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笔者的一再要求下,wzwswswz先生终于给出了以下数据:
(一)年需求和供给曲线
价格 需求量 供给量
最高价位 2400 4000
次高价位 3000 3600
次低价位 3600 2800
最低价位 4200 1800
(二)还有一点需要说明,世界上几乎没有一种商品在刚一上市就会面对一条已经形成、且保持不变的需求曲线。因此,要按照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不变的填写数据,这里的第一期绝不可能是新产品刚上市时那个时期,而一定是新产品上市后经过一段时期,形成了相对不变的的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后的一个时期,是供求与价格关系开始循环后的一个时期。
因此,为了防止你偷换我的概念,我把这个第一期叫做第k期,意味着之前有k-1、k-2、k-3等等时期。
时期 需求量 供给量
第k期(1年) 2400 4000
第k+1期(1年) 3000 5200(生产量+库存积压)
第k+2期(半年) 1800 3600(生产量+库存积压)
第k+3期(1年) 4200 3600(生产量+库存积压)
第k+4期(1年) 3600 2800(恢复性生产)
第k+5期(3个月) 750 700(开始增加投资,但新生产能力要从第4个月开始才逐步形成)
第k+6期(1年) 2400 4000
注:当价格上涨趋势形成时,惜售往往会成为卖方的选择,因而会加速价格的上涨;而在高位,惜售又会延缓价格的下跌。而当下降趋势形成时,尽快脱手更易成为卖方的选择,因而会加速价格的下跌。
以上数据奇葩解说又荒谬,不妨解析一下。
最奇葩的数据是第K+3期(1年)。
供给量是3600,其中生产量1800,上期库存量是1800。需求量是4200(对应最低价格)。
wzwswswz先生说第K+3期价格下降到最低位。但是根据需求表,3600的供给量价格应该是次低位,不应该下降到最低位。供给量4200价格才会下降到最低位。
卖方明知次低价位可以卖出3600供给量,为什么要以最低价位卖出呢?真的因为“下降趋势形成”而“尽快脱手”?这是自相矛盾啊。
第二奇葩的数据是第K期(1年)。
供给量是4000,需求量是2400,库存量是1600。
真的是“价格上涨趋势形成时,惜售往往会成为卖方的选择”吗?既然如此,这是认为下期价格会上涨啊,但是下期的价格却是下降。这又是自相矛盾:前面说价格上涨,后面价格就下降。
wzwswswz先生的这种销售方法不适合易腐商品,易腐商品不全部销售行吗?难道供给曲线不适合易腐商品?供给量4000,销售2400,产销率为60%,一般产品的产销率均在98%左右,这差的也太多了吧?蛛网理论假设生产量全部销售那才靠谱(产销率100%接近98%)。
由于K+3期的数据奇葩,K+4期以后的数据就无法解析了。
wzwswswz先生用他奇葩的数据证明了供给曲线的荒谬。用错误的供给曲线为依据只能得出奇葩的数据——不知不觉就陷入自相矛盾。
wzwswswz先生,醒醒吧,不要被供给曲线骗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