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经管之家 [登录] [注册]

设为首页 | 经管之家首页 | 收藏本站

向世界顶尖投资银行冲刺

发布时间: 来源:人大经济论坛

“莫仕”和一位98级师姐的名字一起,在北大所有立志找工作的学生中无异于一个“传奇”。传奇本无奇,世人书就之。因此,在看到莫仕公司的那张招聘广告时,我鼓起勇气,希望也能够写下属于自己的传奇。

  作者:天街小雨

  注:莫仕公司是世界最著名的三大投资银行之一,全球总部设在纽约。为遵循作者意愿,在此隐去其真名。

  一、“M.S. invites you(莫仕邀请你).”

  在统计学上,发生概率小于百分之五的事件就可被视作小概率事件。那么,这两个幸运的小概率事件会降临到谁的头上呢?

  对于经管类专业的学生来说,莫仕公司的大名就如同微软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一般如雷贯耳。作为世界顶尖的大型跨国投资银行,近年来莫仕公司以极快的速度发展壮大着。全球业务不断增长,供职于该公司的经济学家和研究人员频频在财经媒体上露面,他们对于经济发展前景的见解日益受到世人关注。在中国,莫仕公司依靠良好的政府关系和灵活的投资介入形式,使得中国地区的业务如日中天、蒸蒸日上,令其他两家竞争对手刮目相看。

  对于毕业生而言,加盟这样的公司,不仅意味着自己的职业生涯有了一个辉煌的起点,更为日后广泛涉足国际金融领域的最前沿发展提供了空间和舞台。可以说,莫仕公司的工作经历是一条通往高素质、高层次人才的“速通道”,是热门中的热门,因而成为众多经管专业优秀毕业生竞相争夺的对象。正因为此,其竞争的激烈程度超乎想象。在中国,莫仕通常只在北大、清华、复旦和上海交大四所大学中招收应届毕业生,每年全国招收的总人数不超过两名,申请者却数以千计。

  在北大,“莫仕”和一位98级师姐的名字一起,是所有立志找工作的学生中流转着的一个“传奇”。去年,一名国际关系学院的师姐放弃保研,从数千申请者中脱颖而出,赢得了莫仕公司全国唯一的招聘职位。每月四万人民币的底薪,几年后公司全资赞助出国读MBA的许诺,使她成为当年毕业生中首屈一指的“高人”,事业前景顿时无限光明。

  传奇本无奇,世人书就之。因此,在看到莫仕公司的那张招聘广告时,我鼓起勇气,希望能够凭借自己的努力,写下我的传奇。那张蓝白相间、简洁雅致的招聘广告至今仍然张贴在寝室的楼道里。“M.S. invites you.(莫仕邀请你)”,即便是在我惜别莫仕近半年后,这句广告语读来仍在我心头搅起涟漪。

  莫仕北大专场招聘会的受欢迎程度无疑是火爆的。我提前半小时到场,毫不惊讶地发现自己只能在最后一排仅剩的两个空位中谋得容身之所了。不等招聘会正式开始,大厅内早就被挤得水泄不通、人满为患。望着满满一屋子的人,想到莫仕公司每年的招聘人数不超过两名的不成文惯例,不由心生出一种“顽强作战,不怕牺牲”的悲壮。在统计学上,发生概率小于百分之五的事件就可被视作小概率事件。那么,这两个幸运的小概率事件会降临到谁的头上呢?我和莫仕公司的缘分,到底又能有多深呢?此时的我一无所知。

  莫仕北大招聘会给我留下的印象可以用两个词概括:“灵活”和“高效”。我想兴许这也正是投资银行业的行业风格吧。由于到会人数众多,莫仕公司的人事部经理当场决定比原定时间提前一刻钟开始宣讲。那是一个沉稳而平易的中年男子,在不到半小时的时间里,他用标准的国语辅以简洁的演示文稿,介绍了莫仕公司的概况、所在行业的概况、中国业务的发展以及所招聘岗位的具体申请条件和程序,尤其详细的介绍了公司为录用者提供的培训计划和员工一般的发展晋升路径,然后就开始回答同学提问了。这是我所参加过的效率最高的招聘会。

  莫仕公司的申请其实是个简单的三部曲:网上递交申请材料;第一轮面试;第二轮面试;录取。

二、网上申请:信心、耐心和实力的第一道关

  在我看来,繁琐的申请程序无异于莫仕给众多申请者设置的一道壁垒和屏障。这道壁垒要挡住的,不仅是那些缺乏自信和实力的人,还有那些浮躁高傲、缺乏细心和耐心的人……

  我相信一定有人被莫仕公司繁琐的网上申请程序吓退,在入门阶段就因受不了网络数据库反复地盘问而自动“ 尚低 降”,因为当时的我也差一点半途而废,成为其中之一。

  坦率地说,莫仕公司的“在线申请”是颇为折磨人的。时隔半年,我仍然清楚地记得自己在费尽心机回答完无数问题、输入诸多信息后点下“Next(下一步)”按键,却要继续耐着性子等待下一张表格、问卷时的郁闷心情。我也记得当我花费了整整一个晚上,在电脑面前回答完所有问题并顺利附加上简历和求职信后,一心等待“OK”却不幸遭遇网络中断时的怒从中来、有苦难言。申请的截止日期已经不远,面对那么多需要再次输入的琐碎而繁杂的资料,我一度就要因为赌气而放弃莫仕。怨归怨,怒归怒,默念着“慎始敬终”的古训,我在第二天下午卷土重来,终于一口气填完了所有的内容。

  莫仕的申请问答无所不包。从常见的教育背景、主干课程、实习经历和工作经验,到高中各科成绩、大学各科成绩和父母年龄、单位,甚至还要求填上实习时带教人的联络方式和详细公司地址,当然还得全部用英文填写,最后才能将自己的简历和求职信粘贴到他们的数据库内。面对那么多申请者,这些无关紧要的个人历史信息到底能得到人事部门多大程度的关注,对于录取与否又能有多大程度的影响,我是深表怀疑的。在我看来,繁琐的申请程序无异于莫仕给众多申请者设置的一道壁垒和屏障。这道壁垒要挡住的,不仅是那些缺乏自信和实力的人,还有那些浮躁高傲、缺乏细心和耐心的人。正如轻易得来的东西不懂得珍惜,轻易就能完成的申请含金量也不会高。

  当晚,我就收到了莫仕全球申请系统发来的确认函。在此后的半个多月时间里,BBS上陆续有人向大家公告自己接到了莫仕公司的电话面试预约,欢天喜地之情溢于言表。观其IP,大多是研究生楼那边的。而我,面对空荡荡的邮箱,倒也没觉得什么意外和失落。“没收到‘据信’就说明还有戏”,我对自己说。也许当时的我的确心存侥幸,但这份侥幸却源于我对自身实力的确信,我坚信自己是有实力进入第一轮面试的。

三、电话面试:周末晚上的突然袭击

  这场面试是一个毫无预告的突然袭击,它居然发生在一个如此 遥悠闲的周末夜晚。早就对投资银行业的辛劳有所耳闻,这次的电话面试,却让我第一次有了感性认识。

  那个周末的夜晚我至今记忆犹新。临睡前,在毫无任何准备的情况下,我经历了一场来自莫仕公司的惊心动魄的电话面试。面试后极其亢奋的中枢神经系统让我迟迟难以入睡,直到次日凌晨才昏昏入眠。

  那天是周五,难得的不熄灯的日子。十点半一过,连日劳碌的我眼皮就开始打架,打算早早上床睡觉。此时电话响了,灼灼其华拿起话筒,说是找我。这么晚了,会是谁呢?接过听筒“喂”声过去,那边应对的却是“hello”。一声hello立刻使我的神经从准睡眠状态中惊醒。

  “Hello, is that Xiao Yu? This is M.S. Hong Kong. We’ve received your online application and now I’m glad to congratulate you that you are admitteds into our second round of selection. We’ll have an interview with you. Is that O K? (你好,是小雨吗?这里是莫仕香港,你的网上申请材料我们已经收到。很高兴通知你,你已经通过了我们的初选,我们想对你进行面试可以吗?)”电话那头是一个年轻男子的声音,用极快的语速说着流畅的英语。

  “Thank you…Of course…What time will this interview take place?(谢谢,当然。面试安排在什么时候呢?)”我抑制住心中的兴奋,立即开启大脑中的英语通道,幸好反应还算快。

  “Now. Is that OK?(就现在,可以吗?)”

  “Now?!(现在?!)”我大吃一惊,BBS上说的电话面试可都是要有预约呀。

  “Yes, now. If it is not convenient for you at present, I will call you five minutes later. Which one do you prefer?(对,现在。如果你觉得现在不方便,我也可以过五分钟再打来,你看哪种方式合适?)”他显然也考虑到了宿舍的情况,我当即松了一口气。

  “I’m afraid not now. Please call me five minutes later. I have to make some arrangements.(恐怕现在还不行,请你五分钟以后再打来吧,我需要做一些安排。)”被幸福撞了一个措手不及的我再怎么犯晕,也没忘了要使一个缓兵之计。

  “OK. Then I’ll call you five minutes later. Bye.(好的,那我五分钟后打来。再见。)”

  放下电话还来不及吁一口气,室友们就嬉闹着祝我顺利闯入面试了。聪明的她们早已从我的应答中猜出是莫仕公司打来的,可是一听说五分钟后就要进行面试,大家都惊讶不已。不仅仅因为这场面试是一个毫无预告的突然袭击,更因为它发生在一个如此遥悠闲的周末夜晚。早就对投资银行业的辛劳有所耳闻,这次的电话面试,却让我第一次有了感性认识。

四、电话面试全记录

  那次电话面试给我留下的印象是如此深刻,以至于事隔半年,我仍然能够把当时被盘问到的问题回忆个八九不离十……

  虽然五分钟对于面试的准备来说是杯水车薪,但用来调整心态、平稳心情,还是足够了。我赶紧取出英文简历和求职信的打印版,匆匆浏览了一下。做几次深呼吸,心跳终于又恢复了常速。五分钟后,电话铃声再次如约响起。那次电话面试给我留下的印象是如此深刻,以至于事隔半年,我仍然能够把当时被盘问到的问题回忆个八九不离十。

  1、Would you please briefly introduce yourself?(请你作个简单的自我介绍。)这个问题并不难,也是很常见的,简单地说一说就好了。

  2、You mentioned that your major is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and Trade. Can you tell me the reason why you chose it as your major?(你是主修国际经济与贸易的,你为什么选择这个专业?)

  记得当时自己从个人兴趣和社会需求两个方面作了回答,“平衡”是我希望着重突出的亮点。“It is a perfect balance point between my personal interest and future market demand.”(这个专业为我提供了个人爱好和未来市场需求之间的平衡点。)

  3、What have you learned about your major?(关于你的专业你学到了些什么?)这个也简单,我挑几门主干课程说了说,尤其强调了和金融方面有关的几门核心课程。

  4、There are several points in your resume that I’d like to know more. First, about your high school. You once were a student of Shanghai N.M. High School, which is quite famous in Shanghai. Then you transferred to Y.A. High School, right? Would you please tell me why you made such a change?(我想进一步了解你简历中的几个问题。第一是和你的高中有关。你曾经是上海N.M.中学的学生,后来又转学到Y.A.中学,能不能告诉我你转学的原因?)

  这个问题好像和投资银行一点关系都没有么,不用多考虑,就实话实说啦。It’s for family reasons. We movedsintosanother district. I’d like to save the time commuting.(是由于家庭的原因。我们搬家了。我希望节省来回路上的时间。)

  他接着说:“I see. Both the two high schools are of top grade in Shanghai. I was graduated from Shanghai Hxxx High School. It’s also a key school of Shanghai. You know, I’m a Shanghai native too.(这两所学校都是上海的名牌学校。我是上海xx中学毕业的,也是市重点。你看,我也是上海人。)”

  他倒是轻巧,居然在面试时还不忘拉老乡。我可轻松不起来哟,笑着和他寒暄了几句,却觉得自己实在是皮笑肉不笑。心想如果在上海的街头遇见,你我不都还说上海话。现在倒好,放着共同的方言不用,却要拽一堆洋话,真是……

  5、Next, I noticed that you once wrote for the book Financial Market. What’s that book about? What did you write about? Please explain it in detail.(接下来,我注意到你曾经参加过《金融市场》的编写。那是一本什么样的书?你写的是哪一方面?能不能谈得具体点。)

  果然,任何简历上的细节都会成为面试时被提问的内容。幸好我不曾在简历中夸夸其谈,无中生有。我实事求是地介绍了我当时写作的内容和书籍的读者定位,他听得饶有兴趣,追问了半天才罢休。

  6、Why did you apply for M.S.? (你为什么申请莫仕?)

  这基本上是每个企业都会问的常见问题。我从专业对口、个人兴趣和未来发展前景三方面给了他回答。

  7、How did you know M.S.? (你是怎么知道莫仕的?)

∧说拇竺瞬幌勘ǹ榧匀皇亲畛<男畔⒗丛辞懒恕K低曛螅彝蝗幌氲搅四歉龃娴闹鹘牵?8级的那位师姐,于是就顺带着提到了她的名字,并告诉面试官,正是那个师姐的成功经历让我觉得MS离我其实并不遥远,并非高不可攀。没想到,他倒精神一振,说:“XXX,Oh, I know her. What, is she so famous among Beida students? (噢,我知道她的。怎么,她在北大很有名吗?)”言语间颇有羡慕之意。我心想,那当然啦,传奇传奇,就是越传越奇嘛,哈,他是不是也觉得有些嫉妒呢。“Yes. Her story has almost become a legend in our university.(是啊,她的经历都快成为我们学校的传奇了。)”

  “Then I should tell her about this next time. She must be flattered to hear it, haha.(那我下次见到她一定要告诉她。她听到肯定会很得意,哈哈。)”

  8、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investment banking? How did you get such knowledge?(你对投资银行了解多少?你是从那里得到这方面知识的?)

  投资银行学的课程还是上个学期上的,那位授课老师是我们公认的名家。因为自己确实感兴趣,所以很多内容印象很深。尽管如此,当他突如其来地要我即兴叙述和投资银行有关的东西,还是觉得多少心虚。我先用一两句话简单叙述了投资银行在当代社会经济运行中的地位和作用,随后就转到具体的业务领域方面,也顾不得什么逻辑顺序,把自己当时能够回忆起来的专业名词一股脑儿全吐出来再说。什么IPO(首次公开发行), company reconstructuring(公司重组), merge and acquisition(兼并收购), funding(基金业务), stock underwriting(证券承销)等等,边说边想下一步的对策。等到终于“词穷”的时候,只好说“sorry, actually I know more about these. Simply because I’m a bit nervous…(对不起,事实上我知道的不止这些,实在是因为有点紧张……)”没想到他居然把我大大表扬了一番,“Good! You’ve already known a lot about investment banking as an undergraduate.(不错!作为一个本科生你已经对投资银行了解不少了。)”我 受宠若惊,没想到竟然就这样糊弄过去了!

  9、Now let’s do some calculating questions. How much is twenty-eight percent of twenty-five?(让我们做一些计算题。25的28%是多少?)

  想也没想我就报了一个答案:“It’s seven percent.”

  “No, it’s wrong.(不,错了。)”电话那头传来一个无情的声音。

  “Wrong? Oh, sorry. It’s zero point seven.(错了?对不起,应该是0.7。)”

  “No, you are wrong. It’s seven.(不对。是7。)”

  该死!小数点错了。在他报出答案的那一刻,我真是懊悔不已。粗心大意是我从小到大一直要改却总也没彻底改掉的毛病,关键时刻又老病重犯。我居然连续两次弄错了小数点位置,情急之下只能用“Sorry, I’m too nervous.(对不起,我太紧张了。)”给自己补台。

  “It’s all right. Can you tell me how you worked it out? (没关系。能不能告诉我你是怎么算出来的?)”他又问。

  幸好有机会说明解题思路,兴许还能拣回点“步骤分”。我赶紧说:“Divide 28sintos4. Then I get 7.(把28除以4,得到7。)”

  “Right.(对。)”听到那个判定,我总算吁了一口气,知道自己在这道题目上没有“全军覆没”。

  10、Do you have any questions to ask me?(你有什么问题要问我的吗?)

  这个问题一般是面试临近尾声的信号。于是,紧绷的神经开始放松。我问了两个问题,一个是关于莫仕中国竞争战略的,另一个是招聘日程安排方面的。他照样用极快的语速说了一通,最后告诉我,下周二之前会出结果,如果幸运的话就能够进入最后一轮面试。

  “Thank you very much for your time. Bye.”是他的最后一句话。

五、如释重负

  一个面试官要在几十个电话面试者中挑选出合意人选,所以,你感到突然的事情,大家都会感到突然,就看谁的应变能力强了……

  放下电话的我长长地吁了一口气。虽然感觉很不怎么样,但却如释重负。想象一下抱着电话自说自话的情景吧!看不到对方的表情,也看不到对方的反应,思想却要高度集中,神经高度紧张,用英语回答一个接一个的问题,需要怎样的心理耐受力。我只记得自己从头到尾都在一刻不停的“唧唧复唧唧”,至于说的是什么,表达得是否准确到位,可就顾不上那么多了。反正是说英语,经过语言的过滤,是非对错都变得朦胧起来。都说“隔行如隔山”,如今却是“隔语如隔山”。

  事后细细回想起来,觉得有好几个问题原本可以回答得更全面,表述得更完美的。但突袭式的面试已经结束,正如歌中所唱般“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所有的遗憾只能留作下一次的经验,留到下一次去弥补了。其实,真正的完美,不正是由一次又一次的不完美中蜕变演绎而来的吗?

  其实,和许多外企一样,莫仕公司的电话面试主要侧重考察申请人的英语水平和口语表达,偶尔涉及一些专业方面的问题,但这不是主要评判内容。有的面试官会在事前发出预约的电子邮件,有的则偏好突然袭击,全依面试官的个人喜好而定。所以,面对突如其来的面试电话,不要慌张,迅速调整心态,沉着冷静地应战是最关键的。要知道,一个面试官要在几十个电话面试者中挑选出合意人选,所以,你感到突然的事情,大家都会感到突然,就看谁的应变能力强,看谁能够迅速完成角色转变,尽快进入状态了。

 「行晃 的五位室友们,在那间狭小拥挤的寝?里,在周末晚间最繁忙、最热闹的时候,她们一个个却都屏息凝神,用安子的话说,是“大气也不敢出一口”,用细心和体贴为我营造了一个安静无干扰的环境,使我得以全神贯注地完成这场突如其来的面试。在后来的征战中,也是她们不断的安慰和鼓励,伴随着我勇敢地踏上征程。

  周二的下午,我在图书馆百无聊赖地翻阅着杂志,手机突然剧烈振动,屏幕上显示出一个奇怪的号码。快步走出阅览大厅,按下接听键,传来一个动听的女声:“Is that Xiao Yu? This is M.S. Hong Kong. I am delighted to inform you that you have been selected to attend our final round of interviews…(是小雨吗?很高兴通知你,你被我们选中进入最后一轮面试……)”就这样,我顺利闯入了莫仕的最后一轮面试!

六、准备最后一轮面试

  通过莫仕的网站,我不仅进一步了解了莫仕的基本状况和最新发展动向,出乎意料的是,居然还在莫仕的网站上找到了详细的面试指南……

  尽管我知道,要想在最后一轮面试中获胜,除了实力,运气也是不可或缺的因素,但进行到这一步的时候,反而有种“看破红尘”的超脱。最后的结果如何对我而言已经不再重要,我看重的是在争取胜利过程中一步一个脚印的前进和成长。即使最后等待我的是失败,我还是要尽最大努力,将一个尽可能完美的自己展现在面试官面前。因此,为这场面试,我很认真地作了准备。

  北大BBS的job版向来因为人杰地灵而成为高人辈出的“面经”荟萃宝地,是那阵子我每天必去的取经之地。可是,和莫仕面试有关的资料却寥寥无几,仅有的两三篇含金量也不大。在这个“信息决定成败”的时代,如果不了解对手的相关信息,准备起来就难有很强的针对性。

  正在我感到忧虑的时候,室友告诉我,她们曾从上一级师兄那里有所耳闻,莫仕的面试是智力加体力的疲劳战,总共有四轮,每轮半小时,一场面试就是整整一个半天。不同的轮次被安排在不同的房间,面对不同的面试官,问题都非常tough(高难度),还会涉及到许多专业知识。在所有形形色色的面试中,可以称得上是“霸王级”的了。

  在余下的两天时间里,我把准备的大网撒得很开。我回顾了投资银行方面的相关知识,上图书馆泛读了几个英文MBA教材中的金融案例,见缝插针地练习口语,又把莫仕公司的网站浏览了个大概。光顾公司的网站是准备面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道程序,通过莫仕的网站,我不仅进一步了解了莫仕的基本状况和最新发展动向,出乎意料的是,居然还在莫仕的网站上找到了详细的面试指南,这对我准备专业问题起到了很大的指导作用。还有一张面试常见问题列表,就那么正大光明、白底黑字地摆在那里,等待细心的人去发现。事后证明,常见问题中的绝大部分都在面试中出现了,真是意外的收获。

  不久,BBS上正式公布了莫仕最后一轮面试名单,北大这场一共有十人入围。加上清华的十人,我冲 棠说拿新示 这样从千分之一骤然上升到了二十分之一。

  面试的前一晚,我在小包里放了一块德芙巧克力,准备次日用来补充体力和脑力的消耗。

  七、两个小时的连番轰炸:史无前例的面试记录

  真正的成功人士,不仅拥有常人眼中以世俗标准衡量的成功,更拥有一颗的博大、丰富的心灵。

∧说谋贝笞ǔ∶媸员话才旁 大名鼎鼎的中国经济研究?心——致福轩内。致福轩位于未名湖的北侧,是一处古色古香的院落,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一同声名鹊起。

单从建筑的样式和结构来看,就知道这所房子是有些来历的。我征战莫仕之旅的最后一场战役就在这里打响。

  在休息室候场的时候,我拿到了一张面试程序表。果然如室友们所说,莫仕的面试是“流水作业”,不同的面试者将按照事先定好的时间顺序,分别和四个面试官交谈,每人的计划时间是半小时。

  (一)第一回合

  我的第一个面试官就是招聘会上作介绍的那位中年男士。12月初的北京已经寒意袭人了。可能由于房子结构太老的关系,致福轩的面试房间里却没有暖气管道。他善解人意地让我不必拘泥礼节脱下外衣,他自己也“以身作则”,将身子紧紧地裹在大衣里面,只露出精明的脑袋,和透亮得仿佛可以看穿一切的双眼。整个面试过程是全英文的。

  他的问题很简单,数量也不多,但第一个问题就是一个涉及面非常广的big question(大问题):“除了你写在简历上的内容之外,你还有哪些东西希望让我了解?”我把要说的内容概括为三点。在我叙述的过程中,他听得非常认真,思想高度集中,并不时打断我的话,在他感兴趣的地方作更细节、更深入的提问,挖掘这些事件背后的深层信息。等到我把这三点都叙述完毕,半小时已经过去一半了。

  在随后的时间里,他问了几个小问题。我能够回忆起来的有:众所周知投资银行是一个工作压力和强度都非常大的行业。你是如何看待压力和变化的?你对莫仕公司了解多少?你是通过哪些途径了解我们公司的?你对投资银行业了解程度如何?

  (二)第二回合

  我的第二回合被安排在致福轩第二进院落的宽敞正厅里。朝南的房间有着暖暖的阳光,只是面试官冷峻的眼神和不苟言笑的面容让人不敢有 亢 懈怠。这一轮的?试官是后来大家公认的“专业杀手”,他负责“拷问”所有和证券、投资有关的问题,判断应聘者的“business sense(商业敏感度)”。我被问及的问题有:请你用英语自我介绍一下(可气的是他居然用中文提问)?你为什么不出国?你关心股票吗?这两天的股指是多少?如果让你投资,你看好哪个股票?为什么?现在的股票是不是应该按照市盈率定价?如果给你一百万,你会投资哪个行业?现在上海的房地产市场大致行情怎样?哪些地方的房价最高?你估计投资的预期收益率大概能有多少?你对北京的“奥运效应”怎么看?

  这位面试官确实非常“冷面”,在我回答问题的时候,他的脸上始终没有任何回应的表情,不仅没有赞许和鼓励的微笑,甚至连eye contact(目光接触)也很少,这对于面试者的自信心和心理状态而言是一个很大的考验。我小心翼翼,调动起所有边边角角里的知识和见闻,大脑以前所未有的反应速度运作着,可惜,对于专业问题来说,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的就愣是不知道。虽然硬着头皮回答完了所有问题,自我感觉却很不好。在我经历过的几次面试中,他是最最严厉的面试官,这半个小时的面试让我度秒如分,度日如年。

  这一轮“硬碰硬”的面试结束后,我轮空了一次,在休息室里结识了几位“面友”,利用短暂的间隙交流了一下经验,互相鼓励、打气。虽然彼此都是竞争对手,虽然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不会成为那幸运的一个两个,但是彼此交流带来的长进却是巨大的,优秀群体的“外溢效应”不仅令人心情愉快,无形中也是一种对自我的莫大鞭策和激励。他们中的很多人后来都拿到了著名公司的录取通知,真的很高兴能有这样的机会结识这些出色的朋友。

  (三)第三回合

  第三回合中,我面对的是一个非常年轻的面试官。一进屋他就很客气地为我倒了一杯热水,并且坦言他这次充当面试官其实非常匆忙,昨天还在韩国开会,一个电话被召回北京,连我们的简历都没来得及看。他说在他这里不用紧张,完全就像聊天一样,事实也正如他说的那样。

  一反常态,这次面试居然是以他的自我介绍开始的。他叙述了自己从香港到美国的留学经历,随后如何加 四 公司,这两年来又做了哪?工作,最深刻的感受和体会是什么,等等。我正听得饶有兴趣,他突然话锋一转,“你已经大致了解了我的情况,能不能向我介绍一下你自己呢?”在第二轮面试中很是受了一些打击的我立刻重振旗鼓,卷土重来。好在年轻人之间的气氛通常比较友好轻松,与其说这是一场面试,不如说是一个向学长取经的机会。半小时很快就过去了,我记不起来自己究竟被问了哪些问题,感觉一直是在聊天,并且在“不必出国读经济学博士”的问题上颇有共鸣。

  走出第三回合的房间,我向初冬清冷的空气长长吸了一口气。再过半小时,我就是经历过传说中“霸王面试”的人了。想起小包中昨晚准备的那块巧克力,却一点食欲也没有。此时的我已经高度亢奋了。

  (四)第四回合

  最后一个回合的面试官是四人中唯一的一名女士。她是北大经院的校友,哈佛的MBA, 这样的经历本身就足以称得上传奇了。面试了一个上午,已经快到午饭时分,前一名面试者又超过了预定时间,看得出她也面露倦意。依照惯例,我作了今天上午的第四次自我介绍。她非常慷慨地对我的英语大加赞赏,接着便问我是怎样学习英语的。随后要求我就简历上的一个小地方作更详细的说明,就匆匆结束了她的提问。她说:“所有进入最后一轮面试的人都非常优秀。但是我们的录取名额有限,不论最后结果如何,我们都会把你的资料收入数据库,并和你们保持联系。”这番礼貌的措词由她的口中以标准的英语道出,显得优雅而得体。

 轮到我提问的时候,我问了她作为一名事业有成的女性,是如何在生活和工作之间保持平衡的。这是BBS上前人总结的经典问题之一,也确实是我非常渴望了解的。不料一听这个问题,她就善意地笑了,说这是她今天上午第三次被问及这个问题。我心里大呼不妙,大家都想出奇制胜的后果就是大家都弄巧成拙,居然会在这种时候撞车。

  “也许是因为我是今天面试官中惟一一名女性吧。”她颇为理解地说。她并没有因为这是第三次回答相同的问题而显得厌烦,仍然很耐心地向我讲述了自己的奋斗历程。她有两个孩子,说到这些年是怎样周旋于家庭和工作之间的,她一言以蔽之:“Don’t keep bothering yourself.(别总是自寻烦恼。)”她说,大家都不否认女性应该照顾家庭,男性必须开拓事业,但反过来男性同样也应该照顾家庭,女性也同样需要开拓事业,关键就看自己对自己的要求怎样了。成功与否并没有唯一的标准,一旦选择了做一件事,就不要瞻前顾后,患得患失,而应该全力把它做好。“所以我认为,全职的家庭主妇和职场上的女强人同样令人尊敬,她们都是成功的……”

  听着听着,我几乎就要忘记自己是在参加面试。真正的成功人士,不仅拥有常人眼中以世俗标准衡量的成功,更拥有一颗的博大、丰富的心灵。

  十一时半,经过了两个小时面试的洗礼,我征战莫仕之旅终于宣告结束。经历了这番史无前例的强体力“折磨”,此刻的我全没有想象中那种大获全释的轻松,感受更多的是忙碌过后的充实、踏实,和挑战自我、超越自我而带来的愉悦。

八、此情可待成追忆:关于投行的后话

  两星期后,一封来自莫仕的据信静静地躺在我的电子邮箱中……

  投资银行业是一个高度专业性的行业,是近年来金融领域的“新宠”。它非常讲究实战经验和操作技巧,从业者的知识结构必须“又博又精”,对综合素质和专业知识都有很高的要求,因此在投资银行员工中,名校的硕士、博士、MBA屡见不鲜。投行的工作强度非常高,“手机24小时开机,工作不分白天黑夜”是投行人士敬业精神的最好写照。他们必须以满足客户需求为己任,快速应对市场变化,以灵活的方式解决各种疑难。

  高效率也为投资银行的从业者带来了极高的回报。但是,高薪往往是高压力、高强度的孪生子,选择了投资银行业,就无法避免地要牺牲许多原本可以属于自己的时间和空间。如果没有浓厚的兴趣和事业心作支撑,恐怕很难在这样一个行业中坚持下来。在选择投资银行之前,应该仔细地问一问自己是否适合这个行业,自己的学识和能力是否能够胜任即将到来的高强度、高技能工作,是否已经做好牺牲一定业余时间的心理准备。

  两星期后,一封来自莫仕的据信静静地躺在我的电子邮箱中。虽然我没有成为那幸运的二分之一,我盼望中的奇迹也没有发生,但此时的我,反而比当初更多了一份自信和坦然。我牢牢记着一位面试官的话:“现在的中国,只要你有实力,好机会还是很多的。”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此时的我已不再“惘然”。我相信,今天的失败必将成为明日成功的垫脚石,伴随我在不断的砥砺和磨练中,成就未来的传奇。

经管之家“学道会”小程序
  • 扫码加入“考研学习笔记群”
推荐阅读
经济学相关文章
标签云
经管之家精彩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