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经管之家 [登录] [注册]

设为首页 | 经管之家首页 | 收藏本站

如何通俗地理解“投资报偿率”

发布时间: 来源:人大经济论坛

如何通俗地理解“投资报偿率”

在《管理会计》中,关于投资报偿率的说法和计算都非常复杂,一点也不通俗,尤其不容易被上层决策领导所理解。下面谈谈我的通俗理解。

一、投资报偿率的概念

投资赢利项目的目的,不仅是追求增值,即利润;还要,甚至是首先要保障原始投资,即老本的回收。 投资报偿率,就是项目投入生产经营后,平均每年获得的收益和补偿,与原始投资额的比率。

二、如何通俗地计算投资报偿率

原始投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①固定资产,②营运资金,③开办费。

开办费的数额一般不大,在会计核算上只作为费用处理,不视为投资。营运资金,主要是存货和应收账款,能够在一年内或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相当于期初垫支期末收回,也可以不视为投资。因此,真正的、严格的、学术意义上的投资,就是纯粹的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资金)的回收,在会计上是通过计提折旧来核算(实现)的。所以,对投资者的报偿,就是每年的利润和折旧。因此:

投资报偿率 = 每年报偿÷原始投资 = 每年净现金流量÷投资

= (利润 + 折旧)÷投资= 利润率 + 折旧率

通俗地说,就是:投资报偿率 = 利润率 + 折旧率

“折旧”,是19世纪中期,对英国第一条股份制铁路因缺乏更新改造资金而进行审计时,才发现的。在此之前,人们,包括亚当.斯密,并不知道折旧,也不计算折旧,因此,税前利润就包含折旧,利润就混同于报偿,利润率就混同于报偿率。

三、不同行业的投资报偿率不同

一个企业的利润率、一个行业的平均利润率,受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非常大,是主观争取的、波动的、外在的。而折旧率,对于一个行业来说,则是客观固有的、稳定的、内在的。

按照等量资金获取等量利润的原则,除极少数行业的产品在短期内供不应求因而利润率较高外,从长期来看,各行业的利润率是趋于均衡的,即社会平均利润率。因此,一个项目投资报偿率的高低,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属行业的折旧率。

在国民经济中,折旧率最高的是轻工业,重工业次之,农业的最低。所以,长期以来,投资报偿率最高的也是轻工业,重工业次之,农业的最低。这就是轻工业投资过热,而农业遭受冷落,形成鲜明对比的内在原因。

四、投资报偿率递减规律

亚当.斯密(1723-1790年)指出:国民产业的增长取决于资本的正确配置,应当首先把资本注入到最有利的部门,然后再注入次有利的部门,如此次第配置下去。最有利的部门,就是投资报偿率最高的部门,那时首推轻工业,其次是重工业,农业的最低。

1768年,法国经济学家杜尔哥,以农业为例,正式提出了投资报偿递减规律。

大卫.李嘉图(1772-1823年)把报偿递减规律视为约束经济增长的自然规律,从而得出利润率必然下降,经济增长必然停滞,社会静止状态必然出现的结论。

卡尔.马克思(1818-1883年)从无产阶级的立场出发,提出了平均利润率下降趋势规律:随着整个社会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资本周转速度减慢,平均利润率必然下降。

英国的工业革命正是从投资报偿率最高的纺织业开始的。纺织业投资过度后,其产品供过于求,价格自然下跌,平均利润率不断降低,导致投资报偿率下降,降到次有利行业的投资报偿率之下后,投资就转向了次有利行业。

轻工业报偿率下降后,投资就转向了重工业;重工业报偿率下降后,投资就转向了农业;经过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农业报偿率也严重受挫,投资很快转向第三产业。“第三产业” 的概念就产生于1935年。 由于投资报偿率 = 利润率 + 折旧率,而折旧率基本上是稳定的,所以,报偿率递减规律,就是利润率下降趋势规律。

当然,报偿率递减是从长期来看的,而每一时期也有反弹,特别是新兴产业,如 90年代的信息业就非常红火,不过也正在从“牛市”转入“熊市”。

1995年,我国民间“农机热”突兀而起,许多下岗职工甚至企业自动转入“高效农业”,再也听不到“农业比较效益低”的论调了。表明我国工商平均利润率已经接近农业投资利润率。这时,农业的折旧率固然很低,但其投资报偿率却脱颖而出。所以说,中央关于加大农业投入的政策是完全正确的。

五、必须合理计算投资报偿率

(一)分清利润与报偿

在发现“折旧”之前,企业的税前利润错误地包含了折旧,缴了所得税、分了股利,吃光了老本,妨害了企业的更新改造。错误的利润率,也误导了投资方向。因此,必须计提折旧。同时,企业和私人真正追求的,也不是税前利润,而是税后净利。严格地,投资报偿率 = 净利率 + 折旧率。

(二)合理计算利润

1、制造成本法

制造成本法,只把生产直接消耗的原材料、动力费、人工费和机器厂房的折旧费计入产品成本;而把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利息支出统统作为期间费用,在当期一笔扣除。

1993年,我国实行的“新会计制度”,从形式上看,是把“资金占用 = 资金来源”改为“资产 = 负债 + 所有者权益”;实质上,是把工业会计的完全成本法改为了制造成本法。而商业会计则一直采用毛利率法:利润 = 已销商品的进销差价 - 所有费用。所有费用全部在当期扣除,包括商品运杂费(工业会计则把市外运杂费计入原材料成本)。这实际上比 “贡献法”还严格。

2、贡献法

厂房设备的折旧费,是企业固定费用中的主要部分,应该作为期间费用,全部在当期扣除。这方面,商业会计早就做到了。可是,工业会计采用的制造成本法,却仍然把它分摊到了产品成本中。在生产量大于销售量的情况下,还会虚增利润。

贡献法,就是把本期必须发生,但不随生产量(销售量)而变化的费用,即固定费用,主要是折旧费、管理费、利息支出,全部在当期扣除,来计算成本和利润。

我国2000年12月印发的《企业会计制度》,主张计提八项准备,其中的“存货跌价准备”,就隐含着要剔除积压产品中过分的折旧费用。这表明,这套最新的《企业会计制度》,正在向贡献法靠拢。但是,这套办法,却把简单的贡献法搞复杂了,有向玄学发展的危险。

(三)合理计算平均利润率

告别“短缺经济”之后,大批工业企业被迫转产、破产、荒废。商业企业也山重水复,死去活来,每次脱胎换骨都损失大量资本。这些一次性报废的资本,以及尚未投产就夭折的资本,绝对不应该从社会工商资本总额中一笔勾销后再来计算工商平均利润率;这些损失,也必然减少工商利润总额。但是,传统上,却仅把劫后幸存的,并且是赢利的资本及其利润作为计算平均利润率的分母与分子。譬如,1999年8月7日《经济日报》载,财政部公布:“1998年国有企业赢利面50%,亏损面50%;赢利企业平均净资产利润率 7.3%,亏损企业平均净资产利润率 —55.4%。”

敢问,我国工商全部净资产平均利润率究竟是多少?政府应该全面统计所有企业的资本与盈亏,以此为基础,来计算各行业的平均利润率、工业平均利润率、商业平均利润率、工商平均利润率。这样才有利于企业决策、中央决策。

六、如何挽救投资报偿率

虽然投资报偿率递减规律不可抗拒,但是,人们也不能束手无策。首先,不要盲目推动投资报偿率递减;其次,要努力挽救正在下降的投资报偿率。
经管之家“学道会”小程序
  • 扫码加入“考研学习笔记群”
推荐阅读
经济学相关文章
标签云
经管之家精彩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