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经管之家 [登录] [注册]

设为首页 | 经管之家首页 | 收藏本站

《富国的伪善》读书笔记---发展中国家在融入世界经济时应注意的问题

发布时间: 来源:人大经济论坛

自上世纪80年代起,新自由主义大行其道,各个富国争相纳入新自由主义的怀抱,而且,它们还通过各种手段,或是利诱,或是威逼,强迫广大发展中国家也加入这个体系,并大肆弘扬这个体系是如何如何好。而张夏准--即本书作者,以其独特的眼光写作此书并向我们展示了富国的伪善。

本书中描述了这样一个企业--一个发展中国家的生产纺织机械的公司转向生产汽车并尝试出口,但失败了,国内很多人认为政府没有必要补贴这么一个困难的企业并限制外国汽车的进口,这样国民才会买到更便宜且质量高的汽车,然而那个企业最终坚持下来了并取得了成功,这个企业就是丰田,这个国家就是日本。50年前,西方国家许多人认为日本不应该有自己的汽车企业,它应该专注于它的比较优势--一些低端的行业,而是实际证明日本的坚持是正确的,否则它不会有今日的辉煌。事实上,在当今世界,许多发展中国家的企业面临着与当年日本企业一样的困境,发达国家努力说服贫困国家放弃发展自己的工业,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如农业纺织业,使总效用最大化。最有趣的是,这些富国说它们也是这样富起来的:19世纪中期,在国内实行自由放任的产业政策;对商品、资本和劳动力的跨国流动实行低壁垒政策;通过稳健的货币和预算平衡原则确保国内外的宏观经济稳定。而事实上这以上种种都是富国们富起来的结果而非原因,真实的历史是富国们先通过保护主义政策建立起自己的工业体系,而后通过殖民战争将其工业产品推向海外之后积累大量资本再生产逐渐富了起来。而所谓的相对优势论也是伪善人们推销该体系的幌子,因为如果穷国只专注于自己的低端产业而不注重保护和发展自己的幼稚产业,最终还是要受制于发达国家。特别的是IMF和WB作为富国将新自由主义推向穷国的工具--它们向资金匮乏的穷国发放贷款或援助,而条件是接受所谓经济政策的改造,无非是降低关税,取消补贴,取消外资的管制,就是让发达国家彻底摧毁穷国的工业基础,让它们永世不得翻身。穷国正确融入国际经济的方法是有选择性的、战略性的,而非无条件的一下子完成的。

拿英国来说,这是一个最主张自由贸易的国家,而从15世纪亨利七世起它的确运用了大量保护主义、补贴、垄断权的配置、政府资助的产业间谍等一系列有违当今新自由主义教条的方法促进了本国纺织业的发展。当时统治者认为只有能完成别人无法做到的困难的事情的人才可以获得更丰厚的利润。之后的沃波尔时期,政府又鼓励进口原材料和出口制成品,甚至打压其殖民地(美国、印度)的相似的工业发展,迫使其成为英国的原料生产地。英国最后的确取得了竞争的优势。一旦英国工业取得了国际竞争力,它便放弃了保护的政策,转而走向自由贸易并大肆宣扬自由贸易的好处,李斯特认为这是典型的“踢开梯子”。之后是美国在独立后在财务部长汉密尔顿等人的一致努力下,打破了所谓的“金色紧身衣”,通过类似的保护主义政策建立起自己的工业体系,最终成为了一个超级大国。同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像日本韩国等,无不是有着相似的发展经历。

贫穷国家一个发展经济的好方法是保护并发展自己的幼稚产业。其实这就像培养自己的孩子一样,刚建立起来的产业像是在儿童时期,此时如果过早的自由贸易就像让孩子未接受足够的教育就到社会工作一样,一般是很难活下去的,如果运气十分好的话顶多会成为一个精明的擦鞋儿童或是生意兴隆的街头小贩,但他永远不可能成为一名脑外科医生或核物理专家,除非提供十几年的教育资助--这就像政府的保护性政策,这样幼稚产业才会逐渐发展起来并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一个国家正是由于一个有一个竞争优势的积累才逐步走上富裕的道路。一个生动的例子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拉美地区,之前在保护主义政策的帮助下,这些国家实现了较快的经济增长,而后来在美国的影响下走上了新自由主义的道路,在取得短暂的经济增长之后,随着贸易条件的恶化,拉美的许多国家陷入了经济危机,IMF的介入使它们的情况更加恶劣。近几年来它们意识到这个问题,并努力尝试改变。而他们随后陷入了中等收入陷阱,一部分原因是没有及时的转变发展模式,即从进口替代转向出口导向,逐步放开日渐成熟的产业,有选择的战略性的融入国际经济,就像孩子长大后终究是要走向社会,保护主义只是手段不是结果,真正成熟的产业是需要经历国际竞争的磨练的。

最后谈一下外资管制问题,因为资本具有“羊群行为”--在经济好的时候一哄而上在出现危机时一哄而散,这样有时一个国家再出现经济危机时,外资的大量撤离无疑是雪上加霜,尤其是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这种行为将是毁灭性的,甚至引起暴乱。如美国一旦发生金融危机,全球都会受影响,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富国资产的沧海一粟在发展中国家就能成为冲垮金融市场的洪水。而且企业是有国界的,也就是说外国资本取得的大部分利润都通过各种渠道回到自己的国家。有时外国企业可能会摧毁国内的幼稚企业。但是,外资有示范效应或是技术的溢出效应,如果能充分利用对本国的经济发展是有所裨益的--政府可以强制执行一些绩效规定放大这些效用如技术转让、本地内容及出口。实际上,即使是像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也对外资有着严格的管制,更不用说发展中国家了。要想从外资中真正获得利益,政府需要对它进行很好的管制:在努力建设国内基础设施以吸引外资时,根据外资的内容和技术溢出效应进行合理的管制,对于影响发展本国经济的外资予以抵制,设置一些政策市外资不会扼杀国内生产者,保证外国公司所拥有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技能最大限度的转移到国内企业中。总而言之,趋利避害,在控制外资负面效应的同时努力将其正面效应最大化。

发展中国家应该注意,当今富国的许多观念都是服务于它们自己的,而不一定是真心为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所以发展中国家应结合自己国家的国情,审慎的选择发展的策略,不要落入伪善人们所设下的陷阱。


经管之家“学道会”小程序
  • 扫码加入“考研学习笔记群”
推荐阅读
经济学相关文章
标签云
经管之家精彩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