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经管之家 [登录] [注册]

设为首页 | 经管之家首页 | 收藏本站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视角下的通货膨胀理论

发布时间: 来源:人大经济论坛

把社会上一段时期内物价(主要是生活必需品价格)的普遍上涨这样一个在现实经济过程中的次要的现象当成最重要的经济指标,并为此给自己制造了许多假的理论,以及在这种错误的理论下所产生的空虚的怪影和悲剧的后果来吓唬自己。这不能不说是西方经济学的无能表现。这种通货膨胀这种本来是现实经济比例失调和投机过渡的结果的东西来当成前提,不仅在思想上制造了许多混乱,也给党和ZF在正确的判断经济形势,实行正确的经济政策时产生了误导。

这样一个事实表明,我们离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太远了,我们的经济理论离现实也太远了。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所取得的丰富经验,已经有助于对于这种错误的理论进行一个纠正,把这个现象真正建立在现实的经济条件的相互关系之上。

通货膨胀最早的理论解释是单纯的货币和商品之间的关系的理论,即是说流通中的货币量超过商品量,就会贬值,反之货币就会升值。这种错误的理论,马克思已经进行了详细的批判了。但是这种早已被批判过的错误理论,在后代的经济学理论中,又重新包装了起来,竟然还一再的被用于实践,比如与这个现象相配套的货币政策等等。这些人真的以为货币的增发与否才是现实中物价走高或降低的原因,这真是弄颠倒了关系。

但是现实情况的复杂超出了这个形而上学的理论的单纯,于是什么输入性通货膨胀,什么需求拉动通货膨胀,什么成本推进通货膨胀,什么需求和成本混合推进通货膨胀,什么结构性通货膨胀等等。如果不是胡说八道,也是理论错误。

下面是我们将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系统的解释一下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

所谓通货膨胀的理论在我们现在的经济学界已经和刚开始的这种理论不一样了。真正符合通货膨胀的概念的是李嘉图的那种理论,但是那是个错误的理论。他以为流通中的货币多了,物价就上涨,货币贬值;少了,物价就下跌,货币升值。相应的,可以通过人为的改变流通中的货币量来造成物价的上涨和下跌。这勿宁是看错了关系。因为真实的关系是流通中的货币量取决于现实中商品的流通的量以及需要结清的支付差额。

我们现在所谓的通货膨胀,更多的是大家用这个原始的理论名词来代表现在的一部分物价上涨的现象。但是我们可怜的经济学家们却把关系弄颠倒了。简单的把这些商品价格的上涨归罪于货币的“超发”,于是又回到李嘉图的那种货币理论上去了。把货币政策当做经济发展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调控工具。但是这不过是一种幻觉,是一种理论的无能。

对于货币的需求总是来源于现实的生产与交换。要么是扩大生产,要么是为了支付,要么是为维持生产,要么是个人消费。总结起来不过是这么几种。但是我们的经济学家们不把眼光放在这里,却一直在货币政策上打主意,当货币政策被用尽而经济依然没有起色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我们的眼光应该来到生产中来了。

我们应该如何用马克思主义的眼光来看待所谓的通货膨胀的问题呢?

一是应该看到,所谓这种通货膨胀的外在的表现,不过是从生活必需品的价格上涨和大部分的收入对比做出的。只有物价上涨还不足以产生这种焦虑和混乱,而是物价的长期稳定上涨或短期的快速上涨与收入的增加之间的对比关系来产生的。现在更是用一个单纯空洞的CPI指标作为标尺,但这不应该是那种河水量和河的宽度和容量的问题,因为河水上涨是动态的,而河岸却是固定的;而物价和工资两者是变动的,两者要么同步上涨,要么产生失衡,一个涨得快一个涨得慢。

而且这些商品大部分都是以农业为基础或者为中介的商品。应该看到,这里由于农业生产本身的性质,导致商品的生产量相对于工业增加的缓慢和频繁波动。丰年和歉收的年份,尤其对于这些商品的物价有很大的干扰。一方面是需求,甚至是不断扩大的需求,而另一方面是商品的增长的缓慢甚至下降。这本身是由于生产力本身造成的。现代经济学家们也承认这一点,不过,很奇怪的是,现代经济学家们很少从这一方面来进行分析。而更多的是从下面这一个原因来分析。

二是一种被外表掩盖的内容。这种外表就是由于需求的旺盛。根据供求决定价格的理论,就说由于需求旺盛导致商品的物价上涨。但是这种说法是一种形而上学的想法,而且把所有的商品一棍子都打死了。因为他们在肯定这种需求导致一些商品价格上涨的同时,他们却没有看到另一些商品却在同样的增加需求的情况下价格反而降低了。

其实,归根结底这个第二条的解释方法,要没有第一条的原因,是什么也不能解释的。有了第一条,这个解释才能算得上完满一点。但是这仍然不能把事实的真相完全说清楚。因为把问题笼统的归结到同样笼统的原因,是什么也说明不了的。我们要知道的是真实的条件,是真实的现实的关系。上面的这种描述只不过是一种对于外表的一种解释。

问题还大大的存在呢!比如通货膨胀和货币超发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呢?我们就从这一个被大多数人挂在嘴边,但是实质上根本不知道这两者之间的内在关系的货币超发说起。

货币超发的实质就是把一些闲散的暂时不用的社会资本或者一般大众的储蓄,按照银行的技术手段集中投放出去。或者ZF也可以通过发行国债等等手段把公众手里的小钱集中起来,然后再集中贷放出去,促进整个社会资本投资的增加。相对于不流动的闲散的资金和暂时不用资金,以及将来才使用的货币来说,把它们集中起来,然后又投放出去,在经济学家们的眼里,就成了货币超发。这个简单的过程造成了纷繁复杂的经济学迷失.

所以货币超发并不是那种形而上学的印钞票的思想。那种恶意的通货膨胀和这里由于正常的经济活动所造成的生活必需品的价格上涨是有着本质区别的。而且,他们按照这种形而上学的理解,自然就会联系到古典经济学理论中的通货膨胀这个名词来。但是我们现代社会的通货膨胀和那种古典的理论实在只不过是在某一部分相似罢了。根本不能称作通货膨胀,而只不过是由于生活必需品的长期缓慢上涨或者短期内的快速上涨罢了。

因为,同一个货币政策的操作,我们会看到家电、日用工业品包括汽车等一些大宗消费品的价格并不是随着蔬菜、粮油等等这些食品类的商品上涨而随着上涨的,而是价格不变甚至是不断下降的。

这是这种简单的形而上学的以货币超发来解释我们面前这种现象所无能为力的,而且这个现象本身表现了这种商品价格有涨有落的现象是深刻根植于商品交换本身的,而商品交换是取决于商品本身的价值和这种商品在流通中的商品总量中所占的比例多少的。这既是经济结构所造成的结果,也是商品生产流通过程本身所造成的结果。把通货膨胀看作是由于货币超发造成的结果是一种最表面的和错误的看法。

像周其仁等一大批现代经济学家是坚持货币超发造成通货膨胀的。周其仁反对结构性通货膨胀,但是他却又回到货币主义的老路上去了(参见周其仁的一篇博文: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9e852d01000cjx.html,“毫不含糊地反对通货膨胀”)。周其仁等人不认为有结构性通货膨胀,所以,他们以为虽然商品的价格有涨有落,但是总体来说,商品的价格总水平还是上涨了,于是他们仍然承认是由于货币越发造成了流通中的货币过多,而多于流通中商品的货币量造成了商品的总体价格上涨了。

但是这里有两个困难或者模糊不清的地方,一直到现在所有的现代经济学家们都没提。

第一个困难是这些越发的货币是怎么进入流通的。难道真有那么多的傻子,在从银行拿到钱后,会用比现在市场上高的价格来购买已经标明了价格的商品,从而把商品的价格推高吗?这些人的解释可能是,这些从银行里流出的贷款或者外贸出超或者外商投资所引进来的货币资本造成了强烈的需求,所以,造成物价的总体上涨。但是这个总体却是把所有的矛盾都掩盖了,而且贷款的钱一般是不会直接的就流向能够使CPI指数上涨的那些商品的,这些货币只能通过投资间接的增加对CPI指标里的商品的需求。而且,这些所谓超发的货币只有小部分以可变资本的形式(也即工资收入)部分流向了CPI指标里的商品,其余的大部分都是作为生产投资用到不变资本中去了,而现在这些贷出去的货币以前不是有同等的商品积累在那里吗?所以这些贷款的钱一般不是作为直接消费,而是作为生产投资用业做生产消费的。所以,这里消费的大头不是直接的生活消费,也即是CPI指标里的那些商品的消费,更多的是生产消费,即投入到了生产资料的机器、厂房和生产对象的原料等等方面。难道通货膨胀问题不包括这些?第二个困难是通货膨胀和收入之间的关系弄得不明不白。到底是因为通货膨胀造成的工资上涨呢,还是因为工资上涨造成了通货膨胀呢?按照资产阶级的经济理论,两者都是正确的。所以,物价普遍上涨的时代,要求上涨工资的呼声很高,而当国家对公务员或者财政拨款人员涨工资的时候,这些理论家们又大声的说是因为工资上涨造成了通货膨胀。然而,哪个是真的呢?资产阶级的经济理论无论怎样解释,这里都是一处循环论证,因为两者都所有相同的外在因果关系,两者都是原因,也都是结果,既可说是因为通货膨胀造成了工资上涨,也可以说是工资上涨造成了通货膨胀。看来,这里仍然是理论出了问题,而不是现实。但是资产阶级的经济理论家们恰好会得出相反的结论,是现实出了问题,而不是他们的理论出了问题。

显然,货币超发造成通货膨胀,只是一个表面的因果联系,里面包含了太多的不可解释的矛盾。因为从货币超发到通货膨胀需要一系列中介过程才能造成我们现在所说的通货膨胀。而这些理论,在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里已经从不同的方面讲过了。由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不是从消费,而是从生产决定消费来研究资本的运动规律的,所以,这样的物价波动问题都包含在资本本身的运动过程里。只有资产阶级的经济学家们才会颠倒过来看问题。

现在,我们用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来对产生“通货膨胀”的现象的所有原因做一个符合现实本身的统一说明。

经管之家“学道会”小程序
  • 扫码加入“考研学习笔记群”
推荐阅读
经济学相关文章
标签云
经管之家精彩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