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微观理论叫作“价格理论”更好。
“微观”与“宏观”最终要成为历史概念(或者“大一统”的经济学是人们的追求)
有趣的是,物理学同样存在着“微观”与“宏观”的区别。牛顿理论在“更宏观”或“更微观”的领域都不适用,这两个领域分别要用到广义相对论与量子力学,然而这两种通过大量检验的理论却是不相容的。许多物理学家追求一种能统一二者的理论。目前物理学家在解释宇宙演化的整个历程中要同时用到它们(这种现状也为许多人不满,两种不相容的东西居然混用,很有“机会主义”味道)。
经济学“微观”与“宏观”的分野也让许多人不满——它让人们感到经济学似乎没有“一而贯之”(这与理论的内在要求不一致)。最新的宏观理论都是以个体优化为出发点的(甚至研究了“比微观还微观”的东西),这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突破,但苦于数学的繁琐,还只能大量使用“代表性个体”(这应该比物理学的“质点”更抽象化)。最终统一微观与宏观的应该是某种博弈理论(个体互动而形成总体),但在找到更好的演算系统以前,恐怕难以实现这个梦想。
在微观与宏观的关系上,经济学更像热学。大量分子或原子(以及其他微粒)组成了宏观整体,而宏观整体可以呈现出相当确定的量(比如温度、形状、质量、体积、轨迹等)。但是,想从个体分子的行为出发得到宏观行为的结果,计算量上几乎无穷,人们只能采用“粗粒化”的方法。经济学的粗粒化,就是“代表性个体”。究竟“粗粒”能不能代表“精细”,只能看理论预言与经验结果的关系了。
宏观与微观的统一,期待的是数学上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