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izing Capital by Eichengreen
这是本关于国际货币体系历史的名著。上半部分讲金本位的形成及崩溃,下半部分讲二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及其崩溃后的情况。
现在一说到一战前的国际货币体系,大部分人自然想到金本位。但是金本位作为国际货币体系事实上是普法战争后才在欧洲和美国形成的。在此之前西方国家一直是以黄金和白银同时作为国际贸易结算工具,即所谓双本位(Bimetallism)。黄金作为货币过于贵重,无法作为日常生活的小额交易货币,所以银币一直在民间货币流通中占有重要地位。双本位的最大问题是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劣币并不一定是银币,良币也并不一定是金币,良劣与否取决于市场交换价和官方交换价的差别。比如在法国官方规定可以用15.5比1的比例兑换黄金和白银。如果国际市场上黄金和白银的兑换价是16比1,则投机者可以买入15.5盎司白银,在法国政府的铸币厂兑换成1盎司金币,然后在国际市场上再换成16盎司白银,这样投机者就白得0.5盎司白银。长此以往,则法国国内的黄金会全部流失。如果国际市场上白银价格相对贵于官方兑换价,则会出现相反的情况:白银全部流失。比如1848年加州金矿热和1851年澳大利亚金矿热导致世界上黄金出产量翻了十倍,金价大跌之后把白银驱逐出法国。而1859年内华达银矿的发现和先进提炼白银技术的发明导致白银价格大幅下跌,白银又把黄金驱逐出法国。
双本位制这种频繁变动对经济的扰乱作用必然招致各国政府的不满。英国自1774年以来即采取金本位制,而1865年法国和比利时,意大利,瑞士等国则组成了拉丁货币联盟,统一采用银本位制。因此当时出现了金本位和银本位相竞争的局面。打破这个平衡的是1871年普法战争的胜利者。德意志帝国建立后,由于很大一部分贷款来自英国,因此采取了金本位。欧洲最大的工业国和最大的金融市场都采取金本位后,开始吸引周边小国也都纷纷采取金本位。这个势头逐步增强,导致到19世纪末欧洲各国除了西班牙都采用了金本位。美国也在1879年左右采用了金本位。
虽然表面上各国都采取金本位,但是实际采用情况有很大差别。只有英,德,法,美四国是采用纯粹的金本位,即有大量金币在和纸币一起在民间流通。别的很多国家如奥地利,荷兰,比利时等只是国际贸易结算主要使用黄金,而民间贸易流通主要是使用纸币和铜币等劣币,只是政府规定可以随时将纸币按规定的比例兑换成黄金。事实上金本位制有三个内在矛盾,能否有效调和这些矛盾决定了金本位制能否维持下去。
一是汇率稳定和国内经济稳定的矛盾。金本位能否维持关键在于政府保证能随时把发行的纸币按规定兑换成黄金。如果出现持续外贸逆差,黄金大量外流,则投资者会对政府是否拥有足够的黄金兑换流通中的纸币产生怀疑,将进一步把黄金汇出,从而造成金本位制的崩溃,即纸币对黄金汇率的贬值。因此,金本位的维持首先在于金融业对政府维持金本位的决心和能力是否抱有信心。制止黄金流失的主要机制是提高利率,这样一方面可以吸引国外资本进入,另一方面可以抑制国内经济增长,价格下降,从而减少进口,增加出口,缩减外贸逆差。很明显,金本位的维持往往是以本国经济的衰退和失业率的上升为代价的。一战以前各国经济政策的特点是政府能够以国内经济稳定为代价把汇率稳定放在第一位。其政治基础在于一方面经济学界对利率和经济周期的关系还没有明确的认识,另一方面劳工势力还很弱,比如要求一定的财产才有投票权,这样政府有足够的灵活性调整利率以稳定金本位而不必顾忌国内的政治压力。
二是金本位作为国际货币体系与各国经济主体的协调矛盾。各国政府/中央银行自行决定该国的利率水平,因此如果没有协调的话,黄金会流向利率水平最高的国家。其他国家也会被迫跟着提高利率,博弈的结果就是所有国家的利率水平都过高。因此需要一个国家确定基调,作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和金融中心英国起了这个作用。各国利率跟随英镑的利率而升降。
三是黄金的有限数量与金融危机的处理的矛盾。银行业务是接受储户存款而贷给企业,银行本身只保留少量现金作为储备。因此银行的本质决定了储户挤兑会经常出现,一旦扩散到其他银行则会出现金融危机。危机的解决办法是向银行注入大量的流动性,即现金。而这又会导致投资者对该国能否维持金本位的怀疑,进一步造成黄金外流。这和97年东南亚经济危机时各国货币相对美元纷纷贬值,其中的机制是一样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各国频繁出现金融危机,幸运的是还没有导致任何一国主动放弃金本位,但是不等于说这种局面就能一直维持下去。
由此可见,当时的金本位并不像现在很多人假设的一样,是所谓天然货币,一旦采用可以自动运行。金本位作为一种货币制度,是需要一定的政治经济条件为基础的,一旦这些条件不再存在,金本位也就面临崩溃的局面,而这正是我们在一战结束后到30年代大萧条期间所看到的。
一战时期,欧洲各国政府自然放弃黄金自由兑换的政策,而发放大量纸币购买军需物资和支付军人薪水。这在战时由于价格控制尚无大的影响,但是战后即造成严重通货膨胀。因此遭受恶性通胀的那些国家,包括德国,奥地利,波兰等是第一批重新采纳金本位的国家,用作稳定币值的手段。之后比利时,法国,意大利,英国也纷纷采纳,如果以法国1926年采纳金本位为标志,到1931年英镑贬值,事实上一战后的国际金本位制只持续了不到5年。如下图所示
一战后的金本位制其实已经不是纯粹的金本位制,各国的金融储备除了黄金外,还有大量的其他国家货币,因此严格的说应该是黄金-外汇制。随着20年代经济的恢复,全世界黄金数量的增长远远跟不上经济总量的增长,黄金不够用已经很明显,更何况时过境迁,一战前金本位赖以正常运作的几个条件已经不复存在:
1.一战后英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大为下降,由最大的债权国变为最大的债务国,战前英国与其殖民地之间那种一方提供制造业产品,一方提供原材料的贸易体系也被打破,英国每年都产生巨额外贸逆差,因此已经无法拥有足够的黄金储量支持自己在金本位系统中的主导地位。黄金占有量最大的三国是法,德,美,金本位体系处于群龙无首的状态。
2.一战之后各国民主体制进一步深化,基本上实现普选,工会力量也大为增强,这意味着各国政府必须把国内经济的健康放在很重要的位置,很难继续为维持汇率稳定而牺牲国内经济稳定。比如美国政府有大量超出储备需要之外的多余黄金可以借给其他国家央行,但是1927年起为了控制日益明显的股市泡沫而加息,导致黄金留在国内,给其他国家进一步造成压力。
3.29年开始的金融危机其严重程度远远超过一战前。1931年5月奥地利银行CreditAnstalt开始出现问题,最终发现其负债超过奥地利整个国家的政府预算。奥地利政府仍然对该银行出手相救,令国际金融市场对奥地利的币值稳定性产生怀疑,黄金加速流失,奥地利政府不得不在实行外汇管制,实际上已经废止金本位了。银行危机扩散到相邻的德国和匈牙利,这两个国家也很快在当年秋季放弃金本位。英国则在9月19日停止英镑和黄金的自由兑换,这一行动标志着金本位的崩溃。
在当时世界经济大萧条的情况下,金本位犹如枷锁,使仍然采取它的国家无法有效刺激经济,扩大出口。越是晚放弃金本位的国家,受经济危机的打击越是严重。罗斯福与1933年初就任总统后,所做的第一件是就是放弃金本位。法国,荷兰和瑞士1936年是最后放弃金本位的三个国家。
http://blog.sina.com.cn/badcompany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