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经管之家 [登录] [注册]

设为首页 | 经管之家首页 | 收藏本站

家庭暴力与青少年犯罪心理的关系研究_心理学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2015-01-15 来源:人大经济论坛
心理学毕业论文范文 家庭暴力与青少年犯罪心理的关系研究 [摘 要]青少年犯罪是一种社会现象,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青少年自身、家庭、学校及社会等多种因素。其中,家庭暴力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一个重要原因。通常认为家庭暴力对于青少年的影响主要局限在夫妻间暴力对青少年的不良示范,及对于青少年肉体上的“热暴力”,而忽略了如父母对青少年不认可及过分溺爱造成青少年情感缺失的“冷暴力”及“逆向暴力”。 [关键词]家庭暴力 青少年犯罪 逆向家庭暴力 “未成年人犯罪”已被列为三大公害之一。我国未成年人的犯罪人数呈现逐年增多,并且向低龄化、团伙化、恶性化发展的趋势,对和谐社会的构建造成了危害。 近几年来,家庭暴力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而针对青少年的家庭暴力也呈上升趋势,因为家庭暴力而致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的现象也不少见,在这些案例中有因父母打骂离异等原因造成教育缺失的,也有因父母过分溺爱造成唯我独尊缺乏社会责任感的。中国政法大学一位专门研究青少年犯罪的专家指出,在家庭暴力发生较多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实施暴力犯罪的可能性更大,这不是遗传,而是后天的“培养”。 据统计,在全国2.2亿青少年学生中,平均每分钟就发生一起刑事案件。由此看来青少年犯罪现象在我国已十分严重。  一、青少年犯罪的发展趋势及对社会造成的影响 自从80年代以来,我国的整体犯罪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青少年犯罪问题也是在这个情况下产生的。 1、我国近阶段青少年犯罪的发展趋势 我国青少年犯罪虽然也持续增长,但其增长的速度较整体犯罪慢,其中未成年人犯罪近年来有稳定迹象。 此外,中国的未成年人的犯罪率,在全世界也是很低的。已故的美国犯罪学家马尔文.沃尔夫岗(Marvin E.Wolfgang)90年代曾主持在我国的武汉市进行一次同年龄组纵向调查(LongitudinalBirth Cohort Survey of Juvenile Delinquency)。1996年,他向美国公众公布的结果是:在17岁年龄的人群中,有过违法犯罪的人只占2.8%,而他以同样的方法在美国、英国、瑞典等地进行的调查都是表明此比率为30%左右。 2、青少年犯罪造成的社会不稳定因素浅析 青少年犯罪对社会的危害是巨大的,虽然是隐形的,非物质的,但对公众的安全心理的伤害,对社会的稳定和学习,工作,生活的正常秩序的破坏都是无法计算的。通过查阅资料,一件件青少年犯罪的案例令人震惊。 ——近年里,桃源县先后发生小学生投毒杀人(未遂)、泄愤放火(未遂)的恶性事件,社会影响很大。 ——2006年12月20日,汉寿县检察院不公开审理的一起系列抢劫案中,涉及4名未成年人,他们一伙4天作案3起,社会影响恶劣。 ——2002年6月16日,震惊全国的北京“蓝极速”网吧纵火案至今依然令人记忆犹新。纵火者是几名十三四岁的中学生,因和网吧服务员发生纠纷后起意报复,纵火将网吧点燃,造成了死25人伤17人的严重后果。
经管之家“学道会”小程序
  • 扫码加入“考研学习笔记群”
推荐阅读
经济学相关文章
标签云
经管之家精彩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