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重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在我国,西方经济理论在经济学教学和经济理论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已是不争的事实,尤其在指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走向的基本理论方面,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已失去了昔日的光环,完全被西方经济理论所取代。改革开放三十年来,西方经济学及其理论在“引进、消化、吸收”的大旗下,堂而皇之的进入了我们的各级党校和高校,逐步占据了经济学教学的主导地位。其实,经济学本身就是意识形态的集中体现,它强烈的反映着自己的价值观,经济学和哲学以及其它社会科学一样,都对社会的思想观念产生着重要影响,在社会舆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西方经济学通过自身的理论体系宣扬西方的自由主义价值观,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则通过自身的理论体系宣传共产主义价值观,可谓泾渭分明。
客观地说,传统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与我们现实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着严重的理论冲突,其核心在于,传统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主张废除一切私有制和消灭所有的商品货币交换关系,主张人类劳动不必通过市场交换加以体现,这就与我国在以公民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上,培育和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产生了不可回避的矛盾,现实要求我们不能否定市场、商品和货币关系,但传统理论又不能给出商品货币关系在社会主义阶段存在的历史合理性,因此,传统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就不可避免地被边缘化。如此看来,提出创造和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基本经济理论体系,或者说完善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就绝不简单的是一个学术问题,而成为一个非常严肃的政治问题。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造成出现这种局面的并不是别人,而恰恰是我们自己,在“摸着石头过河”和“不争论”的政策主张下,给了西方 “主流经济学”在我国发展的机会,而属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范畴的,同时能够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基本经济理论体系却没能及时建立起来,因此这就不能怨天尤人。显然,我国当前的经济理论话语权不在执政党手里,这是客观事实。我们面对这样的局面不得不提出疑问,长此以往中国将走向何方。
传统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与现实的矛盾是不可能被回避的,“不争论”不等于不发展,如果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不发展就等于自动退出历史舞台,承认自己的没落,等于默认了西方经济学在我国的合理性。我们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不能只停留在对既定政策的解读上,仅仅依靠对现行政策的解读,或者说拿不出具有说服力的理论体系,要统一人们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识,那是绝对不可能的。因此,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我国经济理论界的主导地位就必须发展马克思主义,就必须在理论体系上下功夫,其发展的关键就在于能否在继承与发展的前提下,创建全新的、符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经济学范畴,进而形成独具特色的、完整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经济理论体系。
可惜的是,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是大多数经济理论工作者更喜欢对经济现象进行解读,甚至喜欢当预言家,还有一部分人则热衷于对现行经济政策进行注释,喜欢做涂脂抹粉的工作,当然了,执政者恰恰最喜欢这种人。看来踏踏实实做学问真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