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经管之家 [登录] [注册]

设为首页 | 经管之家首页 | 收藏本站

行动研究与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_其他论文

发布时间:2015-05-26 来源:人大经济论坛
本论文在其他论文栏目,由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整理,转载请注明来源bbs.pinggu.org/jg/,更多论文,请点经管之家查看 行动研究与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 -----教育行动研究:提高幼儿教师科研能力的有效途径 前言:目前,广大幼儿园非常重视运用教育科研手段去解决新课程改革实施中遇到的各种难题,教育科研工作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但是,教育科研的成效并不理想,教师在教育科研的道路上犹如 “雾里看花,水中望月”,不免有着种种迷茫和惆怅。我园很多教师从一名普通教师成长为喜欢科研、愿意科研、有能力科研的准研究型教师。这深深得益于行动研究。我们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在研究中成长。此文呈现我们在课题研究中的真实体验、点滴记录,以兹各位同仁分享。摘要:什麽是教育行动研究?有的认为,“教师并不缺少实践,而是缺少理论”,于是就促使他们去啃读大部头的教育理论,虽不能说没有一点收获,但总觉得与教学实践隔着一层墙,似乎远水救不了近火。有的认为,“研究者应当有论著问世”,于是,又促使教师依照论文写法之类的范式去冥思苦想,如法炮制,结果写出来的是自己也不太明白的论文,自然也就难以问世。教育科研为何神秘而高深,“教师成为研究者”为什么那么可望而不可及?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我们对教育科研方式的选择上存在问题,使教育科研工作走入了一些误区。本文通过教育实践阐述教育行动研究的定义,希望能对大家有一些启示。 关键词:教育行动研究、问题、行动、计划、反思、模式、一.教育行动研究的性质、特征、基本模式和基本过程(一)教育行动研究的性质。 教育行动研究的性质:教育行动研究是教育实际工作者(教师、行政人员及其他教育人员)基于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需要,将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发展成研究主题进行研究,以解决实际问题,直接推动教育教学工作的改进为目的一种教育研究方式。(二)行动研究的特点。 很显然,行动研究与传统的实验统计研究不同,它在更大程度上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具有如下特点:1、以问题为中心——以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行动质量为首要目标。 在教育领域中,行动研究关注的不是学科中的纯理论研究者认定的“理论问题”,而是教育工作者日常遇到的和亟待解决的实践问题。特别重视实际工作者对实践问题的认识、感受和经验。(例如:合作学习,老师关注的并不是合作学习的相关理论,而是怎样组织合作学习,兴奋点集中在合作学习的操作方面。)它关注的是特定情境中的特定问题,不重视研究结果是否可以类推到其他不同情境(例如:某个孩子的教育、某种具体方法的运用);也不强调研究变量的控制及操作的问题。行动研究主要在于解决特定问题,不论研究场所是否在一个教室还是多个教室,教师始终是行动研究的主要研究者。行动研究的价值虽然对推动科学进步助益不大,但是其解决问题以及应用的即时性,对于解决教育实际问题提供了一种有效而科学的方法。2、以实践为中心——以研究过程与行动过程的结合为主要表现形式。 长期以来,由于社会分工的影响,教育科学研究已渐渐蜕变为一群特定的人所从事的特定的事情,一种与实际生活关系不大的“学术游戏”,教育科学研究与实际生活脱离,研究者与实际工作者脱离。行动研究则通过要求实际工作者系统地反思或与他人共同研究自己的工作过程、环境和问题,通过要求专业研究者深入现场,直接参与从计划到评价实际工作过程,与实际工作者一起研究他们面临的问题,使实际工作过程本身变成一个研究过程,使研究过程又变成一个理智的工作过程。3、以反思为基本手段——行动研究者运用反思这一基本手段,对自己从事的实际工作进行持续反思,使研究的计划或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实际的运作中不断地修改和完善,直到问题的解决,行动的改善,新问题的发现。 不难看出,行动研究特色就在于:研究问题源于教育教学实践;研究目的直接指向教育教学行为的改善;教师“一边工作,一边研究”,研究过程与行动过程紧密结合----研究过程就是行动过程、也是合作过程、还是不断开展的螺旋过程。(三)教育行动研究的基本模式1、合作模式的行动研究。 象我们平时进行的评课活动、主题教学研讨、教研沙龙活动、课题展示活动、教师学术报告,以及课题或专题研究等都是合作模式的研究。这些活动大都是以课例为载体,包括:同课异构(不同的人上同一课)、一课多上(同一课由同一个人在不同的班级多次实践)、多课一题(不同的人上不同的课体现一个研究主题)、课例展示(优质、示范、特色课观摩、教学片断展示或分析)等。2、独立模式的行动研究。 主要是教师个体进行的研究(研究主题相对说是以教师个体为单位,但也不排斥研究者与他人的合作)(四)教育行动研究的基本过程。 行动研究的过程,专家们有不同的划分方法。在教育研究实践中,要真正解决一个教育实际问题,一般来讲要经过以下四个阶段:问题——计划——行动——反思。真正的教育难题总是不可能一次性的得到解决。因此,“问题——计划——行动——反思”循环往复,是行动研究的基本过程。 我们称它为一个基本过程,是因为整齐划一的行动研究既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因为整齐划一本身就与行动研究的思想不相符。应该说,行动研究虽然有一定的操作模式,但不是唯一的模式。有了以上的理论基础,我们还应因地制宜的创造性的、深入地在实践中开展研究,以教研促质量,求发展。二.立足本园实际,在不断反思与探索中总结、成长。 在以往的认识里,总觉得幼儿园里搞课题是那些专家教授的事,自己只是按照他们的要求做就可以了,自己在课题研究中充其量是个协作者。在一年多的行动研究中,真切感受了这种研究赋予幼儿教师的极大权利和责任。教育行动研究是在教育实践现场,通过教师或相关人员运用各种科学的方法对教育实践的研究,以改善教育行动、提高教育质量,获得对教育规律深刻理解和新的认识的反思性、发展性研究。在这样的研究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教师不仅是文化的传播者,更为重要的是研究者、决策者、学习者、创新者、参与者和交往者。行动研究赋予幼儿教师多种角色,让教师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一)转变观念,更新角色 在行动研究中,组织教师围绕研究的目的开展活动,经常性地对自己的教育行为进行反思,改进。教师对孩子不再是高控制,而是作为孩子活动的参与者、指导者,平等地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关注幼儿的活动,倾听幼儿的想法,以开放的心态对待幼儿的所思所想。老师们尝试改变教育行为,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角色,耐心的等待,给予幼儿探索的空间,我们发现在这种平等、自由、轻松的氛围中,孩子们成为一个个创作者,带给你很多惊喜。我们懂得:要培养创造性的幼儿,教师首先要成为创造性的教师。(二)学会收集,学会利用资源 行动研究克服了以往幼儿教师搞科研的形式主义倾向,缩小了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距离。因为行动研究充分利用了幼儿园教育实践性强的特点,从教师自身的教育实践中挖掘研究素材,对自己的教育行为进行必要的反思和批判,又在教学行动中得到改善,充分发挥了幼儿教师从事科研的自身优势。在行动研究中教师学会收集,学会有效地利用资源。 为了故事创编活动的顺利开展,我们在平时注意收集一些适合幼儿年龄特点,幼儿喜欢的,有利于幼儿创编、表演的故事。例如:上学期,我班选定故事《勤劳的人起得早》作为创编的原故事,就是教师认真观察幼儿活动的结果。记得在刚刚开学时,我们首先选择六、七个适合3-4岁幼儿年龄特点的故事,请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试听,并让这些故事反复出现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洗手、入厕、就寝前,都要为幼儿放上一段。过了一段时间,幼儿已经对这六、七个故事都有所了解,从中我们发现幼儿对《勤劳的人起得早》这个故事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每当录音机里放出这个故事时,幼儿都会情不自禁地被故事情节和不同声调的人物对话所吸引。所以最终我们选择了这个故事作为创编的原故事。以上事例告诉我们,只要我们蹲下来,多听一听幼儿间的谈话,多和幼儿玩一玩游戏,你会发现幼儿生活中的每一点,每一滴都是对幼儿进行教育的良好素材。 其次,在日常生活中收集一些可利用的废旧材料,满足幼儿的活动所需。例如:我班进行《勤劳的人起得早》这个故事道具制作时,我首先引导幼儿讨论为故事人物做什么服装,用什么材料做。在讨论小鸟翅膀的制作方法时,幼儿各抒己见,有的说用纱巾做,有的说用橡皮泥做,有的说用纸做,有的幼儿说画一个翅膀。我适时地提供了平时收集的废旧资料,满足幼儿的制作需要。有的幼儿把报纸撕成一条条地粘在身上当翅膀,有的幼儿把大方便袋剪开当小蜜蜂的裙子,并在上面装饰了一些废旧的塑料花。在我们提供的丰富材料中,幼儿展开奇思妙想,制作出许多富有创意的道具。 研究中,我们学会收集物质资源的同时,也不忘开展合作式研究,不断加强对人力资源的利用,适时地将家长资源引入课题研究,有效地把握专家指导的机会,加强同事间的合作交流。因为科研活动不是幼儿园关起门来“闭门造车”,而是社会、家庭、幼儿园共同实施的“系统工程”。例如我们在家长了解幼儿园活动的前提下,请家长配合收集各种废旧材料,请家长和幼儿共同创编故事、共同制作道具,共同参与表演。家长的参与为幼儿园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不同程度地为幼儿和老师提供了创造的灵感。我园每周都要进行一次课题组成员交流会,在交流会上倾听专家的理论讲述,同事之间相互沟通,相互合作,使课题组真正地成为一个研究性的共同体。在实验进行中,一个班遇到的难题,就是我们整个课题组遇到的难题,大家献计献策,积极参与问题的解决。(三)学会记录,学会整理 如果说收集资料是教师进行科研活动的基础,那么学会记录就是教师进行科研活动的保证。有效的活动记录不仅能生动地再现实验中师生的互动,也为以后科研活动总结提供了必要的研究材料。那么怎样记录才是有效的呢?通过不断实践和专家地指导,我们慢慢地学会了记活动记录,活动记录应是教师和幼儿的共同活动,要真实地反映教师是怎样进行教学活动的,幼儿在活动中怎样进行探索的,在探索过程中,遇到了什么样的问题,教师又是怎样采取策略解决的。例如:我们在组织幼儿创编故事活动中,教师和幼儿之间,幼儿与同伴之间,将会有大量的对话出现。教师要记录第一个和别人说的不一样的幼儿的语言,给幼儿带来柳暗花明又一村启示的话语。只要我们用心去体验,仔细去分析,认真地记录,在一段时间内我们就会用我们的笔,生动地再现师幼互动的过程。 在科研过程中,资料的整理是相当重要的,它有助于教师对整个活动过程进行反思和改进日后的工作;有助于专家、同行对课题研究的工作指导;有助于家长了解幼儿进行的活动。在课题研究中,我们逐渐摸索出哪些资料具有整理的价值,应该如何整理。1、整理幼儿的作品资料。幼儿的作品通常是一种经验表征,收集他们的作品可用来做各个环节的实证。通过对作品进行细致的归纳整理,用来说明幼儿的已有经验及获得的新经验。2、收集幼儿的谈话资料。在活动过程中幼儿的谈话可以反映他们的已有经验、新经验、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力等,从中可以发现幼儿与老师、同伴间的互动频率、争论的焦点、产生的新问题等。因此,谈话资料整理是不可缺少的,即使谈话的原始资料也应保留,使别人了解老师在幼儿的谈话中如何捕捉教育契机,找到切入点,充分体现活动的由来,主题开展的思路。3、收集整理有关的影像资料。在活动的过程中,有些活动是无法用谈话记录的,如幼儿的道具制作过程、故事表演、环境布置等。这些就需要相片或录像带作为实证材料反映活动的开展。所以教育科研中教师要善于把握该拍摄的活动,做到既不错过“精彩活动”,又要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四)学会评析,学会总结 评析、总结是教师组织一次活动后的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过程,是教师的科研从实践向理论的提升,从感性经验到理性经验的升华,也是从“经验型”教师转变到“研究型”教师的主要途径。 在行动研究中,通过专家的指导,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我们已经初步形成了评析、总结的体系。在活动进行中有效地进行活动记录,灵活、机智的运用教学策略;活动结束时,还要认真进行活动后反思,剖析活动的成败原因,在下一次活动中应该怎样取长补短。通过反思发现问题,并能针对问题提出教育策略。经常能性的总结反思,教师的理论水平不断得到提升。每次活动中教师都会有意识地去总结本班幼儿各方面发展的特点。 虽然我们的观点还不够成熟,还需要继续在实践中挖掘、验证,但我们是真正地在用心思考问题,努力向“研究型”教师迈进。
引文注释:
作者:晋玺斌 《跨文化传通》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9年第4版第41页 作者:翁亦诗 《多元文化和文化进步》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5年版第23页
参考文献:
作者:李鸿曾 《幼儿健康心理八十题》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0年版作者:尹亚生 《幼儿教育学》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5年第1版 作者:凯洛夫 《教育学》 时代出版社 1980年第4版作者:郑毓至 《道德教育的哲学》 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3年第1版
经管之家“学道会”小程序
  • 扫码加入“考研学习笔记群”
推荐阅读
经济学相关文章
标签云
经管之家精彩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