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经管之家 [登录] [注册]

设为首页 | 经管之家首页 | 收藏本站

中国风险投资新动向

发布时间: 来源:人大经济论坛
近一年来,随着新修订的《公司法》、《证券法》和国家十部委联合颁布的《创业投资企业管理暂行办法》的正式实施,以及深圳中小企业板率先实现全流通,中国风险投资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良机。

  在蓬勃发展的同时,我国风险投资的投资方向和模式也出现了一些显著变化。主要表现在:传统产业日益受到关注,风险投资开始跑马圈地;风险投资突破了沿海发达城市的界限,开始向内地进军;种子期项目的风投关注度呈下降趋势,风险投资更加稳健;巨额股权投资项目不断出现并获得成功,私人资本、民营资本开始介入风险投资市场,分享“蛋糕”。

  针对风险投资行业出现的这些新动向,《新财经》对业内知名专家和风投人士进行了采访,透视风投新动向,揭示风投背后的运行机制与猎取目标。

动向一:传统产业成为风投新目标
  虽然近一半(42%)的风险投资仍选择狭义IT为投资方向,但投向能源、环保、教育等传统产业的风投规模正在逐渐加大。

  目前,能源、环保、教育等传统行业正在吸引更多的风投目光,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刘曼红:目前,国内风险投资这种转向以内资为主,外资仍然集中在原有的IT行业。出现这种情况,一是外资对中国的一些传统行业不了解;二是外资嫌这种投资规模太小,不愿投。

  一些传统行业(这里指非高科技产业)之所以受到国内风投青睐,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正处于一个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在这个非正常时期,不仅高科技企业有进入门槛,一些传统行业也同样存在进入屏障。这种屏障有的是天然形成的,有的是地区性的,有的是资源性的,还有的是规模性的。

  周宁:目前,我们的投资对传统行业也有涉及,但并没有太多。在我们看来,IT业本身是个大概念,它包括电子、硬件、软件、互联网等很多产业。IT业的渗透性非常强,涉及方方面面的行业,其中就有现在受到风险投资较大关注的能源、环保、教育等产业。备受关注的软件培训、能源管理、绿色原材料等产业,其实都包含在大的IT业范围之内。对我们来说,只要跟IT业相关,又有良好商业模式的行业,都是关注的对象。

  罗茁:早在两年以前,环保行业就引进了很多先进技术,这个行业本身也在创新。目前,我们对IT业以外的行业确实有所涉及。如教育产业,其发展空间巨大,我们在其中就有投资。就目前来说,我们还是以投资IT产业为主。在今后的发展中,什么赚钱我们就会投资什么。

  蔡泉:IT业虽然是风险投资的热点,但随着生物技术、新能源、教育等行业的日渐成熟,这方面的投资已经没有太大的风险。

  杨力:IT产业这些年已经趋向成熟,产业竞争结构逐渐定型,产业集中度提高,投资回报率有所下降,而投资风险却在上升。这是风险投资“转向”的原因之一。

  文波:风投无论钱多钱少,都会投向能赚钱的行业。风投和私募基金流向传统产业说明这些行业投进去能赚钱。

  人们往往看到的是IT业成功的风投案例,但失败的案例恐怕更多。是不是因为投资IT业风险较大,部分风险投资为了控制风险而转投其他行业?

  刘曼红:目前,国内的风险资金不是不多,而是太集中。这似乎是风险投资与生俱来的一个倾向,一旦某个行业被看好,就会有大批风投涌入。这样一来,难免出现纰漏。风险投资的本质决定了其属于流动性很差的长期投资,投资结果在若干年后才可见到。因此,在企业和风投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如果投资不够谨慎,就容易出问题。风投过于集中的另一结果是,投资市场过热,导致投资成本过高。

 风投在选择要投资的行业时,不应只看到现在,而是要面向未来;不应该只看项目,还应该看到产品市场。再好的项目,如果投资太多也会影响到市场。

  周宁:投资任何一个行业都是有风险的,决定投资风险的因素很多。在选择投资对象时,我们考虑的主要因素是团队和市场。对于团队,主要看能力和道德这两大因素;对于市场,主要看产品用户情况,重点关注企业的目标市场。如果企业产品市场以面向国际为主,会更容易受到我们的关注。说到风险,传统行业也很难说就没有风险。

  罗茁:投资任何产业都会有风险。企业盈利稳定,并不意味着它的增长就一定慢。因此,对我们来说,投资任何产业都可能有机会。

  文波:只要好项目和机会,风投投十个项目能赚一个也不会赔。但在一个多元化市场中,不太容易抓到盛大、分众传媒那些所谓的“黑马”。在分散的、多元化的情况下,未来的热点比较难把握。

  在IT业,风险投资找到一个能甩开竞争对手的新领域很难,但传统行业可挖掘的空间却很大。

  风险投资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所投入的行业一定具有创新的元素。而像能源、教育等行业在创新方面是否缺乏足够的空间?

  蔡泉:资本的核心就是追求回报,这是本质。风险投资相对于普通投资来说需要更高的回报,因为它的风险更高。外界对风险投资可能有些误解,认为只有投资IT行业的资金才算风险投资。其实,每个行业、每个历史阶段都有风险投资。

  杨力:创新元素翻译成商业语言就是要有成长性和低成本扩张能力。创新不但是科技创新,也包含制度和模式创新。从这个角度看,新能源、教育等产业的创新空间是足够的。

  文波:我觉得传统行业创新空间还是很大的。如煤变油、太阳能、生物发电,这些都是创新技术所支撑的。传统行业存在很大的创新空间,这个创新就能带来利润。

  传统行业的融资渠道一般是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风险投资的介入,对银行的放贷业务会否造成影响?从另一个方面说,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银行对中小企业放贷十分谨慎,风险投资对传统行业的介入,是否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

  蔡泉:现在,一些商业银行对民营企业或非国有企业还带有歧视。比如,银行给一个小企业的老板贷款出现了问题,人们就会怀疑这个老板与银行的关系。银行给国有企业放出10个亿的贷款收不回来也没问题。在外国是没有这种现象的,这是中国特色。这些根本性问题不能解决,风险投资的介入也无法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杨力:风投是股权融资,银行信贷是债权融资。二者的目标客户群、盈利模式有很大区别。原则上讲,两种融资方式实际上并不存在完全竞争或替代关系。目前,中国银行业存在垄断,另外,中国商业银行的风险识别和控制手段不足以有效处理中小企业信贷的风险问题。当然,风投的介入确实能一定程度上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如果某传统行业持续盈利,经营情况很好,风险投资会不会不考虑退出,长期持股?

  蔡泉:这种情况的可能性比较小。一般风险投资是由专门的风险投资基金管理,管理期限有时间限定。比如,协议规定管理期是5年或者7年,同时明确要将该项目管理到什么程度,投入后是否会上市转让,转让后双方分成的比例是多少,等等。

  杨力:如果长期持股,就不是风投了,而是战略投资者或产业投资基金。风投迟早都会退出,持股时间长短取决于什么时间点上能卖一个最好的价钱。

  政府在传统行业吸引风投上应做哪些工作?

  蔡泉:政府目前所做的就是限制外资进入某些行业,政府感觉到某些投资行为确实影响到经济安全就会去进行限制,这也是一种管理办法。其实,风险投资不管投在哪个行业都是市场行为,有利可图就会去做。

  杨力:政府肯定是鼓励风险投资进入传统产业的。政府的角色应是营造公平竞争的行业环境以及有利于风投进入和退出的制度环境。证券市场的制度改善、产业投资基金法的起草等都属于这方面的范畴。

  本刊点评:从趋势来看,已经有越来越多的风险资本跳出了IT的圈子,开始关注传统产业。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环境的优化,更多的产业投资机会浮出水面;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风投机构突破了固有理念的局限,不再唯高科技马首是瞻。其实,无论IT行业还是传统行业,都包含着丰富的创新基因,关键是风险投资如何去挖掘和培育这些基因,并最终形成投资回报。

动向二:风险投资向内地渗透

  北京、上海、深圳等发达城市仍是风投聚集区,但内地城市已经越来越吸引风投的目光。

  除在沿海发达城市站稳脚跟外,风险投资的触角也逐渐伸向了内地城市,这是否是一种趋势?

  刘曼红:投资项目过于集中将导致发展不平衡,项目成本也会随之升高。因此,从发达城市向其他城市扩散这一趋势是风险投资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

  周宁:这种现象确实存在。拿盈富泰克来说,除了一些大城市外,我们在天津、西安、南京、重庆、合肥等地都有项目。

  罗茁:我们对内地的投资主要针对那些有清华科技园分园的地区,比如,西安、南昌等。对内地的投资我们有自己的规划,逐步辐射发展。

  蔡泉:相对沿海发达城市,中国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滞后五年甚至十年。但是,这些地区也有很多发展机会。商务部希望中西部可以吸引到更多的外资,同时也给予欠发达地区税收减免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内地城市吸引风投应该是一个趋势。首先,中国有能力吸引到大量境外风险投资。其次,风险投资虽然还集中在沿海城市,但是总体趋势会往中西部发展。毕竟,投资鼓励作价等优惠措施都会在中西部地区实施。当初的浦东、深圳,目前的滨海新区吸引风险投资时都有各种优惠政策,中西部地区享受不到同等待遇肯定会有意见。

  杨力:内地城市经济成长迅速,商业环境逐渐改善,与京、沪、深等地的差距在缩小。一些内地城市具有投资成本低、发展的潜力大的优势。

  文波:现在,各地都不缺好公司,现在风投也在各地找好的公司和项目。

  一些风险投资向内地找项目,是不是因为沿海城市的市场竞争激烈,“僧多粥少”呢?

  周宁:出现这种现象的确与竞争有关,但风投转向内地,并不全是因竞争因素造成的,内地一些中等城市也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我们在选择城市进行投资时,主要视当地产业特色而定。比如,我们在重庆、合肥、南京找项目,是因为那里有相关的技术团队和项目来源。在某些情况下,中小城市更利于前期项目的成长,因为在那里更容易得到政府支持。而大城市由于项目太多,即使项目很好,也可能会被淹没。

  风险投资对进入内地市场会有什么顾虑?

  蔡泉:总体上看,中西部地区的高新技术比较少,想找一些高新技术项目比较困难。

  杨力:内地城市的企业管理水平相对较低,道德风险和商业风险相比一线城市高,地方政府的政策缺乏一致性,不能给投资人一个非常稳定安全的预期。

  文波:风投肯定更关注信息集中、交通方便的地区,这个改变不了。一些地方政府、企业对此理解还是太少。如果一个内地企业有很好的题材和增长空间,但其对资本市场和如何建立风投平台都缺乏足够了解,意识不到风投投资的是未来,那么,风投也不会去考虑。

  本刊点评:内地城市特别是中西部城市受制于区位环境,一直以来为风险资本所“冷落”。但在地方政府大力支持和优惠政策吸引下,近年来情况大有改观。不过,与沿海城市相比,内地城市的竞争劣势仍显而易见。风险资本不是慈善家,它们的最终目标是获得回报。内地城市只有做好基础工作,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大力引进人才,才能“俘获”投资人的“芳心”。

动向三:种子期项目缺乏生长土壤

  在我国,风险投资对项目成长期、扩张期投入的比重很大,而对种子期的投入则越来越谨慎。

  为什么目前风险投资把关注点集中在项目成长期、扩张期甚至成熟期,而对种子期的项目少人问津?

  刘曼红:对值得扶持的项目进行早期培育,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应该由政府来完成。风险投资是金融与创新的桥梁,金融创新本身也是推进国家整体创新的重要手段。在“电脑三大运动”中,风险投资的贡献率是明显递增的,它对硬件业、软件业和互联网业的贡献率分别达到25%、50%和100%。因此,从历史上看,风险投资与创新有着极为密切的内在关系。政府在充当企业孵化器的角色中,可以通过资金、政策支持,诱导风险投资介入到项目种子期来,也可以直接参与到项目中进行支持。在这一方面,美国有一种小企业创新研究项目(SBIR项目)值得借鉴。这个国家级项目一般由15~20个政府部门牵头实施,主要是针对实践中碰到的具体问题开展。被扶持的具体项目在不同发展阶段,都会得到政府相应的支持。

  周宁:在我们的项目中,有2/3都属于成长期。对我们来说,这个阶段比较好把握。从这个阶段往前是种子期,投资风险太大,资金管理起来也很费劲。

  蔡泉:中国也有种子期项目,但目前吸引的风险投资很少,因为这个时期的不确定性因素多且不易测评。种子期项目需要更有活力的种子投资者参与。一般来讲,国外风险投资公司高科技公司都是投资种子期或成长期企业,而有些政府性质的风险投资公司却投资于成熟期企业。

  杨力:中国商业环境的不确定性比国外更大,企业管理者的个人诚信较之西方社会有差距。风投机构一般都会谋求对企业的控制权,这要求企业本身具备一定的规模。因此,中国的风投对种子期企业投资较少。
毫无疑问,种子期项目这块市场很大,但到底有多大,看这块市场如何定义了。去年大约有15%的新增风险投资投向了种子期的项目,总金额近2亿美元。

  文波:种子期没有像样的运作模式,很难判断成功与否,投资风险很大。因此,中国大部分风投不敢把资金放在种子期。
政府相关部门对引导风投进入项目种子期应做什么工作?

  蔡泉:我不赞成政府参与。政府实际上已经参与了很多不该参与的事情,政府拿出过多的钱来做投资是不妥的,它应该侧重引导市场机制的建设。发达国家的资本市场比较发达,法律环境比较完善。种子期的投资需要人们把大量的钱拿出来交由专业人士管理,但在中国募集资金受限制。

  杨力:除了行业环境和制度环境外,政府似乎很难做哪些具体的工作。风投是商业活动,是否应该投、投多少来自于投资机构的商业判断。

  文波:我觉得政府在这个过程中应该起到很大的作用。如果风险让个人来承担,那么,投资人就不会去投资项目的种子期,使很多刚起步的企业得不到资金支持。因此,政府在这个过程中应该起到作用,制定相关的政策鼓励风投及其他资金进入项目种子期。

  本刊点评:种子期项目相对分散,并且风险较大,在很多风险资本眼里“赌*”的成分很大,因此,有被冷落的趋势。但这个“赌*”绝非“豪赌”,在风投组合中配置一定比例的种子期项目,既不会让风投机构“伤筋动骨”,也可以鼓励创新,还有可能获得超乎想象的回报。风投资本的眼光,是否可以放得更长远一些?

动向四:民营资本嗅到风投商机

  以政府为主导的风投机构仍是风险投资主力军,但私人资本、民营资本已经有了介入风投的迹象和动作。

  私人资本、民营资本进入风险投资领域的动力来自哪里?

  蔡泉:过去私人资本的投资行为比较简单,仅限于办个厂子挣点钱。现在私人资本的想法变了,也会考虑有什么好项目。他们会考虑,今天投入的100万元最后是否可以变成几千万元?投资行为相对理智了。

  杨力:这些资本介入风险投资的动力源泉有三:一,各个行业(尤其是私人资本、民营资本集中的行业)都不同程度存在过度竞争问题,资本的边际投资回报在下降,急需找到投资 “出口”;二,国民财富的积累造成了“流动性过剩”;三,制度环境逐渐改善,风投成功案例越来越多,产生了示范效应。

  文波:国内的私人资本和民营资本缺乏投资出口和渠道。这些资本原来不太了解风险投资,但通过这几年发生的实际案例,对这个领域也逐渐开始关注。

  与成熟风投机构相比,私人资本、民营资本有何优势和劣势?进入瓶颈在哪里?

  蔡泉:私人资本的介入分为两种,一种是参与基金投资,一种是不参与基金管理。不参与基金管理的这部分人叫财务投资人,他们只投资,不干预企业的其他事项。

  另外,私人资本的项目来源没有成熟风投机构多。但是,私人资本的项目通常是通过生意朋友,通过产业链中的信息去寻找,这比一本项目建议书传递的信息更加有效。

  杨力:风投是非常专业的领域,欠缺专业性(经验)肯定是私人资本、民营资本的一大劣势。

  风险投资较其他投资风险偏大,私人资本、民营资本如何控制风险,达到投入产出的安全高效?

  蔡泉:有多个控制风险的方法。一是投资人进入董事会,参与企业的重大决策;二是投资人派一个财务总监到企业,掌握企业的日常财务变化情况;三是要多与管理层沟通,关注公司的运营报表。

  杨力:风险投资是高收益、高风险的投资,应是投资组合中的一个组成部分。私人资本和民营资本介入风投可以借鉴的风险控制方式有:在盈利前景相对比较好判断的成长期和成熟期介入项目;加大单笔投资额,适当减少投资的个案数量,集中精力;提高占股比例,在被投资公司的决策中取得一定发言权;为被投资企业的管理团队提供管理、财务上的咨询,帮助其提高管理水平。这都是中国风投先行者的血泪经验。

  国外风险投资的结构是怎样的,私人资本是否是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否是我国风险投资发展的方向之一?

  蔡泉:国外风投的私人资本比例没有那么高。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很多大的成熟的风险投资都被风险基金控制了。在中国,要按阶段进行分析。比如一个企业诞生、发展,然后上市,它的股权结构变化是这样的:创业初期,公司股份的百分百都是私人的,上市后,风险投资占公司股份的比例可能有20%~40%,公众股东占20%~30%,私人投资者最终占40%或50%左右。总的来讲,私人资本占公司的比例比较大,毕竟,风险投资是唱配角的,唱主角的还是企业家。

  杨力:在国外,私人资本确实是风险投资的主要资金来源。在美国,“年金”等退休基金占风投资金来源的40%左右,富裕家庭和个人资金占10%,捐赠基金占10%。这应是我国风投发展的方向之一。一定要记住,风投是纯粹的商业活动,政府是做不好的。
本刊点评:哪里有投资机会,资本就会本能地追到哪里。我国风险投资行业带来的盈利示范效应打动着各路资本的心,包括渴望找到投资出口的私人资本和民营资本。这些资本加入风险投资阵营说明了一个问题:这里有利可图。

经管之家“学道会”小程序
  • 扫码加入“考研学习笔记群”
推荐阅读
经济学相关文章
标签云
经管之家精彩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