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经管之家 [登录] [注册]

设为首页 | 经管之家首页 | 收藏本站

简论马克思对Wissenschaft的特殊用法——以《博士论文》为例_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

发布时间:2015-03-30 来源:人大经济论坛
简论马克思对Wissenschaft的特殊用法——以《博士论文》为例_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 摘要:马克思在使用Wissenschaft时,一方面继承了德国哲学传统中Wissenschaft的基本用法,具有思辨的特色,这一点使得它和英语世界的science之间有明显而重大的区分;另一方面,又由于他受到了英国实证经济学和历史学以及当时在欧洲比较流行的自然科学实在论的影响,使得他的Wissensehaft和science之间又有某种一致性。对这种独特性的深入了解,有利于我们正确把握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实质。 关键词:Wissenschaft;science;历史唯物主义 一、Wissenschaft和science的不同之处 德语中表示科学含义的词是Wis—senschaft,在宽泛的意义上,Wissenschaft指一切形式上符合科学体系的要求的知识系统,它不仅包括自然科学,还包括社会科学和形而上学、伦理学等人文学科。在经典的意义上Wissenschaft和英文science的含义有很大不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Wissenschaft具有本体论的意味,它是对宇宙大道的揭示,是大道自身,而sci—ence更多的强调认识论的意义,强调在恰当的认识方法下对自然对象的稳定的规律的数理化的表达;第二,Wissenschaft所涉及的对象不仅包括自然,还包括人类社会(历史规则、道德伦理法制)、思维和上帝等,而science通常或者说在严格的意义上仅涉及自然对象;第三,Wissenschaft不仅涉及事实,同时还包括了价值,甚至包括审美,而science仅涉及事实层面,它强调事实与价值的严格区分,似乎一旦涉及价值,就不再客观;第四,Wissenschaft不强调主体和客体的二元划分,而是强调主体和客体均归属于大道之发生,而science强调主体和客体的二元划分,强调遵循必要的合法的程序让主体符合客体。一般说来,随着德语世界的自然科学家和英语世界的科学家在学术上的交流的加深,在自然科学领域Wis—senschaft和science的含义有越来越接近的趋势,但是,即使在自然科学研究中,直到今天德语世界和英语世界也存在一些重要的区分(这种区分往往被一些科学史家忽略,这是很不应该的)。 Wissenschaft和science的不同在哲学界就显得非常明显了,上起康德,下至今日,差别贯彻始终。康德在《未来形而上学导论》中一开始就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它(引者注:指形而上学)是科学,为什么它不能像其他科学一样得到普遍、持久的承认?如果它不是科学,为什么它竞能继续不断地以科学自封,并且使人类理智寄以无限希望而始终没有能够得到满足?34康德在此处即是用Wi~enschaft来指代科学,而他的科学概念显然要比一般意义上的科学概念复杂得多,稍一分析我们就可知道,康德的Wis—senschaft不仅包含science(在当时主要指的是物理学、化学和天文学),还包括其他的在康德看来有普遍性和稳定性的知识领域,康德对形而上学能否成为这样的一个领域或者说形而上学是否能成为科学产生了怀疑,康德认为以往的哲学之所以是独断论的,原因就在于人们天然地认为形而上学可以成为一门科学而从不反思它成为科学的可能性,他认为自己的哲学的首要任务就在于以理论化的方式彻底反思这一问题,以此为未来的形而上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在经过漫长的反思之后,康德在结尾处写道:批判,而且只有批判才含有能使形而上学成为科学的、经过充分研究和证实的整个方案,以至一切办法【 160-161,但是,人类精神一劳永逸地放弃形而上学的研究,这是一种因噎废食的办法,这种办法是不能采取的。世界上无论什么时候都需要形而上学;不仅如此,每人,尤其是每个善于思考的人,都要有形而上学,而且由于缺少一个公认的标准,每人都要随心所欲地塑造他自己类型的形而上学?1 163。由此可以看出,康德对于形而上学是否能够成为一门严格的科学(Wissenschaft),心态是矛盾的:一方面,他似乎认为形而上学由于理论理性必然要超越可能经验的范围而辩证地使用,所以无法避免辩证幻象,从而无法成为像自然科学那样的严格科学;另一方面,康德又要反对虚无主义,力图寻求建立一种关于实在的科学的形而上学的可能性。但是由于康德始终坚持一种内在论的立场,使得他最终还是否认有建立包括内在对象和外在对象为一体的大全的科学的形而上学的可能性,通过对理论理性的批判,他只承认有内在的道德形而上学的可能性,即使是如此,道德形而上学是否是一种严格的Wis—senschaft,康德似乎也并不确定。 黑格尔也大致是在康德的意义上使用Wis—senschaft一词的,只不过黑格尔由于坚持超验论立场而肯定建立一种关于实在的科学的大全的形而上学的可能性。黑格尔一直都把建立一种科学的哲学【 J1作为自己努力的目标,当然这一理论目标是从康德、费希特和谢林那里继承下来的。黑格尔在奠定他哲学地位的第一部着作《精神现象学》中一开始就用了几万字的篇幅来讨论科学认识的特征,这就是极为有名的《精神现象学》长篇序言。黑格尔在这篇序言中对他所认为的科学的特征作了如下的规定:首先,科学是对真理的言说,而真理的对象只有一个,那就是上帝,因此,科学的对象严格说来只有上帝,但是上帝如果不把自己显现在自然和人类精神中,它也无法获得自我意识,因而,自然中自在的精神和人类中自为的精神也是科学的对象,这些对象一方面具有经验的现实性,另一方面又具有超验的本质性,体现二者统一的恰恰是一些逻辑概念,所以,上帝显现在逻辑概念中,逻辑概念就成为科学的对象;其次,科学并不是逻辑概念凌乱而简单的堆积,不同的逻辑概念之间有着内在必然的联结,这种内在必然的联结使得被纳入科学视野的逻辑概念之间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而使得逻辑的全体是一个整体的生命[ J ;再次,这个整体的生命是一个有目的的生命,目的引导着整个的实现过程,目的既是起点也是终点,或者说,终点返回到起点,因此,真理就是它自己的完成过程,就是这样一个圆圈,预悬它的终点为目的并以它的终点为起点,而且只当它实现了并达到了它的终点它才是现实的-3jn,也就是说,科学应该是一个由真理自身的目的引导的圆圈式的运动过程,而不是直线式的前进过程;再其次,真理自身的目的通过精神的自否定自相关的本性显现出来,而精神的这种本性具体体现在逻辑概念的自我矛盾、自我批判、自我否定和自我同一之中,这就是思辨辩证法的动力机制,所以,逻辑概念在思辨辩证法的运动中达到了圆圈式的系统,这样,辩证法、逻辑学和形而上学实现了统一,而这就意味着科学必须扬弃形式逻辑,这是一般意义的science绝对不能接受的;又其次,由于逻辑概念是真理实现自身目的的显现形式,因而,它本身就不是与精神无涉的东西,从而逻辑被生命化,这种被生命化的逻辑概念必然拥有时间和历史的特征,正如黑格尔所言,外在的必然性它和内在的必然性就是同一个东西,即是说,外在的必然性就在于时间呈现它自己的发展环节时所表现的那种形态里E3J3,这就意味着,逻辑概念在科学体系中的次序应该和历史的次序是一致的,具体说来,这里的历史既包括人类存在的演变史,也包括人类精神的演变史(特别是作为人类精神演化史的高度凝练的表达形态的哲学史)和人类意识形态的发展史,还包括个人意识形式的发展史,这就是黑格尔有名的历史与逻辑统一的原则;最后,科学是全体的自由性和各个环节的必然性的统一,是体系的建构过程和瓦解过程的统一,是体系与无之间的相互运动。这样的科学怎么可以和一般意义的science相提并论呢? 二、Science和humanistischen geist的关系 这种情况在后来的狄尔泰、李凯尔特、胡塞尔、海德格尔和伽达默尔那里同样明显,由于篇幅所限,我们在此不再展开。Wissenschaft和Scj—ence的差异固然已经得到彰显,然而它们之间有没有相同点,或者说,有没有可以沟通的地方呢? 我们认为这里主要有四点需要注意:一是二者都建立在对logos的尊重之上,都力图寻求到稳定性和普遍性的秩序,以此来统摄现象世界和规范经验活动,只不过前者是世界整体的logos,后者仅仅是自然领域中的logos;二是二者都建立在知性的分析精神的基础上,都要通过一些知性概念来把握对象,只不过前者的知性概念是一些逻辑范畴,而且要被纳入到思辨的运动中,是有待被扬弃的环节,而后者的知性概念停留在可能经验的范围内,严格遵守形式逻辑;三是在思维方式上,二者都是本质主义和还原主义的思维方式,都对世界进行本质和现象、本体和变体、原因和结果、真理和意见等二元划分,力图将现象还原为本质,变体还原为本体,结果还原为原因,摒弃意见而奔向真理;四是二者都和一神教的宗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都是至上的唯一的宗教真理的某种变形。因此,我们可以说,science是在自然领域的以实证的方式建立起来的经验化的Wissenschaft,它一方面是Wissenschaft的完成,使其在自然领域获得更加精确的形式,另一方面也是Wissenschaft的堕落,使其丧失了与人的精神和生命的直接关联,丧失了整全的、神圣的和价值的维度,而这一部分science所不能包含的内容后来就被人们称为人文精神,德文为human—istischen geist,英文为humanities,它们都直接来源于拉丁文humanitas,而拉丁文humanitas继承了希腊文paideia的意思,即对理想人性的培育、优雅艺术的教育和训练。在希腊人看来,只有那些热切地渴望和追求这~ 切的人们,具有最高的人性。因为在所有动物中,只有人才追求这种知识,接受这种训练,因此,它被称作humanitas或humanity(人性) 。换言之,humanistischengeist在康德以来的德国哲学家看来,是抗拒由science所带来的狭隘化和人生的物化,重新恢复人性的尊严,扞卫人的自由的重要力量。无论自然科学和技术如何发达,humanistischen geist永远是人类需要的东西,就像康德所说的那样,即使形而上学无法自然科学化,但也不能被抛弃。 当science还不够发达,特别是还没有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没有形成技术座架时,science与humanistischen geist还处于一种互补关系,但是,当science通过与资本的联姻以技术和产品的方式影响人们观看世界的方式和生活方式时,sci—ence与humanistischen geist之间的对立就明显起来。这种情况出现在工业革命之后,到20世纪特别是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则蔚为大观,成为西方文化发展中一道亮丽的风景,而马克思恰恰是最早发现这种对立的人之一。 三、马克思在《博士论文》中对Wissenschaft的使用情况 马克思是在康德和黑格尔的传统中成长起来的,他在谈到科学时,大多数情况下也是使用Wissenschaft,但是含义却比较复杂,有的时候他是在宽泛的意义上使用的,有的时候他是在经典意义上使用的,有的时候他是在狭隘的意义上使用的,有的时候甚至交替使用。我们仅举他的《博士论文》为例来说明这种复杂性。在《博士论文》的正文中,马克思一共有九次集中提到了科学概念,在德文中都是用的Wissenschaft,下面我们结合具体的情景一一分析它们的含义。 情景一:这篇论文如果当初不是预定作为博士论文,那么它一方面可能会具有更加严格的科学形式,另一方面在某些叙述上也许会少一点学究气/4~10。 这是马克思在《博士论文》的序言中的第一句话,显然这里的Wissenschaft不是指science,也不是指本体论意义上的科学体系,而仅仅指形式上符合科学体系的要求的一切东西,换言之,在这里Wissenschaft并没有内容上的限定,而只有形式上的规定,一切体系性的知识系统都可以叫做Wissenschaft,这是Wissenschaft最为宽泛的意义。这种用法在英语世界是没有的。当然,至于什么样的知识可以算作具有严格的Wissenschaft形式,马克思终身都没有摆脱黑格尔的影响,历史与逻辑的统一、具体运动的辩证法和概念之间内在必然的联结等要素是马克思一直坚持的东西。当马克思在此处用到Wissenschaft一词时,他心目中想到的科学典范也许就是他精神上的导师——黑格尔,黑格尔那严密、大全、具体和自我圆满的体系形式是那个时代的骄傲,但是,恐怕马克思在这里主要强调的还是黑格尔体系的形式方面,而不是内容方面,尽管在黑格尔本人那里,形式和内容是不可分的。 情景二:两位哲学家讲授的是同一门科学,并且采用的是完全相同的方式,但是—— 多么不合逻辑啊!— —在一切方面,无论涉及这门科学的真理性、可靠性及其运用,还是涉及思想和现实的一般关系,他们都是截然相反的_4J2……这是《博士论文》第三部分马克思在具体分析把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等同起来所产生的困难之前所说的一段话,这里的Wissenschaft指的是原子论体系,而马克思当时已经敏锐地意识到德谟克利特和伊壁鸠鲁的原子论充其量只能叫做自然哲学,而不是实证的经验意义上的自然科学,所以在这一部分的大标题中用的是自然哲学的术语,而不是用自然科学。马克思虽然在早年对自然科学的具体内容不是太感兴趣,但是经过了系统的大学教育的他也能明晰地区分自然哲学和自然科学工作方式的不同。既然如此,在此处当马克思用Wissenschaft来指代德谟克利特和伊壁鸠鲁的原子论体系时,Wissenschaft的含义就不是sd—P21ce所能容纳的,由于Wissenschaft指代的是原子论这种具体的本体论的自然哲学学说,因而,我们认为此处的Wissenschaft是在经典意义上使用。 情景三:德谟克利特和伊壁鸠鲁关于科学的可靠性和科学对象的真实性的理论见解上的这种差别,体现在这两个人的不同的科学活动和实践中[4]23。
经管之家“学道会”小程序
  • 扫码加入“考研学习笔记群”
推荐阅读
经济学相关文章
标签云
经管之家精彩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