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经管之家 [登录] [注册]

设为首页 | 经管之家首页 | 收藏本站

中国企业的创新问题 _工商管理论文

发布时间:2015-06-26 来源:人大经济论坛
中国企业的创新问题 _工商管理论文

中国企业的创新问题——技术创新问题的探讨和研究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以创新谋求发展已成为当今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随着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建设的日益深入,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重大现实技术经济问题日渐增多,企业面临的核心问题是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技术创新是企业赖以生存的支柱及持久发展的动力,是经济增长的根本源泉,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唯一出路。技术创新是指一项新工艺、新产品从研究开发到投入市场并进入应用的一系列活动的总和。以前我们所说的技术创新,通常意义上是指的技术发现和发明。现在所说的技术创新,则是一种经济概念,包括依靠技术的力量开发新产品、新工艺,开拓新的市场。这种技术创新的本质特点是将科学技术贯穿于从产品开发到市场开拓的全过程。技术创新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根本途径,是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要推动技术创新,必须要解决创新的机制问题。完善技术创新激励机制,是推动技术创新持续不断进行下去的重要制度保证。本文就技术创新在民营企业中存在问题而进行探讨和研究。
一、当前我国民营企业技术创新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创新主体是指参与技术创新活动过程,并在技术创新活动中占主导地位,发挥主导作用的社会组织或社会角色。在工业发达国家,技术创新活动明显是属于企业的经营活动,因而西方学者并不过多地讨论和研究哪种社会组织是技术创新主体的问题。我国的情况与工业发达国家有较大的区别,政府在整个经济生活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在传统的计划体制下,技术创新的主体实质上让位于政府,政府部门(尤其是一些工业行业的管理部门),广泛参与了技术创新的各种活动,有的甚至插手或承担着本由企业承担的具体义务,企业失去了真正意义上的经济主体地位,退化为只是简单的加工车间,造成了我国长期存在技术创新的主体“错位”现象。在经济体制转型和全面建设我国社会广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时期,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已成为影响经济结构变动、促进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即在国家宏观技术创新体系中,企业的技术创新占主导地位。因此企业必须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即企业必须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的主体、投入的主体、技术开发的主体、承担技术创新风险的主体和获取相应利益的主体。
1、我国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的优势
民营企业是我国企业界技术创新的一支重要生力军。民营企业是顺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产生和成长起来的新型经济形式,它具有产权明晰和机制灵活等优势,及生而具有的市场竞争压力。因此,在市场拉动下,为赢得客户以及满足市场需要进行技术创新活动,其目标是实现利润最大化。这就决定了民营企业的体制及经营机制十分有利于技术改进和技术成果向生产力转化,这就说明民营企业对技术创新有着天然的亲和力。实践也证明,随着改革的深化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在我国正快速产生和成长着一大批民营科技企业,它们以高科技带动高成长为显著特征,不仅成为民营企业而且成为我国所有企业技术创新的示范和先锋。
2、我国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的劣势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相当多数的民营企业在技术方面存在着严重的缺陷。首先,民营企业的整体素质普遍较低。民营企业中占最大比重的个体私营企业,因其大多产生于传统的体制之外,从家庭式到家族式经营,其资本的原始积累过程一般都经历了漫长的阶段,因而企业的技术基础一般都较差,经济实力也难以承受技术创新所需的较大的资金投入;其次,民营企业主的素质很不平衡,相当部分的业主科技意识淡薄,更加上功利观念和短期行为,决定了这部分企业对技术创新缺乏自觉性和紧迫感;再次,民营企业多为吸收一些实用型技术人员,对高中级科技人才的吸纳、留用以及发挥研究、创造功能尚有一段距离;第四,政府对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的扶持政策远未到位及国家对技术创新的支撑体系远未完善,使民营企业技术创新面临重重困难。
二、技术创新是促进民营企业快速成长的主要动力
邓小平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江泽民同志也多次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无数事实和亲身实践使我认识到:技术创新是我国民营企业的生命所在,是它健康快速成长的不竭源泉。
1、技术创新是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升级的永恒动力
民营企业在其成长的初期,大多是手工操作或半机械化生产,技术水平极其低下。在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后,通过购置机械设备和引进新的技术,使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业主从中尝到了依靠技术提高经济效益的甜头,更加激活了技术创新的内在动力。这一技术进步带动企业效益增长,又以更大的投入于技术创新所形成的良性循环,使民营企业不断向生产经营的广度和深度拓展,优化企业的产品结构和产品质量,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同时,技术进步和管理的日益科学化有效降低了企业的经营成本,提高了企业的赢利水平和经营效益。如
山东风光电子有限公司是山东省民营企业。公司地处山东省中心位置,交通便利,资源丰富,是目前国内唯一能够制造四象限运行变频器的专家。公司在原有产品的基础上成功研制了JD-BP变频器,提升机变频器;潜油电泵变频器等产品。公司新产品进入市场后受到了同行业的赞许,并深受广大用户的欢迎。公司研制的新产品为公司多创利润达50多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4%。公司继续加大对新产品的开发研制,并成立了科研小组,对产品的性能和适应性进行更深度的研究,增加科研经费的投入。公司投入巨资建立了全省首家民营企业低、中、高压变频电器试验站、理化测试中心、计量中心,并在技术开发中心建立了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进行高科技智能化变频器产品的研制开发。实践表明只有走技术创新的路子才能使企业有更好的发展方向。公司开发的系列新产品也得到了省科技厅、电子工业局等单位的认证,是山东省经贸委定点为生产变频调速器的厂家.风光电子是变频器国家标准的起草审定单位,也是国内唯一全程参与低、中、高压变频国家标准起草审定的变频专业制造商,公司研发的产品已经获得国家专利,被山东省科技厅命名为“山东省专利明星企业”。
2、技术创新是建立、保持和不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根本保障
一个企业的竞争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核心技术的创新能力,创新活动的主要动力来源是企业积极、主动地适应市场乃至创造市场需求,这是一条基本规律。如南京斯威特集团有限公司: 南京斯威特集团的技术创新源自市场,源自于市场对企业的技术要求。首先是面对消费者,反映顾客的需求,使顾客完全满意。同时,兼顾技术发展和社会要求,密切注视技术发展趋势,创造市场和引导消费者需求。南京斯威特集团认为,南京斯威特集团的洗涤核心技术应达到领先地位,在这个前提下,再从洗涤技术向清洁技术延伸,从水洗清洁产品向非水洗清洁产品延伸。 在技术创新上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指导思想:核心技术——必须自主创新,力求突破;相关技术——坚持走产学科研道路,充分“借力”,合作引进,紧紧跟随,目标领先;未来技术——掌握全球技术动态,强化信息网络建设,兼顾技术发展和社会要求,密切注视技术发展趋势。截至2002年底,已有6项被列入国家火炬计划,9项被认定为国家重点新产品,1项列入国家创新计划,特别是在IC设计领域获得了6项国家863计划研究课题。这些国家最高级别科技项目的完成,将会使斯威特集团的核心竞争能力实现新的飞跃。 3、技术创新是企业迎接世界知识经济到来取胜的法宝
21世纪将是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这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趋势。经济全球化和以电子信息为主的新技术革命是世界经济全球范围内结构调整的两个重大变革。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我国企业面临的国内国际竞争将日益加剧,尤其占国内企业总数一半以上的民营中小型企业将面对更加严峻的挑战。加入WTO后,跨国公司纷纷向中国转移,南京斯威特集团对竞争的看法完全改变。企业为了寻求持久的、获利性的增长,往往与其对手针锋相对地竞争。它们为竞争优势而战,为市场份额而战,为实现差异化而战。然而,在目前过度拥挤的产业市场中,硬碰硬的竞争只能令企业陷入血腥的“红海”,即竞争激烈的已知市场空间中,并与对手争抢日益缩减的利润额。南京斯威特集团抓住国际化机会走向了更高的平台,与多家国际伙伴开展全方位的合作,南京斯威特集团OEM和整机出口并重的国际化策略,逐渐从零部件扩展到整机的合作项目,从产品合作扩展到管理互动。现在,南京斯威特集团在功能设计、技术研发、产品开发等各方面均拥有了引领全球洗衣机行业发展趋向的核心技术,让技术提升到新水平,变“相对优势”为“竞争优势”。这方面,为南京斯威特集团带来了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同时也提高了国际竞争能力,加快打造成为国际制造商。
三、民营企业技术创新问题的对策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民营企业面临的不仅是国内企业的竞争压力,更重要的是如何在国际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这样就要求企业必需适应市场变化,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开发出技术含量高、适销对路的新产品。
1、提高人员素质,努力培养创新人才
高科技产业是以人为本的产业,即在所有生产要素中,人力资本在该产业的发展中起决定性的作用,由人力资本所形成的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在总资产中占很大比重。发展科技型产业必须具备两种基本人才:一是高瞻远瞩、敢于冒险、勇于创新的企业家;二是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和能力的科研人员。企业家是企业创新活动的组织者,其知识素质、价值观直接影响企业的创新行为。努力营造一个积极创新的文化氛围,企业科研人员要勤于学习,善于调查,一方面使自身具备把握行业技术趋势、熟知企业技术状况、洞察市场与技术关系的能力,另一方面是科研人员是技术创新的主要承担者和完成着,要在企业内部形成一整套人才培养、使用、评价和激励机制,激发他们的动作热情,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这样才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为公司开发出更好更先进的产品。增加对中高级人才的培养,开展定期的学习培训工作,及时了解技术创新的信息他,加大投入资金提高科技人员,特别是高科技人员的待遇,让他们全身心的投入到技术创新活动中去。
2、拓宽融资渠道,增加对技术创新的投资
资金不足、政府扶持力度不够以及融资渠道单一成为制约公司技术创新的“瓶颈”。由此技术创新要政府扶持,营造一个良好的创新环境。为帮助企业克服创新过程中遇到的资金短缺等困难,在制度尚无力提供有效保证的前提下,政府政策的作用就显得愈加重要。(1)设立专门资助公司研究开发的计划。只要公司的科研计划符合政府产业技术政策和专门计划指南,政府就应在资金上给予支持,以刺激公司向创新投资的积极性。(2)完善风险投资机制,建立风险投资基金。政府要以政策性贷款和财政贴息等方式,有效引导和扶持风险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主要对公司提供资金支持和资本经营服务。(3)设立公司技术发展促进基金和信用担保基金,为公司所从事的技术开发项目提供贷款贴息和融资担保。
提高公司经济效益是缓解企业资金压力的关键 只有生产满足市场需求的适销对路的产品,加强内部管理,提高有限的资金使用效率,这样才能在有内源支撑的情况下进行技术创新的投入,逐步提高科研经费,技术创新是一种风险投资,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1)是在新产品的开发期的投入,这样可以用旧产品的利润来支持开发新产品.(2)是在技术创新失败或者或开发的新产品不能产生利润时,公司需要开辟新的融资渠道。这样可以降低风险,还可以激励下一轮的技术创新。公司可以内部设立创新基金;政府组织建立科技型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银行与公司之间试行互助担保计划(即公司把一部分资金交给银行,银行再向公司发放比原来提交资金多倍的贷款,风险由企业和银行共同承担的融资计划);以及引入风险投资资金等。
3、实施制度创新,完善激励机制
现代企业的竞争是科技的竞争,科技竞争的背后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竞争的实质是智力的竞争,对人力资本的吸收取决于企业制度是否能够有效的激励人发挥主观能动性,真正推动公司技术创新并成为经济增长的力量,必须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并重,加快制度建设步伐。与此同时,在公司内部,要进一步深化企业收益分配机制改革,鼓励技术要素并逐步加大科技成果,形成一个良好的聚才机制,吸收更多的优秀人才和科技精英投身于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中。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是紧密相伴的。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必须改变企业政企不分、产权模糊的状况,明晰产权,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要以深化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加快企业制度的创新。通过科学选择改制形式,严格产权界定和股权设置,推进股权结构的合理化和多元化,形成企业追求技术创新的利益驱动机制和风险约束机制,真正确立起企业作为技术投资、研究、开发的中心和利益分配的主体地位。特别是需要强调的是在企业改制过程中,不仅要重视有形资产的评估和管理,更要重视知识资本在企业的核心地位和作用。要承认企业经营者和科技人员的超额贡献,允许其知识及其创新产品与项目在企业资本中拥有相应的股权收益。与此同时,在企业内部,要深化收益分配机制改革,鼓励技术要素以各种形式参与收益分配,建立知识创新、科技项目创新与效益相结合的机制。并要逐步加大科技成果、管理知识等无形资产投资入股的确认比例。实施科技入股制度,科技人员收入中除了工资性收入外,还有股权、期权和股份等。并吸纳优秀员工入股和“员工工资协商制”等鼓励政策,这些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了科研人员和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一个良好的聚才机制,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和科技精英,推动企业创新。
四、现阶段民营企业技术创新模式及发展取向
中国民营企业的技术创新之路延续着市场需求路径,走了一条低投入创新的捷径 ,大量民营企业展现的是一种市场拉动型技术创新轨迹。市场拉动型技术创新有其特定的体制成因和内在的逻辑解释,但是,这种模式的最大缺陷是缺乏前瞻性。为此,构筑双重动力型技术创新机制是中国民营企业的必然选择。
1、民营企业技术创新呈现出明显的市场拉动型特征
关于企业的技术创新研究,至今已经出现了三种具有代表性理论:技术拉动型、市场拉动型以及市场和技术综合动力型。技术拉动型可追朔到熊彼特的生产者主权说,“一般是生产者发动经济的变化,而消费者只是在必要时受到生产者的启发,消费者好像是被教导去需要新的东西……”[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商务印书馆,1980],技术拉动论描述的创新过程其源头是科学研究,然后是设计、样品生产、规模化生产、市场销售,即从科学研究到走向市场的自然的线性过程。
市场需求成为企业一切行为的基本准则,因而也成为技术创新的直接动力。
企业创新过程注重技术的市场价值,并藉此实现市场效益最大化。
模仿基础上的二次创新成为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的主流方式,体现了浓重的“拿来主义”色彩。
技术创新目标定位于渐进式维持性,“原创性”开拓创新少有所见。
2、合力驱动型技术创新机制的构建和培育
20世纪70年代末,英国Sussex大学的沃尔什(Walsh)、汤森(Townsend)和弗里曼(Freeman)进行了一项非常重要的研究,他们得出的结论是:科学、技术和市场的关联是复杂的、互动的、多方向的;罗森伯格(N.Rosenberg)在《Inside the Black Box》一书中断言:“创新活   动由需求和技术共同决定,需求决定了创新的报酬,技术决定了成功的可能性及成本。”即强调科技推动和市场拉动的综合作用。市场与技术合力驱动型创新改变了传统的从纯科学研究到销售的线性过程,也更新了以市场需求、销售作为技术创新起点的模型,其强调的重点是科技与市场在创新过程中共同作用下所形成的合力作用。科林(Kline)和罗森伯格(N.Rosenberg) 提出的Chain-Link模型就描述了两者复杂的循环作用原理③Chain-Link模型此模型反映了市场需求对设计、研究工作以及对潜在市场的认识作用。[〔美〕S.J.科林(Kline)、罗森伯格(N.Rosenberg):《创新研究综述》,科学学译丛,1992(1)。

参考文献
1、熊彼特著《经济发展理论》,商务印书馆出版,1990年6月,第一版,第73-74页。
2、项保华,《我国企业技术创新动力机制的研究》,载《科研管理》,1994年,第一版。
3、刘东,杜占元编著的《中小企业于技术创新》,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年7月,第262页。
4、付家骥,姜彦福,雷家啸,《技术创新—中国企业的发展之路》。
5、史惠民,《论企业发展与技术创新》,1994年第2期。
6、盛世豪,《关于企业技术创新的问题研究》。
7、李垣,《市场竞争中的企业技术创新》。]
完善公共政策及相关制度安排,优化民营经济技术创新的外部环境。
建立技术与市场融和型的技术开发机制,推动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进程。
强化自身力量,聚积企业技术创新的内部资源。
实践“知”“资”互动,建立鼓励人才进行技术创新的激励保证机制。
五、总结
终上所述是根据当前我国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技术创新对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和现阶段民营企业技术创新模式及发展取向进行讨论与研究。使我们了解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已成为跨世纪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问

经管之家“学道会”小程序
  • 扫码加入“考研学习笔记群”
推荐阅读
经济学相关文章
标签云
经管之家精彩文章推荐