程中进行价值转换和价值增值的能力,反映了这个人在社会中的生存能力,因此人的社会生产能力就称作人性生命。
生产资料是指所有自然性和社会性的劳动工具、技术和科学,包括生活常识、社交经验、工作能力、思维方式、文化素质、价值观念、伦理道德、宗教信仰等。因此“人性生命”取决于人所应该具备的基本生活常识、基本工作能力、基本自然知识、基本语言能力、基本伦理道德观念等。
“人性生命”不同于“自然生命”和“社会生命”,人性生命建立在社会生命基础之上,而社会生命又建立在自然生命基础之上,没有自然生命就没有社会生命,没有社会生命就没有人性生命;人性生命是社会生命的扩展和升华,社会生命又是自然生命的扩展和升华。如果一个人一旦丧失其人性生命,就再没有基本的语言能力和伦理道德规范,就不能跟任何人进行交往,就不能具备基本的生活常识和基本的工作能力,他的社会生命就会很快丧失,他的自然生命也会随之丧失。
人性生命失效率。一个人的人性生命由于存在各种内部的缺陷因素或外部的障碍因素而产生的失效率。
一个人的人性生命主要体现在社会生产方面,因此“人性生命失效率”实际上就是“社会生产失效率”,它反映了一个人在特定社会区域内社会生产过程中进行价值转换和价值增值时的失效率。
三、自我发展与自我实现类价值的定义
社会性价值(食物能量价值、温饱类价值、安全与健康类价值、人尊与自尊类价值)的扩展形式就是自我发展与自我实现类价值,由此,给出自我发展与自我实现类价值的定义:
自我发展与自我实现类价值:人类通过制造和使用各种形式的生产资料(包括各种自然性和社会性劳动工具、技术和科学),改善自己的自然环境以提高劳动潜能转化为劳动量的效率,改善自己的社会环境(或人文环境)以提高劳动量转化为新的社会性价值的效率,使之在一定程度上替代、补偿社会性价值的部分效用,在客观上起到了与社会性价值完全相同的作用,这些人造环境就是社会性价值的扩展形式,称之为自我发展与自我实现类价值。
四、自我发展与自我实现类价值的两种基本类型
如何正确地制造和使用各种形式的生产资料价值,取决于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个人对于生产资料的适应性,即个人因内部的某些缺陷而不能有效地使用生产资料,从而存在一定的失效概率,即内部人性失效率;二是生产资料对于个人的适应性,即由于生产资料的缺陷而不能被个人所有效地使用,从而存在一定的失效概率,即外部人性失效率。
由此可见,自我发展与自我实现类价值的主要类型可分为两类:
1、自我发展类价值。用以降低内部因素所产生的内部人性失效率,其目的在于使个人能够排除各种个体性缺陷所产生的干扰,从而无条件地、无障碍地发展对于生产资料的使用能力。
2、自我实现类价值。用以降低外部因素所产生的外部人性失效率,其目的在于使个人能够排除生产资料各种缺陷所产生的干扰,将自己所发展的对于生产资料的使用能力,无条件、无障碍地释放出来。自我发展与自我实现类价值的客观目的在于推动人类从适应环境向改造环境的方向发展。
自我发展与自我实现类价值的具体形态有:旅游是人对于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了解,求知欲(探究欲)是人对于知识技术的了解,宗教信仰是人对于价值知识体系的了解,人对于人身自由欲望的满足是人对于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的驾驭,人对于追星欲望的满足是人对于自己奋斗目标的复制,人对于表现欲的满足是人对于自身能力、自身价值状态的展示。
食物能量价值、温饱类价值、安全与健康类价值、人尊与自尊类价值、自我发展与自我实现类价值,统称为人性价值。人在单位时间内所能释放出来的人性价值,就是人的人性劳动能力。
五、自我发展与自我实现类价值的作用
1、提高了人类对于自然环境的改造能力。人类开始制作和使用劳动工具,实现了人类历史的一次重大飞跃,人类从此开始借助于自然的力量,形成杠杆效应,使人的劳动能力得到有效地放大与扩展。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的生活内容更加丰富,人的需求层次更加高级,生活资料的品种更加繁多,人需要更多地借助于自然的力量,需要有越来越多的人从事各种生产资料的生产,并对自然环境进行越来越大的改造。自我发展与自我实现类价值的目的在于推动人类无条件地克服内部的缺陷(通过自我发展的价值需要)和排除外部的障碍(通过自我实现的价值需要),最大限度地提高自己对于生产资料的制造能力和使用能力,从而不断提高人类对于自然环境的改造能力。
2、推动了人类的社交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分化。人通过制造和使用各种形式的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生产资料,使自己的劳动能力得以加强和扩展。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制造和使用生产资料越来越成为所有人的生命过程不可缺少的、重要的环节,任何人都不可能脱离各种形式的生产资料而生存下来,人一旦不会生产和使用劳动工具,不具备基本的技术和科学知识,他就没有在这个社会的基本生存能力,因此人的“人性生命”与“社会生命”及“自然生命”一样重要,它们共同决定着人的生死存亡。如此一来,人的生命就可以分解为“自然生命”、“社会生命”和“人性生命”三个重要组成部分,人的生命过程中的社交过程就可以分解为个体社交过程和个体生产过程。个体社交过程简称社交过程,个体生产过程简称生产过程。总之,自我发展与自我实现类价值推动了个体社交过程与个体生产过程的分化,即推动了交往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分化。显然,社会生产力越发达,制造和使用的各种生产资料就会变得越多样、越复杂、越动态多变,人的交往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分化就越明显,两者的相对独立性就越强。于是,人类的生产过程逐渐分化为两个组成部分:一是社交过程,即将劳动量转化为劳动价值的过程;二是生产过程,即将劳动价值转化为新的理性价值的过程。
六、劳动价值的定义
随着人尊与自尊类价值的形成和发展,人的劳动过程逐渐分化为劳动过程与交往过程两个相对独立的组成部分,价值就出现了第二种特殊的过渡形式——劳动量。此时,个人的劳动潜能通过消费过程产生以后,不能直接通过个体劳动过程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生活资料价值,而是首先在个体劳动过程中把劳动潜能转化为劳动量,再在社会劳动过程(即交往过程)中把劳动量转化为新的生活资料价值。也就是说,人的劳动过程就是从劳动潜能到劳动量的转化过程,人的交往过程就是从劳动量到新的生活资料价值的转化过程。由此给劳动价值的定义。
劳动价值:人通过消费过程在其体内形成了第一种过渡的价值形态:劳动潜能,然后通过劳动过程转化为第二种过渡的价值形态:劳动量,再在交往过程转化为第三种过渡的价值形态,它使人潜在地具备了在今后的社会生产过程中获取新的理性价值的能力,这种过渡形态的价值就是劳动价值。
随着社会生产的不断发展,人在进行社会生产以前,已经“积累与贮存”了越来越多的劳动价值,这就会出现一个新的问题:劳动价值的失效率。也就是说,劳动价值在进行积累与贮存以后,能够在今后的生产过程中有多大概率地转化为实在的劳动能力,并获取实在新的理性价值?由于人存在内部的缺陷因素和外部的障碍因素,人的人性生命随时会遇到各种不利因素,从而存在一定的失效率,这样一来,许多已经积累和贮存下来的劳动价值,会因为人的理性生命的丧失而白白地浪费掉。由此,人就形成了一种较高级的需要,即对于自我发展与自我实现价值的需要,以追求较高的自我发展水平和自我实现水平,使自己所积累和贮存的劳动价值尽可能多地转化为实在的劳动能力,并尽可能多地转化为新的理性价值。
七、“自我发展与自我实现类价值”与“社会性价值”的关系
现代人类通过一系列制造和使用生产资料来提高自己的自我发展水平与自我实现水平,使自己的人性失效率下降,即提高社会化价值(即温饱类价值、健康与安全类价值、自尊与人尊类价值等)转化为新的社会化价值的概率,这就相当于增加了额外的社会化价值。因此,自我发展与自我实现类价值等价于社会化价值,它是社会化价值的高级形式。
总之,“自我发展”的本质就是不断提高和增强自己对于生产资料的制造能力和使用能力,就是提高自己对于自然力量的驾驭能力;“自我实现”的本质就是将自己所形成的对于生产资料的使用能力充分地展现出来。
食物能量价值、温饱类价值、安全与健康类价值、人尊与自尊类价值、自我发展与自我实现类价值统称为社会性价值。人在单位时间内所能释放出来的人性价值,就是人的人性劳动能力。
八、现代人类的生命过程
现代人类的交往过程与生产过程开始有了明显区别与分离,并出现了价值的第三种过渡形式——劳动价值。现代人类的生命过程可以分解为四个基本环节:一是消费过程,即将人性价值转化为劳动潜能;二是劳动阶段,即将劳动潜能转化为劳动量;三是社交过程,即将劳动量转化为劳动价值;四是生产过程,即将劳动价值转化为新的人性价值。因此,现代人类的生命过程可以描述为:
现代人类的生命过程可分为三种状态:
1、发展状态。此时,人类所获取的新的人性价值(即温饱类价值、安全与健康类价值、人尊与自尊类价值、自我发展与自我实现类价值)要大于所消费的人性价值,这些多余的人性价值将主要用于繁衍后代,或者向体内积累食物能量(脂肪等),或者提高机体的安全环境与健康水平,或者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或者提高自己的信仰水平,等等,从而使人的自然生命、社会生命和人性生命的不断发展。
2、平衡状态。此时,人类所获取的新的人性价值正好等于所消费的人性价值。
3、萎缩状态。此时,人类所获取的新的人性价值要小于所消费的人性价值,人类将消耗体内以前所积累的温饱类价值,或者降低安全环境与健康水平,或者降低其社会地位,或者降低其信仰水平,从而导致人的自然生命、社会生命和人性生命的不断萎缩。
参考文献:
①仇德辉著,《统一价值论》,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年。
②仇德辉著,《数理情感学》,湖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