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黄佶关于经济学的争论
于德浩
2016.10.16
这次具体到,斯密的基本等价交换的假设,1头海狸=2头鹿的问题。
黄佶认为,这不应该是显然的。因为猎人不知道渔夫到底真耗费几天才能捕杀1头海狸,而如果猎人自己下海去捕杀1头海狸,因为他不专业,可能要消耗5天。所以,黄佶认为1头海狸也可以换3头或4头鹿,毕竟也还是会节省猎人至少1天的劳动。
我给他的解释是:当只有1个猎人和1个渔夫时,猎人他确实不会知道渔夫真实耗费的劳动,所以就像黄佶所言,1:3或1:5都是可以有的。但是,当他两个人成交千万次时,或者说,市场上有千万个猎人和渔夫互相交易时,1头海狸换2头鹿的成交次数将会占比最多。这就是统计学中的个别事例和总体事例期望值之间的关系。
以下的内容是我们的互相回帖,让大家见识一下人文学科的争论和物理学的争论的巨大差别。比如,杨振宁和王贻芳关于加速器建设的争论明显要比这个高好几个档次。
黄佶: 感谢于德浩先生阅读拙著并做了表扬。不过对于先生的观点笔者不敢苟同。如果需要市场参与商品交换比例的确定,那么就恰恰证明只有劳动量一个因素是无法确定商品交换比例的,因此劳动价值论不能成立。劳动价值论,就是只有劳动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一个因素决定商品价值。如果还需要市场因素,那么就不是劳动价值论了,而是“劳动-市场共同决定价值论”,实质就是西方经济学的供求价值论。 关于谁有资格发现前人错误的观点,更是不对。前人的错误,后人总是会发现的,不是早,就是晚,不是张三,就是李四,所以不要问后人有什么资格指出前人的错误,而要看后人指出的对不对。斯密的错误太小了,所以水平高的聪明人例如大教授、大学者、诺贝尔奖经济学家等等根本不会来研究这个小课题,只有我们民科,吃饱了撑着没事干,大事不会做、做不了、做不好,就在细微之处推敲推敲玩玩。
于德浩: 实际上,“无形的手”和假设市场是信息公开的, 就是对价值不进行解释。劳动价值论,毕竟是对人们看到的市场价格作出了一个解释,当然可能不够细致全面。如果,人们质疑1头海狸=2头鹿, 这个问题可不是小问题,这是涉及到最基本假设的问题。关于这个问题,我建议你看一下,萨缪尔森的文章, 怎样理解马克思的剥削。这个论坛就有,你搜一下就可以下载到。
黄佶:市场信息再公开,也不会公开生产成本。更何况,生产产品涉及的劳动量连生产者(劳动者或资本家)自己都不知道,他们只能计算出产品的货币成本,而其中的工资和实际投入的劳动量并无直接联系。劳动价值论对市场价格的解释,不是不细致全面的问题,而是彻底错误的问题。这个问题当然不是小问题。我说它是小问题,不过是想幽默地指出学界忽视了这个重要的基础问题,对斯密的想当然不假思索地就接受了。 我看过萨缪尔森的书,他也忽视了斯密和马克思的错误。
于德浩: 牛顿理论,不能解释微观世界,和近光速现象。 但物理学家从不说,牛顿是错的。 如果,一个人为此说,牛顿是错的,那么就是民科论调。懂了不?
黄佶: 但可以说地心说是错误的。劳动价值论的问题是:在任何情况下不能成立。这和牛顿力学不同。
于德浩: 这正是我要给你说的。劳动价值论,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正确的,可以直接应用的。比如,“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对于,大多数劳工阶层,劳动强度越大,劳动时间越长,那么他的报酬也就越高。 比如,月薪8000元的煤矿工人和月薪3000元的办公室清洁工。我们不能因为, 少数很有钱的富人,“看上去养尊处优,但收入多多”。就去否定劳动价值论。
黄佶: 劳动价值论不是说“劳动能够创造价值”,连资产阶级经济学也不否认这一点,资本家也是给工人多劳多得的。劳动价值论说的是:“只有劳动才能创造价值”。所以“多劳多得”的例子不能证明劳动价值论成立。
于德浩: 退一步说,多劳多得,至少说明劳动价值论不是完全错误的。 呵呵。只有活劳动创造价值 和 生产要素贡献说 是两种说法,我认为只是两种模型表述而已。 你可以仔细看看这篇文章中,我举的例子。就像你所说的,波粒二象性,对客观现象总有不同的解释。 也就是说, 就算生产要素贡献说正确, 也不能表明劳动价值论错误。
黄佶:劳动价值论只有完全正确或完全错误两种情况。前者对应“只有劳动能够创造价值”;后者对应“其它生产要素也能够创造价值”。多劳多得,不是全部产品价值全部归劳动者,所以,不能证明劳动价值论正确。
于德浩:1头海狸=2头鹿,应该这么全面理解。在1000次的现实交易中,仅有100次交易出现过1:1或1:3或1:4或1:5;而900次交易都是1:2。我说黄佶你正确,是因为你看到了可能出现的稀有事例;我说你认识不够全面深刻,是因为你没有看到,斯密是快刀斩乱麻的抽象概括,“那100个事例就近似忽略不计了,我们要看整体,就大致认为1头海狸=2头鹿好了”。
我说,黄佶你比那些初学者或死读书的要高一档次;但是斯密或马克思比你认识更深一层,你懂了吗?我说,遇事要三思而后行。 1头海狸=2头鹿,这个基本问题,斯密或马克思肯定是深思熟虑过了,他们觉得没问题。庞巴维克和马克思针锋相对,但是并没有质疑这个问题。萨缪尔森讨论马克思的剥削问题,但也没有质疑这个基本的等价交换问题。许光伟和张光明在反驳你,他们觉得这根本不是个问题。我是仔细看了你关于这个问题的疑惑,就用现代数学统计学的观点给你解释这个问题。 难道你真的觉得,“众人独醉,唯我黄佶独醒?” 你怎么就不好好考虑一下,可能是我黄佶自己理解错了呢? 我觉得,你错的概率要更大呀! 你要走出自己的逻辑思维圈子,不要自己束缚自己。
黄佶:“在1000次的现实交易中,仅有100次交易出现过1:1或1:3或1:4或1:5;而900次交易都是1:2。” 依据何在?
于德浩:依据就是, 你跑到农贸市场,问遍20个小商贩,他们都会说,“苹果5元一斤”。虽然,你觉得苹果10元一斤你也会买,3元1斤也可能找到。黄佶,你真的不知道什么是抽象思维? 什么是理想试验?
黄佶:苹果五元一斤,不等于海狸比鹿是 1:2。
于德浩:你不要总是纠结于细节?我回复你,主要是要你仔细想一想“众人独醉,我独醒”。
黄佶:为什么不能是我黄佶独醒呢? 人类历史上有过无数次“众人皆醉,唯某人独醒”的情况,再发生一次、百次、十万次,又有什么好奇怪的呢?我当然仔细考虑过,无数批判者(包括你)也替我考虑过,但我还是没有发现自己错了呀。对错,不讲概率,只讲事实。
于德浩:黄佶,你的观点当然没有错。这是因为,你的观点,在西方经济学和劳动价值论中,早就都有所体现!但你认为,“劳动价值论错了”,这就是你的错。 是你没有真正理解劳动价值论,你误解斯密和马克思了。
黄佶:西方经济学和劳动价值论是对立的,不可能两者都正确。
于德浩:光是波还是粒子? 牛顿和惠更斯争论了快200年,最后,爱因斯坦说话了,光具有波粒二象性。我们现在怎么看待? 分具体情况,波动光学好使,简便,就用波动光学。 如果,粒子光更方便,那就用粒子。
黄佶:劳动价值论否定土地和资本能够创造价值,而西方经济学的观点恰恰相反。所以,它们的对立和波粒二象性是两回事。
于德浩:好,那你觉得,你黄佶的理论比现代现代西方经济学或劳动价值论,对某些经济现象解释的更好吗?或者有些现象,当前的任何理论都不能解释,就你解释了?我认为没有。 就像我本文说的,马克思对1头海狸=2头鹿,已经解释相当好了。而且,西方经济学的边际理论,对此也解释的不错。我觉得,许光伟对《资本异论》的评价很有道理。 “黄佶把西方经济学和劳动价值论给杂合在一起,自己越搞越糊涂了。”
黄佶:我的目的不是解释现象,我不打算颠覆或者超越现代经济学,我只是指出劳动价值论的错误。“马克思对1头海狸=2头鹿,已经解释相当好了。”马克思怎么解释的?
于德浩:黄佶,你太过于纠结具体细节问题。 你是不是还要追问,斯密咋没说1部iPhone=2台dell 呢?马克思当然没有具体在《资本论》中过多讨论。李嘉图提出“社会平均劳动”,马克思提出“抽象劳动”及价值规律,都是为了更好的解释这个“1头海狸=2头鹿”类似的问题。
黄佶:当然要注意细节,斯密忽视了最重要的两个细节,也是最重要的客观事实:1,非专业生产者的生产劳动时间要长得多;2,双方不知道对方的生产劳动时间。 李嘉图和马克思也忽视了这些细节,把斯密的想当然(而不是严密推导)视为理所当然,所以导出了错误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