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经管之家 [登录] [注册]

设为首页 | 经管之家首页 | 收藏本站

论《茶馆》中的京味特色_汉语言文学论文

发布时间:2015-04-29 来源:人大经济论坛
本论文在汉语言文学论文栏目,由论文格式网整理,转载请注明来源www.lwgsw.com,更多论文,请点论文格式范文查看论《茶馆》中的京味特色
[摘要]老舍是一个伟大的作家,《茶馆》是老舍杰出的作品。在《茶馆》中老舍以一个平民的身份,独特的视角,运用具有京味的语言,深情地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发生在老北京的故事。
一 时代中忆京味儿
二 礼节中数京味儿
三 人物中描京味儿
四 语言中品京味儿
老舍的这部作品经久不衰,深入人心。老舍先生用人物的悲欢离合反映时代特征,从社会现象折射现实,将自己的体验和感受用笔转换成经典名著,小小的茶馆以点代面,突出浓郁的京味文化特色,揭露老北京的世态炎凉。同时,让我们看到中华民族前进的步伐,不禁再次对老舍先生肃然起敬。
[关键词]京味 特色 必然
老舍是一个伟大的作家,《茶馆》是老舍杰出的作品。在《茶馆》中老舍以一个平民的身份,独特的视角,运用具有京味的语言,深情地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发生在老北京的故事。茶馆是人们喝茶的地方,可供茶客们休闲娱乐,消磨时光,交流信息;也是个是非之地,调节纠纷,解决矛盾,搞不好还在茶馆惹祸上身。前来喝茶的茶客们来自不同阶层,不同职业,小茶馆代表着这个社会,是这个社会的缩影。
一 、时代中忆京味儿
《茶馆》关系到中国的三个历史时期:清末维新运动失败后、军阀混战的民国初年和抗战胜利后国民党特务统治期。这三个时期历时50多年,半个世纪期间,社会动荡,生意萧条,民不聊生。
《茶馆》共分三幕,第一幕的时间是一八九八年(戊戌)初秋,当时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维新运动失败了,谭嗣同在菜市口被执行死刑,慈禧囚禁了光绪皇帝而自己登台亮相。老舍用一只鸽子巧妙地把国家大事与平民百姓生活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人民大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特别是最底层的人们更是到了卖儿卖女的地步。例如在第一幕中,康六为了十两银子把一个十六岁的姑娘卖给了一个太监做老婆,这是何等残酷!也是在这一幕中,一个村妇到茶馆中卖自己的女儿,当有一口饭吃以后便又不卖了。这充分说明大多数挣扎在生死边源的最下层人们的痛苦与无奈。即使前来喝茶的茶客有消费能力,说话也要小心翼翼,常四爷因为说了一句大清国要完就锒铛入狱,可见,在皇城脚下,时局多么敏感。王利发在茶馆的墙上明显处贴上莫谈国事的纸条,当茶客们谈论国事的时候王利发多次提醒大家,茶客们默许了。无论是做买卖的老板,还是平民百姓,都不想惹事,都想安稳的过日子。随着社会的动乱,老北京所有的买卖无不萧条,茶馆生意不好做已成必然,满清垮了,旗人的生活水平也随着一落千丈,喝茶的闲人必定少了,茶馆的生意也就不可能好起来。这些因为动荡产生的奇怪社会现象,在茶馆和茶客们的变化中,体现得尤为明显。中国社会自身有变动,外国的新思潮也冲击着中国,所以在老北京特有的京味文化也有着新的变化。第二幕与前幕相隔十余年, 尽管辛亥革命最终失败, 但是各种新的思想已经影响到中国,国民的思想也悄然变化着。到了第三幕,它与第二幕间隔的时间比第一幕与第二幕相隔更长,跨越更大,大约有三十年之多。尽管全国人民盼望已久的抗日战争取得了胜利,但是,国民党和美国士兵在北京横行。本来日趋衰败的民族产业就到了崩溃的边缘,在他们的铁蹄下,几乎全部倒闭。老北京的全体人民全部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在这样的背景下,有着60多年历史的裕泰茶馆走向没落是必然的。在这一幕里与30年前有明显的区别,30年前王利发改良的小桌与藤椅不见了,又回到了第一幕的样子,但喝茶的人却远不如第一幕中。不但如此,喝茶还得先交茶钱,这充分说明,在这动荡的社会,人与人的关系有了微妙的变化,同时,也表示出茶馆的收入大不如以前以及老百姓生活的艰辛。到这个时候王利发表现出商人的头脑,还要改革——请女招待。但他还是没有看透人民饥苦的真正原因,是当时的国民政府的腐朽统治造成的,无论他怎样改革,都只有一条路——灭亡。
受时代迫害不仅是私营企业,还有民族工业。秦仲义是民族资本家,在第一幕中他年轻有为,而且雄心勃勃,决心救国不惜把玩贯家财投资民族工业,经历几十年以后到了第三幕中,民族工业成为泡影。
第一幕笔墨不多,却把我们带到了那段特殊的动荡年代,还原了历史,也为后面人物命运买埋下伏笔。 二 、礼节中数京味儿
北京一直是全国的帝王之都,自大明朝建立并定都在北京城到现在有几千年的历史,老北京的建筑气势宏伟,威严的皇宫、高大的殿宇、典雅的园林建筑威严的皇宫、高大的殿宇、典雅的园林建筑,无不显示出它的威严,而与之相呼应的是礼性,堪称示范,秩序文化也是典型代表。北京人自知中国有几千年的文明史,是个礼仪之邦,所以特别讲究礼节,哪怕是繁琐的,不必要的, 更讲究严格稳定的秩序。这种礼节与秩序实际是北京人的人际关系,北京人力求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庄重和谐。所以,来茶馆的人物,言行举止、说话办事处处都充溢着这种文化特点。表现最明显的是人与人之间抬头见“礼”。见面话语亲切,谦虚热情。 “茶馆”中还有一个更显北京人讲“礼”的情景是他们见面时的相互请安。如第二幕中, 当松二爷见到即将开张的王利发后立刻恭敬地问候道:“王掌柜, 你好? 太太好? 少爷好? 生意好?”这种有些繁琐,有些做作,甚至有些程式化的礼仪除了在老北京人中间见到,恐怕在全国的任一地方都很难见到。还有,剧中的二德子给马五爷恭敬地让茶、常四爷提着“两只鸡”和“几斤老腌萝卜”给王利发送礼等情景都能体现出北京人的“礼性”。再如第一幕中, 在善扑营当差的二德子正要对常四爷动手时, 在一旁喝着茶的吃洋教的马五爷一声喝斥, 立刻就让二德子威风扫地。之所以如此, 就是因为 “秩序”。
北京人还特别讲体面, 讲“排场”,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要面子”。多年来世代皇帝与自己为邻、京都的繁华使北京人产生一种潜在的优越心理。这种自我崇拜心理体现在他们日常生活中。北京人无管经济贫富、无论地位高低, 在场面上都讲大方、讲义气、要“面子”。好“面子”, 在茶客们的言谈举止中可谓比比皆是。如松二爷,他是晚清遗民,由于辛亥革命推翻了大清朝,使得他丧失了“铁秆庄稼”的荣誉,沦落到贫困潦倒、衣食无着的地步。尽管如此, 他手里却依然提着那只象征他满清身份的鸟笼。面对王利发,他还很骄傲地说:“多么体面! 一看见它呀, 我就舍不得死啦!”松二爷这种宁可穷死也不愿掉架子的心理正是老北京人讲排场、讲体面的心态。
另外, 老舍通过描写老林、老陈合伙买妻一幕,也体现出北京人对“面子”的看重。二个男人同一个妻子在别人看来是多么令人耻笑。老林、老陈既想买,又怕刘麻子笑话, 无奈他们只好跟刘麻子打了个迂回战,到这里,几个既贪婪又好“要子”的丑恶嘴脸展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不得不佩服老舍的人物描写功底。
三 、人物中描京味儿
老舍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他从小生活在大杂院里,生活艰难,亲身经历大杂院的日常生活。接触的是车夫、娼妓、小商贩、下等艺人,这些都是社会最底层的贫苦人民,老舍了解这些人的喜怒哀乐、心理特点和性格特征。所以,在作品中对各类人物都刻画得入木三分。《茶馆》中人物众多,我只简要分析三个代表人物。
茶馆的老板王利发精明、圆滑、用我们现在的话说比较与时俱进。王利发最初与我们见面才二十多岁,因父亲早死,他很年轻就作了裕泰茶馆的掌柜。他虽然年轻,但做生意很圆滑,逢人说好话。秦仲义来茶馆考查生意,王利发急忙给沏茶,奉承话说了很多,“有您在这坐坐我脸上有光”,“您的小手指头都比我的腰粗!”当秦仲义提出要涨房租时,王利发立刻说;“您说的对,太对了!”面对房东要涨房租,哪有愿意的?可王利发却不反驳,立刻表明态度,还说这点小事用不着您操心,派管家来就行了,为了做生意,处处说好话。生意人要维持店面,还养成了王利发胆小怕事的性格。王利发见到二德子要抓常四爷的脖领,急忙跑过来劝架。二德子见到马五爷在场,没再和常四爷纠缠,往后院走去,常四爷还喋喋不休,王利发低声劝阻常四爷,“说话留点神。”社会不安稳,自己在茶客中周旋,为的就是生意能够维持下去。此外,茶馆三幕的开始都提到墙上贴着“莫谈国事“的字条,并且一幕比一幕的字大。当茶客们议论时事的时候,王利发提醒大家:咱们还是莫谈国事吧。王利发一再强调莫谈国事,无外乎是提醒茶客们,不想在茶馆发生纠纷,以保证正常营业,不要牵连到自己。当众多茶馆纷纷倒闭后,王利发的裕泰茶馆却努力保存着。努力的途径就是时时的改良茶馆,顺应变化。他在“前部仍然卖茶, 后部却改成了公寓”, 并且及时地淘汰了“已成历史名词”的“烂肉面”。不仅如此, 王利发对“茶座也大加改良: 一律是小桌与藤椅, 桌上铺着浅绿桌布”。为了迎合茶客们新的审美情趣, 他撤去了“墙上的‘醉八仙’大画”和“财神龛”, 代之以“时装美人”。最后要用女招待,满口英语。王利发的死也是有预见性的。庞四奶奶要王利发劝康顺子,王利发说“万一我下半天就死了呢?”小刘麻子要王利发搬家,实际上是要霸占茶馆,王利发看透了社会,最后生命走到了尽头。
《茶馆》中不得不提的还有一个侠客——常四爷。在茶馆中看到一对母女,小妞头上插着一根草标,小妞喊饿,乡妇腿软坐在地上,掩面低泣。常四爷立刻给母女要了两个烂肉面,尽自己所能帮助穷苦人民,虽然一碗面不能解决长久问题,但是自己碰上了,能解决一些就解决一些。总比熟视无睹强多了,单从这一点,堪称侠客一点不为过。常四爷一生坎坷,因为慨叹大清国要完了,由此招来牢狱之灾。他的话也不是随意说出,贫苦人民要卖孩子,温饱自然成了问题,常四爷的话也暗示了时代要终结了。出狱之后,参加义和团和洋人打了几仗,大清国灭亡之后卖青菜,凭力气挣饭吃,年老卖花生米,自己却吃不动了,暗示被时代淘汰了。常四爷凭良心干了一辈子,一身正气,只盼国家像个样儿,不受外国人欺负,最后也没还社会一个公道。
怀有爱国之心的还有秦仲义。秦二爷从二十多岁起,就主张实业救国。把茶馆的公寓拆了盖仓库,变卖财产开工厂,后来,工厂变成逆产被抢劫一空,仓库查封,货物被偷光,银号加官股,自己变成一无所有。最后捡来工厂的机器零件和签合同的钢笔管留作纪念。家大业大的秦老板财产充公的充公,没收的没收,最终自己的财产没守住。其实秦老板的脾气太轴了,他只要活份一些,拿出一部分钱疏通关系,打点一下杂毛六狗之辈,还是能够守住财产的。只可惜秦老板一没后台,二没背景,还不顺着潮流发展,不想同流合污,最终落得悲惨的下场。
这三个有代表性的人物,活着的时候各具特点,但结局却是一样的。老舍用人物反映社会,不管谁当家作主,贫苦人民的最终结局都是死,没有回旋的余地。
四 、语言中品京味儿
茶馆里面的人很多,不同的人说出的话意思不同,各有特点。
二德子要打常四爷,王利发上前劝阻也无济于事,马五爷并未站起,只说了一句:二德子,你威风啊!二德子立刻不打了。为什么马五爷只坐着说了一句话就让二德子德态度有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由一个猖狂的打手变成低眉顺眼的顺民,立刻溜之大吉?还不是因为马五爷的身份!正如王利发所说,:“他是吃洋饭的,连官面上都不敢惹的主。”二德子是个小混混,他自然知道马五爷。既然马五爷说话了,也就顺坡下驴了。一场恶战被马五爷一句话平息了,正是马五爷的身份,正是因为火烧圆明园的背景,换个人劝架,换个时间,也不会这么见效。
第三幕中茶馆的生意雪上加霜,单从茶馆的摆设就可以看出来,王利发的儿子垂头丧气地收拾屋子。三位茶客进来喝茶,王利发无奈地说“唉,茶钱先付,说着都烫嘴!”一句话,说出了社会动荡,说出了生意难做。先喝茶后结账,这是生意人的一般做法,王利发为什么要先付茶钱呢?还不是因为动乱的年代。虽然抗日战争胜利,但无赖横行。茶馆卖茶,开门迎客,不能拒绝茶客,肯定有喝完茶就走不给钱的,王利发肯定吃了不少亏,才想出来这个办法,多少年的规矩被自己打破实属无奈。
其次,人与人称呼具有老北京的特点。逢人见面,无论是官宦长辈还是同辈,都称呼为某某爷。没有大爷的称呼,只有二爷的叫法,在谈话中,用您称呼对方,饱含着恭敬和谦虚,容易与人接近。口语也多。“我愿意蹓跶蹓跶”,“您里边歇着吧”,“我的老爷子”,读来好像与邻里唠家常,倍感亲切。儿化音多。如白面儿,赶明儿。听起来很亲切,也具有北京人说话的特点。
老舍的这部作品经久不衰,深入人心。老舍先生用人物的悲欢离合反映时代特征,从社会现象折射现实,将自己的体验和感受用笔转换成经典名著,小小的茶馆以点代面,突出浓郁的京味文化特色,揭露老北京的世态炎凉。同时,让我们看到中华民族前进的步伐,不禁再次对老舍先生肃然起敬。
参考文献:
1、温儒敏,赵祖谟.《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老舍主编.《生活与创作自述》。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 。
3、冯燕庆.《老舍作品的京味》。十月文艺出版,2000 。
4、李复兴,黄树红。《现代中国文学专题史》。浙江大学出版社.1989。
5、老舍主编.《骆驼祥子》。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
6、老舍主编.《四世同堂》。十月文艺出版社,1996。
7、舒乙主编《.谈老舍著作与北京城》。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79。
经管之家“学道会”小程序
  • 扫码加入“考研学习笔记群”
推荐阅读
经济学相关文章
标签云
经管之家精彩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