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的: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熟知宏观经济领域诸如GDP、失业率、通货膨胀率等总量指标。掌握GDP的内涵及其核算方法,掌握价格水平及其衡量方法,掌握失业的类型,理解与基本指标相关的宏观经济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本章的重点是GDP的内涵、核算GDP的方法、价格水平的衡量指标和失业的不同类型;难点是核算GDP的支出法和收入法、名义GDP和实际GDP的区别、GDP和GNP以及NI的区别、理解充分就业和自然失业率。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
1、教学内容
(1)GDP的含义和衡量;
(2)名义GDP和实际GDP的区别,GDP和GNP以及NI的区别;
(3)衡量价格水平的主要指标、通货膨胀的含义;
(4)衡量失业的主要指标;
(5)充分就业和自然失业率;
(6)与总产出指标GDP、价格水平指标CPI和失业率相关的宏观经济问题;
(7)本章评析。
2、教学要求
了解:宏观经济问题。
理解:GDP的内涵;收入法与支出法的等价性;核算GDP的收入法;名义GDP和实际GDP的区别、充分就业的概念和自然失业率。
掌握:GDP的概念;核算GDP的支出法;GDP和GNP、NI的区别;GDP平减指数及其应用;消费价格指数及其经济含义;通货膨胀的含义;失业的类型。
第十章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分析思路,掌握均衡国民收入的定义,重点把握简单国民经济假定下均衡国民收入的推导,并能够推导和计算各种乘数的大小。
教学重点和难点:本章的重点是均衡国民收入的定义、消费需求决定理论、投资需求决定理论、均衡国民收入的实现条件和决定、乘数的推导和计算;难点是均衡国民收入的内涵,二、三、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和变动、各项乘数的推导及经济含义。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
1、教学内容
(1)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原理和基本方向;
(2)两部门经济下有效需求的原理和框架;
(3)消费函数和消费倾向、储蓄函数和储蓄倾向、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
(4)其他消费理论;
(5)投资和资本边际效率、投资和利率、投资的q理论;
(6)三部门经济中ZF需求的内涵、ZF对社会总需求的影响;
(7)四部门经济下国外需求的影响因素、净出口的决定;
(8)乘数机制理论;
(9)本章评析。
2、教学要求
了解:市场经济下宏观经济各部分的循环流程;均衡国民收入决定的基本方向;有效需求的原理和框架;其他消费理论。
理解: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的区别和经济意义;影响消费的其他因素;影响预期收益的因素;ZF对社会总需求的影响;国外需求的决定因素;净出口如何影响总需求。
掌握:消费需求量是由什么确定的;平均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平均储蓄倾向、边际储蓄倾向;消费行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资本边际效率的定义和计算;投资和利率的关系;投资的q理论;ZF需求的内涵。
熟练掌握:乘数原理;三部门经济的乘数的推导及计算。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的决定:IS-LM模型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理解国民收入决定中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相互影响和相互依存的关系,掌握IS曲线的含义、特性以及LM曲线的含义和特性,能够推导出两个市场同时均衡时的国民收入和利率,并能够分析均衡国民收入的变动。
教学重点和难点:本章的重点是IS曲线的推导、斜率和移动;LM曲线的推导、斜率和移动;均衡国民收入和均衡利率的确定;难点是资本的边际效率;货币市场均衡理论;均衡国民收入的变动。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
1、教学内容
(1)IS曲线的含义和推导、IS曲线的斜率及其变动;
(2)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的决定;
(3)LM曲线的含义和推导、LM曲线的斜率及其变动;
(4)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共同均衡的含义、共同均衡与失衡、共同均衡的调整和变动;
(5)本章评析。
2、教学要求
了解:产品市场的均衡;货币需求的决定;货币供给的决定。
理解:IS曲线的推导;LM曲线的推导。
掌握:IS曲线的含义;IS曲线斜率的影响因素;IS曲线的变动;LM曲线的含义;LM曲线斜率的影响因素;LM曲线的变动;产品和货币市场共同均衡的变动与经济政策的联系。
熟练掌握:货币需求的动机;流动性陷阱;IS-LM均衡不同区域的经济含义。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的决定:AD-AS模型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总需求曲线的含义、推导和影响因素,了解总供给曲线的分析思路,掌握几种不同类型的总供给曲线及其特性,最终能运用AD-AS模型来分析宏观经济现象。
教学重点和难点:本章的重点是总需求曲线及移动;总供给曲线的类型;AD-AS模型;难点是总供给曲线的不同类型;AD-AS模型的应用。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
1、教学内容
(1)AD曲线的含义、价格变动的效应;
(2)AD曲线的推导、AD曲线的变动和影响因素;
(3)AS曲线的含义;
(4)AS曲线的推导、AS曲线的变动和影响因素;
(5)特殊的AS曲线、AS曲线不同特征的经济含义;
(6)AD-AS模型、AD-AS模型对外来冲击的反应;
(7)本章评析。
2、教学要求
了解:特殊的AS曲线、IS-LM模型和AD-AS模型之间的内在联系。
理解:AD曲线的含义;AD曲线的推导;。AS曲线的含义;AS曲线的推导;
掌握:总需求曲线的利率效应;总需求曲线的实际余额效应(财富效应);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的特殊形式;总供给曲线不同特征的经济含义;AD-AS模型的一般情况、极端的短期情况和极端的长期情况;AD-AS模型对生产能力变动、资源供给变动和供给冲击的反应。
熟练掌握:价格水平变动对总需求量的影响;财政和货币政策变动对总需求曲线的影响;技术进步、劳动需求变动、劳动供给变动对总供给曲线的影响;短期极端AD-AS模型对财政政策扰动和需求冲击的反应;长期极端AD-AS模型对财政政策扰动和需求冲击的反应;短期极端AD-AS模型对货币政策扰动和需求冲击的反应;长期极端AD-AS模型对或货币政策扰动和需求冲击的反应。
第十三章失业、通货膨胀和经济周期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失业的类型及其失业的影响;了解通货膨胀类型和影响,掌握通货膨胀的不同成因,深入理解短期和长期菲利普斯曲线的含义和联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本章的重点是失业的类型;通货膨胀的成因;菲利普斯曲线的内涵、特性和政策含义;难点是长期和短期通货膨胀原因的解释;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和长期菲利普斯曲线的区别和内涵、滞胀的解释。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
1、教学内容
(1)失业的宏观经济学解释;
(2)失业的影响和奥肯定律;
(3)通货膨胀的类型和原因;
(4)通货膨胀的影响;
(5)菲利普斯曲线的含义、菲利普斯曲线的推导;
(6)适应性预期与菲利普斯曲线、理性预期与菲利普斯曲线;
(7)利用菲利普斯曲线解释通货膨胀的原因;
(8)通货紧缩和滞胀、利用菲利普斯曲线分析滞胀;
(9)经济周期的定义、阶段和类型、经济周期理论;
(10)本章评析。
2、教学要求
了解:古典经济学对失业原因的解释;现代货币主义对失业原因的解释;货币主义学派对通货膨胀成因的解释;菲利普斯曲线的推导;经济周期理论。
理解:凯恩斯和新凯恩斯主义对失业原因的解释;失业的影响;通货膨胀的惯性;预期因素在菲利普斯曲线中的作用;经济波动的根源和经济波动的传导机制。
掌握:奥肯定律;通货膨胀的含义;通货膨胀的类型;菲利普斯曲线的含义;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适应性预期与理性预期;通货紧缩的定义和影响;滞胀的定义和原因;利用菲利普斯曲线解释滞胀;经济周期的定义、阶段和类型。
重点掌握:通货膨胀的成因;通货膨胀的社会成本;通货膨胀对收入分配的影响;通货膨胀的产出效应;适应性预期与理性预期对菲利普斯曲线形状的影响;利用菲利普斯曲线解释通货膨胀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