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崛起的过程是很精彩的,可以采取积极一点的态度。如果你真的把中国模式想透,实事求是,一定有很多东西可以说清楚。但需要一点勇气,需要一点魄力。”
2019年1月7日起,东方卫视推出一档全新节目《这就是中国》,主讲人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张维为教授,以其独到的视角,通过演讲的方式为观众答疑解惑,本文为第一集张维为教授的演讲稿精选。
演讲者 | 张维为 文 | 观察者网
刚才我们看到一个视频,讨论提出了三个很有意义的问题。第一就是我们一直讲合作共赢,但是这个路究竟能不能继续走下去?第二,是不是因为前一段时间我们宣传太火了,太高调了,引来了美国的敌视。第三,美国究竟是出于什么目的要对我们的华为公司采用这种绑票的手段。
我从最后这个问题讲起,为什么他们对华为采取这么流氓的手段?
有时候一个坏事情,某种意义上可能变成好事情的。我们可以回顾一下,在座大部分年轻人,可能有些还能记得1993年的银河号事件,有的不一定记得;1999年有个轰炸南斯拉夫使馆事件;2001年有个南海撞机事件;2008年在巴黎有个奥运火炬传递的事件;还有就是今年绑架华为高管的事件。
我觉得这实际上是唤醒了越来越多的中国人,甚至我想说是我们整个民族全面复兴,全面崛起的一种成人礼。
因为这么多年来,我们其实有不少人,特别是我们知识界的一些人,表现得十分的幼稚,总觉得有个无比美好的彼岸世界,也就是西方,特别是美国。
结果突然发现这个彼岸世界是虚构出来的,一个孟晚舟事件实际上暴露了美国太多的虚伪,太多的霸道。
说好的市场经济,公平竞争,自由贸易呢?说好的契约精神呢?说好的民主人权呢?统统泡汤了。
我们可以看到华为在世界竞争最激烈的5G领域,在核心技术领域,在确立中国标准方面,实际上已经赶上了我们的对手,甚至在不少方面超越了我们的对手,这使他们感到害怕了。
这种恐惧使他们采取了我叫做下三滥的这种绑票的手段。好在中国已经崛起,我们知道怎么对付流氓,相信在中国人民强大的压力面前,这个事件最终会得到解决,中国也会更快地走到世界政治和经济舞台的中央。
刚才编前会讨论时候还提到,有人说是不是中国的宣传太高调了,引来了美国的敌视。其实中国人是一直只想做好自己的事情,但是树欲静而风不止。
邓小平当年讲韬光养晦的时候,中国的经济规模比俄罗斯还小,但今天俄罗斯的经济规模大约是我们的一个广东省的规模。换句话说,你已经长成了姚明的个子,你还想躲在潘长江后面,实际上这是很难的。
而且即使在30年前,在邓小平讲韬光养晦的时候,他也非常明确韬光养晦只是手段,不是目的,目的是有所作为。因为中国今天的利益已经覆盖全世界了,你还不敢站出来捍卫自己的利益,谁来捍卫你的利益?
所以后边你们还提到一个问题是,究竟能不能合作共赢?我们中国人一路走来是真的相信这个东西,但现在麻烦是,有一个主要的国家还不信,它只相信老子天下第一,只相信零和游戏,我赢你输,你赢我输。
中国人是下围棋的,围棋讲究用实力来形成一种“势”,中国现在已经是130多个国家最大的贸易伙伴,这就是实力,这就是势。
只相信老子天下第一的,我想这样的国家,在大势所趋面前,它可能也不得不做调整,走到合作共赢的道路上来。这是我对你们前面一些问题的思考。
另外现在我们回头想一想,过去这70年,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今年,真是很不容易的,因为我们1949年刚刚建国就赶上了朝鲜战争,美国人是打到了我们的家门口,中国人不得不奋起反抗。
那么毛主席说“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抗美援朝实际上是一仗定乾坤,换来了之后到今天的60多年的和平,否则不可能有今天这么顺利的崛起。
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的落后状况,是大家今天的年轻人难以想象的。因为我们经历了长达百年的动乱、战乱,中国由原来世界上最富庶的一个国家或者国家之一,陷入了一穷二白的境地。
当时毛主席有过这么一段话描述那个时候的中国,他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呢?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能造茶壶,还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造不出来。”这就是当时中国真实的状况。
随后我们开始了以工业建设为特征的民族复兴,但这个过程确实不是那么的一帆风顺。
我们回头看前30年,从1949年到1978年改革开放前,我们确定了优先发展工业,特别是发展重工业,也发展社会事业,当时确实也没有办法,我们太落后了,特别经历过朝鲜战争,你没有钢铁就被人家欺负,对不对?同时我们在社会事业上我们也做了很多的事情,包括妇女解放、土地改革、教育的普及、基础医疗的普及等等。我们完成了基本政治制度的建设,我们完成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国防体系和科技体系。
实际上回头看,这些基础是不得了的,对我们后来的崛起至关重要。所以在这个基础上,我们的前30年应该说实现了三十而立,为后40年改革开放国家崛起奠定了基础。
但我们确实付出了很沉重的代价,我们走过一些弯路,我们民生的欠账,老百姓生活的欠账太多,人民的生活水平还相当低。按照当时的国际标准,绝大多数的中国人1978年的时候生活在贫困线,如果你用人均GDP比较的话,当时中国的人均GDP低于绝大多数的非洲国家。
上海当时是中国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但多数家庭的人均居住面积只有4平方米。我是1983年第一次去泰国首都曼谷的,我觉得它领先上海至少20年,甚至我1984年、1985年去非洲,津巴布韦的首都和科特迪瓦的首都,我都感觉那个首都比当时的北京要发达。这是当时真实的感觉。
改革开放这40年,可以说是四十而不惑,我们找到了自己的成功道路,所以我们迎来了我们最高领导人说的,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到强起来,这么一个伟大的飞跃。
我自己走了一百多个国家,我是比较喜欢把中国的崛起跟世界各国进行比较。我可以把世界上的国家分成三大类。第一类是发展中国家;第二类是转型经济国家;第三类是西方国家。然后做一个比较,得出一些比较慎重的结论。我想这样比较之后,我们可以更理解什么叫中国道路,什么叫中国模式,什么叫中国崛起。
首先我们看发展中国家。
发展中国家毫无疑问的问题是什么?最大的挑战都是如何解决贫困问题。
中国这方面做的是世界上最成功的。按照我们自己的标准,40年间我们是7亿4千万人口脱贫。如果用世界银行的标准是8亿5千万人口脱贫,也就是说世界上将近80%的贫困是在中国消除的。
坦率讲如果没有中国扶贫脱贫的巨大成功的话,世界上贫困情况可能是有增无减。那么有人说我们现在贫富差距还很大,这个我也承认,但我觉得还是要在国际比较中把这个问题看清楚。
我经常讲这么一个观点,我说你把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比较,你可以从北京、从上海开车,开20个小时到黑龙江漠河、到海南岛、到广州、到重庆,只要你不开到海里去,你把你一路看到的贫困全都记录下来,会少于你在印度这样的典型的发展中国家,两个小时看到的贫困,这不能比的,他们贫困比我们多得多,而且是赤贫。
我们因为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进行过土地改革,我们的农民有地,有房子,这就完全不一样了。
我有一个很好的印度尼西亚朋友是做发展问题研究的。他说,中国的东道主老说你不要光看北京、上海,你要到我们的贫困地区,到我们贵州去看看。
结果他自己一个人真的去了一次贵州,说还是跟他们的不一样,说我们贵州也比他们发达很多。比方说他去了贫困家庭,我们贫困户有房子,有地,有饭有菜,三个菜一个汤。他说他们那的贫困人口是没有地没有房子的,吃得非常差,吃不饱。
我记得2000年我还在欧洲的时候,甘肃舟曲发生过一个泥石流自然灾害。当时我就注意到一个很有意思现象,就是倒下来的很多房子里边都是有空调的。
我走了这么多发展中国家,我知道空调对发展中国家很奢侈,首先你的市政电力得保证,像印度是保证不了空调的用电的。
我相信我们可以高标准、严要求,把我们工作做得更好,这是对的。但不管怎么样,以我自己走了这么多发展中国家的实事求是比较,我们实际上比他们做得已经好了很多了。
我们的贫困人口的生活水平比40年前也提高了很多。按照我们现在的贫困标准,到今年还有3000万左右的贫困人口,我们到2020年的时候,要把这些人口也都全部脱贫,彻底的消除极端的贫困。我想中国消除贫困的奇迹,应该是会载入人类文明发展的史册的。
第二,和转型经济国家比较。
实际上这个概念我是不太喜欢的,它指的是社会主义国家,前社会主义国家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世界银行的概念,但一时我还没有找到一个更好的表述方法,所以姑且用之。
和这些国家比较,也是令人感慨万千。我记得二十七八年前苏联崩溃,东欧崩溃的时候,西方是一片叫好,伟大的西方民主模式降临到了铁幕国家。
当时他们都是觉得东欧、俄罗斯、前苏联是迎来一个灿烂辉煌的前途,但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们可以比较转型经济国家和中国的表现,没法比。我有时候这样说,一个天一个地,我们表现远远超过他们。
在苏联解体时候,俄罗斯经济规模比中国还要大,我刚才提到了,现在是大致等于我们广东省的规模。
我们国家外汇储备现在是3万亿多美元。外汇储备在我80年代给领导人做翻译的时候,我们是非常小的,几乎是从无到有增长出来的一个新板块。光是我们的外汇储备,今天就超过了俄罗斯和整个东欧、中欧的GDP总和。
这就是翻天覆地的变化,也从一个角度说明,比他们采用的模式,我们的模式相对要成功得多。
另外就是和西方国家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