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写在前面
1.分析目的
任何分析都有其初始目的,这往往也成为其研究结果的适用面。
本人没有能力做杠杆汇市的超短线分析,我更关注的是从保值增值的角度来说:
现在是时候买入美元吗?
2.买入美元的成本
汇率波动风险当然是一方面,容后再表。
我想说的是机会成本损失。风险投资(比如炒股、放债、买基金、工商业投资等)因牵涉面过多且各有风险,故不必多说。重点是以储蓄为代表的无风险投资,美元较高的年息大概在1.5%左右(境内花旗银行)、人民币则约为3%,以1年期存款为例,人民币与美元之间1.5%的无风险利率差就是我们机会成本。同时,由于目前国内未放开境外直投,在高灵活性和高安全性的低风险投资方面,人民币的渠道(如以余额宝为代表的货币型基金,1年内总体无风险或低风险利率可期值约4~5%)要多于美元。
这就决定了如果不愿或不能(比如资金量不到共同基金门槛)投资美元基金、股市的话,加权平均了机会升值概率、空间和机会贬值概率、空间后的预期美元年升值幅度,起码要大于1.5~3%,才是有价值的。
3.美元/人民币汇率的关键
既然是美元/人民币汇率,至少有两个关键因素
1)外部因素—美元
以美元指数为代表,这部分本人无意着墨过多。
未来约5年时间内,美元升值的趋势总体而言被各方面线索、数据所支撑甚至验证的,时老师的分析也足够详尽、各主流分析机构观点也相对统一。
国际经济、金融、军事、能源等等因素是否会出现黑天鹅?会否改变这一趋势?这方面应该说无需也不能做出过多猜测,保持敏锐观察和持续关注即可。
2)内部因素—人民币
以央妈意志与能力为代表,即央妈想不想扛、能不能扛。
用消耗外储的方式维持本币稳定,谁都知道此非长久之计,俄罗斯的先例就在眼前。对此,我们知道、国际友人知道、央妈怎会不知?但无论从举国之力的角度,还是从万亿级的积累,央妈的顶雷垫底能力非同一般。SO,我们一方面要认识到短期之内,对央妈的能力不要过于小视;另一方面,不妨将美元/人民币汇率的趋势问题聚聚焦,站在中国经济根本问题与财政、货币政策大杠架揣测下,试问央妈春心几何。
二、央妈意志—从“不可能三角”说起
1.大框架—财政与货币政策根本目标
在传统经济学和百年来全球各国常提及的财政与货币政策目标是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稳定物价,这是根本性的大结构,其中内含了一个矛盾或者说一个国家需要小心维护的两难平衡,即“经济增长、充分就业”与“稳定物价”的平衡,无论从现象界的通胀、通缩或政策口的财政、货币政策“双松”、“双紧”、“一松一紧”,大家耳熟能详的这些名词都是从这个两难目标衍伸而来,而汇率政策乃至货币政策包括接下来提到的“不可能三角”,都必须放在这个大结构大框架去思考才有意义。
回到国内来看,我们的货币政策目标多了一条“平衡国际收支”,而本届更强调了一条 “人民币国际化”。什么是人民币国际化,它同时要求资本流动自由性和汇率稳定性或相对稳定性。
无论是土是洋、大框架之内还是有大根本,我心里有一个KeyWord、我相信理智的国家也都是以此为核心着眼点布局财政、货币政策的,那就是经济、特别是实体经济的增长,是一切终极目标的根本终极,如果没有国内企业的稳定生存,如何保持就业与社会稳定?产业谈什么转型升级?百姓拿什么消费带动?经济弱国凭什么本币国际化?
拜托!在中国而言,包括民企在内的中国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才是中国经济的命根子。
2.三元悖论—克鲁格曼“不可能三角”
在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基础上,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于1999年提出了“The Impossible Trinity”,中译“不可能三角”或“三元悖论”、“三难选择”,即货币政策独立性、汇率稳定性与资本流动自由性三者只能选择其中两种。由此可见,选择只有三种:
(1)西方主流之选:保留资本流动自由性+货币政策独立性,牺牲汇率稳定性,实行浮动汇率制。
资本项目开放是大趋势,为吸引投资、促进经济、发展贸易,各发达国家允许资本流动是主流。但请不要被全球经济共同发展等光鲜概念冲昏头脑,事实上“本国利益”、“以邻为壑”的小算盘从来没有被放弃过,为了保护本国产业发展、维持经济与就业增长,以路人皆知的QE、降息、货币贬值为代表,各国都从自身国别竞争力出发,保持着自己财政、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美国其实也一样“宏观调控”。
(2)中国过去之选:保留货币政策独立性+汇率稳定性,牺牲资本流动自由性,实行资本管制制。
过去三十年,压低的汇率、管制的外汇、财政的补贴,造就了中国出口和制造业的兴起和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相对稳定的货币环境;而2003特别是2008以来任意发行的人民币、胡乱上马的正负投资,也滋生了货币供应和债务、房产的堰塞湖及一系列社会问题。
我们还必须看到,这样的模式也摧残了中国企业的内生基因。有权垄断的发财、会搞“公关”要“政策”的发财、能压榨员工的发财、靠欺骗消费者的发财,我们有相当多的“成功企业”擅长媚上欺下,却不擅长市场竞争。既无心技术升级、也不懂用户体验,这样的企业未来如何竞争?而挥霍资源、破坏环境的发展模式在中国实在已难以为继。
(3)保留资本流动自由性和汇率稳定性,牺牲货币政策独立性。
这难道就是人民币国际化背景下未来中国经济的节奏?蒙代尔-弗莱明模型认为,在汇率相对固定而资本自由流动的模式下,本国货币政策的任何变动都将被所引致的资本流动的变化而抵消其效果,很难根据本国经济情况来实施独立的货币政策对经济进行调整,最多是在发生投机冲击时,短期内被动地调整本国利率以维护固定汇率。可见,为了资本流动自由性和汇率稳定性,本国经济将失去货币政策自主性的巨大代价。
我们已经并将在不远的未来进一步看到,我们动用降息降准等宽松货币政策希望维持实体经济融资与社会消费,但看到的是外资撤离、社会资金投资到股市等变现度高的金融领域,实体经济缺血和银行业钱荒却愈演愈烈;我们动用外储希望维持汇率,却转眼换来更多的抛压、有限的外储都成为掩护外资抽逃的垫脚石。
3.小议“人民币国际化”
人民币国际化其实是老问题、新焦点。至少二十年来,我们牺牲资源、环境、民众福祉换来的,是美钞绿纸。同时,人民币的发行和国家储备的投资被绑死在美元战车上。其他国家虽然有的抗议、有的沉默,但都对一元化的国际货币和美国全球收取的铸币税乃至经济绑架心存不满,自己不敢争、又希望有人先出头来捣捣浆糊。这个是人民币国际化的背景。
人民币国际化需要2点基础,资本自由流动(可兑换)、币值相对稳定。
1)资本自由流动
资本的流动主因有二,一曰贸易市场需求、二曰投资投机需求。
贸易包括进出口两方面,假设某国既希望向中国出口部分产品(如矿产)、又需要向中国进口部分产品(如轻工业品),那自然是极好的,目前热衷于与中国开展货币互换的国家如俄罗斯、巴西、澳大利亚等多属于此,但要求中国有消化矿产和/或输出产品的能力。但目前高企的人民币汇率和创下新低的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意味着中国出口商品竞争力的减弱和工业初级品进口需求的持续降低。当然也有看到中国13亿人口庞大市场而有货币互换兴趣的(比如欧盟、韩国等),但是完全开放竞争后,中国企业怎么办?
投资的流动主因有二,一曰长期资本投资、二曰短期资金炒作。
耳畔时闻撤资声,从劳动力成本到综合环境,低端制造业失去优势、中高端经济尚未成熟,下一个五年实是中国经济多事之秋;热钱又快速进进出出,给我们的经济环境和政策制订带来了更大的挑战,4个字:左右两难,2个字:抽血,1个字:冷。
2)币值相对稳定
首先说,相对两个字是在全球货币美元一支独秀的背景下,我自己添加的。因为在我看来,相对于美元的人民币币值稳定实际已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当然,央妈现在有能力通过消耗外储的方式维持,但是之后呢?如此,问题就变成是长期阴跌(相对于非美货币还是有可能总体稳定甚至升值的)还是暴跌,后者央妈肯定是宁死不从的,那么实际上中长期可行的方案只有一个。
一句企业界很流行的话,叫不变革是等死、变革是找死,但本质上必须变革,因为变革有可能找死也有可能置之死地而后生,而不变革是必死。套到“人民币国际化”来看,我个人认可人民币国际化的绝对必要性。但放在如今的时间节点上看,经济特别是实体经济的维稳才是核心目标与难题,军事弱国无外交、经济弱国无“本币国际化”
三、趋势刍议
前面提到,从外部局势而言,美元近5年走强是大概率事件;从内部政策来看,随着企业和实体经济困境、外资抽逃、友人违约等一系列现象的进一步暴露,较大概率上,央妈的妈不得不进一步正视问题、修正不切实际的幻想(口头上无所谓),保企业之根本、留外储之底牌。
不知道关心美元/人民币汇率的朋友有没有注意过30分钟分时线和日K线?分时线上,常常出现缓慢的上涨中突然出现断崖式的深跌、然后马上又拉到原来水平,如此重复;日K线上,无论前一天涨到哪里,第2天又从原点开始,如此重复多日,才终于有一点台阶水平的上升。央妈何其果敢,但又何其纠结?
汇率目标上,保持人民币不致暴跌、接受现实允许对美元渐渐贬值(对非美货币相对稳定)或许是央妈可期的现实,同时,个人认为主动下跌和放任断崖式下跌的可能性不大,不给领导面子还混不混了。具体策略上,中间价逐步阶梯下调、松缓波幅管制敏感度和出手救市频率可能是未来央妈汇率管控的主旋律。
若要一句诗总结央妈的心,“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慓!愁多知夜长,仰观众星列”;
若要四个字总结人民币兑美元汇率,长期阴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