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古典主义学派
新古典主义学派( neoclassical school)对于经济周期的最重要观点就是经济周期只是对长期均衡的暂时性偏离,最终“看不见的手”会重新调资源,经济也会恢复到长期均衡状态。如果经济处于衰退期,工资率就会受到下调的压力,从而使得短期总供给向右移动,重新恢复原来的长期均衡状态;如果经济处于扩张期,工资率会受到上调调的压力,短期总供給向左移动,回到原来的长期均衡状态。他们还认为,总需求与总供给的移动主要是由技术的变革驱动。尽管新古典主义学派的观点很有道理,但是实际上1930年美国经济的大萧条和新古典主义学派的观点大相径庭。大萧条造成了美国经济持续多年的不景气,失业率大幅升,对经济的影响程度与持续时间大大超过了新古典主义学派的论断。新古典主义理论不认为会有长时间的萧条,但实际上真实发生了。
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使得经济理论有了非常大的突破,其中一个重大的的突破就在于新古典主义对于工资下调的假设,受到了凯恩斯主义者的质疑。
(2)凯恩斯学派与新凯恩斯学派
凯恩斯学派( keynesian school)对新古典主义学派的理论做了重大改进,以解释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他认为新古典主义学派观点的缺陷在于忽视了ZF的作用。新古典主义派认为经济的衰退只是暂时的,总会通过“无形的手”将经济重新调整至均衡状态,因此ZF无需进行干预。而凯恩斯主义者却不这么认为,通过观察工资及物价水平,发现在衰退阶段时很难通过市场的力量重新回复均衡。他还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工资具有下降粘性( downward sticky),意思是经济衰遏时一般不会先下调工资,因为没人愿意看到自己降薪。即使人们接受降薪,也不会使经济走出困境,因为降薪将会导致总需求的减少,进一步加深了经济哀退。因此无法通过增加短期总供给的方法使经济回到原始均衡状态,此时ZF的作用就显现了出来一ZF可以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财政赤字)推动总需求,使其向右移动。虽然凯恩斯也认同ZF即使不作为,经济在长期也会自动间复均衡,但他提出“长期我们都会进入衰亡”,说明明人们遗受的痛苦历时过长,还不如通过ZF的作用进行调整。
对于经济周期,凯恩斯学派认为影响经济周期的主要因素是由于人们的预期改变而造成的AD曲线的移动。凯恩斯主义者认为经济波动主要由市场上人们对经济预期的变化而造成。当市场上对于经济过于乐观,就会造成过度投资和生产;相反,如果对于经济过度悲观,就会造成投资和生产不足。
新凯恩斯学派( new keynesian school)继承了凯恩斯学派的主要观点,并提出了新观点。不仅工资具有“下降黏性”,所有的生产要素价格都具有“下降黏性”,因此短期总供给更不容易向右移动,经济也越难恢复到原始均衡状态。
(3)货币主义学派
货币主义学派( monetarist school)认为造成经济周期的总需求的变化是由货币供给的増长速度造成的。这与凯恩斯学派的观点主要在四个方面存在冲突。货币主义学派认为,凯恩斯学派没有认识到货币供给的量要性。如果货币供给的增长过快,只会带来皙时性的经济增长;而如果货币供给过慢,经济将会进入哀退阶段。
凯恩斯的模型并没有考虑到效用最大化,因此不合理。凯恩斯主要关注短期,而忽视了ZF干预所带来的长期成本,比如ZF债务的增长以及增加的资本成本。凯恩斯有关ZF采取积极财政政策的措施可能并不合时宜,因为由于多多少少存在时滞,政策可能会在经济走出困境后才得到实施,最终又导致刺激过头。因此,货币主义学派提倡央行应该制定一个保持稳定的货币供给增长的政策。
(4)奥地利学派
奥地利学派( Austrian school)考到了两个因素一一货币供给和ZF干预。他们认为经济两期主要是由ZF干颈成的。当ZF错误地调降利率(过量发行货币造成),企业会过度投资及生产,并超过市场上所需要的产量,因比将来会造成企业减少产量,进人新的经济衰退期。
(5)新兴古典主义学派
新兴古典主义学派( new classical school)考虑到了理性预期下,个人效用最大化的因素。新兴古典主义学派引入了实际经济周期理论( real business cycle theory,RBC)。他们认为如果所有企业部预期下一阶段经济会进入衰退阶段,并且ZF会调降利率,那么他们当前就不会贷款投资。而如果现在就已经不进行贷款投资了,也就不存在投资于生产过量这一说,经济也就不会人衰退阶段。因此RBC理论认为货币并不是造成经济周期的因素,技术与外部冲击的变化才是。新兴古典主义经济学家认为扩张与衰退是经济对于外部冲击的有效应对。由于任何时候的经济活动都与最大化效用一致,因此根据RBC理论,政肘不应该采取经济干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