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方法包含三层涵义:1、经济行为的基本理论或基本原理,如经济人假设、需求定理、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等。2、提出并证明经济学命题的方法论及其具体方法,如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归纳与演绎、微观与宏观分析,静态与动态分析等。3、运用经济学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方法。因为将经济学原理用于实践的过程也是检验经济学命题的过程,故这个意义上的方法也属经济学方法。
基本原理就好像数学中的公理,可作为推理的初始命题;具体理论则可以解释现实中的经济问题。对于公理必须透彻理解,因为这是经济学分析的起点,当然,公理也可以提出来单独讨论。比如,张五常提出,经济学有两个基本原理(自私假设:局限条件下的最大利益;需求定律:需求曲线向右下倾斜)和三个根本点(约束条件下的最大化利益;需求曲线斜率为负;机会成本)。而对于经济学理论的选用,依赖于对自己要研究问题的范畴有一个全面的理解和掌握。否则,就会被淹没在浩瀚的理论知识之中。只有在全面准确地了解事实的基础上,掌握了概念和理论,许多问题的答案才会简单清晰、一目了然。
提出一个好问题是一件很难的事。它首先需要有论据来支持:论据首先和主要是经验材料,为此,要亲自观察、实验和调查,或全面、尽量搜集客观事物的经验材料,并将其加以整理分析(当然,逻辑、公理、公设也可作为论据)。在对待论据问题上,“既不要做经验主义者的蚂蚁,也不要做理性主义者的蜘蛛,而要像蜜蜂那样,采取中间道路:既向大自然收集经验材料,又要经过加工提高到理性认识。”
有了论据,通过归纳或猜测,才能提出一个好问题,而这之后就需要论证。论证中,重要的是逻辑推理的应用,整个思维过程应有一个严谨而清晰的逻辑内线。经济学中,数理方法属于演绎逻辑,抽样调查和计量分析属于归纳逻辑。论证的起点始于对经济学概念的精准理解。与概念关系密切的是判断和命题(有时,人们在同一意义上使用判断、命题这两个词)。命题不等于现实;但命题必须具有真实性且易于处理。推理是由一个或几个判断得出新判断的思维形式,典型如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
理论应当是几个特定变量间因果关系的逻辑体系,理论的内部逻辑必须自洽。理论要能解释现实(经验)现象以使二者保持一致(和能预测未来)。
经济学中的具体论证可由很多模型构成。这些模型包括:1、文字叙述(典型如科斯的工作);2、图形分析;3、数理模型。通过模型,可描述经济的某些特征,特别是变量间的关系。数理模型是主流经济学的方向,是用严密的数学工具对经济问题进行分析,随着更多数学知识在经济学中得到应用,经济学越来越具自然科学特征。但文字模型的道路也是一种选择(当然,科斯的方法需要更强的思辩能力和分析能力来驾驭),周其仁曾经将科斯的分析方法归为三点:真实世界、约束条件和一般化)。
声明:
摘编自张芝的博客中听李由老师讲课后的随笔“经济学方法论”一文,http://blog.163.com/zhangzhi19811103/blog/static/123497430200971115344540/,特此致谢,文责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