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pupil
9337 65

部门间技术变化影响部门间价值量分配吗--wei8qi8兄请进 [推广有奖]

  • 0关注
  • 2粉丝

较真儿者

副教授

43%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358 个
通用积分
1.0640
学术水平
42 点
热心指数
40 点
信用等级
25 点
经验
7501 点
帖子
1460
精华
0
在线时间
132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10-30
最后登录
2022-1-6

相似文件 换一批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p>等价值交换、全社会价值总量相等、简单劳动前提这三者之间,在有的时候可能存在冲突,解开这个冲突,才能真正理解价值生产与价值实现的关系。</p><p>在与wei8qi8的讨论中,我们使用的是两大部类的交换,而在两大部类中,部门间“等价值交换”体现的并不完全和充分,因为每个部类都可以跟同部类的其他部门相交换。但是,如果我们讨论某一个部门的商品交换和价值实现,那么,问题就有点意思了:</p><p>1、部门X设为第一部类中的一个部门,生产的产品X要跟两大部类的多个部门进行交换,X部门与各部门间是互补的。</p><p>2、等价值交换前提下:X产品的价值总量,等于他换得的,各部门产品的价值总量,或者说价值量,等于它的购买力。</p><p>提出这样一种情况:</p><p>假定X部门的技术提高,同时劳动力减少,这种情况下生产的X产品数量不变,X产品的供给总量不变;其他各部门的技术不变,生产总量也不变,对X产品的需求量也不变。最终,其他部门所购买得到的X产品数量不变,X部门所换得的其他各部门的产品数量也不变--这里所表述的,都只是使用价值意义上的量。</p><p>问题出现了:</p><p>既然X部门所换得的其他产品的数量不变,那么,如果承认“等价值相交换”,X产品的价值总量,还是应该等于这些它所换得其他产品的“价值总量”。</p><p>然而,X部门的劳动力数量却减少了,生产X产品的价值总量,好像应该减少。</p><p>显然,这里有矛盾,或者说,要出现下面三种情况中的一种:</p><p>1、依然承认“等价值交换”,所以X部门在技术普遍提高后生产的价值量没有变化,以较少的劳动生产了原来那么多的价值量--劳动“复杂化”了。</p><p>2、承认发生了“不等价值交换”,X部门的产品,其价值量减少了,但是,交换所获得的产品的价值量却没有减少。</p><p>3、这要麻烦些了,承认由于X部门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其他各部门生产的产品的价值量也发生了变化,生产单位产品的价值量也减少了,所以,虽然X部门所换得的其他各部门的产品数量不变,担是,价值量也减少了。--这种情况,只在逻辑上讲一下其可能,要说明白它,或让让人们接受,恐怕不可能。</p><p>可能有人愿意讨论一下,X部门减少的劳动力的流向,然后再分析各部门间的劳动力数量和价值量,其实,这已经是第二个问题了,搞清楚,劳动力没有流动的情况下的事情,才能真正做到用价值理论来分析我们所要讨论的劳动力流动过程。</p><p>而无论出现上面哪种情况,都有一个问题,部门之间的交互供求条件下,如何理解“购买力”对“价值”量的影响,值得深入讨论。</p><p>对此没有兴趣,或觉得理解有困难的同志,请勿扰。</p>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wei 价值量 劳动力数量 劳动生产率 劳动力流动 价值量 技术 影响 产品

沙发
wei8qi8 发表于 2008-5-16 09:19: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pupil兄,昨天晚上没睡好,是因为昨天与您的交流出现障碍,您先不着急,我正在用Word+mathtype工具写数学公式,以表明我的想法。数学形式可能更明确一些,写好后就贴出来,现在不回复您的内容,请见谅。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5-16 9:19:43编辑过]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说:“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没想到竟然空白了一百多年!

使用道具

藤椅
wei8qi8 发表于 2008-5-16 15:01: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pupil兄请看。

212979.rar (27.58 KB) 本附件包括:

  • value3.doc

请注意,我说的“此消彼长”的运动可能会经历多个简单再生产周期,“此消彼长”的运动止于:两大部类,既在价值总量交换上,又在使用价值总量交换上,与,各自的资本有机构成,相适应。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5-16 16:25:11编辑过]

212964.rar

28.07 KB

部门间技术变化影响部门间价值量分配吗--wei8qi8兄请进

本附件包括:

  • value3.doc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说:“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没想到竟然空白了一百多年!

使用道具

板凳
pupil 发表于 2008-5-16 16:45: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下是引用wei8qi8在2008-5-16 15:01:00的发言:

 pupil兄请看。


请注意,我说的“此消彼长”的运动可能会经历多个简单再生产周期,“此消彼长”的运动止于:两大部类,既在价值总量交换上,又在使用价值总量交换上,与,各自的资本有机构成,相适应。


正在看,我也认为,我们分析中也涉及到了两大部类模型所揭示不到的地方,如果可以,请仔细看看我在楼顶的提问,希望能够得到你的回答。
呼唤中国经济学大家的出现!

使用道具

报纸
ccggqq 发表于 2008-5-16 16:51: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这是马克思理论的硬伤,其实与我提到的马克思悖论是一回事,但是阁下就是要不能接受我提到的马克思悖论。

这里问题在于马克思在价值上的反比定律违背计量基本原则,与使用价值的量的变化不一致。

如果修改马克思反比定律,则他说的“等价交换”也得修改,当然那就是我的理论了。

使用道具

地板
wei8qi8 发表于 2008-5-16 16:59: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下是引用pupil在2008-5-16 16:45:00的发言:

正在看,我也认为,我们分析中也涉及到了两大部类模型所揭示不到的地方,如果可以,请仔细看看我在楼顶的提问,希望能够得到你的回答。

好的,正在看。一开始的注意力放在写公式上去了。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说:“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没想到竟然空白了一百多年!

使用道具

7
wei8qi8 发表于 2008-5-16 17:08: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看了一下您的首贴,感觉我们的理解差异较大,我想还是等您看完我的数学描述后再讨论,数学描述的内容是上次回答您提出的“关键问题”时本人使用的数学形式。我想,这样讨论的基础会更坚实一些。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说:“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没想到竟然空白了一百多年!

使用道具

8
pupil 发表于 2008-5-16 17:15: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我已经看完了。

应该承认,我们两个的思路有差别,但,这是好事,思路都完全一样了,就没必要讨论了。反过来,不同的思路如果能够达到数途同归,学术讨论的乐趣也就最大化了。

你所表达的意思,我都同意,你对两部类从原有的均衡状态,达到另一种均衡状态的过程的描述,其结论和过程,我也都认同。

但是,我更关注“中间状态”--用你的思想表述(我把技术进步后的变量以加入“’”的方式来表示,如N1变为N1’):

“假设B部类用你所说的下降了的“价格” 购买了所有A部类的商品,在下一个简单再生产周期内这个“价格”还会继续下降,因为多出的A部类商品数量会在B部类累积,B部类对A部类的社会需求价值量因此减少!”

我关心的正是这种购买:

原来的购买关系是:数量为N2*C2/(C2+2V2)B产品购买N1*C1/(C1+2V1)数量的A产品

变化后B部类依然用N2*C2/(C2+2V2)这么多的B产品购买了A部类生产的那些产品N1’*(C1+2V1’)数量的A产品。

不知这样表述,是否符合你的原意?

在这个过程中,跟A产品进行交换的B产品的数量没有变化,都是N2*C2/(C2+2V2),其价值量也没有变化,都是N2*C2;而跟它相交换的A产品的数量发生了变化,由N1*C1/(C1+2V1),变为N1’*(C1+2V1’);这些A产品的价值量,也由N1*C1变为N1’*C1。

可以肯定的是,两个交换过程,不能同时都是“等价值交换”。既然如此,那么,能不能说,在这个演变的过程中,“等价值交换”并没有统一发挥其作用。

或者说,从原有的均衡状态,到另一种均衡状态的过程中,原有的均衡,和另一个均衡结果中,交换都是“等价值交换的”;但是在这个过程中,“等价值交换”交换并不再是“等价值交换”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5-16 17:16:46编辑过]

呼唤中国经济学大家的出现!

使用道具

9
pupil 发表于 2008-5-16 17:20: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下是引用ccggqq在2008-5-16 16:51:00的发言:

这是马克思理论的硬伤,其实与我提到的马克思悖论是一回事,但是阁下就是要不能接受我提到的马克思悖论。

这里问题在于马克思在价值上的反比定律违背计量基本原则,与使用价值的量的变化不一致。

如果修改马克思反比定律,则他说的“等价交换”也得修改,当然那就是我的理论了。

如果有兴趣,把你的理解贴上来,我们一起讨论。

但是,不希望你加入我与wei8qi8的讨论,也请你不要评论,更不要把我们两个讨论的东西,加到你对马克思的评论上去。

呼唤中国经济学大家的出现!

使用道具

10
pupil 发表于 2008-5-16 17:32: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下是引用wei8qi8在2008-5-16 17:08:00的发言:
看了一下您的首贴,感觉我们的理解差异较大,我想还是等您看完我的数学描述后再讨论,数学描述的内容是上次回答您提出的“关键问题”时本人使用的数学形式。我想,这样讨论的基础会更坚实一些。

你的数学模型,很恰当的解释了,从一种均衡状态到另一种均衡状态的过渡,并且说明了,两个均衡状态都满足“总计相等”结论--这应该也是你对我的回答吧,其实,一直以来,讨论价值转形的学者,也都在努力实现这一点。我反而认为,只要明确了价值、使用价值的概念,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概念,这个相等是本来的应有之意,出现所谓的“问题”,只不过是原有的误解和模型处理中认为“无所谓”的某些“改动”,造成了这样所谓的“问题”。

我也注意到,这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两个没有分歧,只是我不想参与这个领域里原有的“糊涂账”(当然,也许是人家没有糊涂,是我没有充分意识到问题的复杂性,总之,参与的人太多,思路差异太大,我不愿意再沿着人大所固有的整理式思路再进入这一领域了--前面跟你说过这种担心了)

再说一遍,你已经用两个均衡回答我的问题,也解释两个均衡之间的过渡,我所提的“等价值相交换”也存在于这两个均衡状态。

--这一点,我们两个没有分歧,虽然,它是绝大多数讨论“转形问题”学者所遇到的“分歧”--当然,对这些分歧出现,我也认为是来自于误解和不合理的处理,而且我也有自己的理解,但是,不想讨论它们了。你的模型应该说,已经算是画上了一个句号。

我更想关心另一个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呢?在由一个均衡向另一个均衡过渡之前,在“中间状态”好像“等价值相交换”没有得到执行。

这不认为这是价值规律的问题,反而我认为这种“不等价值交换”,正是价值规律对于当时的“非均衡状态”的另一个思路的解释,如果能够解释这种解释,那么,“价值”的作用就不仅存在于解释两个均衡状态,而且还有一个更为关键的意义,那就是,用于解释,“中间状态”。

如果真是这样,那么,认为没有价值概念,也可以得到均衡状态的“斯拉法”和“斯蒂德曼”批评就没意义了,更进一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解释范围将更为接近现实。

不知道这一次,我说明白了没有?

呼唤中国经济学大家的出现!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11-13 0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