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幕上的人类学家
·
2010-02-05
·
中国时报
·
【林玮嫔】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11051401+112010020500568,00.html
去看《阿凡达》之前,我收到一个学生传来简讯。他说:「老师,如果我们有机会可以去潘多拉星球做田野,应该很不错!」看完电影后,我回他:「杰克不就已经在那里做田野了?」他恍然大悟说:「噢,对啊!」
人类学可以提供我们另一个视野来赏析《阿凡达》这部电影,同样《阿凡达》也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人类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影片中杰克的工作非常类似人类学者从事的田野调查。
「田野调查」是人类学者用来了解异文化的研究方法,它透过与当地人生活在一起来了解他们的文化。与纳美人一同生活的杰克不但体现了这样的研究方式,他与酋长第一次接触的对话即精确地表达人类学的概念。当酋长问他:「你来做什么?」时,杰克回答:「我来向你们学习」。换言之,杰克与纳美人相处的出发点不是从教导对方英文、给他们医药治病着手,而是如同人类学者一样,从谦虚地学习他们的文化开始。
那么,要怎么学习与了解纳美人的文化呢?正如人类学家了解异文化一样,杰克花心思在语言学习上。他用心揣摩「I see you」的意义,记住每一个地方人物的特征。他也从生活中学习纳美人日常生活的知识,他与女主角一起在丛林山谷奔跑,学习骑马、打猎、以及如何从高处一跃而下而不受损伤的方式。透过这个过程,他逐渐仰赖他的身体(Avatar),而不是纯粹由智识来了解他所在的世界。从而逐渐领悟到在纳美的世界中,人与植物、动物之间相互尊重并紧密的连结。并进入最后一个阶段:寻找自己的「灵鸟」。
寻找灵鸟是杰克的「成年礼」。灵鸟憩息在遥远山谷,人必须攀越高山峻岭才能到访。这整个过程正是验收杰克种种学习成果的机会。杰克寻找灵鸟的过程也告诉我们在纳美世界中,主人与灵鸟的关系亦非建立在单向的「驯服」概念,而是在两者建立盟约后的心灵相通。只有在通过重重考验、学习到纳美人的知识、以及具有在当地生活的能力后,杰克才能真正成为纳美人的一份子。这时他为当地人所信任与接纳,并在当地社会具有发言权。
而杰克定期地将他学习到的纳美知识透过影像纪录下来,如此也与人类学者必须每天晚上趁记忆鲜明时撰写田野笔记,记述当日的所见所闻类似。这些材料后来便成为人类学专书-民族志-的资料来源。如电影中出现的《纳美人》一书(The Navi),人类学中相当有名的一本民族志就叫做「努尔人」(The Nuer)。
然而我们或许会问,这样的知识有什么用?我们看到平时杰克(或人类学家)是两个不同文化间非常重要的沟通者。在重要的时刻,他们可以与当地人一起努力,帮助他们反抗不平等的待遇。在这部影片中,我们甚至看到杰克如何阻挡一个生态的浩劫。
我们可以说杰克是银幕上的人类学家。因为他如同人类学者一样,尝试从当地人的角度告诉我们异文化的可贵。透过他的亲身经验与传递,我们得以认识自己的盲点,反思人类毫无节制之科学文明带来的祸害。
(作者为台湾大学人类学系副教授)
《阿凡达》(Avatar)已席卷全球逾十四亿美元票房,惊人的3D效果让观众彷佛置身在那个奇幻的世界中,但这部巨作也衍生出后遗症,有人看完后出现「阿凡达忧郁」(Avatar blue),因无法真正造访美丽的乌托邦星球「潘多拉」(Pandora)而罹患忧郁症,甚至萌生自杀念头。3D新片《阿凡达》虚拟的乌托邦星球「潘多拉」令很多影迷心向往之。(美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