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纸币作为金属货币符号阶段产生通货膨胀的原因
“纸币的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从而引起纸币的贬值,叫做通货膨胀。”这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传统观点。不仅指出了通货膨胀的实质是纸币贬值,同时也指出了产生通货膨胀的原因,即纸币的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在纸币作为金属货币符号的低级阶段,我们说造成纸币贬值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是流通中的纸币量超过了它所代替的金属货币量。这与传统的观点相比较既有一致性,又有区别。其区别表现在:
(一)、纸币所代替的只是流通领域里的部分金属货币量
这是因为,在这一阶段纸币与金属货币在流通领域同时并存,而且金属货币仍然起着主导作用。纸币只是代替部分金属货币量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国家中央银行向社会 (包括国家ZF机关、军队等各团体、各专业银行和商业银行、各类企业和个人,在本文中统称为社会)发行的纸币量必须以它所代替的金属货币量为依据。也就是说国家中央银行向社会发行一定数量的纸币应持有同等数量的金属货币准备金。这些准备金包括国家中央银行掌握的金属货币和国家掌握的其它物资储备。其主要来源于国家的财政收入——金属货币税收和实物税收。(实物税收可看作是间接的金属货币税收)此外,还有社会上的金属货币存款, 国家中央银行掌握的金属货币准备金量多,就可以向社会多发行纸币,反之,则少发行纸币。国家中央银行掌握的金属货币准备金量多,说明社会上流通的金属货币量少,反之,则社会上流通的金属货币量多。总之, 在这一阶段,无论国家向社会发行多少纸币,也只能是代替国家中央银行所掌握的那一部分金属货币准备金量,而绝不是代替流通领域中的全部金属货币量。
(二)流通中的纸币量并不等于纸币的发行量
在纸币作为金属货币符号的低级阶段,国家中央银行以财政支出和发放贷款的方式发行纸币只有保证国家物资储备部门能按与金属货币的同等购买力供给实物,或者国家中央银行及其所属银行能随时兑换给等量的金属货币的基础上,纸币才能在社会上得到承认并流通。当社会上向国家中央银行提取全部金属货币存款时, 原则上以这一部分金属货币存款为准备金发行的纸币就回到国家中央银行。当国家的财政收支持平,结余为零时,以财政收入为准备金以财政支出发行的纸币也会全部回到国家中央银行。这时,全部回到国家中央银行中的纸币就完成了它在流通领域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使命。由于国家中央银行已经没有任何金属货币准备金的保证,这时回到国家中央银行中的、也确实是国家中央银行发行的曾经代替金属货币执行过流通手段职能的纸币,就不再是流通中的纸币而成为毫无货币意义的东西,只有在国家有了新的财政收入或国家中央银行重新吸收了社会金属货币存款时,国家中央银行中的纸币才能继续成为金属货币的符号重新流向社会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在不存在通货膨胀的条件下,究竟国家中央银行中的纸币有多少可以算作为流通中的纸币呢?从根本上说,它是由国家中央银行所掌握的金属货币准备金的数量决定的。当国家中央银行有足够的金属货币准备金,纸币的发行量始终小于或等于金属货币准备金量时,国家中央银行内外的纸币都是流通中的纸币。流通中的纸币量与纸币的发行量是一致的、相等的。当纸币全部流回国家中央银行,而金属货币准备金量为零时,不论纸币的发行量是多少,流通中的纸币量为零。当国家中央银行掌握的金属货币准备金量大于零而小于纸币的发行量,国家中央银行以外的纸币是流通中的纸币,而国家中央银行内的一部分纸币就不是流通中的纸币。这时,流通中的纸币量就小于纸币的发行量。在纸币的发行量和金属货币准备金量相等的特定条件下,我们还可以根据纸币流回国家中央银行的途径来区别它是否还是流通中的纸币。如果纸币的所有者以购买国家公债、交纳税金和存款的形式流回国家中央银行,就仍然是流通中的纸币。因为纸币的流回并没有改变金属货币准备金量, 国家中央银行可以随时以发放贷款或财政支出的形式将其投向社会。如果社会上用纸币向国家中央银行兑换金属货币, 或者国家动用物资储备收回的纸币,就不再是流通中的纸币。因为这些纸币的流回相应地减少了国家中央银行的金属货币准备金量。这部分纸币在客观上已退出了流通领域成为毫无货币意义的东西。当然,这些客观上退出了流通的纸币, 在新的条件下还是可以继续成为流通中的纸币。 一是当国家有了新的财政收入或国家中央银行有了新的金属货币存款时,这些纸币会以足值的纸币重新进入流通领域。二是当国家中央银行的金属货币准备金量不增加时,国家中央银行主观上要继续使用这些纸币,它们仍然是流通中的纸币。但是,其结果必然会出现纸币的贬值现象。
总之,在纸币作为金属货币符号的低级阶段,流通中的纸币量与纸币的发行量并不是完全一致的。在我们分析纸币贬值的通货膨胀的原因时, 使用流通中的纸币量这一术语比纸币的发行量较为确切。
(三) 在纸币作为金属货币符号阶段产生通货膨胀的原因。
流通中的纸币量和它所代替的金属货币量是影响单位纸币值变化的两个基本因素。在纸币作为金属货币符号的低级阶段,单位纸币值的变化只表现为纸币所代替的金属货币量,或称为国家中央银行掌握的金属货币准备金量与流通中的纸币量之间比例关系的变化。由于流通中的纸币量和它所代替的金属货币量的比例关系不同,会使单位纸币值处于稳定、贬值和增值的三种状态。
在纸币作为金属货币符号的低级阶段,最初,单位面额的纸币通常代表同名称的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当国家中央银行掌握的金属货币准备金量等于或大于流通中的纸币量,能够保证随时以足额的金属货币兑换纸币,或者有足够的物资储备保证纸币在市场上具有同名称金属货币的同等购买力,这时纸币值稳定,社会上不存在纸币贬值的通货膨胀。当国家中央银行掌握的金属货币准备金量大大少于流通中的纸币量,无力保证以等量的金属货币兑换纸币,无力保证纸币在市场上具有同名称金属货币的购买力时,纸币处于贬值状态,社会上出现了纸币贬值的通货膨胀。在社会上己经存在纸币贬值的通货膨胀的状况下,国家要努力制止通货膨胀, 通过税收, 借债等手段增加国家中央银行的金属货币准备金量,逐步提高或恢复纸币与金属货币的兑换比列及其在市场上的购买力。这一状况,相对于纸币贬值时期来说,单位纸币值呈增值状态;但只要这种增值在没有完全恢复到单位纸币能够兑换或具有同名称金属货币的购买力的条件下,又可以看作纸币仍然处于贬值状态。 这说明,在我们具体分祈、认识纸币值的变化问题时,应该强调时间的阶段性。在较长的阶段来看,纸币处于贬值状态,而在其中某一较短的阶段来看,纸币则又可以是处于稳定或增值状态。
一般地说,单位纸币值的变化与国家中央银行的金属货币准备金量成正比例,而与流通中的纸币量成反比例。
在社会上已经存在着纸币贬值的条件下,当流通中的纸币量不变,国家中央银行的金属货币准备金量增加,或者金属货币准备金量不变, 国家减少了流通中的纸币量,这样,国家就有能力提高或恢复纸币同金属货币的兑换比例,提高或恢复纸币的购买力,使单位纸币值呈增值状态。
当流通中的纸币量与所代替的金属货币准备金量以同等程度增加或减少时,单位纸币值则保持稳定状态。
在国家中央银行的金属货币准备金量等于或小于流通中的纸币量的条件下,当流通中的纸币量不变,国家中央银行减少了金属货币准备金量,或者在金属货币准各金量不变,国家中央银行增加了流通中的纸币量,这样,国家就无力保证原来单位纸币兑换一定数量的金属货币或具有原来的购买力,致使单位纸币呈贬值状态。如果流通中的纸币量增加,而金属货币准备金量减少,不论程度如何,单位纸币值均呈贬值状态。从这种意义上说,流通中的纸币量的增加和它所代替的金属货币量的减少是造成单位纸币贬值的两个基本原因。
在上述的同等条件下,当流通中的纸币量的增加大于国家中央银行的金属货币准备金量的增加程度时;或者,当国家中央银行的金属货币准备金量的减少大于流通中的纸币量的减少程度时,单位纸币值均呈贬值状态。
从上述分析中,我们看出,不论流通中的纸币量和它所代替的金属货币量是作同一方向变化,还是作相反方向的变化,只要是造成了流通中的纸币量大于或者说超过了它所代替的金属货量, 单位纸币就呈贬值状态,社会上就存在着通货膨胀。所以,我们得出的结论是: 流通中的纸币量超过了它所代替的金属货币量是纸币作为金属货币符号的低级阶段产生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