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辛勤工作
5327 13

当前国内期刊上SEM应用中的常见问题(五) [推广有奖]

  • 1关注
  • 42粉丝

副教授

84%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2194 个
通用积分
3.0894
学术水平
85 点
热心指数
67 点
信用等级
40 点
经验
1190 点
帖子
580
精华
0
在线时间
1437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10-27
最后登录
2024-7-16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按: 原来以为这个系列贴会有比较多的人关注,现在看来看的人不多,回复的就更少了,呵呵,有点失望
如果有人愿意做更深次的讨论的话,可以联系我
QQ:99847730
Email: tozhouyy@126.com

(3)模型的大小与合适的模型
  尽管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SEM只是一个工具,应用时相关实证模型的理论基础才是最重要的。但是在国内期刊的
论文中,还是明显能够看到为应用而应用的情况。就好象前面有一个帖子问“SEM能够用于面板数据”,先不说能用不能用,单
就是这种思路就有问题,如果论文中应用的是面板数据,当然应当是问“面板数据用什么方法来求解比较科学”。为数据找科学
的方法,而不是因为熟悉了一个方法,就想尽办法来应用它。
        实证研究中,永远都是理论是第一位的,逻辑推理是第二位的,模型构建是第三位的,统计方法是最末位的。
        用过线性回归的朋友都有过这样的印象,同样的数据,如果一次列入比较多的自变量,模型通过的可能性就会比较低,如果
列入的变量比较少,甚至只有单自变量,则能够通过检验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对于SEM来说,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
       经常有人问我:我的模型(假设)通不过检验怎么办?我答:把模型做简单点。也许这是唯一简捷的方法。不可否认,一个复杂
的模型确实很有震撼力,但是面对一堆较低的指标,通常也是很尴尬的事情。
      然而,我的意思并不是让大家都做简单的模型。相反,在大的模型能够通过检验的情况下,尽量还是用大的模型。大的模型包含了
多的潜变量,它相当于把所有的研究变量纳入一个系统中研究,而如果拆分成一个个小的模型,只能研究在不考虑其他变量的情况下,
小的模型中所涉及到的变量之间的关系。
      一个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是:一个假设,如果放在大模型中检验,结果显示通不过,但是放到小模型中检验,却通过了。我们该相信谁?
     我的观点:如果理论支持复杂的模型,我们就应当以大模型的结果为准。而如果你想创新理论,则不妨先从小一点的模型做起,再逐步
放大模型的规模。
     那么,什么是“合适的模型”。一个合适的模型,至少应当满足以下条件:
(1)模型的建立有明确的理论支持;
(2)模型中的变量应当包括该研究中大多数变量;
(3)模型所涉及到的“边界”是清晰的(什么是模型的边界,这是个很抽象的概念,大家意会吧)
(4)模型中的假设应当有超过一半是显著的(否则你的理论肯定是有问题,或者模型的边界不够清晰,比如你把一些关系不大的变量也纳入模型中了)
(5)模型的输出结果是可解释的,即使是未通过检验的假设,也有尽可能合理的解释。

      颇为遗憾的是,在许多论文中,我们只能看到作者呈现的最终结果,至于模型被检验、甚至是被修正的过程,限于篇幅或者其它众所周知的原因,都
没有报告,我们无法判断模型是否是合适的,有时甚至难以判断模型是否是“边界清晰”的。有的作者甚至只呈现出一个输出结果,连这个输出结果是
用“大”模型还是“小”模型输出的,都没有办法判断。
      还有一些作者,在学位论文中,用了一个大的模型,然后把这个大模型分拆成若干个小的模型,分别发表出来,有时路径系数甚至都是相同的,呵呵
还有一些更夸张的做法:比如假设是一条一条验证的,然后自己手绘一个SEM模型图,把一条一条验证的结果同时绘在这张图上。
      对于大模型与小模型的检验结果相矛盾这个问题上,我想值得统计学家来研究一下。以上我的想法仅供大家参考,谢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常见问题 SEM 供大家参考 SEM模型 Email 期刊 应用 SEM

已有 2 人评分论坛币 学术水平 热心指数 信用等级 收起 理由
lihoujian + 20 精彩帖子
dachengruoque + 1 + 1 + 1 精彩帖子

总评分: 论坛币 + 20  学术水平 + 1  热心指数 + 1  信用等级 + 1   查看全部评分

沙发
Airbus830 发表于 2009-10-29 17:39:12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学习了,谢谢!

使用道具

藤椅
jacky1976yu 发表于 2009-10-30 02:22:45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拜读了,受益匪浅

使用道具

板凳
jiaogaike 发表于 2009-10-30 08:25:17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不错!支持!
jiaogaike

使用道具

报纸
我是风儿1224 学生认证  发表于 2009-10-30 10:49:16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今天一上来就看到这么好的帖子,真是高兴啊,我用结构模型做过东西,不过最后的验证结果却和我的理论相差较远,很郁闷,不知道该怎么解释了

使用道具

地板
zhanhawk 发表于 2009-11-1 16:50:05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讲得好。想问一下,
如何用结构方程做调节变量。如IV(自变量)为“知识分享行为意愿”,DV(因变量)为“知识分享行为”,MV(调节变量)为“外部控制”。“外部控制”在这里做“分享意愿”对“分享行为”的调节变量,显然它不是“分类变量”,而是“连续变量”。在做这个研究中,我是把这个变量按得分高低,分为两组来处理其调节作用吗?即使是这样,在LISREL中如何操作呢?如果是分开为“外部控制”高分组、低分组,即使是高分组显示,”知识分享意愿”对“知识分享行为”影响的系数大于低分组,有没有相应的统计指标衡量呢?也就是说,是否有统计量来检验其系数的差异性呢?
知识分享:“网民主观上愿意在网络上分享其知识的程度”,其测量问项主要参考了Fishbein andAjzen (1981)、Constant et al(1994)研究发展的测量问项。
在本研究中,知识分享行为是指个人实际在百度知道上分享知识的行为,衡量问项由本研究讨论而得。
外部控制指影响个人进行某行动的环境因素,该因素往往表现为难以被个人操控。本研究对外部控制定义为“网民受限于外在环境条件的程度”,测量问项参考Armitage et al. (1999) 所发展的问项。

使用道具

7
west_solo 发表于 2009-11-3 14:05: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正在学习中,呵呵,受益,谢谢

使用道具

8
hanying0011 发表于 2009-11-21 21:15:18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讲的很好
谢谢楼主
收获不少
期待更新

使用道具

9
dachengruoque 发表于 2009-11-22 10:27:27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继续学习中期盼楼主继续开贴!!谢谢!!

使用道具

10
桃花源主人 发表于 2011-10-18 09:19:56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学习了 现实中确实是这样子,为了应用而应用,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好友,备注jltj
拉您入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11-22 1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