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楼主: 水浪
2696 4

[心理学] 古斯塔夫·勒庞的《乌合之众》 [推广有奖]

  • 0关注
  • 42粉丝

大师

2%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2
论坛币
299795 个
通用积分
15.1747
学术水平
1941 点
热心指数
1734 点
信用等级
1359 点
经验
289073 点
帖子
9402
精华
1
在线时间
6132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3-17
最后登录
2022-1-7

水浪 发表于 2017-7-20 08:30:59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http://pan.baidu.com/s/1i3uofwL   百度下载


网站评论摘



喵儿小


明明可以靠才华却还是被脸抢了风头。




120 人赞同了该回答


该书原名“the crowd”,直译为“群体”,而译者翻译成“乌合之众”,增加了些许感情色彩不仅不失偏颇,也迎合了市场口味吸引不少外行人的眼球。本人就是这“外行人”之一。

勒庞认为,当个体融入群体时,个体的行为特征将被淹没,取而代之的是构成该群体的新的行为特征。群体具有感性,盲目,易变,低智商化,情绪化,极端化等特点,且无论构成该群体的个人是多么高尚聪明,一旦进入群体,个人的这些品质将不复存在。而通过暗示,断言等手段,群体完全可以被操控!

作为“群体心理学”的开山之作,勒庞的观点是颠覆性的,因为他走向了常识的反面。我们习惯以数量作为判断正误的标准,如“少数服从多数”,“投票表决”,“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等等。而勒庞毫不留情地揭下群体的面具,指出群体=白痴。这从心理学层面解释了历史上很多暴乱事件的由来,如“十字军东征”,“拿破仑暴政”,“文革爆乱”等。也揭露出某些被追捧的国家制度的尴尬。然而他毫不避讳地指出,相比于“评审团”,“议会制”中其群体性的盲目无知,群体中领袖的操控能力才会对事态发展起到关键效果。

相信大家在阅读该书时除了大快朵颐外,更有犹疑之感,尤其是习惯了推理性思维的人。尽管勒庞尽量从概念、构成、原因、影响因素、案例等方面逻辑性地阐述乌合之众的来龙去脉,但他用词直白、绝对,且侧重描述现象,揭露本质,而更深层次的剖析和推理仅蜻蜓点水。这也是为什么大家在阅读过程中就下意识的寻找勒庞的偏见。

虽然无数据和实验支撑,但他使用的抽样事件均有据可查。事实上,深层剖析确不是该书的主要任务。简单的说,其观点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大于其可研读性。


除此之外,该书写于十九世纪末,距今已100多年,时移世易。勒庞认为,“群体的某些特点,如冲动、急躁、缺乏理性、没有判断力和批判精神、夸大感情等等,几乎总是可以在低级进化形态的生命中看到,例如妇女、野蛮人和儿童。” 在“女权主义”占据主流价值观的今天,这样的阐述未免有些刺眼,但我认为也不必硬扣“歧视妇女”的标签,时代的偏见体现在一个哲人身上倒也验证了勒庞的观点,再聪慧的人在群体中也不见得比那些凡夫俗子高明到哪去。

想必读过该书人会有一种酣畅淋漓的超脱之感。两方面原因。第一,你觉得你在看穿了群体情绪的真相后会在群体活动中保持清醒和理智;第二,你知道了领袖操控群体的真相。关于第一点,本人持怀疑态度,因为勒庞认为,那些从群体中脱颖而出的领军人物,一样是意志坚定,情绪饱满,拥有信仰的头脑简单之人,而复杂的聪明人则更容易瞻前顾后举棋不定。在群体情绪和行为的传染之下,你作为“聪明人”,是否能在举棋不定时依然做出不一样的选择?我认为最实用的观点至少是不可人云亦云,因为多数未必等于真理。 关于第二点,如果你自带领袖天赋,那么此书是你在提高领导力上的重要一笔。


从方法论的层面提取本书的精髓:抓住群众的关键,就是让他们在崇拜和服从中找到自己的幸福!

————————————————————
以上仅是第一次阅读完毕后的梳理和总结,小女子才疏学浅,还不敢对书中的观点妄自评判。
编辑于 2016-02-20
12019 条评论分享

收藏感谢收起





更多回答



巴巴罗莎


刀锋




367 人赞同了该回答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想我们应该首先定义如何判断一本书存不存在偏见。我觉得“一本书是否存在偏见”并不在于他所提出的观点本身是否荒诞或者离经叛道,而在于他得出结论的过程是否科学,是否存在缺乏推敲的主观臆断。如果结论拥有完整严谨的推导过程,那么即使答案再令人瞠目结舌,我们也无法说他存在着偏见;反过来说,如果一本书里的论据没有任何可信的来源,结论也是无本之木,即使他的观点让人感觉“好像真是那么回事呀”,那么这套理论也很难摆脱主观思维的限制。   
以上是典型的理工思维。   

我从书架上找到了《乌合之众》戴光年的译本,随便翻开了几页:  
“又比如在亚洲一些野蛮人的部落中 流传着这样的风俗:当他们将骁勇善战的对手击败后,往往会吃下这个人的心脏,认为这样就可以得到他的全部力量和勇气。”(P61)   
“毫不客气的说,在十个人里面,就有九个人在几年里把他们的时间和努力浪费掉了;而且可以说,这是非常重要的,甚至是决定性的几年。他们中间有一半甚至三分之二的人,是为了考试而活着,然后被残酷地淘汰掉。”(P86)   
“就历史而言,尤其是文学和艺术的历史,实际上只是再重复那些毫无意义的东西。每个人都不想这样做,但是这些历史所具有的名望压迫着他们,每个人最后都会重复他从学校里学到的东西,直到这些东西变成了一些再没有人敢说三道四的称号和事物。”(P114)
在这本书里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勒庞把各种小说桥段,英雄传说和坊间流言用具有主观性的叙述方式表达出来,用以佐证他的论点,论证的逻辑方式也常常语焉不详——我可以接受这种书籍成为富有趣味性的人文读物,但是说这是一本研究群体心理学方面的重要著作,似乎令人难以接受。如果说《乌合之众》不存在偏见,我会觉得非常奇怪。   
不过我们可以换一个角度看待勒庞和他的《乌合之众》。对于一部具有重要意义的作品来说,严谨和逻辑不应该作为其主要价值评判标准。我们应该关注的是它发现了什么,创造了什么。一部伟大的作品之所以伟大,并不是因为他严格的遵守着范式,而在于那些闪耀着的具有鲜明色调的个人智慧的光芒——这些东西通常是无法通过逻辑去解释的。从这个层面上说,我们其实并不需要执着于这本书是否存在着偏见,只需要让我们觉得“好像真是那么回事呀”就已经足够了。我没法说出这本书之于心理学的具体意义,但只说他带给我的东西,我觉得已经足够丰富。  
而上面这些,似乎又是一种人文思维了。
发布于 2012-01-09
36733 条评论分享

收藏感谢






甘震


最佳路人甲




177 人赞同了该回答


看了前面的答案,我想先说说大家对《乌合之众》的偏见。《乌合之众》是中文的译名,如果只看封面,很容易误以为勒庞指的是广大的人民群众,但作者原来说的是其实是“群体”。在中译本的正文里,使用的词也一直都是“群体”。“群体”不仅包括底层群众组成的群体,也包括贵族和所谓的“精英”组成的群体比如议会。勒庞的本意是说群体中的人会丧失理性跟随情感,并不只是在说广大人民群众都是一帮“乌合之众”。同时勒庞也专门用了一节来分析群体中领袖的心理和手段。我不觉得墨索里尼们会真的喜欢这本书,除非他们看漏了很多章节。认为勒庞的理论是源自他对底层群众的鄙视,这本身就是一种偏见。   

至于说勒庞书中的偏见,当然也确实有。这部被奉为经典的著作其实很薄就是一本小册子,算不上什么鸿篇巨制。它的内容非常简明通俗,但另一方面就不够有理有据。出于他个人的经历和理解,他对一些问题都有或多或少偏见。我就举三个例子好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被被 发表于 2017-7-29 07:09:44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谢谢楼主分享!

使用道具

谢谢楼主

使用道具

hxc8029 学生认证  发表于 2019-11-18 10:19:42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赞赞赞,楼主笔芯

使用道具

cgqsin1201 发表于 2020-5-1 08:12:27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感谢楼主分享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4-17 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