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经管之家 [登录] [注册]

设为首页 | 经管之家首页 | 收藏本站

腰椎定位正脊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合并神经根管狭窄症研究_临床医学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发布时间:2015-02-02 来源:人大经济论坛
腰椎定位正脊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合并神经根管狭窄症研究_临床医学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摘要】 目的:观察腰椎定位正脊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合并神经根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治疗组30例采用腰椎定位正脊方法,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针灸推拿方法。结果:治疗组显效19例,好转3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显效10例,好转8例,有效5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76.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腰椎定位正脊方法对椎管内外的异常结构会起到一定的调整作用,能够提高腰椎周围肌肉及筋膜的代偿能力,促进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恢复。 【关键词】 正脊手法;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管狭窄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因腰椎间盘退行性变,纤维环破裂,髓核向后突出刺激或压迫脊神经或脊髓,产生以根性坐骨神经痛为主要症状的腰腿痛。腰椎间盘突出合并神经根管狭窄症在临床上并非少见,也是引起腰腿痛的常见原因。自2005年6月~2007年6月,笔者采用腰椎定位正脊的方法治疗本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60例患者均来自吉林中西医结合医院,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合并神经根管狭窄症的门诊、住院患者,按就诊顺序获得随机号码,根据随机数字分组,单数入腰椎定位正脊手法(治疗组),双数入常规针刺推拿组(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最小25岁,最大60岁,平均42.3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20年。对照组男11例,女19例;年龄最小22岁,最大60岁,平均41.5岁;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22年。两组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治疗组采用腰椎定位正脊方法[1]。方法如下。 2.1.1 仰卧位 ①直腿抬高背伸法:助手固定病人;术者立于患侧,用肘托住患肢踝部,双手扶屈、压伸膝关节,分次使直腿抬高至90°,由助手做足背伸2次。对侧做法相同。②屈膝屈髋顿拉法:助手双手抵住腋下,固定病人;术者立于患侧,一手握踝,一手扶膝,用力使患者屈膝屈髋,内收外展,然后向下顿拉。做2~3次。对侧做法相同。 2.1.2 侧卧位 ①腰部定位斜板法:患侧在上,助手用拇指抵住偏歪棘突;术者做腰部斜扳的同时,助手拇指用力按压偏歪棘突使其归位。②腰部背向拔伸法:患侧在上;一助手固定病人;术者立于患者背侧,将患肢踝部夹于腋下,另一助手用双手拇指向前抵住突出部位,术者双手握住患肢小腿,朝弧形背伸30°~45°方向牵拉。 2.1.3 俯卧位 ①对抗牵拉压腰法:两助手抵住腋下固定病人,另两助手各用肘和手分别固定患者踝关节;术者双手重叠按住突出部位,在两组助手对抗牵拉的同时,术者有节律地压腰2~3次。②旋转加压运腰法:术者立于患侧,用一前臂托起患肢,手掌扶于健肢,术者助手同时用另一手重叠压住患者腰部,旋转加压运腰2~3次。 治疗组每周治疗2~3次,1周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2.2 对照组 采用常规针刺推拿方法。针刺穴位取:华佗夹脊穴、肾俞、大肠俞、腰阳关、次、秩边、环跳、委中、承山、昆仑、悬钟、阳陵泉。每次选取穴位5~8穴,留针20 min。然后采用点、按、揉、滚等常规按摩手法操作15 min。对照组隔天治疗1次,1周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3 结果 3.1 疗效标准 治愈:麻、痛、异感等症状和体征消失,姿态正常,可恢复体力工作;好转:症状基本消失或休息时消失,体征基本消失,姿态正常,生活自理,可恢复轻工作;有效:治疗后症状和体征减轻,但未消失。无效:症状、体征无明显变化。 3.2 治疗结果 治疗组30例,显效19例,好转3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30例,显效10例,好转8例,有效5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76.7%。两组总有效率经卡方检验,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 4 讨论 风寒湿邪留注肌肉、筋骨,日久,以致血脉瘀阻,痰瘀互结,闭阻经络,是腰椎间盘突出后遗症的主要病机[2]。腰椎间盘突出合并神经根管狭窄症,这类病人中因骨结构的移位所引起的症状在临床中是常见的,我们运用了腰椎定位正脊手法,腰椎正脊后,能够使神经根管增大,从根本上减轻对神经根的挤压,调整椎管和神经根管的内外平衡,加强脊柱稳定性提高代偿能力。在治疗过程中,从影像学及临床症状都有明显的疗效。治疗前的神经根管不规则变小,椎弓根和棘突偏位,出现双边、双凹的现象及病人的神经根压迫症状,在治疗后虽然椎间盘突出的大小仍然不变,但神经根管规则增大,双边、双凹消失,病人的神经根压迫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3-4]。 突出的椎间盘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生的基础和条件,但只有当各种稳定因素代偿不了脊柱平衡时,才出现临床症状,这是突出程度与临床表现并不完全一致的原因之一,脊柱的稳定因素包括椎体、椎间盘、上下关节突和韧带,也包括腰椎周围肌肉及筋膜等,本法治愈的大多数患者,治愈后腰椎的生理曲度恢复正常,侧弯消失,说明本法对椎管内外的异常结构会起到一定的调整作用,能够提高腰椎周围肌肉及筋膜的代偿能力,促进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恢复。 【参考文献】 [1]严力生,李国东,吴 岩,等.腰椎间盘突出症及神经根管狭窄的诊断与术式选择[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1996,6(1):10. [2]孟庆明,王 宇.针药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后遗症56例[J].吉林中医药,2005,25(7);47. [3]陈 玺,李吉平,王佩志.以推拿法为主治疗陈旧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J].长春中医学院学报,1999,15(1):26. [4]张仕年,冀 斌.四指推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量化的影响[J].吉林中医药,2005,25(10);37.
经管之家“学道会”小程序
  • 扫码加入“考研学习笔记群”
推荐阅读
经济学相关文章
标签云
经管之家精彩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