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猪博弈是纳什均衡博弈论的例子之一,在经济学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其具体过程是:在猪圈中有大小两头猪,圈中设一踏板,每踩一次踏板在远离踏板的投食口便会自动投放少量食物。当大猪去踩踏板时小猪便会抢先吃到食物,当小猪踩动踏板时大猪便会抢先吃食。
设定投食量一:当小猪去踩踏板时,等到它走到投食口时大猪便吃完了所有食物;如果是大猪踩踏板,则小猪只会吃掉一半,大猪赶过来还有机会吃掉另一半残羹。这种投食量的设定便会出现踩踏板的永远是大猪,而小猪是不劳而获。因为小猪明白,与其踩踏板白白劳动,倒不如坐享其成。而大猪明知小猪不会去踩,就只得亲自为之了,能吃到一半残羹总比一无所获要好得多,所以便出现了"小猪躺着大猪跑"的结果。
设定投食量二:如果减少一半投食量,不论大猪、小猪谁去踩踏板,当走到投食口时所有食物正好被对方吃完。其结果自然是小猪大猪都不去踩踏板了,因为不管谁去踩都意味着对方得利,而自己却得不到半点食物。所以,这种减少投食量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设定投食量三:如果增加一倍投食量又会怎样呢?结果当然是小猪、大猪都会争着去踩踏板,因为不管谁去踩食物都有剩余。但遗憾的是这种改良在现实社会中是不存在的,增加投入必会提高成本,同时也会缺少竞争性,这不是改善生产的最佳方案。
再看最后一种改良方案:将投食口移到踏板处,然后减半投食量,其结果是不管大猪小猪都会抢着去踩踏板,因为谁去踩谁便可得到食物,不去踩将会一无所获,应了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的原则。由此可知,最后这种改良方案是最切合实际的,不但减少了成本,还建立了良性竞争机制。
通过以上"智猪博弈"这个例子我们会得到许多启示:如果是第一种"小猪躺着大猪跑"的情况,则多劳者必定会有所怨言,因为出现了小猪的不劳而获。这就好比在公司或企业中有些人干着繁重的工作,而有些人却占据着人浮于事的岗位或闲职,但两类人得到的待遇相等,这自然会引起前者的不满。如果是第二种把投食量减半,便意味着对大小猪都失去了利益之争,拿到现实社会中就是谁也不想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完全被他人窃取,即便是再愚蠢的猪也不想白白付出劳动而自己得不到任何好处。所以,投食减半的做法是不可取的。至于第三种把投食量加倍,虽然满足了大小猪的需求,但却加大了成本投入。经济学上讲求的是效益优先,投入应该与收益成正比,而这种改良方案正好相反,投入越大损失越大,原因便是当大小猪看到食物唾手可得且源源不断时相互间便失去了竞争性和动力。从社会分配来看这是共产主义的按需分配,而现实社会还远达不到这种程度,因此只有最后的这种按劳分配才是最符合经济学理论的改良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