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与人-14.10 对小行星群体的形成做些解释
李开乐
摘要:在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有着几千万颗小行星,总质量却仅有地球的千分之一。那是因为外壳已经被厚厚地硬化了的小个子行星,其内部的热核反应所积聚的能量造成了从中心开花的大爆破所遗留下来的破碎残局。
太阳系中,在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有很多小行星。“在类地行星和类木行星之间,隔着一层相当宽广的小行星带,其中分布着几千万颗小行星,最大的直径近1000千米”;“截至2010年1月2日,已确认轨道并获得国际永久编号的小行星已达229914颗”【4】。小行星那么多,总质量却仅有地球的千分之一,且形状有圆有方,很不规则(参见彩图14.10),这就是太阳系中比较特殊的小行星群体。为什么有这一特殊群体呢?至今都未曾见到有关它们的形成理论。我们有了核球喷射理论,小行星群体的成因也就同样不难找到了。
核球喷射出熔液状态的物质而聚结成球状天体,喷射出“烟气”却形成星云,这都是指热熔液状态大天体内部的热核反应能量,通过表面爆发出来所出现的情况。对于一个外壳已经严重降了温而被厚厚地硬化了的小天体(质量只有地球千分之一或只有几百分之一)来说,如果在其尚存的液态球心附近所积聚的热核反应能量引起了突发性特大爆炸(注意爆炸与爆发概念上的差异),那么,无疑的,就会好像一块大石头从中间被爆破开来一样,整个儿支离破碎。已经硬化了的外壳,破碎之后肯定是形状各异,可是,由球心附近尚存的液态物质所散开来的小熔液团,却必定依然会收缩凝结成圆圆的小球体。这样一来,小行星们的“形状有圆有方,很不规则”的现象,也就一点也不奇怪了。
当然,我们这里的大爆炸,完全不同于宇宙创生论的所谓“大爆炸”。那种宇宙大爆炸会像变魔术一样,无中生有地变出了大量的物质,而且还会靠着各种无法想象的力和能量,逐渐地凝聚成了众多的巨大天体。我们这里的大爆炸,不过是把一个完整的天体炸开了,变成了无数的小碎块,大大小小不可计数。但是,这种爆炸遵从了物质不灭定律,这其中所有小行星的质量总和,肯定不会超过原来未被炸开的星体的质量。对于网站上所描述的“内侧小行星多为火成岩,而外侧却满是冰球状的天体”的小行星带的分布状况,也只有从中间被爆破开来,而且爆破口朝向内侧才可能形成。
再根据喷射理论中旋臂内紧外松,被喷射天体彼此逐渐散开的原理(见“自然与人-6.1”),在表14.5中,用相邻行星的轨道半径所计算出来的(Ri+1–Ri)╱Ri 项都应该相互比较接近。然而,从表14.5中可见,唯独火星和木星之间轨道距离的比例,明显大于其它轨道间隔比例,而且相当于两倍以上,说明这个轨道区间内必定有着另一颗或两颗行星原有轨道的位置。显然,小行星群体正是原来运行于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的另一两颗较小行星,当其外壳已经硬化了之后,从中间被爆炸开来所遗留下来的破碎残局。
看来,对于质量较大和热力尚强,且整个球体都还基本上是熔液状态的行星,其内部的热核反应,一般就会不断通过气体上升到表层进行爆发,逐渐将能量释放掉,并将卫星喷射送上高空。但是,对于质量很小,且外壳已经被厚厚地硬化了的小个子行星,其内部的热核反应所积聚的能量,就可能造成从中心开花的大爆破“惨局”了。
彩图14.10: 小行星图片(取自网站)
参考文献:
【4】《文科天文》苏 宜编著,科学出版社,2010年,16、38、43、44、60、67、110、112、113、119、120、124、126、127、131、144、158、159、165、174、175、185、187、188、22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