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雪球
作者:DeepSleeper11
稳健发展的大型银行当前已经进入历史估值底部,未来有望在业绩反弹的同时走出底部区域,迎来难得的戴维斯双击机会。那么四大行哪家银行更具投资价值。本文就从个股对比的角度,进一步分析各家银行的差异优势,试图在在市场的分化行情中寻找更确定的投资价值。
一、银行利润表简表如下:
银行业投资的核心逻辑为:
1.成本项被排除在决定性因素之外,原因是:银行管理费用较为稳定,六大行2017年管理费用占营收比例最低为24%、最高为33%,相差不大。股份制银行更是如此:
2.非息净收入占比,除农行外,其它五家均在18.5%-20%之间,难以突围形成竞争优势。且股份制银行非息收入很多是由利息收入“转化”而来,即通过“财务顾问费”“咨询费”等科目变相收取利息费用,真实性要大打折扣。
为简化投资决策模型,最终资产规模、净息差、拨备(资产减值损失)三项成为决定性因素,这是投资者理解银行股的关键。下文将逐一展开分析。
二、规模因素
1、资产规模
资产规模:六大行的规模排序是工、建、农、中、交、招。最大的工行26万亿,最小的招行6.3万亿,招行规模为工行的1/4。
资产增速:从2013年至2017年,平均总资产规模增速分别为11.34%、10.09%、11.47%、11.14%、7.00%,2017年以前保持平稳,但猛烈的去杠杆和紧信用导致银行资产规模增速在17年迅速下滑。横向看,前五大行差别不大,近两年均在10%和7.5%上下,招商在2016年前保持15%以上高速增速,进入16年选择了降速,近两年仅实现了8%和6%的规模扩张。
2、存款规模
存款规模:
六大行的存款排序同样是工、建、农、中、交、招。最大的工行19万亿,最小的招行4万亿,招行存款约为工行的21%。
存款增速:
近年来大行存款增长总体平稳,平均保持在7%以上的增长水平,不像股份制银行吸存压力大增。增长最快最稳定的是农行,工行稳中有升,交行存款增长压力一直比较大。
结论1:如忽略去杠杆的意外干扰,中国大型银行的资产规模保持10%左右的平稳增速,资产规模增速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变量。从规模增速上看,观察不到个股间的显著差异。存款规模是资产规模扩张的基础和保障,股份制银行2016年存款平均增速7.8%,2017年平均增速仅3.6%,而大型银行存款抗压能力强,在13年来的利率市场化、货基和P2P蓬勃发展期,存款并没有遭遇大幅下滑,2016、2017年分别增长10%和7%,这是大型银行相对中小型银行的重大优势。
顺便看一下利润规模对比:
六大行的利润排序同样是工、建、农、中、交、招。最大的工行2860亿,最小的招行701亿,招行利润约为工行的1/4。分为三个梯队:一是建行进入第一梯队,农、中规模与其相近,但利润差距越来越大;二是中行与农行的差距也开始拉大;三是招行利润即将反超交行。
利润增速:
六大行利润增速在2015年触底(中行15年出现罕见负增长),16、17年连续两年增速反弹,这是业内“拐点说”的最直接证据。可以看到,13年至17年中,招商银行的利润增速一直领跑六大行。三、净息差因素
净息差=(银行全部利息收入-银行全部利息支出)/全部平均生息资产,衡量的是银行的各类生息资产获取净利息收入的能力。
在银行业估值的决定性因素中,净息差排名第二,仅次于银行资产质量。对于单家大型银行而言,资产规模庞大到以数十万亿计,一个百分点的净息差差距将影响千亿的利息净收入。净息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需要认真拆解分析。
1、净息差
令人惊叹的是,净息差水平最高的不是四大行,而是招商银行,为2.43%。并且,在2015、2016年行业整体净息差下滑的形势下,招行的净息差是最稳定的。
大行的净息差平均维持在2.2%的水平,农行、建行、工行相差不大,农行略有优势,中行、交行落难两兄弟,与其它四家银行相差极大,交行最低1.58%,中行1.84%,而股份制银行平均维持在1.8%左右,较高的有招行2.43%、平安2.37%,最低的有光大1.52%、民生1.50%。
举例测算净息差影响(不考虑其它变量):17年末中行净息差1.84%,与建行相差0.37个百分点,以17年末中行总资产20万亿计算,仅该指标就造成中行利息净收入比同等规模的建行少740亿。而实际上,17年中行利息净收入3384亿、建行4525亿,二者相差了1141亿,基本印证了上述匡算结果(误差由生息资产日均余额差距造成,建行日均资产高于中行)。
为简化分析,以下我们分别研究“生息资产收益率”与“付息负债成本率”两项,即银行资金运用的收益与资金来源的成本,观察收益曲线和成本曲线的变动趋势,二者之差近似认为是净息差(其实是净利差的概念)。
2、生息资产收益率
生息资产收益率
自2014年以来,生息资产收益率面临下滑趋势,可能的原因有:一是同期市场拆借利率处于下行周期,传导至资产端影响贷款定价;二是近年来的去杠杆、去产能和房地产调控,使得银行三大主要需求来源——传统基建、产能过剩行业、房地产贷款得到抑制,迫使利率端下行。2017年起SHIBOR利率大幅上行,资产端相应地重定价,使得2017年银行生息资产收益率稳中略有回升。
从资产结构看,个人贷款占比最高的是招商银行,达到50%,其次是建行,交行最低只有31.63%。
3、付息负债成本率
一般来讲,市场资金利率和资产利率是同升同降的趋势。从上图也可看出,付息负债成本率呈现出同样趋势,即2015、2016年连续下跌,但在2017年企稳回升。总结起来,2017年以前,净息差下滑,是由于资产收益和负债成本在同时下滑,但资产收益率下滑要快于负债端而造成的。
从负债结构看,六大行负债总额中存款的占比均较高,存款占比分别为80.29%(工)、82.52%(农)、76.34%(中)、80.50%(建)、58.96%(交)、69.90%(招)。
但存款构成差别较大,如下图:
个人活期存款占比最高的是农行,然后是招行,其它银行差别不大,在19%左右。公司活期+个人活期存款占比,招行反超农行最高,达到62.84%,农行58.28%,其它银行均在50%左右。说明招行对公活期存款占比高,反映出招行通过支付结算、现金管理、供应链金融等交易银行业务留存了大量低成本公司活期存款。
结论2:与股份制银行相比,大行的净息差优势明显。从整体看,行业净息差正企稳并呈现出回升态势,从个股看,招行领跑,农行、建行、工行相差不大,中行、交行净息差远远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