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佛--魔
3848 50

求教:《资本论》中损耗的价值部分在货币形式上的补偿——这一部分谁看懂了,帮个忙? [推广有奖]

31
zhuxiang 发表于 2019-12-12 15:29:58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佛--魔 发表于 2019-12-10 22:47
你的理解中有这么几个问题:
1、I的生产不需要II的产品,因为II提供的全都是消费资料,而非生产资料;
...
I的生产不需要II的产品,因为II提供的全都是消费资料,而非生产资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的生产需要消费资料,这个部类的劳动者和资本家都需要消费资料。没有消费资料补偿给劳动者,劳动者就会丧失劳动力,再生产就无法进行。

使用道具

楼主在阅读《资本论》第二、三卷的时候需要注意两点:
1、《资本论》第二、三卷在马克思生前只是手稿,是由恩格斯在马克思逝世后将其手稿整理完成的,在手稿中,马克思对于某些问题的理解、思考、论述方式都尚未最后完成;
2、马克思在经济活动实践方面其实是个外行。他本人在大学里学的是哲学专业,取得了哲学博士学位。马克思最初是通过哲学来论证他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学说的,但是,根据他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他必须同时通过政治经济学来论证社会主义,为此,他在后来的几十年中努力研究政治经济学,阅读过他那个时代大量的经济学文献,但他学习政治经济学从来都是在图书馆,他一生从未经过任何经济活动方面的实践,既没有做过生意,也没有经营过企业。在这方面,恩格斯比马克思强得多。恩格斯没有马克思读的书多,但亲自经营过企业。我们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书信往来中可以看到,马克思经常向恩格斯请教一些经济方面的问题,有些问题,从事过企业管理的人看来是很简单的,但马克思却往往搞不明白。

现在再来谈你所引的两段话,在这两段话里:
1、马克思把整个社会生产部门分成了两个部类:一是生产生产资料的第Ⅰ部类,二是生产消费资料的第Ⅱ部类。(这是从理论上分的,其实,在现实中,很多产品既可以当作生产资料,也可以当作消费资料,不能一刀切地划分的)。
2、马克思意识到,生产生产资料的第Ⅰ部类应该与生产消费资料的第Ⅱ部类保持适当的比例关系,马克思试图用“C+V+M”来说明这种适当的比例关系是怎样形成的,但他说不清楚,即使说清楚了也没有什么意义。
3、马克思意识到,固定资产是通过一部分一部分地折旧的方式将其价值转移到产品中去的,而固定资产通常都是可以使用若干年的。在固定资产只折旧不更新的那些年份,市埸会发生供需不平衡,即产品的价值总量会大于对产品的市埸需求量(当年只折旧不更新的固定资产不产生补偿需求),而当固定资产需要更新的那个年份,市埸的供需又会发生另一种不平衡(即当年需要更新的固定资产价值量及由此造成的对市埸的需求量,与当年通过折旧方式转移到产品中去的价值量,二者不平衡)。
4、马克思认为,由固定资产这种周期性的折旧和更新,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物质基础。他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一般机器设备的更新周期是10年,而当时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也是10年左右,二者刚好吻合。

我自己本人是在企业里打滚了一辈子,而且是搞财务的。
1、我认为,马克思认为,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应该保持适当的比例关系,这个思想是正确的。但是,这种“适当的比例关系”具体应该怎么计算、怎么安排?马克思这一套只是一个理论家的想象,是不接地气的。管用的工具是前苏联人发明的“投入产出法”,还有,我国计划经济时代的国家计划管理部门人员在实践中创造出来的一系列方法;
2、固定资产的折旧和更新所引起的市埸供需周期性不平衡问题。首先,我认为这个问题是存在的,直到现在,我们还将中低端制造业中的大多数行业称为周期性行业,因为实践证明,这些行业都处于周期性的景气和不景气交替中,而且,确与一个国家大多数制造业企业周期性的固定资产更新相关,但这个相关的程度也并不是很大。
3、目前世界各国市埸经济各国的经济危机,早已不再是以10年为一个周期规律性地发生的了,与固定资产更新周期的相关性也越来越弱了,需要根据新的现实情况重新进行研究。

总之,我的体会,在学习《资本论》第二卷和第三卷时,要时时注意不要硬钻牛角尖,因为作者马克思本人也往往可能在钻牛角尖。(马克思的思维方式:一方面,对经济实践活动不太熟悉;另一方面,又要求对自己遇到的经济问题一定要搞个水落石出,这就可能在手稿中化大量的力气去钻牛角尖或搞团团转。)

已有 1 人评分论坛币 学术水平 热心指数 信用等级 收起 理由
佛--魔 + 5 + 3 + 3 + 3 多谢热心书友拨冗指点~~

总评分: 论坛币 + 5  学术水平 + 3  热心指数 + 3  信用等级 + 3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佛--魔 发表于 2019-12-11 00:37
如果我们的推论,跟现实有矛盾,那必然是我们的推论错了。西方的经济危机,大约平均下来是十年一 ...
我国第一次以“生产过剩”为特征的经济危机发生在1989年至1991年,离改革开放开始的时间刚好是10年。这次危机也曾摧毁了我国的一部分过剩产能,例如,上世纪八十年代在中国曾显赫一时的很多名牌彩电,都在这次危机中完蛋了,如上海的金星牌彩电,北京的牡丹牌彩电,南京的熊猫牌彩电等。当然还有其他许多产业都遭受重创。1992年邓的南巡讲话后,全国掀起了开发区热,各地方政府大力招商引资,使我国经济直接从危机转入高涨。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我国经济中的危机因素又积累到了快要爆发的边缘,却在2000年后遇到了房地产热,加上“中国制造”产品向国外大量出口,再一次把危机因素压了下去。又一个10年以后,危机因素的积累越发严重,开发区热、房地产热、出口顺差这三驾马车也无法再维持下去,2008年搞的财政4万亿投资所产生的后遗症雪上加霜。本以为这届班子执政以后经济危机再也无法避免,却搞了个“一带一路”和“供给侧改革”,又一次稳住了。我对这届班子的智慧是由衷佩服的。

使用道具

34
天知地知 发表于 2019-12-16 14:00:13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看都看不懂,就别硬撑着了,赶紧把书扔了,该干嘛干嘛去吧,哈哈。

使用道具

35
天知地知 发表于 2019-12-16 14:04:24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佛--魔 发表于 2019-12-9 02:41
关于固定资本的补偿,一般应当指出:
在其他一切条件不变的前提下,也就是说,在不仅生产规模不变,而且特 ...
马克思的两部类分析就是一坨屎!屁用没有,且不符合实际。
后来苏联或中国都企图把生产划分为两部类,却不知道怎么分!哈哈,真是坑人!

使用道具

36
佛--魔 发表于 2019-12-16 14:12: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半床花影抱书眠 发表于 2019-12-15 12:25
楼主在阅读《资本论》第二、三卷的时候需要注意两点:
1、《资本论》第二、三卷在马克思生前只是手稿,是由 ...
严重赞同您的观点:
1、按照马克思所分的第I和II部类,其中的比例关系是随着生产力、也就是劳动效率的发展而不断提高的。想要弄清楚其中的比例关系,绝非一个简单的I(v+m)=II(c)可以的。
2、固定资产虽然有多年计提折旧、一次性淘汰更新的特性,但就全社会而言,其淘汰更换的速度也会趋向于平滑,即便有所不平衡的出入也会被市场轻易消化,简直连毛毛雨都算不上,所以这应该不可能是经济危机的原因——只有全民乐观、经济过热之后导致的大量过剩,才会引爆经济危机。

使用道具

37
佛--魔 发表于 2019-12-16 14:17:28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半床花影抱书眠 发表于 2019-12-16 12:32
我国第一次以“生产过剩”为特征的经济危机发生在1989年至1991年,离改革开放开始的时间刚好是10年。这次 ...
这点我倒不敢苟同——
一带一路是百年工程,逐渐开发逐渐见效的那种,且由于火运的成本限制,它注定了只是航运的辅助、补充,不可能是主流;
供给侧改革主要是应对世界经济萧条、国内产能过剩的情形,但当年要求的太急,到处一刀切,导致部分良好产能也被咔嚓了,这一点金灿荣教授公开提到过;
中国的基建已经走到头了,能够产生足够社会效益的工程能搞的已经搞得差不多,相当于这条山路需要拐弯了——所以经济转型改革迫在眉睫。但出于稳健,别在搞这么大工程的同时再同时上马其他重大事项,譬如环境保护的一刀切、譬如新型大国关系的反弹、譬如严格反对铺张浪费等等,感觉有点贪多嚼不烂了,导致最近的经济确实比较低迷。

使用道具

38
天知地知 发表于 2019-12-16 14:18:52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半床花影抱书眠 发表于 2019-12-15 12:25
楼主在阅读《资本论》第二、三卷的时候需要注意两点:
1、《资本论》第二、三卷在马克思生前只是手稿,是由 ...
我替你总结一下:马克思下了一盘很大的棋,最后把自己下蒙了,卡壳了。

使用道具

39
佛--魔 发表于 2019-12-16 14:19:3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半床花影抱书眠 发表于 2019-12-16 12:32
我国第一次以“生产过剩”为特征的经济危机发生在1989年至1991年,离改革开放开始的时间刚好是10年。这次 ...
另外,最近看了一组数据,表示四大银行的贷款分类之中,这十年间房产按揭已经远远超过制造业贷款、一骑绝尘……这其中什么意思?真是有些忧心忡忡。
已有 1 人评分论坛币 热心指数 收起 理由
leijy + 5 + 5 精彩帖子

总评分: 论坛币 + 5  热心指数 + 5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40
佛--魔 发表于 2019-12-16 14:37:15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天知地知 发表于 2019-12-16 14:04
马克思的两部类分析就是一坨屎!屁用没有,且不符合实际。
后来苏联或中国都企图把生产划分为两部类,却 ...
社会上的生产分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这个思路是对的,只是内容异常复杂、当时的技术手段做不到而已——然而你却窥见了机会,迫不及待的跳将出来破口臭骂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4-25 0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